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徐变和收缩影响下钢-混凝土组合梁长期力学计算》介绍了采用解析计算法、数值模拟法、实验分析法分别计算徐变和收缩影响下钢—混凝土组合梁长期受力情况,并对理论结果和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对钢—混凝土组合梁设计具有较强的参考意义。
作者简介
韩春秀,女,云南民族大学副教授、博士;专业方向: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力学计算、装配式建筑系统研发与设计;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主持云南省科技计划面上项目1项,主持云南省科学研究基金重点项目1项、云南省科学研究基金一般项目1项;主持校级教学改革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以第1作者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SCI/EI检索7篇),出版专著1部,出版教材2本,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项,获得市级科技论文奖励1项,校级教学奖励5项;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获得优秀指导教师2项。
内页插图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钢-混凝土组合梁的长期力学性能
1.1.1 混凝土徐变和收缩的时程关系曲线
1.1.2 考虑徐变和收缩的混凝土本构关系
1.1.3 混凝土徐变和收缩效应的结构分析方法
1.2 目前存在和待解决的问题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2章 解析计算——组合梁徐变和收缩效应计算的解析方法推导
2.1 计算中采用的基本理论和参数
2.1.1 基本假定
2.1.2 徐变系数与收缩应变
2.1.3 徐变(收缩)本构方程
2.2 内力分配法
2.2.1 内力分配法推导过程
2.2.2 内力分配法算例分析
2.3 直接法
2.3.1 材料换算系数mA帧�mI?
2.3.2 徐变调整系数谹、豂
2.3.3 收缩调整系数谹sh、豂sh
2.3.4 混凝土截面有效厚度dcr
2.3.5 直接法算例分析
2.4 本章小结
2.4.1 主要完成内容
2.4.2 结论和规律
第3章 数值模拟——验证解析计算结果和关键影响因素分析
3.1 混凝土徐变(收缩)本构关系在软件中的实现
3.1.1 徐变本构方程系数
3.1.2 收缩本构方程系数
3.1.3 算例验证
3.2 考虑徐变和收缩影响的组合梁数值模拟分析
3.2.1 模型单元
3.2.2 模型材料
3.2.3 收敛控制
3.2.4 模型建立
3.2.5 结果分析
3.3 影响组合梁徐变的关键因素分析
3.4 本章小结
3.4.1 主要完成内容
3.4.2 结论和规律
第4章 试验分析——对比解析和数值计算结果及组合梁力学规律分析
4.1 试验设计方案
4.2 试验前期准备
4.2.1 小型预试验,观测应变仪的准确性和适用性
4.2.2 试验厂房搭建
4.3 试件制作及测试
4.4 材料基本力学性能
4.4.1 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
4.4.2 钢材基本力学性能
4.5 试验结果与分析
4.5.1 实测数据的有效性分析
4.5.2 实测数据定性对比分析
4.5.3 解析、数值和试验结果定量对比分析
4.6 本章小结
4.6.1 主要完成内容
4.6.2 结论和规律
附录 组合梁徐变收缩重分布内力的微分方程组求解过程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钢,混凝土组合梁在世界各国的桥梁、多高层建筑、多层工业厂房中的应用越来越广,已成为结构体系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具有显著的技术经济效益和广泛的应用前景。组合梁由钢材和混凝土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材料组合而成,钢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均质材料,而混凝土则是一种复杂的多相复合材料,在长期荷载作用下,混凝土会发生徐变、收缩、应力松弛等复杂的耦合现象。其中,徐变的最终应变一般会达到初始应变的1-3倍,而钢材在常温且应力低于屈服强度时不产生徐变,二者之间通过抗剪连接件相连,钢梁会阻止混凝土的徐变变形,导致组合梁内部发生应力重分布,进一步使结构变形发生改变。这对挠度要求比较严格的结构,如轨道交通梁是非常不利的,直接影响结构的使用功能,甚至危及人身安全。在超静定结构中,结构变形的改变会导致约束次内力的产生,增加了应力方程求解的难度;对于预应力组合梁就更复杂了,徐变会引起钢索预应力损失,预应力的损失又会影响组合截面应力,将使预应力组合梁长期受力性能更加复杂。
目前我国的规范还未对组合梁徐变应力重分布的计算进行介绍,相关的文献也很少,不成体系;在国外,见过一些研究的相关报道,但是这些研究不够深入,未达到普遍统一的认识,各国设计规范也未给出相应的计算条款,这方面的理论研究严重滞后于组合梁的应用和发展。因此,提出组合梁徐变应力重分布的计算方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准确估计组合梁在徐变作用下的应力重分布大小,预测混凝土的徐变时效行为特征对保证组合梁的耐久性和安全性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徐变和收缩影响下钢-混凝土组合梁长期力学计算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