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因印刷批次不同,图书封面可能与实际展示有所区别,增值服务也可能会有所不同,以读者收到实物为准。
《中公版·2019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专用教材:历年真题精解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内含7套新真题,答案科学准确,解析详尽透彻,解题方法恰当。试题配有专职师资视频讲解,内容高清,有效备考,提升实战能力。
购书享有移动自习室:核心考点轻松学+在线题库任意练+考友圈答疑解惑+视频直播免费看。
内容简介
《中公版·2019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专用教材:历年真题精解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内含7套新真题。全书采用一题一码微视频讲解形式,只需扫描二维码即可观看视频。每套试卷都配有“答案总览”和“真题精解”,前者方便您快速查找、核对答案,后者则附上完整版文字解析,不仅细化作答方法,还讲解多种解题技巧,让考生在掌握考点的基础上学会如何运用解题技巧,科学有效备考。另外题本仿照真题形式设计,每套试卷单独成册,方便考生携带和翻阅。
目录
2018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试卷A
2018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试卷B
2017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汇编(A、B)
2016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试卷A(精选)
2016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试卷B
2015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试卷A
2015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试卷B
精彩书摘
2017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汇编(A、B)
说明:2017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分为A、B两类试卷,总题量均为135题。题型设置相同,分五大板块,依次为言语理解与表达能力(25题)、判断推理能力(35题,包括科学推理、图形推理、分析推理)、数理能力(30题,包括数字推理、数学应用、资料分析)、常识应用能力(25题)、综合分析能力(20题)。与往年相比,2017年增加了数字推理,取消了定义判断。本试卷采用真题汇编的形式,将我们通过网络搜集以及考生回忆的部分题目进行汇总整理。需要注意的是,题号在此只代表该试题在本汇编试卷中的位置,与真题的实际题号有出入。
考生须知
本项测试共分五个部分,请注意下列事项,这对你顺利完成测试十分重要:
1.监考老师发给你的测试材料分为两部分:试题本和答题卡。
2.测试开始前,请在试题本和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先填写好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项内容,然后再开始答题。
3.在答题卡上作答时,每小题选出答案的,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号的答案标号上按要求涂黑,作答在试题本上的一律无效。
4.监考老师宣布考试结束时,应立即停止答题,将试题本和答题卡留在桌上,然后离开考场。不得将试题本带出考场。
5.特别提醒:
a.本试卷代码为“02”,请考生务必将答题卡“科目代码”栏目内对应数字涂黑。否则无法评分。
b.填涂答案时,一定要认准题号,严禁折叠答题卡。
第一部分言语理解与表达能力
本部分包括表达与理解两方面的内容。请根据题目要求,在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恰当的答案。
1.下列几个句子按顺序排列,语意最连贯的一项是:
①同时加入了某些不可预测,也无从了解,充满神秘和魔力的含义
②原创性是一个经典排行榜的前提要求,在原创的东西里加入陌生感,从而使你的作品更具持久魅力
③陌生感这个概念扩充并丰富了传统原创性这个提法
④正是这种原创力的爆发,成就了一件艺术品,使得几代人都为之着迷,不断地讨论,并且对它产生敬畏和喜爱
⑤陌生感就是“我们永远无法全部吸收”的那类原创的东西
A.②①⑤③④B.⑤②①③④
C.⑤③①②④D.②①④③⑤
2.俗话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任何成绩的取得不是仅靠美好的希望就可以达到,而是要靠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这道出了“积”与“绩”的辩证关系。
下列对“积”与“绩”的辩证关系解说不正确的是:
A.“积”是“绩”的前提
B.“绩”是“积”的成果
C.常“积”才能有大“绩”
D.要想“绩”必须“积”
3.“法国作家法朗士在《乐图之花》中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书是什么?主要的只是一连串小的印成的记号而已,它是要读者自己添补形成色彩和情感,才好使那些记号相应地活跃起来。’,阅读的过程是相对的,既有读者尝试理解作者的维度,也有作者请求读者的理解这一维度。”
下列诗句中,最适合填入上文横线处的是:
A.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B.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C.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D.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4.当我们认为某种社会行为缺乏理性的时候,通常是因为我们没有找到背后隐藏的约束条件。如果将这些约束条件考虑在内,许多非理性的行为都能得到合理的解释。这里的约束不仅仅是现实条件的限制,而且也有背后收益的谋算。
根据上述内容,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世界上根本不存在缺乏理性的社会行为
B.我们把行为看作非理性往往是由于没有深入分析
C.现实条件和背后利益可以使非理性行为变得理性
D.理性行为和非理性行为存在互相转换的条件
5.“协调发展”被树立为发展新理念,本身就是为了消弭差距,实现均衡。“协调”与“均衡”是一个微妙状态,它们既需要把差距变小,又不可能“走齐步”“均贫富”。将各方面、各环节调适到最佳位置,相互协同有机推进,才算是高明的状态。这就需要发展过程中时时抱有一种协调意识,不仅看得到差异和问题,更要拿捏得当统筹解决。不然,“协调”很容易变成“同质”,“均衡”也容易变成“均一”。那样的结果,将完全背离“协调发展”的本意。
下列说法与上文意思不符的是:
A.完全均衡是很难做到的
B.协调发展是为了消灭差距,但又允许差距存在
C.协调发展就是统筹区域发展
D.协调发展,不能“千篇一律”
6.巫鸿考察了中国早期佛教题材的造像艺术,也认为“没有一例具有原有的佛教意义或宗教功能”,佛像与西王母、东王公像之间不但对应,而且可以互相置换;莲花、舍利和白象等佛教象征物也是作为祥瑞出现的,因此,这只能看作为流行艺术对佛教因素的借用,而这正是佛教艺术初入中国时的基本情形。但他同时也强调:“正是以这样一种粗浅的方式,佛教逐步得以在这片广袤而陌生的土地上扎根立足。”
根据这段文字的内容,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佛像与西王母可以互相置换是佛教早期传入时的一种粗浅的表现方式
B.早期佛教题材的造像艺术都不具有原初的佛教意义
C.佛教早期之所以能扎根立足主要原因在于把佛像、莲花等与中国传统的思想观念相比附而存在
D.莲花、舍利被视作祥瑞是因为时人已理解其具体含义
7.阮籍的《咏怀》诗本身就像是深秋清晨草叶上的一抹凝霜,悄无声息,发着微微的寒气。曹丕《燕歌行》首句便说,“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唐人李商隐也有诗云“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霜已结到了心上,是实实在在、有迹可循的内心的凄然和悲怆。而阮籍,哪怕要做秋霜,也要做最温和的一种。这不是覆盖在松竹梅上的霜,而是覆在野草上的霜,白茫茫一片,与无边的草地连接在一起,静寂的一片,默默地发着清冷的光。
这段文字论述的核心思想是:
A.诗歌中描写“霜”,是为了表现诗人内心的凄凉和悲怆
B.阮籍《咏怀》诗中描写的“霜”是最温和的一种
C.阮籍《咏怀》诗如深秋的一抹凝霜,散发着清冷的光
D.诗歌中描写的“霜”都是一种比喻,比喻诗人凄凉的心境
8.公共危机舆论管理中,柔性同刚性之间既存在矛盾,又相互借鉴,刚性需要柔性来填充,柔性需要刚性做支撑。形象地说,刚性是骨架,柔性是血肉。倡导柔性管理,不是全盘否定刚性管理的价值,而是要弥补其过于刻板、缺乏弹性等方面的不足。《周易》中说,“刚柔相推,崇德广业”。在公共危机舆论柔性管理实践中,“刚”与“柔”的交汇融通,彰显出独特的价值。
上面语段强调了:
A.公共危机舆论刚性管理的独特价值
B.公共危机舆论柔性管理的独特价值
C.公共危机舆论刚性管理的不足
D.公共危机舆论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的结合
中公版·2019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专用教材:历年真题精解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