她美丽的躯壳中,同时居住着另一个人格。
她隐约猜到,“她” 的存在,可能与少年时代一场惨烈的纵火案有关。
邓夏是一名成功的电视台女主播,多年来一步步扶植她的恋人庄庸登上文艺频道总监的高位。
在权力与财富的赛场上,邓夏一手策划与主持的全民励志类真人秀节目《德赛洛梦想之舞》一再突破收视率新高,却无意中打开了灾难之门。与当年纵火案有关的旧人一个接一个出现。商战腥风血雨,庄庸深陷丑闻,大厦将倾。另一个人格的真实面貌,以及旧案的真相,也终于逐渐呈现在邓夏眼前。
孙未
专业作家。
热爱安宁的生活与动荡的梦想。
已出版《岁月有张凶手的脸》《单身太久会被杀掉的》《熊的自白书》《豪门季》《钱美丽》《寻花》等二十二部作品。其中多部与影视公司签约。
多国访学,屡屡获奖
英国霍松丹学者奖金获得者、丹麦黑尔国际写作计划成员、爱尔兰科克驻市作家、匈牙利佩奇驻市作家、瑞士弗兰兹艾德玛雅学者奖金获得者、美国爱荷华大学交换项目访问作家等。其文学作品曾多次获奖。
文笔犀利,洞彻人心
孙未的文字,细腻敏锐地揭示出了现代都市人的精神困境,把他们的孤独、骄傲和疏离描摹得入木三分。文笔犀利洒脱,不乏可爱的狡黠,对人性极具洞察力的同时又怀有乐观和积极的善意。
第一部
始 梦之迷径
第二部
中 舞之回旋
第三部
末 应许之地
终阕
这座城里人人都认识我。
我这张描画精致的脸,带着各式各样的微笑,庄重的微笑、亲切的微笑、甜美的微笑,边上附着“电视台著名主持人邓夏”的字样,在大街小巷随处可见。
今天早上开车上班,刚上街,就看见路边新放了一排灯箱,上面的我微笑着举着右手,在宣讲什么遵守交通规则,一脸的正气凛然。然后我仗着车窗前那块电视台的牌子,连闯两个红灯,给交警留下了一张戴着墨镜的漠然的脸。
一路上,我看见了无数张自己的脸。
广场大屏幕上正在循环播放宣传片,电视台新推出的节目《德赛洛梦想之舞》,我在一大堆特技花瓣中翩翩起舞,姿态如孔雀般灿烂。经过百货公司,外墙海报上的我,穿着职业套装,裙裾飞扬,成功自信,这是去年给微微拉时装做的形象代言。驶过高架桥,又看见户外广告牌上巨大的头像,我正如知心姐姐般地推荐学生文具。
这种局面刚开始的一两年里,我曾经非常害怕在公众场合看见自己。众目睽睽下,总是看见自己用各种陌生的眼神看着你自己,那种感觉实在不好受。
有一回,我和庄庸一起录完节目,出去吃晚饭。可能是太累了,走过一张张自己的脸,只觉得头疼欲裂。好不容易找到餐厅填饱了肚子,出来正好经过一家电视机商店,忽然看见十几个屏幕里同时在播自己的节目,那个女人说笑得那么玲珑自如。我也不知道怎么了,肚子里一下子就感到翻江倒海,趴在墙角拼命地呕吐起来,一直吐到把胆汁都吐尽了。
庄庸吓坏了,以为我得了什么急病,坚持要把我送到医院里。后来,据说他是出于诚挚的关心,一直陪到了我的公寓里,最后陪到了我的床上。这是我们共事以来,第一次关系的飞跃,他好像感慨万千的样子,赤着上身靠在床上抽烟,当然是很注意细节地把我半揽在怀里,让我舒服地靠在他的胸脯上,像所有电影里的恋人镜头。
他用电视人特有的标准普通话,说了一句文艺片里的陈词滥调:
“邓夏,你是不是只有软弱的时候,才会需要我呢?”
我没回答,装着温婉倾听的样子,事实上这么文艺的一句话,需要用更文艺的话才能回答得巧妙,我一时酸不起来。在调动不起文艺情绪的时候,我就不得不站到一边,无聊地瞧着这个恋人。这个比我大出十几岁,是我领导的中年男人,忽然一反严肃持重的模样,说着青春期男孩的傻话,这让我忍不住想发笑。
那个夜晚算是治好了我的呕吐症,至少,我总算不怕上街看见自己了。本来嘛,每个人都在各时各处做着让自己感到陌生的事情,如果随身带一面镜子照着自己,恐怕每个人都会看得人格分裂。好在我们大多数时间,是根本不用审视自己的。
庄庸是个英俊的男人,他有一张长而瘦削的脸,面色白皙,这是他常年在录影棚和剪片室里度过,缺乏日照的结果。他志得意满,却正在老去,除了他那双异常深邃的眼睛,顽固地抵御着时间的流逝,这让他眼角的皱纹线条变得执拗。
这个男人一直以来的理想,就是要做一档自己最满意的节目。只不过六年过去了,我看着他从一个眼光独到、工作玩命的节目编导,成了制片人,继而升任为现在独霸一方的文艺频道总监。但是,他仍然整天唉声叹气,说空间不够,资金不够,可以让他专心做一档理想中的节目。
我却从来不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我没有什么理想中的节目,我只会耍些小聪明,把现有的工作做得漂亮一点,好从领导那儿多得到一些机会。这点现实的念头,也让我从一个非电视专业的大学生,成了现在三档节目的主持人兼制片人。马上新开播的《德赛洛梦想之舞》,就是我的第三块领地。
庄庸做任何事,用他的话来说,都“事倍功半”,而我呢,是“事半功倍”。所以,庄庸以前总喜欢拍拍我的脑袋,感慨万千地说:“到底是年轻人,聪明啊。”
当然自从他在床上感慨万千之后,他就不再像对一个孩子那样拍我的脑袋了,这个离异多年的男人,开始用一个恋人的眼神炯炯地看我,看得我心里发毛。
有时候我的直觉就是他的理想主义害了他,让他做什么都比别人累。他其实不用那么使劲,不管是爱一档节目,还是爱一个女人。电视节目本来就是给人消遣的,就像男女之爱,本来就是无常中的一些点缀,这么耗心耗力,倒是过犹不及了。
说起以前庄庸自己做节目的时候,那可真是焚香沐浴,就差拜关公了。做节目之前他要左思右想,在现场他会不断喊停,看着导播切割,他不住地比手画脚,恨不得亲自动手,后期领导还没审片,他先自我反省地改上三四遍。每次半夜都是我的上眼皮都挨着下眼皮了,他还精神百倍,痛苦地思索更好的表现方法。
说实话,一开始我对这类题材并没有抱太大期望,总觉得可能会陷入俗套的叙事框架中。然而,这本书完全打破了我的预设。它的厉害之处在于,它没有急于给出答案,而是耐心地带领读者走过主人公迷雾重重的内心旅程。这种叙事策略非常高明,它将“真相”变成了一个动态的概念,随着读者的理解深入而不断变化。我非常喜欢作者处理冲突的方式,它不是简单的好坏对立,而是存在于人性的灰色地带,充满了暧昧和挣扎。几次阅读时,我甚至会停下来,思考如果是我处在那种境地,会做出何种选择,这种代入感是很多小说难以企及的。它带来的震撼不是突然的惊吓,而是一种缓慢渗透的、关于存在的深刻思考。读罢,心中留下的不是一个故事的结束,而是一系列开放性的问号,引人深思。
评分这本小说读下来,感觉就像是经历了一场夏日里突然降临的暴雨,前一秒还晴空万里,下一秒就被冰冷的雨水打了个措手不及。作者的叙事节奏把握得相当到位,那种逐步推进的悬疑感,让人忍不住想一口气读完,去探寻隐藏在光鲜外表下的真相。书中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尤为细腻,尤其是主角在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抉择时,那种挣扎和自我怀疑,真实得让人心疼。它不只是一个简单的故事,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那些不为人知的矛盾与不安。那种明明知道有些事情不对劲,却又不得不继续走下去的无力感,被描绘得淋漓尽致。每一次情节的转折都出乎意料,却又在回味之后发现,所有的铺垫都已悄然完成。读完之后,那种意犹未尽的感觉久久不散,仿佛自己也成为了那个夏天里某个不愿醒来的梦境的一部分。
评分翻开这本书,首先被吸引住的是那种扑面而来的、带着潮湿气息的氛围感。作者的文字功底深厚,构建了一个极其真实又略带魔幻色彩的场景。我尤其欣赏其中对细节的捕捉,比如夏日午后阳光穿过百叶窗投下的光影,或是某个特定气味带来的久远记忆碎片,这些微小的触感,极大地增强了故事的沉浸感。故事线索交织得非常巧妙,像是精密的钟表,每一个齿轮都在准确地运作,推动着时间的流逝和情感的爆发。虽然情节看似复杂,但逻辑线索却异常清晰,不会让人感到混乱。它探讨的那些关于身份认同和自我接纳的主题,非常具有当代意义。读到激动人心的部分,我甚至会不自觉地屏住呼吸,生怕错过任何一个关键的眼神或一句未完的话。总的来说,这是一部在技术层面和情感层面都达到了高水准的作品,值得细细品味。
评分每次拿起这本书,都会被那种夏日特有的、略带焦灼的氛围所笼罩。作者的语言风格有一种独特的魔力,既可以写得如诗般优美,描绘出阳光下那些虚幻的美好;也可以在瞬间变得冷硬而犀利,剖开虚伪的外壳,直指人性中最隐秘的角落。故事情节推进时,那种“步步为营”的感觉非常强烈,每一个看似不经意的对话或场景,都像是一颗精心埋下的伏笔,直到最后的揭示才恍然大悟。这种结构上的严谨性,使得重读时也能发现新的趣味点。对我来说,这本书最成功的地方在于,它没有试图美化复杂的人性,而是坦诚地展示了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都可能存在的阴影面和渴望被理解的脆弱。读完后,你会对“认识自己”这个命题产生全新的敬畏。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设计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示范。它采用了多重视角和非线性叙事的手法,将过去与现在、表象与核心,巧妙地编织在一起,读起来丝毫没有生硬感,反而更增添了一种宿命般的张力。每一次视角转换,都像是在给原本模糊的画面添加新的焦点,让读者得以从不同的侧面去拼凑完整的图景。关于人物的塑造,几乎没有扁平化的角色,即便是配角,也拥有自己完整且合理的动机和弧光。尤其是那些看似不起眼的配角,往往在关键时刻,成为揭示主角困境的重要线索。这种群像描写的功力,让整个故事世界变得立体而丰满。我个人认为,这本书的价值远超娱乐消遣,它更像是一次精妙的心理学实验记录,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被强行拉入一场关于“真实自我”的哲学辩论之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