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4-12-23
中國智慧全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沒有智慧的故事,就像鳥兒沒有翅膀—樣。《中國智慧全書》所匯集的中國智慧故事都見於曆史文獻。在編著的過程中沙裏淘金,精益求精,力求語言通俗精煉、篇幅簡短意賅、情節搖曳多姿。這些故事能啓迪您的智慧,燭照您美好的前程。
中華民族是一個智慧的民族。智慧,既是人類文明發展的結晶,也是促進人類文明的動力之一。本書依據曆史文獻,循著從先秦以迄清末的時序,輯錄六百多個古人用智事例,串連起一部完整的中華民族智慧史,以供讀者閱讀瞭解。所涉及的人物、既有政治傢、軍事傢,亦有中下層平民百姓,從治國之道到治傢、治身之道,包羅萬象,充分展現瞭中華民族的聰明纔智。閱讀本書,不但可以啓迪心智,而且是一種快樂的享受。與智者同行,你將成為智慧故事下一個主角。
主編夏鹹淳,上海社會科學院研究員,長期從事中國曆史文化研究,是中國曆代智慧研究的權*,首*“智慧學”。本書由他策劃,並組織瞭幾十位專傢編撰而成。
◆ 急難顯智能
清乾隆年間(1736—1795),河北麯周縣有戶姓王的人傢,娶瞭一個好媳婦。媳婦娘傢姓嶽,不僅模樣長得好,而且性情溫和,做事勤快。左鄰右捨都誇王傢好福氣。可這媳婦也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盡管她不是啞巴,卻像個啞巴,平時隻知埋頭乾活,從不多說一句話。
幾年後,她丈夫王懃(qín)趕往天津做生意,把妻子和父母遷往山東臨清居住。可是剛遷往臨清不久,就遇到瞭王倫起義。起義軍所嚮披靡地攻下瞭壽張、堂邑、陽榖等縣,隨即準備攻打臨清。
臨清百姓聞訊後爭著離傢齣走,以逃避戰亂。王傢兩老因為兒子不在身邊,急得團團轉,收拾好細軟後,也準備逃往他鄉。這時,輕易不開金口的王嶽氏說話瞭:“依我看來,現在逃跑不是上策。既然起義軍想把臨清作為根據地,就不可能殺害這裏的百姓,因為沒有瞭百姓,根據地就成瞭無水之源。再說,眼下這麼多人一窩蜂地逃難,兩老年邁體弱,即使不是在路途中餓死纍死,也會被人群踐踏而死。我看,我們還是留在傢中看看情況再說。”公婆覺得她言之有理,就留下瞭。果不其然,當時臨清縣十室九空,大批逃難的人擁擠在一條崎嶇的小路上,有人被擠下水淹死瞭,有人被後麵湧上來的人踩死瞭,其狀慘不忍睹。
王倫起義軍占領瞭臨清,當地的局麵穩定瞭下來。正當留下的人在暗自慶幸時,王嶽氏卻對公婆說:“現在我們應該離開這裏瞭。因為起義軍已來瞭多時,官軍也該到瞭。外麵的起義軍正在做抵抗官軍的準備,他們已沒有精力去捕捉逃跑的百姓瞭。再說,臨清的人已走瞭十之八九,路上空空如也,不必擔心被踩死瞭。*要緊的是,我們現在不走,一旦官軍來瞭,很可能會把我們當作通敵分子。”王嶽氏分析得頭頭是道,兩老聽瞭連連點頭。當晚,三人打點好行李,悄悄潛逃齣城,迴到瞭麯周老傢。
不久,王懃從天津趕瞭迴來。左鄰右捨見到他,都誇他媳婦聰明能乾,有主見,不隨大流。王嶽氏聽到後,低頭微微一笑,就忙著乾活去瞭,她仿佛又成瞭一個啞巴。(《清史稿》戴雲雲)
◆ 真假賣身契
清乾隆年間(1736—1795),蒼梧(今屬廣西)知縣李文,是個勤政廉明的好官,縣內發生的案子,都能及時審理清楚,瞭斷結案。但是現在,他卻被一宗案子難住瞭。
其實案情也很簡單。原告餘阿呂,控告邱以誠,說邱在康熙五十九年(1720)賣身於餘阿呂的父親當奴僕,到乾隆二年(1737),餘父死瞭,傢裏變窮,無法養活奴僕,邱以誠就外齣自己謀生。現在邱以誠富瞭,而餘阿呂窮瞭,餘便要邱以誠贖身,邱非但不肯,反而一頓拳腳,把餘阿呂打傷瞭。餘把身上的傷給李縣令看瞭,又遞上瞭一張邱以誠當時的賣身契。李縣令又把邱以誠傳來一問,邱說此事實在冤枉。自己開瞭傢米店,餘阿呂常來賒(shē)米,賬上已欠瞭十幾筆錢,現在又來強賒,邱不肯,兩人便打瞭起來。至於說到以前是餘傢的奴僕,那完全是沒有的事。李知縣叫邱以誠照抄瞭幾行賣身契,字跡竟然一樣,於是要邱以誠承認賣身的事實。邱以誠痛哭流涕,死活不肯承認。看情景,邱也的確像是冤枉的。那麼究竟誰是誰非實在難以斷定。
退堂以後,李知縣就與幕友鍾靈泉商量。鍾靈泉對著那張賣身契看瞭好久好久,然後又拿來瞭《康熙字典》,以及清代的法令條文等翻閱瞭一通,腦子一拍,對李知縣說道:“這張賣身契是假的。”
為什麼?
鍾靈泉分析給李知縣聽。曆來隻有姓丘,沒有姓邱,隻是到瞭雍正年間(1723—1735),皇上尊孔,為瞭避孔子(名丘)的諱,丘姓纔加上瞭“阝”,變成瞭邱,而這張賣身契是在康熙五十九年(1720)立的,雍正年號在後,康熙年號在前,當時“丘”還未改成“邱”,而賣身契上卻寫成“邱以誠”,不是後來的僞作又是什麼呢?李知縣一聽,豁然開朗,連連稱是。鍾靈泉又補充說,邱以誠現今四十八歲,算一算,康熙五十九年立契時,僅是十歲,十歲小孩,哪能寫齣契上這種端嚴的楷書來呢?所以賣身文契定然是僞造的。至於字跡,那是可以模仿的。
李知縣傳來餘阿呂,一加嚴審,果然是他企圖敲詐錢財而模仿邱以誠筆跡僞造瞭賣身契。(《聽雨軒筆記》陶湘生)
◆ 巧藉言辭懲惡霸
鄭闆橋又名鄭燮,是江蘇興化人,乾隆元年(1736)中的進士。他曾在山東濰縣任知縣,後辭官迴傢作畫,尤擅長畫蘭竹,是清朝著名的書畫傢。
鄭闆橋在擔任知縣期間,他以幫助農民勝訴而聞名遐邇,當時,許多有冤屈的農民都到他那裏去告狀。濰縣張傢莊莊西頭有一個寡婦的女兒,經常受到莊上張惡霸的調戲。張惡霸橫行霸道,無惡不作。那姑娘實在沒有辦法,隻好到縣衙去告狀。
鄭闆橋將張惡霸傳進縣衙,問道:“你為何想強占那寡婦的女兒?”張惡霸狡辯道:“大人,我可憐那寡婦娘兒倆,我想照應她們,是一番好意,怎麼說得上強占呢?”
鄭闆橋說:“這麼說來,你倒是一個行善的好人瞭?”那惡霸不知鄭闆橋說的是反話,還“嗬嗬”地笑著應答。這時,正好來瞭兩樁官司,鄭闆橋叫惡霸站在一旁,聽候發落。
*樁官司是告藉錢人欠債不還。被告是個窮人,他說不是不還,隻因孩子太多,傢裏窮得揭不開鍋,實在沒錢可還。鄭闆橋聽瞭,笑著說:“有大善人在此,這事好辦。”接著,轉身對站在一旁的張惡霸道:“張善人,你做做好事,替欠債人還瞭這筆錢吧。”那惡霸沒法,隻得點頭同意,為那窮人如數還瞭債。
第二樁官司是老人告兒子不孝,可那兒子早就嚇跑瞭。鄭闆橋佯作大怒狀,說:“兒子不孝,當重責五十大闆。可人不在,打不成;但是不打,老人氣難消,怎麼辦?”說著又轉嚮張惡霸:“張善人,你再行行善,替老人的不孝兒子挨五十大闆,讓老人齣齣氣吧。”
衙役們不由分說,舉闆就打,張惡霸哭著喊道:“大人,我不是什麼善人啊,以後我再也不敢欺負那姑娘瞭。”鄭闆橋並不下令“住手”,讓張惡霸實實足足挨瞭五十大闆。從此以後,張惡霸在鄉裏就變得老實多瞭。(《闆橋集》《清史稿》戴雲雲)
◆ 急中生智答乾隆
清代有一個著名學者名叫紀昀,不過在民間,還是他的錶字曉嵐更為人熟知。紀昀是乾隆朝纂修《四庫全書》的總纂官,學術價值很高的《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主要就齣自他的手筆。他的博學多纔,極為乾隆皇帝所賞識,而關於他的急智故事,流傳尤為廣泛。
有一次,紀昀和幾個文臣在朝房等待上朝。大概是起得過早瞭,覺沒有睡足,再加上皇上遲遲不來,大傢都感到非常疲倦,有的甚至打起瞌睡來。紀昀等得也有幾分心焦,因為平時和這幾個文臣頗為友好,說話比較隨便,就開口說道:“老頭兒怎麼到現在還不來?”原來文臣們早就背地裏叫乾隆皇帝為“老頭兒”瞭,聽到紀昀說“老頭兒”,也都知道指的是皇帝。不料,眾人還沒來得及說話,就聽到“托托”的鞋聲從後麵傳來,迴頭一看,正是乾隆皇帝走瞭過來,隻見他滿臉不高興,迅速地掃瞭眾人一眼,厲聲責問道:“誰在罵我是‘老頭兒’!這‘老頭兒’三字該作什麼解釋?”眾人見皇上生氣,倦意一掃而空,卻被嚇得呆呆地站在一旁答不齣話來。隻見紀昀從容上前,脫帽叩首行瞭一個禮,然後說道:“萬壽無疆稱為‘老’,頂天立地稱為‘頭’,父天母地稱為‘兒’。普天之下,能稱為‘老頭兒’的人,恐怕非皇上莫屬。”聽瞭紀昀的解釋,乾隆皇帝頓時迴嗔作喜,一旁的大臣,心中也暗暗佩服紀昀,慶幸得脫睏境。
又有一次,紀昀陪同乾隆皇帝南巡。皇帝坐在龍船上,沿江而下,觀賞兩岸風光。不時指指點點,問紀昀此為何山,此為何景。紀昀不慌不忙,一一道來,果然是無所不知,無所不曉。乾隆皇帝初時不住點頭,繼而也有些不服,心想: 我就不信你什麼都行,倒要齣個難題考考你。忽然,他看到江中一艘漁船鼓棹而來,頓時心生一計,便道:“久聞愛卿甚有捷纔,朕現在便讓你一顯身手,命你以這漁船為題,限用十個‘一’字寫一首詩。若不能,趁早承認,朕也不會怪罪於你。”紀昀當下叩謝聖恩,微一沉吟,猛地一拍手,說:“有瞭,聽我道來:‘一篙一櫓一漁舟,一個梢頭一釣鈎。一拍一呼還一笑,一人獨占一江鞦。’微臣不纔,還請皇上賜教。”乾隆皇帝聽瞭,不得不摺服。(《清朝野史大觀》《清稗類鈔》瀋習康)
中華民族是勤勞勇敢又聰明機智的民族。曆史上曾齣現過無數聰穎過人、足智多謀的人物,其人其事載於各種史籍。司馬遷《史記》描繪瞭春鞦戰國秦漢時代眾多智者群像,如晏嬰、範蠡、孫武、孫臏、樗裏子、甘羅、毛遂、馮驩、藺相如、張良、陳平、東方朔等等。秦惠王之弟樗裏子滑稽多智,秦人謂之“智囊”,這一名詞約齣現於公元前330年,在中外曆史上當是最早的瞭。司馬遷贊揚藺相如智勇雙全,陳平“常齣奇計,救糾紛之難,振國傢之患”,對戰國蘇秦、張儀、範睢、蔡澤等縱橫捭闔之士雖有譏貶,但也肯定他們“其智有過人者”。後世大凡思想活潑的人士大都認同司馬遷尚智的文化觀念。民間口頭文學、通俗小說、戲麯評書也都喜愛講說搬演智慧人物故事,薑子牙、張良、諸葛亮、劉伯溫,還有聰明伶俐的小紅娘,機智滑黠的孫悟空等等,都是智慧的化身,傢喻戶曉,為老百姓所津津樂道。推崇智慧,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大亮點,精英文化和通俗文化皆如此。中國智慧滲透並錶現於政治、法律、軍事、外交、經濟、科技、文學、藝術、宗教、哲學等社會生活和意識形態各個領域。當曆史轉摺轉型,或者國傢強盛開放之時,往往就是民族智慧開啓迸發之日,如周秦、漢魏、隋唐、明清之際。
中國人不但愛講智慧故事,還重視對智慧作學理性探究。其言論大多不成係統,鮮見宏篇專論,常常是零碎的,甚至是點評式的三言兩語,卻精警深邃,如龍睛鳳目,光焰燭人醒世。此類言論在明代中後期特多,主要觀點有:
智如光。日、月、星、火炬都能發光,照見萬物,世界有光則明,無光則暗。人之智猶如日月星炬之光,有智方能明察物象事理,明辨是非真僞,行動有指南,做事有準星,不至於犯大錯誤或少犯錯誤,知錯而能改。“夫智如日月,皎若星辰,照見大地,物物賦事。”(李贄)“賦事”,成事也。人若無智光燭照,等於在黑暗中鬍亂摸索,非常危險。“無智之士,如走落日、死月、熄炬之下”,不是碰壁,就是摔跤,以至送命,“墮於深淵,則畢其命而已矣”(張明弼)。
智如水。“人有智,猶地有水”,“智猶水然,藏於地中者性,鑿而齣之者學。”(馮夢龍)土地含水分,是土地之屬性;人有靈智,為人之屬性。土地不含水,“則為焦土”;人無靈智,“則為行屍”。靈智是人的本性、潛能,必須通過後天的學習、實踐,加以開發(所謂“鑿”),使之汩汩流淌,纔能放射其光焰,發揮其能量。而艱難睏苦環境的“淬礪磨煉”,對智慧的增長,特彆對大智慧之人的鍛鑄尤其重要,“心機震撼之後,靈機逼極而通,而智慧生焉。”(袁中道)
智有正邪之彆。智慧作為人的一種潛能,人人皆有,本屬中性,而用智者品行、動機、效果不同,便有瞭正智、邪智的分彆。君子用智,齣於公心,為國為民,是為正智;小人用智,齣於私心,為一己或小集團朋黨私利,是謂邪智。正智利國益民,邪智禍國殃民。漢人劉嚮有雲:“夫權謀有正有邪,君子之權謀正,小人之權謀邪。夫正者其權謀公,故其為百姓盡心也誠;彼邪者好私尚利,故其為百姓也詐。夫詐則亂,誠則平。”(《說苑》)小人耍陰謀,施詭計,巧於僞裝,或能得計於一時,但最後還是要暴露的,“無奸不破,無僞不窮”,“為貪心所蔽,利令智昏”(馮夢龍),落得身敗名裂、喪命滅傢的可恥下場。對邪智奸謀也要重視之,研究之,識破之,揭露之,並以良謀善策戰而勝之。若掉以輕心,則易中其計,貽害無窮。“人或忠厚太過,既無億逆之念,又無先覺之明,卒墜於口蜜腹劍,而至於顛隮者有之。”俞琳特彆提醒善良忠厚的人們對“口蜜腹劍”的奸佞要百倍警惕,多存戒心。
智有大小之分。大智慧固然可貴,小智術也不可棄,在關鍵時刻,特定場閤,小智術也能發揮大作用。齊國孟嘗君好客,食客數韆人,有夜能學狗吠者,晨能學雞鳴者,均收留之,門下賓客皆以為恥,後孟嘗君被囚於秦,卒賴此二人脫身還齊。王安石曾譏笑孟嘗君“特雞鳴狗盜之雄耳”,馮夢龍反駁說,“爾時捨雞鳴狗盜都用不著也”。誰知在危急時刻,雞鳴狗盜小智末技竟派大用場呢?一隙之光,一點螢火,聚集起來也能照明,用智者應有海納百川的心胸,“我懷海若,取喻行潦”(馮夢龍)。“雖知星星爝火,不足與日月爭光,而當陰翳暝暝,腐草流螢,掩映其際,亦自灼灼可人,斷難泯滅矣。”張岱等是多麼愛護珍惜人的智慧嗬!
智慧的反麵是愚蠢,但是智與愚的分野不是絕對的,截然不相關的。智含愚,愚含智。智者韆慮,必有一失;愚者韆慮,必有一得。大智若愚,大愚似智。智化為愚,愚化為智。大智小智,正智狡智,相互轉化,“大可小,小可大”,“狡可正,正可狡”(馮夢龍)。這便是智和愚的辯證法。
前賢關於智慧的論述,思想精深,內涵豐富。以上所述,九牛一毛,要略而已。詳細梳理,深入研究,以為當世之用,這是一個重大課題,姑名之曰“中國智慧論”。全民智慧的發揮與否,關係著國傢和民族的興衰。十九世紀末,“百日維新”前夕,當積貧積弱的晚清時代,梁啓超毅然上《請變通科舉析》,大聲疾呼世界已進入“競智”時代,中國應立即廢止愚民政策和科舉製度,“夫當諸國競智之時,吾獨愚其士人,愚其民,愚其王公,以與智敵,是自掩其耳目,斷刖其手足,以與烏獲、離婁搏,豈非自求敗亡哉?”“人皆智而我獨愚,人皆練而我獨暗,豈能立國乎?”當今中國和世界已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和平發展,閤作共贏,是世界大勢主潮,同時各國各地區的競爭也是復雜的,全方位的,硬實力,軟實力,說到底,是智力的角逐。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可為經濟、文化和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提供精神和智力支撐,中華智慧乃是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一大法寶。
這本《曆代智慧故事集萃》取材於《二十四史》及野乘筆記,凡六百篇,時代上起先秦下迄晚清,皆關乎智人智事。在忠實原材料基礎上,適當進行文學加工,使具故事性、可讀性,是故事新編,而非古文今譯,也算一種“文化快餐”吧。《故事》完稿於十多年前,希望今天的讀者還能從中受到中華智慧的熏陶,獲得有益的啓迪。此序權充導讀。
夏鹹淳
二零一七年歲末
中國智慧全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