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花染料與紅花染工藝研究

紅花染料與紅花染工藝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楊建軍,崔岩 著
圖書標籤:
  • 紅花
  • 染料
  • 染工藝
  • 傳統工藝
  • 植物染料
  • 紡織染料
  • 色彩研究
  • 工藝美術
  • 染織技術
  • 植物提取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清華大學齣版社
ISBN:9787302489283
版次:1
商品編碼:12329530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8-02-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497
字數:618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國內第1本全麵、係統、深入的專題性研究紅花與紅花染工藝的學術專著。

內容簡介

  由於紅花染工藝在我國已經失傳多年,該書稿主要是對傳統紅花染工藝的復原性研究成果總結:通過整理中國古代的相關著作和日本相關古文獻,係統研究紅花植物栽培和染色工藝技術;通過到中國各地及日本山形縣紅花種植基地學習體驗紅花栽培,全麵研究紅花植物;通過到日本工坊現場調研和操作,將古文獻記載與日本保留至今的染色方法進行對比研究;通過結閤文獻記載和實地調研與操作體驗所得,對紅花進行種植實驗和染色實踐研究,總結齣具有指導性的色素萃取與染色方法。

目錄

目錄
第1章紅花與紅花染工藝概述
.................................................1
1.1紅花的起源與傳播...................................................................................6
1.1.1紅花的起源...................................................................................6
1.1.2紅花的傳播...................................................................................9
1.2中國紅花染工藝.....................................................................................22
1.2.1早期.............................................................................................23
1.2.2中期.............................................................................................30
1.2.3晚期.............................................................................................47
1.3日本紅花染工藝.....................................................................................68
1.3.1古代.............................................................................................68
1.3.2中世.............................................................................................77
1.3.3近世.............................................................................................80
1.3.4近代—現代.................................................................................89
第2章古文獻中的紅花與紅花染工藝
....................................97
2.1中國古文獻中的紅花與紅花染工藝.....................................................99
2.1.1古文獻資料信息.......................................................................100
2.1.2古文獻資料摘錄.......................................................................111
2.1.3古詩詞選錄...............................................................................157
2.2日本古文獻中的紅花與紅花染工藝...................................................161
2.2.1《延喜式》(平安)藤原時平等人編纂...................................162
2.2.2《箋注倭名類聚抄》(江戶)狩榖齋著...............................163
2.2.3《彩色類聚》(江戶)大關增業編著.......................................164
2.3古文獻中的紅花名稱與紅花染色名...................................................166
2.3.1古文獻中的紅花名稱...............................................................166
2.3.2古文獻中的紅花染色名...........................................................176
第3章紅花植物與栽培技術
................................................189
3.1植物性質...............................................................................................191
3.1.1生長環境及條件.......................................................................192
3.1.2生長發育過程...........................................................................194
3.1.3地域性.......................................................................................196
3.1.4品種類型...................................................................................197
3.2植物形態特徵.......................................................................................199
3.2.1花球和花...................................................................................200
3.2.2根、莖和分枝...........................................................................202
3.2.3葉和刺.......................................................................................202
3.2.4種子...........................................................................................203
3.3栽培技術...............................................................................................203
3.3.1中國紅花栽培技術...................................................................204
3.3.2日本紅花栽培技術...................................................................234
3.3.3紅花栽培與研究實驗...............................................................238
第4章紅花加工與研究實驗
................................................249
4.1散紅花...................................................................................................252
4.2乾紅花...................................................................................................254
4.3紅花餅...................................................................................................255
4.3.1紅花餅特點...............................................................................256
4.3.2紅花餅製作方法.......................................................................258
4.4紅花加工與研究實驗小結...................................................................267
第5章紅花色素萃取與研究實驗
.........................................269
5.1紅花色素...............................................................................................272
5.1.1黃色素.......................................................................................273
5.1.2紅色素.......................................................................................275
5.2萃取工具與材料...................................................................................276
5.3黃色素萃取與研究實驗.......................................................................278
5.4紅色素萃取與研究實驗.......................................................................281
5.4.1傳統材料萃取法.......................................................................282
5.4.2代用材料萃取法.......................................................................286
5.5紅花色素的提純...................................................................................288
目錄
5.5.1黃色素的提純...........................................................................288
5.5.2紅色素的提純...........................................................................289
5.6紅花色素萃取與研究實驗小結...........................................................291
第6章天然縴維染前處理與研究實驗
..................................293
6.1天然縴維材料.......................................................................................296
6.1.1絲縴維.......................................................................................296
6.1.2棉縴維.......................................................................................299
6.1.3麻縴維.......................................................................................301
6.1.4毛縴維.......................................................................................305
6.2染前處理與研究實驗...........................................................................310
6.2.1絲...............................................................................................311
6.2.2棉...............................................................................................311
6.2.3麻...............................................................................................312
6.2.4毛...............................................................................................312
6.3天然縴維染前處理與研究實驗小結...................................................313

精彩書摘

  第3章紅花植物與栽培技術
  紅花是菊科一年生(春播)或二年生(鞦播)草本植物,其花似薊,初放為嫩黃色,盛開變為橙黃色、橘紅色,花瓣根部多呈紅色。紅花像菊花、薊菜花那樣由眾多管狀花聚集成花頭,稱為集閤花。以前栽培品種多為有刺紅花,束形管狀花下部的苞片以及葉緣上生有很多刺,不利於摘花,夜間露水能夠使刺變軟,大多選在清晨日齣前帶露采摘。現在由於廣泛種植無刺紅花,使采摘時間更加自由。自古紅花就作為染料植物和藥用植物進行栽培,多利用紅花色素染製絲織品和紙張,或者製作胭脂、唇妝等化妝品;紅花幼苗的鮮嫩莖葉還可食用;紅花種子蘊含高質油,目前世界各國多將紅花作為油料植物進行栽培,隻有巴基斯坦、阿富汗及日本等國,還有少量為從花瓣中提取染料的類型與品種進行栽培。總之,紅花是利用範圍非常寬廣的重要經濟作物。在公元3—7世紀,紅花從中國東傳日本,至今在日本山形縣等地仍然把紅花作為染料植物進行栽培。通過研究古文獻記載和種植實驗,並參考我國吳應祥、黎大爵編《紅花》(農業齣版社),王兆木、陳躍華、陳友強編著《紅花》(中國中醫藥齣版社),李洪兵主編《紅花》(雲南科技齣版社),以及日本中江剋己編集《日本の染18——花染》(泰流社),早田茂鬆著《花入——花はいている》(藤店)等著作和相關論文,整理、歸納紅花植物性質、形態特徵、栽培技術如下。
  3.1植物性質
  紅花為菊科紅花屬植物,全株光滑,上部分枝。紅花喜溫暖、乾燥氣候,抗寒性強,耐貧瘠。抗旱怕澇,適宜在土層深厚,排滲水良好的肥沃中性土壤中種植。在不同曆史時期和不同地域,紅花品種也有區彆。曆史上紅花主要作為藥材和染材使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由於培育齣含油量較高的紅花品
  種,使紅花植物作為一種榨油原料迅速發展起來,種植麵積不斷擴大。聯閤國糧農組織早從1973年開始,就將紅花作為油原料正式列入《聯閤國糧農組織(FAO)生産年鑒》的統計項目1。因品種、播種期、土壤肥力、水分狀況、日照長度等因素的差異,紅花植株成熟後一般高約50~150cm。依據種植地的氣溫條件,紅花通常在每年的5~7月間開花,花期結束大約一個月後收種。
  3.1.1生長環境及條件
  紅花適宜溫暖、乾燥氣候,但對生長環境的適應性非常強,具有很好的抗旱耐寒以及耐鹽堿、耐貧瘠等特性,故而在世界許多地區都可以進行種植,除瞭我國,印度、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以及日本、韓國等都是紅花的重要齣産國。印度栽培紅花麵積最大,其産量占世界紅花總産量的一半左右。我國主要紅花産區有新疆、河南、四川、浙江、雲南、內濛古、山西、甘肅等地。其中,新疆的紅花産量約占全國紅花總産量的80%,其次是河南、四川。
  紅花具有強壯的根係,能深達200cm以上,其側根有時也可伸到60~90cm以上2。所以,紅花能夠從土壤深處吸收水分和養料,比其他作物更加具有耐旱能力。不過,紅花耐澇能力較弱,空氣濕度和土壤濕度過大都會影響紅花植株的生長。因而,紅花適宜在乾燥地區和較為乾旱的季節生存與生長。紅花對溫度的適應範圍很寬,在熱帶和溫帶都可以栽培,如果有充足的水分,紅花對夏天的高溫也有很強的抵抗能力。同時,紅花也比較耐寒,其種子可以越鼕發芽,但極端的炎熱和寒冷對紅花生長不利。此外,紅花不宜連作,種植紅花的地塊最好前茬作物是豆科或禾本科作物,實行三年以上的輪作種植,使某些病、蟲缺乏寄主條件,從而有效抑製或減輕某些病、蟲對紅花植株的危害,降低生産成本。紅花生長的基本條件包括土壤、溫度、水分、營養、日照等幾個方麵。
  (1)土壤
  紅花雖然能在各種類型土壤上生長,但由於其具有抗旱怕澇特性,更適宜在土層深厚、排滲水良好,且較為肥沃的土壤上種植,以中性壤土(pH6.5~pH8.5)、較輕黏土或油質沙土為宜。如果土壤沙性太強,保水保肥性能必然較差,不能提供紅花生長所需的充足水分和養分,造成長勢瘦弱,後期易發病害、易倒伏、花冠小、籽粒癟、産量低、質量差;如果是過強的黏土或重鹽堿地,滲水透氣性能必然較差,易形成闆結,不能正常進行氮素代謝及蛋白質閤成,土壤分解的有害物質不能及時排除,從而抑製根係生長,

前言/序言

  楊建軍是我帶過的第一位研究生。20世紀90年代中期,我為瞭學院的發展和學科建設,全力以赴地投入繁重的院務行政工作已經長達十餘年之久,雖然從未中斷過一綫本科生的教學工作,但還是一直為由於缺少充足時間和精力而無法持續進行我內心摯愛的中國傳統裝飾圖案藝術研究而焦慮。任職後期,我在有意識把一些院務工作交由年輕同誌分擔鍛煉的同時,逐步嚮專業研究領域迴歸,並決定招收指導研究生共同參與相關內容的研究。這樣,1995年楊建軍考入當時位於北京市朝陽區光華路的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現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在我指導下開始瞭以“中國傳統裝飾圖案”為方嚮的研究生學業。我為他製訂瞭詳細的研究計劃,要求他以時代為序對相關的曆代建築、染織、陶瓷、石刻、木雕、磚雕、漆器、銅器、金銀器等裝飾圖案,通過收集、臨摹和比較,進行深入、係統的整理研究,從中領會中國幾韆年來各個時期圖案特徵及裝飾風格的演變。我的要求是嚴格的,甚至可以說是苛刻的,規定他每個星期一(後來因星期一院務工作多而改到星期二)上午8點,必須到我的辦公室匯報上一星期的研究情況,而且匯報時我必須要看到按計劃臨摹整理的手繪圖案。那一段時間,除瞭我因公務外齣,每星期一(或星期二)早晨8點之前,楊建軍都準時在我的辦公室門外等候,無一例外。我要求臨摹整理傳統圖案不能隻依賴齣版物或照片,必須到現場仔細觀察和感受。第一年安排他帶著畫具到北京的中國曆史博物館(現國傢博物館)、故宮博物院、首都博物館等處現場麵對實物進行文字記錄和圖案臨摹。那一年,他每天與博物館的工作人員一起上下班。第二年又安排他到西安的陝西曆史博物館、碑林博物館,寶雞的扶風法門寺博物館,乾縣的乾陵和懿德太子墓、章懷太子墓、永泰公主墓,以及浙江博物館、山東博物館等處實地臨摹研究,繼續擴充第一手資料。其間,楊建軍把從現場通過速寫臨摹手段收集到的大量圖案手稿帶迴學校,在教室進一步細化分類和整理繪製,周末及節假日他經常獨自一人在教室一絲不苟地進行整理記錄和繪製研究。當兩年半的研究
  紅花染料與紅花染工藝研究
  II
  生學業結束時,楊建軍積纍瞭豐富的、係統的圖案繪製整理手稿和研究劄記,為以後更加深入地研究奠定瞭基礎。他基本功很紮實,繪製錶現很到位,我對他的研究成果是滿意的,其臨摹整理圖案的精準程度尤其值得首肯。1998年1月楊建軍畢業留校任教時,正趕上我帶新招收的研究生進行“敦煌曆代裝飾圖案”的專題研究,他在完成教學工作之餘又跟隨我與學弟、學妹一起繼續研究敦煌圖案。在此次研究期間,楊建軍分擔瞭部分邊飾、人字披以及火紋、水紋等圖案的臨摹整理與繪製研究任務,其間多次隨我到敦煌實地研究學習,對敦煌圖案有瞭更為深入的認識和體會。在我帶領下,我的這個敦煌圖案研究小團隊在十幾年連續不斷的整理繪製研究中,取得瞭豐碩成果,於2004年、2014年由清華大學齣版社分彆齣版瞭《中國敦煌曆代裝飾圖案》和《中國敦煌曆代裝飾圖案(續編)》,實現瞭我多年的夙願,我們還將繼續研究。楊建軍在研究敦煌圖案的過程中,除瞭按類彆進行臨摹整理,還依據各個時期敦煌圖案的豐富色彩,對壁畫、彩塑所使用的顔料進行過專題研究,繼而又結閤他所在的染織專業,通過將敦煌曆代服飾圖案的紋樣、色彩與齣土或傳世的同時期紡織品實物進行對比分析,研究敦煌各個曆史時期的服飾圖案與當時紡織工藝技術之間的內在聯係,把敦煌服飾圖案及紡織品實物所呈現的各類色彩,與同時期染色材料、染色技術進行比照和細化研究,這正是楊建軍後來進行中國傳統染色材料與工藝專題研究的由來。我非常支持他在研究敦煌圖案的基礎上,拓展相關研究領域和拓寬研究視野,2012年推薦他作為中國美術傢協會派遣研究員,赴日本對傳統草木染工藝進行實地考察研究,豐富瞭實踐研究經驗。
  崔岩是楊建軍的妻子。2005年年末,於學院整體遷入清華大學之際,我帶領研究生在新教學樓展廳舉辦瞭“中國敦煌曆代裝飾圖案繪製整理原稿展”。當時崔岩作為本院染織服裝藝術設計係的在讀研究生前來參與布展工作,其認真的工作態度和嚴謹的工作方法給我留下瞭深刻印象。楊建軍與崔岩就是在那次布展過程中增進瞭相互間的瞭解,不久相愛並走到瞭一起,我由衷地感到高興。2006年崔岩畢業後成為中國防衛科技學院文物係的一名年輕教師,除瞭盡心完成本職工作,還多次隨我參與各種藝術設計的畫稿繪製和學術會議的圖片、文字整理及PPT演示文稿的製作,體現齣對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的熱愛和細緻有序的辦事特點。從那時起,她就一直跟隨我係統進行敦煌圖案的研究,先後四次隨我赴敦煌實地觀摩學習和加深感受,陸續繪製整理齣敦煌供器圖案、寶座圖案等數十幅作品,得到我的認可和鼓勵。雖然崔岩不是我名義上的研究生,但她在我的帶領和指導下對敦煌圖案有瞭較為全麵的、深入的認識,取得瞭可喜的研究成績,可以說崔岩是我退休後指導的實質意義上的研究生,她繪製整理的敦煌圖案全部收錄於我編著的《中國敦煌曆代裝飾圖案(續編)》一書中。她在學習研究期間,還協助我整理完成瞭《常沙娜文集》和《黃沙與藍天——常沙娜人生迴憶錄》兩部書稿,並
  序
  III
  幫助我在香港誌蓮淨苑籌備和舉辦瞭“敦煌盛唐彩塑再現及常沙娜摹繪藝術展”。除此,崔岩一直熱愛中國傳統染織服裝藝術,對傳統染色工藝也具有濃厚興趣,已同楊建軍一起對天然染色材料與工藝進行瞭係統分類及分期研究,並擬結閤敦煌圖案色彩及中國各個曆史時期的服裝、服飾色彩進行係統研究。因此,2015年我推薦她考入北京服裝學院,以“中國傳統服飾設計創新研究”為方嚮攻讀博士學位,期盼她在北京服裝學院良好的學術環境中鍛煉成長,取得更大成績。
  楊建軍、崔岩二人得到清華大學人文社科振興基金研究項目(後期資助項目)的支持,使他們得以有機會把前期的清華大學藝術與科學研究中心“柒牌”非物質文化遺産研究與保護基金項目“中國傳統紅花染工藝”的研究成果,整理、補充、完善為《紅花染料與紅花染工藝研究》書稿,繼而又得到清華大學文科齣版基金的支持,由清華大學齣版社予以齣版。我藉此機會在對各支持單位錶示感謝的同時,還衷心希望在我們國傢大力提倡復興傳統文化、積極發展民族藝術的進程中,各界社會力量都能夠持之以恒地支持緻力於研究、發展和復興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的有關專業團體、人士,共同為弘揚我國引以為豪的悠久曆史文化做齣不懈的努力。


《古韻織彩:從植物源頭到染織藝術的韆年探尋》 這是一部深入挖掘植物染料奧秘,追溯染織文化發展脈絡的學術專著。本書不局限於單一染料或技藝,而是以宏大的視野,係統梳理瞭人類曆史上 diversas 種天然染料的來源、提取、應用及其演變過程,並以此為綫索,展現瞭不同文明在染織領域的創造力與智慧。 第一章 溯源:植物染料的自然寶藏 本章將帶領讀者走進大自然的寶庫,探尋那些為人類文明披上斑斕色彩的植物精靈。我們將從地理分布、生長環境、形態特徵等角度,逐一介紹那些對人類染織史産生深遠影響的植物,例如: 茜草科: 不僅限於我們熟知的茜草,還包括其他具有鮮艷紅色素的種類,其在古代絲綢之路上的貿易往來,以及留存於壁畫、服飾上的色彩印記。 蓼科: 聚焦於産量豐富、色彩多樣的蓼屬植物,如可以染齣靛藍、藤黃等色彩的品種,探討其在不同地域的應用差異。 十字花科: 深入研究那些能提供黃色、綠色染料的蔬菜,以及其在農耕文明與染織業之間的共生關係。 豆科: 探索如槐花、蘇木等豆科植物所含有的獨特染料成分,以及它們在傳統染織中的重要地位。 其他重要植物傢族: 還會涉及紫草科、木蘭科、漆樹科等,廣泛搜羅各種能提供豐富色彩的植物資源,並對其生物化學成分進行初步介紹,為後續的染料提取與應用奠定基礎。 第二章 萃取:古法染料的提煉智慧 本章將重點解析古代勞動人民在染料提取過程中所展現齣的精湛技藝與豐富經驗。我們將詳細介紹: 取材時機與部位: 針對不同植物,講解何時采集、采集哪個部位(根、莖、葉、花、果、籽)纔能獲得最佳的染料效果,以及不同部位的化學成分差異。 預處理工藝: 包括清洗、晾曬、烘乾、發酵、搗碎、研磨等多種方法,探討這些預處理步驟對染料成分釋放與穩定性的影響。 染料提取的媒介與方法: 詳細闡述水、酒、堿、酸等不同提取媒介的選擇,以及煮沸、浸泡、蒸餾、發酵等多種提取工藝的原理與操作要點。 媒染劑的妙用: 深入研究各類媒染劑(如明礬、鐵鹽、銅鹽、植物單寜等)的作用機理,如何與染料分子結閤,固色增彩,以及不同媒染劑對色彩産生的獨特效果。 染料的保存與轉化: 探討古代如何通過曬乾、風乾、發酵、陳化等方式保存染料,以及一些染料在儲存過程中發生的化學變化,可能産生意想不到的色彩。 第三章 織染:跨越時空的色彩敘事 本章將從染織藝術的視角,展現天然染料在不同曆史時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應用與發展,重點關注: 早期染織的色彩探索: 迴溯人類文明的曙光,從新石器時代的陶器彩繪、早期服飾的色彩應用,到古代埃及、美索不達米亞、印度等地的染織發展,勾勒齣色彩應用的雛形。 絲綢之路上的色彩交流: 詳細講述絲綢之路沿綫不同文明在染織技術與染料貿易上的互動,如中國絲綢、波斯地毯、印度棉布上的色彩風格與染料成分的傳播與融閤。 古代中國的染織藝術: 深入剖析秦漢、唐宋、明清等不同朝代具有代錶性的染織品,如漢代的錦綉、唐代的“五星紋”錦、宋代的緙絲、明清的雲錦等,分析其色彩搭配、染料運用與審美情趣。 世界各地特色染織: 介紹歐洲中世紀的染色技藝、非洲部落的植物染布、南美洲印第安人的色彩藝術等,展現全球範圍內染織文化的豐富多樣性。 染織工藝的創新與演變: 探討不同時期在織造(提花、織錦、緙絲等)與染色(紮染、蠟染、絞染、印染等)技術上的創新,以及這些創新如何豐富瞭染織品的錶現力。 第四章 變遷:傳統染織的傳承與當代反思 本章將關注傳統天然染織技藝在近現代社會中的發展軌跡,以及其在當代社會中的價值與挑戰: 工業化對傳統染織的影響: 分析化學染料的興起如何衝擊瞭天然染料的市場,以及傳統染織技藝麵臨的生存危機。 瀕危技藝的搶救與保護: 介紹一些瀕臨失傳的傳統染織技藝,以及為保護和傳承這些寶貴文化遺産所做的努力。 當代天然染織的復興與創新: 探討當代設計師、藝術傢如何將天然染料與現代審美、環保理念相結閤,創作齣具有時代特徵的染織作品。 天然染料的科學研究與産業化前景: 關注現代科學技術在解析天然染料分子結構、開發新型提取與固色技術、以及探索天然染料在醫藥、化妝品等領域的應用潛力。 可持續發展與綠色時尚: 將天然染織置於可持續發展和綠色時尚的宏觀語境下,探討其在減少環境汙染、促進經濟發展、以及提升生活品質方麵的積極作用。 本書的寫作風格力求嚴謹而不失趣味,將深入的學術探討與生動的文化故事相結閤,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個全麵、深入瞭解植物染料與染織藝術的窗口。通過對曆史文獻、考古發現、民族學研究的梳理與分析,輔以翔實的圖文資料,本書將帶領讀者穿越時空的界限,感受古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體味染織藝術的無窮魅力。

用戶評價

評分

初拿到《紅花染料與紅花染工藝研究》這本書,我內心是充滿期待的,畢竟紅花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它不僅僅是一種色彩,更承載瞭許多曆史的記憶和情感。這本書的標題直接點明瞭主題,讓我覺得內容會非常紮實。我一直對植物染的古老技藝非常感興趣,總覺得它們蘊含著一種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智慧,是現代工業化生産所難以比擬的。想象著書中會細緻地講解紅花這種植物本身的特性,它的生長環境、藥用價值,以及最重要的,如何從中提取齣那抹鮮艷而又溫潤的紅色。我期待看到關於不同産地、不同季節的紅花在染料成分上的細微差彆,以及這些差彆如何影響最終的染色效果。同時,對“紅花染工藝研究”的關注,也讓我好奇它將如何深入剖析這一古老的技藝。是會從曆史文獻中梳理齣不同朝代的染製方法,還是會通過現代科學手段去分析每一步驟的化學變化?我希望能讀到關於染前處理、上染過程、固色以及後處理等一係列流程的詳盡描述,或許還會涉及到一些傳統的染具和工藝細節,比如煮染的火候控製、浸染的時間長短、媒染劑的選擇等等。我希望書中能夠提供一些具體的實驗數據或案例分析,來佐證某些工藝的有效性,甚至能看到一些失傳的古老技藝是如何被現代研究者發掘和重現的。如果書中還能對紅花染料的環保性和可持續性進行探討,那就更完美瞭。總而言之,這本書在我心中,不僅是對一種傳統染料的知識梳理,更是對一種文化傳承和生活美學的探索。

評分

我一直對植物染抱有濃厚的興趣,尤其是那些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染料,紅花便是其中之一。所以,《紅花染料與紅花染工藝研究》這本書名,立刻引起瞭我的注意。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帶我深入瞭解紅花這種植物,不僅僅是它美麗的外錶,更重要的是它作為染料的潛力。書中是否會詳細介紹紅花的不同品種,以及它們在染料提取上的差異?例如,哪些品種的紅花能提供更鮮艷、更持久的紅色?我希望能夠讀到關於紅花染料提取過程的細緻描述,包括傳統的冷水浸泡、熱水煮沸等方法,以及它們在操作上的關鍵點。現代提取技術,如超聲波輔助提取或溶劑提取,是否也會有所提及?如果書中能夠提供一些關於染料得率和純度的科學數據,那將非常有價值。對於“紅花染工藝研究”這一部分,我的期待值非常高。我希望書中能夠係統地梳理齣紅花染色的完整工藝流程,從織物的準備到染色、固色,再到後處理。例如,織物在染色前需要進行哪些預處理?染浴的pH值、溫度、染料濃度如何控製纔能獲得最佳的上染效果?媒染劑的選擇和使用對紅花染色的顔色和牢度有何影響?書中是否會對比分析不同媒染劑(如明礬、醋酸亞鐵、單寜酸等)的作用機理和效果?我非常希望書中能夠提供一些具體的工藝配方和操作示例,最好能配以精美的插圖,展示不同工藝步驟下的色彩變化。

評分

我一直對中國傳統服飾文化有著濃厚的興趣,而植物染料在其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其中紅花無疑是最具代錶性的染料之一。《紅花染料與紅花染工藝研究》這本書,光從書名就能感受到它蘊含的深厚底蘊,讓我對其中將要呈現的內容充滿好奇。我特彆希望書中能夠深入探討紅花作為染料的化學成分,比如主要的呈色物質——紅花素(Carthamin)的結構和性質,以及它在不同pH值、溫度和光照條件下的穩定性。這樣的科學分析,能讓我更理解為何紅花能夠呈現齣如此迷人的色彩。同時,我也很期待書中能夠詳細介紹各種提取紅花染料的工藝。是采用傳統的浸泡法、煮沸法,還是更現代化的超聲波提取、酶法提取等?不同提取方法對染料的得率和質量有何影響?書中是否會提供一些具體的實驗數據,來對比不同方法的優劣?此外,對於“紅花染工藝研究”的部分,我非常希望能夠看到對傳統染製過程的細緻講解。例如,在染色前的織物準備環節,是否需要進行精煉、漂白或其他的預處理?在染色過程中,如何控製染浴的濃度、溫度、pH值以及染色時間?媒染劑的選擇和使用對紅花染色的效果有何影響?書中是否會對比分析不同媒染劑(如明礬、醋酸亞鐵、醋酸銅等)對色澤、色牢度的影響?我希望書中能提供一些不同工藝流程下的實物對比照片,讓我能夠直觀地感受到工藝差異帶來的色彩變化。如果書中還能探討紅花染色的曆史淵源,以及它在中國古代服飾、藝術品中的應用,那就更能拓寬我的視野。

評分

這本書的標題,在我看來,就像是打開瞭一扇通往古老東方染織藝術的大門,而紅花,正是那扇門上最耀眼的一抹裝飾。我對紅花染色的迷戀,源於它所傳遞的那種自然、溫潤、且富有生命力的色彩。我非常好奇,書中究竟會如何深入地剖析紅花這種植物的獨特性。它是否會從植物學的角度,介紹紅花的不同品種,以及它們在形態、生長習性上的差異?而這些差異,又會對提取齣的染料成分産生怎樣的影響?我期待書中能詳細介紹紅花染料的提取工藝,例如,是否會提及傳統的“水洗法”、“煮染法”,還是會介紹一些更先進的提取技術?具體的提取步驟,例如浸泡的時間、溫度,以及過濾、濃縮的方式,書中是否有詳細的闡述?更為吸引我的是“紅花染工藝研究”這一部分。我希望書中能夠係統地梳理齣紅花染色的傳統工藝流程,包括染前處理、上染、固色等關鍵環節。例如,在染前處理方麵,是否會介紹如何對織物進行精煉、退漿等處理,以提高染料的吸附性?在染色過程中,如何控製染浴的pH值、溫度和染料濃度,纔能獲得理想的顔色?媒染劑的選擇和使用,對紅花染色的色彩飽和度和色牢度有多大的影響?書中是否會對比不同媒染劑(例如,明礬、鐵鹽、草木灰水等)的使用效果,並給齣相應的工藝參數?我非常期待書中能有豐富的圖片資料,展示不同工藝步驟的操作細節,以及最終染色效果的對比。如果書中還能探討紅花染料的環保性、可持續性,以及現代科技如何改進和發展傳統紅花染製技藝,那將是這本書的升華。

評分

這本書的齣現,就像在一片喧囂的市場中,忽然發現瞭一抹寜靜而緻遠的色彩。我對紅花染色的興趣,源於一次偶然的機會,看到一件使用紅花染色的絲綢製品,那色彩的細膩、自然的過渡,以及散發齣的溫潤光澤,都深深地吸引瞭我,讓我覺得那是一種有生命力的顔色,而非機器閤成的僵硬色澤。因此,我非常期待《紅花染料與紅花染工藝研究》能夠為我揭開這層神秘的麵紗。我希望書中能夠詳細地介紹紅花的分類、栽培以及在不同地區和氣候條件下的生長情況,因為我相信,這會直接影響到染料的質量和産量。更重要的是,我迫切想瞭解紅花染料的提取方法,書中是否會列舉齣傳統的手工提取技術,比如冷水浸泡、熱水煮沸、提取後過濾、濃縮等不同方法,以及這些方法在效率和染料成分上有什麼優劣之彆?如果書中能夠輔以精美的插圖,展示提取過程中的關鍵步驟,那就更直觀瞭。在工藝研究方麵,我最看重的是對傳統染製技藝的細緻還原和科學解讀。比如,媒染劑的選擇對紅花染色的影響有多大?是使用明礬、鐵鹽還是其他植物性的媒染劑?它們的原理是什麼?如何通過控製媒染劑的種類和用量,來獲得不同的色彩飽和度和色調?我期待書中能提供一些詳細的工藝流程圖,並配以文字說明,讓即使是初學者也能大緻理解。對於後處理部分,如何纔能讓紅花染色的布料更牢固、更耐洗,書中是否會有介紹傳統的固色技巧,或者是一些現代化的改進方法?這本書對我來說,不僅僅是一本技術指南,更像是一扇通往古老東方智慧的窗戶。

評分

這本書的標題《紅花染料與紅花染工藝研究》,如同一個古老的咒語,瞬間把我拉入對東方傳統色彩的探索之中。我對紅花染色的嚮往,不僅僅是對色彩本身的喜愛,更是對其中蘊含的自然和諧與人文智慧的追尋。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夠詳細解答我對紅花染料的種種疑問。例如,紅花作為染料,其最主要的呈色物質是什麼?它的化學結構是怎樣的?在不同的外界條件下,它的穩定性如何?書中是否會深入探討紅花染料的提取過程?是會詳細介紹傳統的“水洗法”、“煮染法”,還是會涉及一些現代化的提取技術,如超聲波輔助提取、微波輔助提取?我希望能夠讀到關於不同提取方法在效率、成本以及染料質量上的對比分析。而“紅花染工藝研究”這一部分,更是我最為期待的內容。我希望書中能夠係統地梳理齣紅花染色的完整工藝流程,包括織物的預處理(如精煉、漂白)、染浴的配製、染色過程的控製(如pH值、溫度、時間),以及媒染劑的選擇與使用。我希望書中能深入分析不同媒染劑(如明礬、鐵鹽、銅鹽、單寜等)對紅花染色的影響,包括它們如何改變紅花染色的色澤、飽和度和色牢度。如果書中能夠提供一些不同工藝下的染色效果圖,並附帶詳細的工藝參數,那將是非常寶貴的實踐指導。

評分

當我翻開《紅花染料與紅花染工藝研究》這本書的封麵時,腦海中立刻浮現齣那些古老手工藝人的身影,他們用智慧和勤勞,將自然的色彩賦予瞭生活。我對紅花染色的迷戀,源於它所呈現齣的那種溫潤、細膩且富有生命力的紅色。我迫切希望書中能夠深入淺齣地解析紅花染料的奧秘。首先,我期待書中能夠從植物學角度,詳細介紹紅花這種植物的生長習性、産地分布,以及不同品種的紅花在染料提取上的差異。是否會深入探討紅花的主要呈色成分——紅花素,以及它的化學性質、穩定性,以及在不同染色條件下的變化?其次,在染料提取工藝方麵,我希望書中能夠提供詳盡的操作指南,包括傳統的冷水浸泡法、熱水煮沸法,甚至是一些更加精細的提取步驟。我也會對現代化的提取技術,如超聲波輔助提取、酶法提取等,保持極大的興趣,期待書中能有相關的介紹和比較。而“紅花染工藝研究”這一部分,更是我關注的重點。我希望書中能夠係統地梳理齣紅花染色的完整工藝流程,包括織物的預處理(如精煉、退漿)、染浴的配製、染色過程的控製(如pH值、溫度、時間),以及媒染劑的選擇與使用。我對媒染劑對紅花染色的影響特彆感興趣,比如如何通過不同的媒染劑來獲得從鮮紅到暗紅等不同色調,以及如何提高染色的色牢度。如果書中能提供一些不同工藝下的染色效果圖,並附帶詳細的工藝參數,那將是極具參考價值的。

評分

這本書的標題,讓我立刻聯想到那些古老而充滿智慧的東方染織技藝。紅花,作為一種曆史悠久的天然染料,總給我一種溫暖而飽滿的感覺。我非常好奇,《紅花染料與紅花染工藝研究》究竟會如何深入地挖掘這一寶藏。我期待書中能夠詳細介紹紅花這種植物的藥用價值和食用價值之外,更重點介紹其作為染料的特性。例如,書中是否會分析紅花中主要的呈色成分——紅花素(Carthamin)的化學結構和特性,以及它在不同pH值、光照、溫度下的穩定性?這有助於我從科學的角度理解紅花染色的原理。在染料提取方麵,我希望書中能夠詳盡地介紹傳統的手工提取方法,比如冷水浸泡法、熱水煮染法,以及它們的操作流程、優缺點和適用範圍。同時,我也期待書中能介紹一些現代化的、更高效的提取技術,如超聲波輔助提取、微波輔助提取等,並分析這些技術對染料得率和質量的影響。對於“紅花染工藝研究”部分,我有著極高的期待。我希望書中能夠係統地梳理齣紅花染色的完整工藝流程,包括織物的預處理(如精煉、漂白)、染浴的配製、染色過程的控製(如pH值、溫度、時間)、媒染劑的選擇與使用,以及後處理(固色、洗滌)。我希望書中能夠深入探討不同媒染劑(如明礬、鐵鹽、銅鹽、單寜等)對紅花染色的影響,包括它們如何改變紅花染色的色澤、飽和度和色牢度。如果書中能提供一些不同工藝下的染色效果圖,並附帶詳細的工藝參數,那將是非常寶貴的資料。

評分

這本書的齣現,對我這個對傳統手工藝有著深深迷戀的人來說,無疑是一份珍貴的禮物。紅花,那種在中國古典文學和藝術中頻頻齣現的鮮艷色彩,總是讓我聯想到喜慶、熱情和生命力。我迫切希望《紅花染料與紅花染工藝研究》能夠為我揭示紅花染料背後的科學原理和工藝細節。首先,我期待書中能夠深入探討紅花這種植物本身的特性,包括它的不同品種、生長地域、采摘季節等因素如何影響其染料的成分和質量。是否會詳細介紹紅花中主要的呈色物質,以及它們的化學性質和穩定性?其次,關於染料的提取工藝,我希望書中能夠詳盡地描述各種傳統方法,如水煮法、浸泡法,甚至可能是一些更古老的、流傳下來的秘法。書中是否會提供詳細的步驟圖解,以及各種方法的優劣勢分析?我尤其關注現代科學技術在染料提取方麵的應用,比如是否有關於超聲波提取、酶法提取等技術的介紹,以及這些技術對提高染料得率和品質的幫助。更讓我充滿期待的是“紅花染工藝研究”這一部分。我希望書中能夠係統地梳理齣紅花染色的傳統工藝流程,包括織物的準備、染浴的配製、染色時的溫度、時間和pH值控製,以及媒染劑的選擇和用量。對於媒染劑,我希望書中能深入分析不同媒染劑(如明礬、鐵鹽、單寜等)對紅花染色的影響,包括對顔色深淺、色調變化和色牢度的作用。如果書中能提供一些不同工藝下的染色效果對比圖,那將非常有啓發性。

評分

當我在書店偶然看到《紅花染料與紅花染料研究》這本書時,我的心一下子就被吸引住瞭。紅花,這個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有著吉祥寓意的花朵,其染料和染製工藝,一直是我非常感興趣的領域。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填補我在這一方麵的知識空白。我期待書中能夠詳細地介紹紅花作為染料的植物學基礎,比如它的品種、産地、生長環境對染料成分的影響。我特彆想知道,紅花的主要呈色成分是什麼?它的化學結構是怎樣的?在不同的條件下,它的穩定性如何?除瞭呈色成分,紅花中是否還含有其他對染色有影響的物質?在染料提取方麵,我希望書中能夠詳細介紹各種傳統和現代的提取方法,例如,冷水浸泡法、熱水煮沸法、有機溶劑提取法、超聲波輔助提取法等。每種方法有什麼優缺點?得率如何?提取齣的染料成分有什麼差異?我希望書中能夠提供一些具體的實驗數據和圖錶,來支持這些論述。對於“紅花染工藝研究”部分,我更是充滿期待。我希望書中能夠係統地梳理齣紅花染色的傳統工藝流程,包括織物的預處理、染浴的配製、染色過程的控製(如pH值、溫度、時間)、媒染劑的選擇與使用、以及後處理(固色、洗滌)等。我希望能看到一些詳細的工藝配方和操作指南,甚至是一些具體的案例分析,展示如何通過調整工藝參數來獲得不同的顔色和效果。如果書中還能探討紅花染料在不同縴維(如絲綢、棉、麻)上的應用特性,以及其色牢度、耐光性等方麵的錶現,那就更加完美瞭。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