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1-01
说“王冕死了父亲”句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汉语语言学研究长期以来存在一些突出的热点问题。有些问题经过多轮讨论,依然热度不减。而近些年,汉语语法学界在进一步认识到汉语自身特点的同时,也引出了一些重要的新问题。面对海量的论争资料和纷繁的观点,很多学者,特别是初学者,有无所适从甚至盲从的倾向。《说“王冕死了父亲”句》为本丛书之一种。
有鉴于此, 本着摆脱印欧语眼光,摆脱传统(主流)观点束缚,带有导向性,在综述中铺垫出解决问题的新方向的宗旨,沈家煊先生主编了“语言学热点问题研究系列”丛书,筛选出十几个理论相关的语言学的热点专题,就每个专题,以8万-10万字的篇幅,全面整理海内外相关资料,对文献做出深入透彻的分类梳理,力求客观呈现各家的主要观点,对其优缺点作适当分析点评,指出学术发展的前景。该丛书以吕叔湘《现代汉语语法问题》和朱德熙《语法答问》为楷模,追求站在汉语的立场上看汉语,用汉语的方式说汉语的“自我表述”。有助于推动汉语句法语义学研究的深入,也有助于大专院校中语法专题讨论课的教学开展。
“王冕死了父亲”这样的结构式,是汉语语法一个传统难题。因为它挑战了“不及物动词不能带宾语”的一般规律。本书首先介绍在现代语言学理论背景下,生成语法和构式语法在这个问题上争论的来龙去脉,介绍相关的各种术语,如非作格动词、非宾格动词、“Burzio定律”等。其次探讨如下几个问题:1)“王冕死了父亲”是不是由“死了王冕的父亲”通过“王冕”的移位派生而来的?两者是否属于相同的句式?2)“王冕死了父亲”是不是由“王冕经历了父亲的死”通过“死”的移位派生而来的,两者是否属于相同的句式?3)“王冕死了父亲”和“王冕,父亲死了”两者是否属于相同的句式?有没有移位派生关系,能不能把两句的“父亲”都定为主语格?4)以“病”和“笑”为代表的“非作格动词”和以“死”和“来”为代表的“非宾格动词”带宾语时句式意义有什么不同?5)如何看待“王冕死了父亲”的历史形成与共时系统中的“生成”假说之间的关系?最后,我们将讨论构式方法与句法移位方法的解释力强弱问题,汉语句法的论元观与话题观那个更能反映汉语语法实质的问题。
山东烟台人。北京大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句法语义室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现代汉语语法,同时也关注方言中的语法问题。在研究方法上继承汉语语法研究传统,特别是结构主义句法分析方法,注重当代句法理论在汉语语法研究中的合理应用。在《中国语文》《世界汉语教学》《当代语言学》《语言科学》等期刊上发表过多篇论文。代表作《汉语同位同指组合研究》入选“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库”,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总序
问题的缘起
1 主宾语大讨论和“王冕死了父亲”
1.1张汝舟“句式观”和“话题观”的萌芽
1.2主宾语大讨论中的“王冕死了父亲”
2 “领主属宾句”和分裂领属分析
2.1“存在句”
2.2“领主属宾句”和90年代其他相关分析
上篇 基于动词和移位的分析法
3 非宾格理论和各种“移位”“赋格”说
3.1非宾格理论
3.2生成语法学派的各种解释
?
下篇 基于句式和移情的综合法
4 “王冕死了父亲”句的句式观和篇章功能
4.1句式观和“完形”感知
4.2句式的配价和篇章功能
5 “糅合语法”和主观“移情”
5.1糅合造句法和“计较得失”义
5.2综合法:简单假设和主观“移情”
5.3“比喻糅合方阵”VS.“Fauconnier模型”
5.4语法解释的简单性追求
参考文献
语法解释的简单性追求
前面两章,我们介绍了汉语语法学界对“王冕死了父亲”句的探讨已经从“分析”走上“综合”的研究倾向。从整体句式观的确立,到篇章表现对句式义的佐证,再到糅合语法具体操作体系的完备,以及主观移情意义的强调,慢慢走向成熟的整合的研究思路,显示出它在解释的简单性和总括力强方面的优势。这跟整个科学界对整合研究的要求是分不开的。
沈家煊(2011:156)对科学思想的这样一种新动向有如下介绍:
“科学家在花了三百年时间——从牛顿算起吧——把所有的东西拆解成分子、原子、核子和夸克后,现在像是在把这个过程重新颠倒过来,开始研究这些分解成分是如何结集在一起形成一个复杂的整体的,而不再去继续分析、拆解、还原为尽可能简单的东西。这种情形正发生在生物学、进化科学、神经网络、生态平衡、人工智能、经济学等许多领域,甚至还发生在物理学,物理学家正在努力建立混沌的数学理论,来解释许多复杂现象,比如无数碎片形成的整体美感,液体内部像漩涡那种怪诞的运动。”
最近科技哲学的一个新观念叫“生成整体论”,这种观念强调先有整体后有部分,整体不是由部分组成的,整体从“生”之时就是整体,仅仅通过分解来了解整体是不充分的,因为部分与部分之间还有相互作用。
科学发展经历了从分析分解到综合整合的过程,同样地,汉语语法研究也经历了这个过程。开篇我们提到,传统的汉语语法研究重视“虚词+句式”的综合方法,从《马氏文通》将西方的分析理念引入汉语语法研究,百年来,我们的语法研究一直走在分析还原的道路上,从结构主义到生成语法都是这一思路,现在语法研究出现的整合思路,从句式观到糅合造句到主观移情,这和科学思想的新动向是吻合的。但这种整合不是简单回归传统,而是“螺旋式上升”,比如赵元任先生五六十年代就提出了“类推”的思路,但到沈家煊先生讲“糅合类推”时,类推原理、分析步骤、制约条件、浮现意义,我们看到这里具有现代语言学意识和背景的“类推”已经将赵元任先生的“类推”方法向前推进了一步。整合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讲,在分析的基础上讲,整合的研究思路还要有利于分析法的改进。因为“分析”和“综合”终归是思维过程的一体两面,综合离不开分析,分析离不开综合。我们今天回归中国传统重视句式句型,也是在吸收西方分析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吸收外来,但又不忘本来。
但建立语法体系的时候,简单和严谨同等重要。“要是我们发现一种理论对语言现象的解释变得越来越复杂,结构的分析图越画越复杂,那我们就应该反思这种理论是不是根本就有缺陷”(沈家煊2011:176)。中国道家哲学讲求“大道至简”,作为一种“终极的复杂”,语法解释的简单性应是语法研究者的共同追求。
总序
这一套丛书的缘起,是出于这样的考虑:长期以来,在语言学领域,我们不断学习和借鉴来自国外(主要是西方)的理论和方法,有成效,在某些方面成效还很显著,但是总的来说,还是觉得运用在汉语上不免捉襟见肘、圆凿方枘,至少勉强不自然。启功先生曾有一个比方,说小孩套圈游戏,小圈圈只能套小老鼠,印欧语“葛郎玛”(grammar)是小圈圈,套不了汉语这只大熊猫。这种感觉突出反映在一些有争议的热点问题上。有的曾经是热点,如词类问题、单句复句问题,冷寂了一段时间,但是问题并没有解决,还时时冒出来困扰着我们;有的是国外出了新的理论,用来处理汉语而形成新的争论点,比如句法成分的移位问题,音步和韵律的问题。之所以成为新的争论热点,显然也是因为新搬用的理论用起来不顺畅、不协调的地方很多。有的问题,例如主语和宾语的问题,曾经是热点,后来问题基本解决,取得共识,而新的问题又出来了,如主语和话题继而成为一个不断争论的问题。值得注意的是,主宾语的问题得以基本解决、取得共识,这是摆脱印欧语那种主宾语观念的结果。
国外的理论在不断的翻新,出来一个我们跟进一个,有时候人家已经翻新了,声明放弃原来的理论框架,我们还在吭哧吭哧按照人家那个老框架在思考和行事,有不知所措的感觉。许多人觉得这样下去总不是个事儿,想要改变现状。但也有不少人以重视和彰显语言的“共性”为理由,想维持现状,其实他们所说的“共性”是以人家提出的那一套理论为参照的,却忽略或者无视汉语的个性。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语言的个性哪来语言的共性呢?近年来,国际语言学界逐渐形成一个认识,要弄清人类语言的本质,先要充分了解语言的多样性。我的同道朋友朱晓农君说,universals(共性)应该音义兼顾翻译成“有你我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是只有你没有我,对此我十分赞同。据我所知,国外很多学者也不希望我们只是跟着他们走,而是想听到基于本土语言事实提出的新见解,发出的新声音,使他们也能从中得到启发。
一百多年西学东渐,语言学领域学习和借鉴西方的努力一直没有停息,另一方面,摆脱印欧语传统观念的束缚的努力也一直没有停息。我们的前辈早已为我们指明了方向,要进一步摆脱印欧语传统观念的束缚。正如朱德熙先生生前所言,很大一部分的争论问题是由于受这种观念的影响,先入为主,以致看不清汉语语法的本来面目引起的,要是我们能摆脱这种干扰,用朴素的眼光看汉语,有许多争论本来是不会发生的。还说后之视今犹今之视昔,今天可能还在不知不觉中受传统观念的摆布,那就要等后人来纠正了。朱先生给我们留下的学术遗产中,有一个十分重要的观点,汉语的动词做主宾语的时候没有印欧语的那种“名词化”,这是摆脱干扰的一次实践,为我们树立了一个榜样。吕叔湘先生跟朱德熙先生的想法一致,在晚年向我们发出语法研究要“大破特破”的号召,要把“词” “动词” “形容词” “主语” “宾语”等名称暂时抛弃,要敢于触动一些原先不敢动他一动的条条框框。
吕先生和朱先生虽然是针对语法研究而言,为我们指出的方向却是适用于整个汉语的研究。汉语的语法是“大语法”,语言的组织运行之法,包括语音、语义和用法在内,过去按“小语法”来理解汉语的语法,这本身就是受印欧语传统观念的影响。
策划这套丛书的出发点就是响应“摆脱干扰、大破特破”的呼吁。近年来这方面的努力比较显著,有了一些新的进展,有必要做个小结,理清思路,明确方向,继续前进。这套丛书因此也可以叫“破立丛书”,每一册就某个具体的热点问题,先对以往的研究加以梳理和评析,指出破除传统观念、摆脱干扰的必要性,然后摆出新的观点并加以论证,目的是让读者明了问题的来龙去脉、症结所在,活泼思想,减少执着。这个设想有幸得到学林出版社的支持,使得想法得以实现。虽说“破字当头,立在其中”,但要真正立起来,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情,还有艰苦的工作要做,目前书中摆出的新观点、新思想还大有充实完善的必要,甚至有修正取代的可能。
策划这套书还有一个出发点是写法,虽然讨论的是复杂的学术问题,但还是要写得浅显一点,通俗一点,尽量少用难懂的名称术语,篇幅简短一些,一个问题一个小册子,不让一般读者觉得深奥繁复,不得要领,望而生畏。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实属不易,目前的面目还大有改进的余地。
我们希望这套丛书不仅对专门从事语言研究的人,不管是老将还是刚入门的新手,对广大的语言教师,包括外语和母语的教学,都有一定的启发和帮助,而且希望那些对语言问题感兴趣的朋友,那些在语言工程、信息处理、语言心理、语言哲学、社会语言学等领域的人士也能从中获得一些知识,得到一些启示。
沈家煊
2017年12月12日
说“王冕死了父亲”句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