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古来善女红者众,为绣做谱者却罕有其人。
《绣谱/中华生活经典》是中国流传至今*早的一部刺绣专著。共分《择地》《选样》《取材》《辨色》《程工》《论品》六篇。《绣谱(中华生活经典)》并非以绣论绣,而是将绘画、书法、刺绣三者巧妙结合,通过探讨其异同来彰显绣的特别之处。本次约请专业学者,精选底本进行校点、注释、翻译和点评,并配以精美插图,对中国刺绣的历史沿革、步骤方法、针法特点及实物精品等亦做了一定的介绍。
内页插图
目录
前言
自序
例言
择地第一
闲
静
明
洁
选样第二
审理
度势
剪裁
点缀
崇雅
传神
日月云霞
真草隶篆
花果草木
禽兽虫鱼
山水人物
取材第三
绒线
缎绫
纱罗
针剪
绷架
粉墨
辨色第四
红
绿
黄
白
蓝
黑
紫
藕色
赭
牙色
灰色
酱色
香色
湖色
月白
天青
金银
程工第五
齐
光
直
匀
薄
顺
密
论品第六
能
巧
妙
神
精工
富丽
清秀
高超
附录
序
后序
后序
题词
跋
前言/序言
成书于清朝道光元年(1821)的丁佩((绣谱》,是中国流传至今最早的一部刺绣专著。
丁佩,字步珊,上海松江人。其生卒年并没有确切的文献记载。《绣谱》例言提及曾将此书赠与“鸳湖金听秋太夫人”和“武林沈湘佩女弟”,即朱澄与沈善宝二人。考朱澄大致生于乾隆二十六年至三十年(1761-1765)年间,丁佩称其为“太夫人‘’,则当为丁佩祖母辈入。沈善宝生于嘉庆十三年(1808),丁佩称其为”女弟“,可知较其年长,但二人年岁相差不会太多。又丁佩于自序中提及家庭生活,有”问安视膳“、”主馈调羹“等语,但未尝言及抚育子女之事,此序作于道光元年(1821).于时应成婚未久。综合以上几点,丁佩生年可能在清嘉庆五年(1800)左右。丁佩所留文字,今见最晚的为《绿凤仙花唱和诗》四首,收录于清周日蕙《树香阁诗遗》所附《绿凤仙花唱和诗》-卷中。据卷前袁萼仙序,此诗作于道光二十四年(1844),以后的情况就不复可考了。
《绣谱》自序称:“佩少居三泖,长适双溪。”三泖即指今上海,双溪为今浙江金华至兰溪一段金华江,丁佩嫁与浙江兰溪人陈毓棡,故双溪应代指兰溪。陈毓桐生年不详,清道光壬辰(1832)进士,授吏部主事,道光十三年(1833)病殁于京寓。光绪重修(《华亭县志》记:“陈毓榈,号两桥,金华人,侨寓北仓桥几二十年。工尺牍,善书画,清谈干云,饮酒数斗不乱。道光十二年成进士,供职铨曹,仅期年没于京师。”盛叔清辑《清代画史增编》记其“工山水花卉,兼治缪传”。沈善宝则用“雕龙吐凤才如海,侠骨仙心气似云”(《寄挽两桥先生》)来形容他,可知陈氏才华不凡,性格豪爽。
据《华亭县志》所记,陈毓榈“侨寓北仓桥几二十年”。北仓桥为华亭地名,属松江府。丁陈二人婚后应定居于上海。根据沈善宝诗文所记,丁、沈二入订交于道光七年(1827),“云间丁步珊夫人来浙,耳余名,绘桃花册页见赠”,其后“步珊夫人归帆已挂,犹写梅花见赠”,也证实夫妇二入并非长住浙江。丁佩的婚后生活,沈善宝在《绣谱》后序中说:“其归我两桥夫子也,警夜鸣梭,云机百六;篝灯佐读,花管一双。整理手迹,称于诸姑;饰治微细,巧夺杼女。”丁佩本人于自序中也说,自己嫁陈氏后“问安视膳之余,主馈调羹之暇,辄复拈针理线,乐此不疲”。陈家显非大富之家,丁佩侍奉长辈、主持家事之余,于女红与诗书也勤耕不辍。又沈善宝《名媛诗话》记:“步珊为兰溪陈两桥吏部毓榈室。两桥赴试春官,步珊寄诗,有‘陌上不知杨柳绿,楼头惟盼杏花红’之句,为人传颂。”足见琴瑟和鸣,伉俪情深。丁佩丧夫后的生活,《名媛诗话》也有提及:“两桥成进士一年,病殁京寓,嗣续无人。步珊抚三女,藉女红度日,境遇困厄,殊可慨焉。”丁佩《绿凤仙花唱和诗》作于遒光二十四年(1844),其时距陈毓棡病逝已有十一年。丁佩藉女红度日外,显然尚未放弃吟诗作文。
绣谱/中华生活经典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