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由大学士庆桂奉旨主持编纂,始编于嘉庆六年(1801)二月,嘉庆十一年十二月全书告成。在体例方面,本书仿照乾隆朝所编的《国朝宫史》,分训谕、典礼、宫殿、经费、官制、书籍六门,汇编和记载了乾隆二十六年(1761)以后至嘉庆初年的宫闱禁令、宫殿苑囿建置、内廷事务和典章制度、皇位传授礼仪、宫廷后妃的服饰生活、处理宫廷事件的上谕、皇帝实录圣训的纂修与收藏礼仪、宫中经费的支出使用,以及一切与清代宫廷事件有关的掌故等。与《国朝宫史》比较,它增加了许多乾隆二十六年以后的新事及处理办法和宫廷制度等,如典礼门新增授宝、千叟宴,宫殿门新增了宁寿宫、毓庆宫、文渊阁等。本书叙事详细、系统,对研究清史尤其是清代宫廷史和清代典章制度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庆桂(1737年-1816年),字树斋,章佳氏,满洲镶黄旗人,大学士尹继善第四子。清朝大臣。乾隆二十年(1755),以荫生授户部员外郎。历内阁学士、副都统、参赞大臣、将军、都统,擢工部,调兵部尚书,署理甘肃总督。五十七年,击退廓尔喀入侵事平,予十五功臣。是年,赴浙江办案。嘉庆四年(1799),调刑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入直军机,寻,授内大臣、文渊阁大学士,总理刑部事务。晋太子太师。十五年,纂辑《平定三省邪匪方略》告成。十八年,因年老,予原品休致,卒谥“文恪”。
左步青,1927年生于江苏淮阴,祖籍山东费县。1946年考入暨南大学文学院新闻系。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审、《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卷主任编辑。“*革”前曾为《大公报》记者、编辑。“*革”后改行研究清史,曾发表《乾隆初政》《乾隆焚书》《乾隆南巡》等论文,主编《清代皇帝传》
國朝宫史續編前言
二九
國朝宫史續編目録
卷之一
訓諭一
高宗純皇帝諭旨……………………………………………………………………………………二
卷之二
訓諭二
高宗純皇帝諭旨……………………………………………………………………………………九
卷之三
訓諭三
高宗純皇帝諭旨…………………………………………………………………………………二四
卷之四
訓諭四
高宗純皇帝諭旨…………………………………………………………………………………三一
卷之五
訓諭五
高宗純皇帝諭旨…………………………………………………………………………………三八
卷之六
訓諭六
皇上諭旨…………………………………………………………………………………………四四
卷之七
國朝宫史續編目録
一
國朝宫史續編
二
典禮一
盛典一…………………………………………………………………………………………六四
卷之八
典禮二
盛典二…………………………………………………………………………………………七二
卷之九
典禮三
盛典三…………………………………………………………………………………………七八
卷之十
典禮四
盛典四…………………………………………………………………………………………八三
卷之十一
典禮五
盛典五…………………………………………………………………………………………一〇〇
卷之十二
典禮六
盛典六…………………………………………………………………………………………一一一
卷之十三
典禮七
盛典七…………………………………………………………………………………………一二二
卷之十四
典禮八
盛典八…………………………………………………………………………………………一三七
卷之十五
典禮九
盛典九…………………………………………………………………………………………一四七
卷之十六
典禮十
盛典十…………………………………………………………………………………………一五六
卷之十七
典禮十一
盛典十一……………………………………………………………………………………一五九
卷之十八
典禮十二
盛典十二……………………………………………………………………………………一六三
卷之十九
典禮十三
盛典十三……………………………………………………………………………………一六七
卷之二十
典禮十四
盛典十四……………………………………………………………………………………一七〇
卷之二十一
典禮十五
盛典十五……………………………………………………………………………………一七四
卷之二十二
典禮十六
盛典十六……………………………………………………………………………………一七七
卷之二十三
國朝宫史續編目録
三
國朝宫史續編
四
典禮十七
册寶一………………………………………………………………………………………一八四
卷之二十四
典禮十八
册寶二………………………………………………………………………………………一九三
卷之二十五
典禮十九
册寶三………………………………………………………………………………………一九七
卷之二十六
典禮二十
祭祀一………………………………………………………………………………………二〇七
卷之二十七
典禮二十一
祭祀二……………………………………………………………………………………二一五
卷之二十八
典禮二十二
祭祀三……………………………………………………………………………………二二三
卷之二十九
典禮二十三
祭祀四……………………………………………………………………………………二三〇
卷之三十
典禮二十四
祭祀五…………………………………………………………………………………二四九
卷之三十一
典禮二十五
勤政一……………………………………………………………………………………二五三
卷之三十二
典禮二十六
勤政二……………………………………………………………………………………二五七
卷之三十三
典禮二十七
勤政三……………………………………………………………………………………二七〇
卷之三十四
典禮二十八
勤政四……………………………………………………………………………………二七四
卷之三十五
典禮二十九
勤政五……………………………………………………………………………………二八七
卷之三十六
典禮三十
勤政六………………………………………………………………………………………二九三
卷之三十七
典禮三十一
宴賚一……………………………………………………………………………………三〇一
卷之三十八
典禮三十二
宴賚二……………………………………………………………………………………三〇六
卷之三十九
國朝宫史續編目録
五
國朝宫史續編
六
典禮三十三
宴賚三……………………………………………………………………………………三〇九
卷之四十
典禮三十四
宴賚四……………………………………………………………………………………三一八
卷之四十一
典禮三十五
宴賚五……………………………………………………………………………………三二二
卷之四十二
典禮三十六
宴賚六……………………………………………………………………………………三二九
卷之四十三
典禮三十七
宴賚七……………………………………………………………………………………三三六
卷之四十四
典禮三十八
宴賚八……………………………………………………………………………………三四一
卷之四十五
典禮三十九
宫規一……………………………………………………………………………………三五一
卷之四十六
典禮四十
宫規二………………………………………………………………………………………三五九
卷之四十七
典禮四十一
宫規三……………………………………………………………………………………三六七
卷之四十八
典禮四十二
宫規四……………………………………………………………………………………三七二
卷之四十九
典禮四十三
冠服………………………………………………………………………………………三七九
卷之五十
典禮四十四
儀衞………………………………………………………………………………………三八四
卷之五十一
宫殿一
外朝一…………………………………………………………………………………………三八八
卷之五十二
宫殿二
外朝二…………………………………………………………………………………………四〇四
卷之五十三
宫殿三
外朝三…………………………………………………………………………………………四一七
卷之五十四
宫殿四
内廷一…………………………………………………………………………………………四三〇
卷之五十五
國朝宫史續編目録
七
國朝宫史續編
八
宫殿五
内廷二…………………………………………………………………………………………四四〇
卷之五十六
宫殿六
内廷三…………………………………………………………………………………………四四九
卷之五十七
宫殿七
内廷四…………………………………………………………………………………………四六二
卷之五十八
宫殿八
内廷五…………………………………………………………………………………………四七一
卷之五十九
宫殿九
内廷六…………………………………………………………………………………………四七八
卷之六十
宫殿十
内廷七…………………………………………………………………………………………四九七
卷之六十一
宫殿十一
内廷八………………………………………………………………………………………五一一
卷之六十二
宫殿十二
西苑一………………………………………………………………………………………五二四
卷之六十三
宫殿十三
西苑二………………………………………………………………………………………五四〇
卷之六十四
宫殿十四
西苑三………………………………………………………………………………………五五七
卷之六十五
宫殿十五
西苑四…………………………………………………………………………………………五六九
卷之六十六
宫殿十六
西苑五………………………………………………………………………………………五八八
卷之六十七
宫殿十七
西苑六………………………………………………………………………………………六〇〇
卷之六十八
宫殿十八
西苑七………………………………………………………………………………………六一五
卷之六十九
經費一
鋪宫 宫分……………………………………………………………………………………六三四
卷之七十
經費二
恩賜例用 吉禮例用 嘉禮例用 筵宴例用………………………………………………………六四二
卷之七十一
國朝宫史續編目録
九
國朝宫史續編
一〇
經費三
節省事例 支發事例……………………………………………………………………………六四八
卷之七十二
官制一
恩卹則例 恩賞則例 處分則例…………………………………………………………………六六一
卷之七十三
官制二
額數職掌………………………………………………………………………………………六七五
卷之七十四
官制三
額數職掌條例…………………………………………………………………………………六八八
卷之七十五
書籍一
實録 聖訓……………………………………………………………………………………七〇二
卷之七十六
書籍二
聖製……………………………………………………………………………………………七一〇
卷之七十七
書籍三
御製……………………………………………………………………………………………七一五
卷之七十八
書籍四
御題……………………………………………………………………………………………七二〇
卷之七十九
書籍五
鉴藏一…………………………………………………………………………………………七四五
卷之八十
書籍六
鑒藏二…………………………………………………………………………………………七六三
卷之八十一
書籍七
鑒藏三…………………………………………………………………………………………七七五
卷之八十二
書籍八
欽定一…………………………………………………………………………………………七七九
卷之八十三
書籍九
欽定二…………………………………………………………………………………………七八七
卷之八十四
書籍十
欽定三…………………………………………………………………………………………八〇五
卷之八十五
書籍十一
方略…………………………………………………………………………………………八〇九
卷之八十六
書籍十二
典則…………………………………………………………………………………………八二六
卷之八十七
國朝宫史續編目録
一一
國朝宫史續編
一二
書籍十三
經學…………………………………………………………………………………………八三四
卷之八十八
書籍十四
史學一………………………………………………………………………………………八四四
卷之八十九
書籍十五
史學二………………………………………………………………………………………八六三
卷之九十
書籍十六
史學三………………………………………………………………………………………八七四
卷之九十一
書籍十七
志乘…………………………………………………………………………………………八八四
卷之九十二
書籍十八
字學…………………………………………………………………………………………八九九
卷之九十三
書籍十九
類纂…………………………………………………………………………………………九〇六
卷之九十四
書籍二十
校刊…………………………………………………………………………………………九一五
卷之九十五
書籍二十一
石刻………………………………………………………………………………………九二二
卷之九十六
書籍二十二
圖像………………………………………………………………………………………九四三
卷之九十七
書籍二十三
圖刻一……………………………………………………………………………………九五六
卷之九十八
書籍二十四
圖刻二……………………………………………………………………………………九六七
卷之九十九
書籍二十五
圖繪一……………………………………………………………………………………九八九
卷之一百
書籍二十六
圖繪二……………………………………………………………………………………九九七
國朝宫史續編卷之四十五
典禮三十九
宫規一
臣等謹案:前編之誌典禮,特載宫規一門,自位號、儀節、進奉、安設,次及宫殿常行事宜,條列賅備。良以國家法制,於禁掖尤詳,一切飭修内政謹小慎微,所以著成規而昭世守也。臣等續奉纂輯,凡萬年不易之典,或約舉舊例,以識大端,或增載新規,以崇體要,敬稽聖諭、諭旨、欽定宫中現行則例暨官撰諸書,分系於編,不敢繁複牽綴。其時遠事大,間有紀載所未詳者,恭本聖製詩文及注,隨事撰入,以備數典徵實之本原。謹分三則,曰宫中定制,曰宫中事例,曰宫中門禁,仍以宫規綜其目焉。
宮中定制
一、殿龕供奉
嘉慶元年十二月初三日,奉太上皇帝勅旨:雍正年間,於養心殿東佛堂佛龕之右,供奉聖祖仁皇帝、孝恭仁皇后神位,原以廟享歲有常期,而宫闈近地,可以朝夕頂禮,以抒思慕之誠。是以朕豋極後,卽遵照成法,亦於右次添供皇考世宗憲皇帝神牌。丁酉年,復供奉孝聖憲皇后神牌於一龕。此係皇考不匱孝思之所創設,我子孫自當永遠遵守。但歷代久遠,而神龕有一定位數,萬萬年之後,嗣皇帝自當照此一例供奉。因思養心殿之西佛堂現供之佛,將來朕移居寧壽宫之養性殿時,自應移於養性殿之西配殿。現在養心殿之西配殿,當照此東佛堂一律造龕,將來萬萬年後,中間佛龕之左右,朕及子孫皆可依次安設神牌。俟傳至朕玄孫萬年後,再將東佛堂聖祖牌位移於壽皇殿,從此世代遞祧,依次移供,可以奉爲世守。我國家億萬斯年,代代相承,雲礽衍慶,瓜瓞緜延,爲亘古所未有。至壽皇殿中龕,係雍正年間供奉聖祖仁皇帝聖容;左龕,係乾隆初年供奉皇考世宗憲皇帝聖容,將來朕萬萬年後,當在右龕。敬思聖祖仁皇帝踐阼六十餘年,深仁厚澤,超越史册。皇考世宗憲皇帝勵精圖治,綱紀肅清,且壽皇殿及養心殿供奉聖容、神位,皆係皇考遺制。朕仰荷天恩,纉承聖祖、皇考貽緒,自豋極以來,於今六十餘年,開疆拓土,敬天勤民,自維功德,勉紹前徽,萬萬年後,聖祖、皇考及朕均當在不遷之列。將來壽皇殿九龕供滿時,當由朕以下爲始,以次遞祧。所有圓明園安佑宫、熱河永佑寺,均當照此一律供奉,以昭法守而示來兹。此係朕偶爾思及,豫爲指示。若果能仰荷上蒼眷佑,衍祚龐洪,實我國家無疆之慶,此朕之期望而不敢必者。我子孫當敬體此意,祈天永命,庶幾上邀昊眷,克符斯願耳。
四年正月初六日,奉諭旨:嘉慶元年十二月内,先經欽奉皇考高宗純皇帝勅旨:雍正年間,於養心殿東佛堂佛龕之右,供奉聖祖仁皇帝、孝恭仁皇后神位,是以朕遵照成法,亦於右次添供皇考世宗憲皇帝、孝聖憲皇后神牌於一龕,萬萬年之後,嗣皇帝自當照此一例供奉。因思養心殿西佛堂現供之佛,將來朕移居寧壽宫之養性殿時,應移於養性殿之西配殿。現在養心殿之西配殿,照東佛堂一律造龕。將來萬萬年後,中間佛龕之左右,依次安設神牌。俟傳至朕玄孫萬年後,再將東佛堂聖祖牌位移於壽皇殿。等因,欽此。嗣於嘉慶二年十一月初六日,朕又面奉勅旨:將來萬萬年後,應敬將聖祖仁皇帝、孝恭仁皇后神牌移供壽皇殿,再敬將世宗憲皇帝、孝聖憲皇后神牌移供於西龕之東。嗣皇帝敬奉考妣神牌,供奉於西龕之西。欽此。朕祗聆面訓,謹誌勿忘。今欽遵嘉慶二年續奉勅旨,應敬將聖祖仁皇帝、孝恭仁皇后神牌移奉於壽皇殿,世宗憲皇帝、孝聖憲皇后神牌,移奉於西龕之東。卽著祗造皇考高宗純皇帝、皇妣孝儀純皇后神牌,涓吉供奉於西龕之西,用昭妥侑。所有一切派員移奉各事宜,著該衙門敬謹預備。其圓明園安佑宫,亦敬謹照此恭移安奉。
臣等謹案:内殿虔奉帝后神位,晨夕展誠,洵爲萬世敬尊愛親之剏典。皇上慕篤寢門,恪
遵成命,昔瞻依而今對越,受福有常,實由宫庭密邇基之。御書龕額聯句,謹分載宫殿門。
一、内廷朝賀
元旦朝賀之禮:長至萬壽節同。
先期由禮部奏請,得旨‘受賀’。設中和韶樂於乾清宫檐下,丹陛大樂於乾清門内,秖候皇帝御太和殿,受羣臣朝賀。禮成,乘輿至乾清宫檐前,降輿。中和韶樂作,樂章與外朝同。
皇帝御乾清宫,升座,樂止。槅扇垂簾,宫殿監恭導皇后率皇貴妃、貴妃、妃、嬪等位以次進,皇后就正中拜位立,皇貴妃、貴妃、妃、嬪等位稍後,左右立、均北面。丹陛大樂作,奏‘雝平之章’,辭曰:‘關睢四教,家邦作孚先。黄裳元吉地承天,六宫仁順化穆宣。麟之趾兮,萬福之原。’行六肅三跪三拜禮,樂止。升簾,各還宫。
貴人等位詣皇帝前皇后前行禮,俱在後宫,由宫殿監預期請旨。
宫殿監引皇子等位升東西階,就丹陛上東西拜位北面立。丹陛大樂作,樂章與外朝同。行三跪九叩禮;宫殿監率闔宫首領太監在東西丹墀下隨行禮畢,樂止。宫殿監奏‘禮成’,中和韶樂作,皇帝啓座還宫。
一、中宫慶賀
元旦慶賀之禮:長至節同,惟萬壽聖節皇后前不請行禮。先期由禮部奏請、得旨‘允行’。
屆日,内監陳皇后儀駕、九鳳黄曲蓋陳宫檐下正中,拂、香鑪合、盥盤、盂、缾、几、椅、節、繖、扇、旗、瓜仗陳階下東西,大儀輿、黄輿、鳳輿陳宫門外。設中和韶樂於宫檐前,丹陛大樂於門内。質明,内監設皇貴妃、貴妃、妃、嬪拜位於月臺左右,設王妃、公主、格格、命婦拜位於丹陛上,分東西班。設引禮命婦二人,贊相禮義。
屆時,皇貴妃、貴妃、妃、嬪以下與賀者,咸朝服祗竢。引禮命婦轉傳内監、奏請皇后御内殿。皇后禮服升座,中和韶樂作,奏‘淑平之章’,辭曰:‘承天地道光,嗣徽音兮儷我皇,椒宫壼教彰。萬國爲儀燕翼昌,彤管紀芬芳。春雲渥,環珮鏘,安貞德有常。敷内政,應無疆。’樂止,引禮命婦引皇貴妃、貴妃、妃、嬪以下各就拜位,行六肅三跪三拜禮。丹陛大樂作,奏‘正平之章’,辭曰:‘正坤維兮儷皇極,母儀昭萬國,福履永綏將,六宫承法則。’禮成,復原位立、樂止。
皇后啓座,中和韶樂作,奏‘順平之章’,辭曰:‘瑶樞焕上台,椒殿風和麗景開;晴旭上蓬萊,佳氣氤氲徧九垓。祥雲護燕禖,培麟趾,毓蘭荄,雉扇影徘徊。看瑞靄,集宫槐。’皇后還宫,皇子詣皇后宫行禮如儀。
嘉慶十年十二月初二日,奉諭旨:據禮部具題慶賀元旦令節禮儀一本,已另降諭旨,照例行禮,停止筵宴矣。慶賀元旦令節,典禮攸關,王公百官等在朕前行禮,公主、福晉、命婦等在皇后前行禮之處,該部自應分晰題奏。乃閲本内所進慶賀禮儀,將公主、福晉、命婦等在皇后前行禮一節,一併列入,並將公主、福晉、命婦等應否進内行禮,夾片請旨,殊屬非是。禮部堂官著交部察議。嗣後著將元旦令節公主、福晉、命婦等應否進内行禮,另摺請旨。所有此次題請明年元旦公主、福晉、命婦等進内行禮之處,著停止。
一、千秋慶賀
皇后千秋令節:皇后行禮受賀之處,先期由禮部奏請,奉皇帝俞旨,行禮受賀如儀。皇貴妃、貴妃、妃千秋,詣皇帝皇后前行禮,俱不設樂。嬪壽辰、貴人生辰同。常在生日不請行禮。皇子成婚後、公主下嫁後,遇生辰,詣皇父、皇后前行禮,不設樂。皇后千秋,皇貴妃、貴妃、妃千秋,嬪壽辰,貴人生辰,皇子、公主生辰,俱有恩賜。分載經費門。
一、宫中遇喜
内庭等位遇娠,於御醫上夜月分爲始,每日食用照額加半。誕彌後,例有恩賜。分載經費門,餘詳前編。
一、皇子誕生
初生稱皇子,賜名後,始按位次稱皇幾子。賜名例詳前編。所生年月日時,係内庭某位某氏生,宫殿監敬謹豋記,俟恭修玉牒載入。公主、皇孫、皇孫女同。遇皇子周歲晬盤,例用玉陳設二事,玉扇墜二枚,金匙一件,銀盒一圓,犀踵一捧,犀捧一雙,弧一張,矢一枝,文房一分,晬盤一具,果筵一席,由宫殿監奏交内務府預備。公主、皇孫、皇孫女晬盤同,惟公主、皇孫女不備弧矢。
一、皇子就傅
皇子屆六齡入學,詣尚書房東次西向室所奉至聖先師神位行禮,見總師傅、師傅行對揖禮,就坐讀書。平時相見,握手致敬。其師傅以翰林資深有學行者充,由大學士、掌院學士公同豫選引見,候旨簡用,每晨入直授讀。總師傅以時稽察課程。凡皇孫、皇曾孫、皇玄孫入學同。
一、引選秀女
凡三年一次,引選八旗秀女,由户部奏請;每年一次,引選内務府所屬秀女,由内務府奏請,屆期豫備,宫殿監率各首領太監關防,以次引選。例具前編。
嘉慶五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奉諭旨:向來挑選秀女,皇后、皇貴妃、妃、嬪之親姊妹俱應備挑,於體殊有未協。嗣後自嬪以上,其親姊妹,著加恩不必備挑。户部、内務府卽遵照辦理,著爲令。
六年三月初二日,奉諭旨:朕綜理庶務,皆率由舊章。從前皇考高宗純皇帝每次挑選八旗秀女時,派王等於聖祖仁皇帝派衍二十四近支宗室内,查明應進緑頭牌者指配。今朕挑選秀女,自應遵照此例,於世宗憲皇帝派衍近支宗室内按其世系指配。著將此旨交派出王等,嗣後應行呈進宗室等名次,惟於世宗憲皇帝派衍近支宗室名次繕寫緑頭牌,照例呈進,俟朕挑選秀女時,酌量指配。永著爲例。
初三日,奉諭旨:從前公主多有下嫁蒙古王之子,鮮有下嫁八旗勳舊之子者,是以每遇挑選八旗秀女,並未另立章程,將公主之女,亦一體挑選。著交户部、八旗,嗣後每遇挑選秀女,加恩將公主之女停其挑選。永著爲例。
十一年五月十四日,奉諭旨:明年應行選看之秀女,其八旗滿洲、蒙古内外三品以上文武官員秀女,年至十三歲,查明豫備選看。下屆雖年已及歲,著毋庸預備復選。嗣後仍照舊辦。
同日,奉諭旨:嗣後選看秀女,八旗漢軍文職筆帖式以上、武職驍騎校以上官員秀女,預備選看;其兵丁等秀女,均著毋庸豫備選看。
十八日,奉諭旨:嘉慶九年二月間選閲秀女,見其衣袖寬大過甚,且竟有纏足者,變俗根本,莫此爲甚。當經明降諭旨,飭知八旗,嚴加禁止。昨復降恩旨,嗣後八旗漢軍文職筆帖式以上、武職驍騎校以上官員之女,仍照常備選;其兵丁女子選看之處,著行停止。特係軫念窮兵,多方優恤,因恐該兵丁等藉有此旨,遂將女子任意隨俗,變妝纏足,率違定例,殊失朕教誡之意。著交八旗都統等嚴飭所屬,嗣後如有任意從俗,私心變制者,將其父兄嚴加懲治;該管各員亦
《國朝宮史續編》前言
左步青
《國朝宫史續編》(以下簡稱《宫史續編》),是清入關後的第五代皇帝顒琰於嘉慶五年(一八〇〇年)命大學士慶桂、王杰、董誥、朱珪、彭元瑞、紀昀等編纂,十一年十二月書成。在此之前的《國朝宫史》(以下簡稱《宫史》),係乾隆七年(一七四二年)乾隆帝弘曆命大學士鄂爾泰、張廷玉等編纂,三十四年十二月方始告成,分爲六門:“訓諭”、“典禮”、“宫殿”、“經費”、“官制”、“書籍”,共三十六卷,收入《四庫全書》史部。這部清代中葉以前的宫廷史,將順治、康熙、雍正和乾隆二十六年以前有關宫廷的各種資料彙集在一起,内容包括宫闈禁令、宫殿苑囿建置、内廷各項事務和典章制度、官修重要書籍概況等,對研究清史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北京古籍出版社已於一九八七年出版。)《宫史續編》是其延伸。
從編纂《宫史》完成到編纂《宫史續編》,相隔四十餘年,其間最重要的政治事件莫過於“内禪”。乾隆六十年,弘曆宣佈將皇位授與皇十五子永琰(卽位後改爲顒琰),自己當了太上皇。弘曆在位期間,清王朝經順、康、雍三朝近百年的休養生息,社會穩定,經濟文化繁榮,達到鼎盛時期。弘曆作爲鼎盛局面下的最高統治者,功業煊赫,國威遠震,稱得上是清王朝乃至中國封建社會史上一位傑出的君主。但是他驕侈偏私,荒於遊宴,且連年用兵,費繁役困,吏治腐敗,致使社會危機四伏。弘曆當了三年太上皇,嘉慶四年正月,帶着未能將川楚白蓮教大起義鎮壓下去的遺憾死去。嗣皇帝顒琰是一位勤政圖治的守成君主,他力求清除乾隆朝的各種積弊,希望保持前期的國勢。《宫史續編》就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命文臣編纂的。當然,顒琰後來没有、也不可能從根本上扭轉清王朝中衰之勢。
《宫史續編》的編纂者考慮到這四十餘年間應當收録編入的内容很多,如果逐門補入《宫史》,體例安排比較繁難,“盛事鉅典前所未有者,無可承接附麗,難於編纂”,因此,擬照康熙年間欽定《律吕正義》一書的成例,於《宫史》之外另爲後編。經顒琰批准,將乾隆二十七年以後的内容編爲《宫史續編》。仍按《宫史》的六大門,子目略有增加。(見本書卷首“進書表”)書成凡一百卷,篇幅增加了近一倍,堪稱乾嘉時期清宫史料集大成之書。
(一)
《宫史續編》首列“訓諭”一門,較多的諭旨仍然是約束太監的。弘曆認爲,“太監等由來惡習,不可不嚴加整頓”。他嚴禁太監與内務府官員往來,更禁止太監與外廷官員“交言識面”,認爲這“實係最惡習氣”。對太監偷竊、飲酒、賭錢等,都嚴加處罸。他告誡稱:卽太監的兄弟子姪也祇宜在屯務農,或小本營生度日,不許外出到官府當差。不僅是太監,諸皇子前使唤女子的親屬也應安分營生,不許倚恃借端生事。(見本書卷一,訓諭一、二)
這一部份還收録了一些教育皇子的諭旨。清代對皇子的教育一向非常嚴格,弘曆恪守這一家法。八阿哥永璇私自從圓明園書房入城,受到弘曆斥責。(見本書卷一,訓諭一)尚書房師傅無故缺席,被發現後,總師傅及一大批師傅除年已衰邁情有可原外,都嚴加議處,其中有兩名滿族内閣學士還被各責四十板。(見本書卷三,訓諭三)八阿哥永璇、十一阿哥永瑆奉命校勘《四庫全書》,按例,四庫全書館總裁校書被發現有錯誤,卽應受到處分,弘曆發佈上諭:“嗣後阿哥等所校之書如有錯誤,應一體查核處分,以昭公當;其應罸之俸,著照尚書例議罸坐扣。”(見本書卷二,訓諭二)
弘曆對諸皇子的教育,從維護清王朝統治的根本利益着眼,寓意深遠。一次他看到皇十五子永琰手執的扇子上題畫詩句是出自十一阿哥永瑆之手,落欵有“兄鏡泉”字樣,認爲這是師傅輩的書生習氣,以别號爲美稱,非皇子之所宜。諭旨稱:“皇子讀書,惟當講求大義,期有裨於立身行己”,“尋章摘句,已爲末務,……我國家世敦淳樸之風,所重在乎習國書,學騎射,凡我子孫,當恪守前型”,“阿哥等此時卽善詞章,工書法,不過儒生一藝之長,朕初不爲喜”,他要阿哥們警惕“習爲文弱而不能振作”。(見本書卷一,訓諭一)乾隆四十三年九月,弘曆出山海關至盛京謁祖陵,途中所經城郭,悉爲當年太祖努爾哈赤、太宗皇太極艱辛百戰之區,他親臨其地,感慨萬千,發佈諭旨昭示子孫,要後代體念“昔日艱難開創”,“知守成之難,兢兢業業,永保勿墜”;以明朝中葉以後“宴安酖毒,終於不可救藥”爲殷鑑;並規定以後每三年都要派皇子到盛京謁陵,使子子孫孫“處尊位而常緬前勞”。(見本書卷二,訓諭二)
“訓諭”還輯録弘曆爲受寵愛的惇妃毒毆使唤女子致死受到處分的諭旨。惇妃因這一過失降封爲嬪,罸她出銀一百兩給死者父母殮埋;首領太監等各罸錢糧,其一半亦由惇嬪代繳。他訓示諸皇子、福晉、格格,不許縱性濫刑,虐待奴婢。(見本書卷二,訓諭二)
嘉慶初年的“訓諭”收録不多,内容亦較雜。嘉慶八年閏二月十六日陳德在神武門内順貞門行刺顒琰的事並未提及。收録的嘉慶十五年二月的兩封諭旨,指責有人從午門潛入協和門放爆竹,又斥責膳房太監之姪在外膳房私自留宿兩個月後投井致死。諭旨稱:“禁城重地,咫尺宸垣,守衞不可不嚴,體制不可不肅;乃近來門禁廢弛,各處值班官兵不認真管轄,以致閒雜人等任意攔入,毫無稽查。”(見本書卷六,訓諭六)如果聯繫到三年以後的嘉慶十八年九月,畿輔天理教林清率領二百人衝進紫禁城“謀反”,可以想見嘉慶年間宫廷警衞是何等鬆弛了。
“典禮”一門,《宫史》原將内廷各項典禮及常行規制編爲禮儀三卷,宫規一卷,冠服、儀衞各一卷。《宫史續編》將這一門大加擴充,禮儀三卷之目分爲五:盛典、册寳、祭禮、勤政、宴賚;宫規增爲四卷;冠服、儀衞仍各一卷。這反映了弘曆陶醉於“盛世”的承平景象,更加追求“典盛禮崇”的皇家氣派。
“盛典”中最爲耀眼的是傳位大典。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三日,弘曆御勤政殿,宣示立皇十五子、嘉親王永琰爲皇太子,以次年丙辰爲嗣皇帝嘉慶元年。册立皇太子並未舉行儀式;弘曆卽將遜位,表示要效法皇祖康熙,也不上尊號,可是傳位大典辦得極爲隆重。《宫史續編》收入的有傳位前的諭旨和傳位後稱太上皇的“敕旨”,御製詩文(傳位後,太上皇詩文稱“聖製”),内閣、軍機處、禮部陳奏的有關傳寳、頒詔、内殿外朝一切典禮儀注、慶賀樂章、臣下稱賀表式等。弘曆在一些諭旨和詩文中,絮絮不休地講述自己“慎選儲貳”的經過。不立太子爲有清一代特色。弘曆再三强調“前代建儲諸弊及我朝家法相承,於立儲一事不可行”。他命諸皇子、軍機大臣、尚書房師傅將歷代册立太子之爲禍事蹟採輯成書,名爲《古今儲貳金鑑》,以垂訓後世。(見本書卷十一,典禮五,盛典五)這顯然也是對當時朝野輿論要求早日選定皇太子的回答。“盛典”中除傳位大典外,還有皇帝萬壽、元旦、冬至三大節慶賀儀,皇太后萬壽、元旦、冬至三大節慶賀儀,册尊皇太后、皇貴太妃等儀,册封皇后、皇貴妃、妃、嬪儀,皇子皇孫婚儀,公主下嫁儀等。
“册寳”主要列出貯放在交泰殿的寳璽二十五方,詳載每一方寳璽的方厚、程式、質地及用途,還記録了弘曆晚年鐫刻的“古稀天子之寳”、“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寳”、“八徵耄念之寳”等。在弘曆撰寫的《八徵耄念之寳記》、《十全老人之寳説》等文章中,他頗爲自得地稱自己爲“歸政之全人”。他歷數中國歷史上漢唐以來年登七十的皇帝祇有六人,其中年登八旬者僅梁武帝、宋高宗、元世祖,而“梁武帝自貽傾覆,宋高宗忘耻偷安,皆所素鄙。惟元世祖乃創業大有爲之君”,可是元世祖建號僅三十五年,也未能五世同堂,(見本書卷二十三,典禮十七,册寳一)祇有自己“得國之正,擴土之廣,臣服之普,民庶之安”,爲“自古所未有”;生動地刻劃出這位老皇帝垂暮之年的安富尊榮、志得意滿。
在“典禮”一門中,“祭祀”佔有突出地位。這是因爲滿洲貴族承襲其祖先入關前游牧於白山黑水之間的風俗習惯,宫廷的祭祀活動十分頻繁。各項祭祀活動中又首推坤寧宫祀神儀。這是遵照入關前盛京清寧宫舊制極爲隆重的祭神活動,與皇帝每逢元旦詣堂子神前行禮之義相同。《宫史》已有關於坤寧宫祀神儀的細節,“宫史續編”補輯祀神時的祝詞、誦神歌禱詞、讚詞以及皇帝、皇后親自行禮的程式。這些文獻史料是根據乾隆四十五年弘曆命重譯滿洲祭天祭神典禮編入“四庫全書”時,依據滿文詳爲訂正。從這裏可以瞭解到少爲人知的滿洲貴族的習俗,如坤寧宫所朝祭者是佛,是關聖帝君。但仍有許多根據滿文對音用漢字記載下來的神歌、祈請辭、禱辭等不明其涵義,可是畢竟保存下珍貴的民族史料供後人研究。(見本書卷二十六,典禮二十,祭祀一)在弘曆爲“二月朔日坤寧宫胙肉”吟詩的註釋中還提到,愛新覺羅家族的家法,春秋大祀後,皇帝必合王公大臣進坤寧宫食胙肉,吃不完時,由輪值的侍衞入内食之。太宗皇太極往往持佩刀親自割肉,以躬示倡率。可是物换星移,時代變遷,舊有的習俗也在慢慢改變。乾隆五十二年十二月,弘曆在一封諭旨中指斥太監把坤寧宫祀神後應給散秩大臣、侍衞吃的肥肉偷走,用零星碎肉充數,以致散秩大臣、侍衞視吃胙肉不以爲榮,反以爲耻,進内食肉的逐漸減少。他認爲,這是“風俗不古”,於是派御前侍衞一人、乾清門侍衞二人進宫同吃,以免太監從中作弊。(見本書卷三,訓諭三)這是一則有趣的清宫軼聞。
此外,奉先殿饗祀儀是皇帝家廟之祭,也相當受重視,皇帝有時親饗特祭,也有逢國之大慶,或耕耤、謁陵、巡狩、回鑾等禮成的告祭。壽皇殿供奉本朝歷代帝后御容,按室懸掛,皇帝每年元旦前往瞻拜。還有南郊、北郊、祈穀、常雩、太廟、社稷等祭禮。皇帝親祭前兩三日要進齋宫齋戒,閲視祝版。這些名目繁多的祭祀活動都分别有詳細介紹。弘曆一生,大祀必親自行禮,年老了,仍跪拜如儀,後來應羣臣之請纔稍稍裁減一些儀注。至於祀東厨竈君,有一條詩註説,竈神是漢晉以後所傳七祀之一,但古無明文,非天子應行大典,因此,康熙帝在位六十一年從未舉行。是雍正帝胤禛始定的嘉平月(臘月)二十三日祭竈,皇帝向竈王爺神位三拜。弘曆在位時,年年謹遵此典。(見本書卷三十,典禮二十四,祭祀五)
“典禮”中的“勤政”一項,包括御門聽政儀、宫中常日視事儀、御殿視朝儀、經筵進講儀、御殿傳臚儀、懋勤殿勾到儀等。御門聽政儀是以皇帝御乾清門聽政而得名,起始於康熙六年(一六六七年)。康熙帝玄燁親政後,改變順治帝御太和殿聽政爲乾清門聽政。屆時,大臣入班遲到或行走班次錯誤、讀本生疏的,都要受到訓斥。弘曆“戊戌御門”詩的註釋稱:内閣學士都要在事先背誦奏摺,凡記憶未熟或清語(卽滿語)生疏者,往往遺忘訛舛,視爲難事。每奏一摺本完畢,皇帝都用清語降旨,漢族大學士中曾習清語者亦能領會。(見本書卷三十一,典禮二十五,勤政一)
豐富的史料從各方面反映清代皇帝處理政務的情況。如太常寺有關壇廟祭典的奏摺,呈進時要列於是日各本章之前,太監應準備盥洗器皿,皇帝浣手後披閲,以示虔敬。(見本書卷三十二,典禮二十六,勤政二)經筵進講儀是由翰林院派滿漢講官各二人講解經書,題目例由皇帝圈定後,在文華殿舉行,講官講畢,皇帝也加以闡述,各官跪聽。禮成後,在文淵閣爲講官及侍班諸臣賜茶。(見本書卷三十四,典禮二十八,勤政四)御殿傳臚儀在太和殿舉行,皇帝御殿陞座,傳臚官唱名,新録取的進士行三跪九叩禮。有兩封諭旨表明,弘曆不喜歡殿試的試卷中有過份的頌揚之辭,他認爲,“文章華實不同,卽係士習淳漓之辨,貢士等進身伊始,若徒撏撦浮辭,習爲腴頌,豈敦尚實學本意?”他多次將不過事鋪張的文章拔置前茅,而將措辭浮誇的酌量抑置。(見本書卷三十五,典禮二十九,勤政五)懋勤殿勾到儀,“上繫刑章,下關民命”,皇帝操生殺大權。封建社會迷信鬼神,遇有國家喜慶或日、月蝕及地震等都停止勾決。嘉慶朝的一封諭旨内稱,一次御殿勾到前夕,顒琰“默參天時氣候,以驗用刑之能否協中”,恰好在審核一犯人竄入禁城放爆竹的案情,原定“情節甚重,自應予勾”。這時天氣漸漸轉變,風色稍覺陰寒,顒琰心存畏懼,恐有差錯獲罪於天,於是重新查核案由,鑒於該犯委係貧寒,一時情急糊塗,可寬其一綫,決定免勾。不多時天氣轉晴,等到次日陞殿,風日融和,顒琰慶幸天人感應,没有令死者含冤地下。(見本書卷三十六,典禮三十,勤政六)這也未免近於神話了。
“宴賚”也是宫廷裏頻繁舉行的重要活動。列入“典禮”這一門的“宴賚”有十多種,如皇太
后宴儀、乾清宫家宴儀、皇后千秋宴儀、皇貴妃千秋宴儀、太上皇帝宴儀、乾清宫宴親藩儀、乾清宫普宴宗室儀、太和殿元會宴儀、保和殿宴外藩儀、乾清宫千叟宴儀、皇極殿千叟宴儀、文淵閣賜宴儀,等等,不勝枚舉。這些宴會,與宴者身份不一,宴會規模從幾十人到數千人,禮儀也各有差别,但總的來説,都是要形成一種“萬象清寧,海宇承平”的氣氛,誇耀皇家的權勢和豪富。其影響整個社會由儉入奢,乾隆朝無疑是一個轉折點。
列入“典禮”門的“宫規”分爲三則:一,宫中定制:包括殿龕供奉、内廷朝賀、中宫慶賀、皇后千秋慶賀、宫中遇喜(姙娠)、皇子誕生、皇子就傅、引選秀女等;二,宫中事例:包括歲末書“福”頒賜、新正重華宫茶宴聯句、迎春帖子、進時憲書、上燈、開寳、封寳;三,宫中門禁:這是參考《皇朝通考》和《大清會典》增輯的,包括合符、宿衞、傳籌、門鑰等制度。這一項補輯,看來是顒琰遇刺後加强禁城防範措施的反映。
這裏值得注意的是引選秀女某些定制的改變。嘉慶五年十一月,顒琰發佈上諭稱:“向來挑選秀女,皇后、皇貴妃、妃、嬪之親姐妹俱應挑選,於禮殊有未協。嗣後至嬪以上,其親姐妹著加恩不必挑選”。次年又發佈諭旨:“從前公主多有下嫁蒙古王之子,……每遇挑選八旗秀女,並未另立章程,將公主之女亦一體挑選。……嗣後每遇挑選秀女,加恩將公主之女停其挑選,永著爲例。”十一年五月又規定,“八旗漢軍文職筆帖式以上、武職驍騎校以上官員秀女,預備選看;兵丁等秀女,毋庸預備選看。”(見本書卷四十五,典禮三十九,宫規一)
關於進時憲書,據《宫史續編》記載:在弘曆内禪以後,丙辰年改稱嘉慶元年,但宫中時憲書仍記乾隆六十一年。這種時憲書刊行一百本,用以頒賞内廷及皇子、皇孫、親近王公大臣。這種雙軌制的頒時憲書延續了三年,直到弘曆去世。(見本書卷四十六,典禮四,宫規二;又,卷五十三,宫殿三,外朝三)
(二)
“宫殿”一門共十八卷,較之《宫史》原僅有六卷增加很多,分“外朝”、“内廷”、“西
苑”三目。也是按這些建築羣的路徑相屬,依次記述。不僅詳細記載各處景物、禁匾楹帖,還附以相關御製詩文。如記述雍和宫門宇殿堂,附以弘曆撰寫的《喇嘛説》;記述中南海勤政殿,附以顒琰撰寫的《勤政殿記》,以類相從,讀之引人入勝。
清入關以後,紫禁城内悉沿前明之舊,順治、康熙兩朝僅繕飾而居,很少别有興築。至乾隆年間,新建、擴建一批宫殿,土木丹青,窮極閎麗。從《宫史續編》的記載中可知其大略:
寧壽宫:乾隆三十七年修建。原擬將坤寧宫所奉之神位、神竿移來,一如坤寧宫祀神之禮。其後又於寧壽宫後築養性殿,制如養心殿,以爲弘曆倦勤後寢興之所。(見本書卷五十九,宫殿九,内廷六)
毓慶宫:康熙時爲皇太子允礽特建。弘曆十二歲入居此宫,十七歲結婚後移居重華宫。定制:皇子六歲入學,多居於此宫。弘曆卽位後,毓慶宫爲“龍潛發跡”之地,其他人不能再居住此處,實際上閒置起來。至乾隆六十年九月立顒琰爲皇太子,纔重新葺治,顒琰移居此宫。(見本書卷六十,宫殿十,内廷七)
乾清宫:嘉慶二年十月失火重建,三年十月竣工,復還舊觀。(見本書卷五十四,宫殿四,内廷一)
文淵閣:在文華殿後,明時已毁於火,向僅沿襲虚名。乾隆三十九年重建,制倣寧波范氏天一閣藏書樓,貯藏第一份《四庫全書》。大臣官員有嗜古勤學者許赴閣觀覽,但不許携出室外。《四庫全書》告成時,弘曆在此宴修書大臣;每次御經筵畢,也在此賜講官茶。(見本書卷五十三,宫殿三,外朝三)
紫光閣:乾隆二十五年重修,二十六年一月落成,四十一年展接前廡。閣内有大學士、公傅恒以下五十人的畫像,弘曆親撰讚詞,並收藏得勝靈纛及西師俘獲軍器。大小金川之役結束後,曾在此凱宴成功將士。《宫史續編》於此編入御製文《十全記》、《平定回部告成太學碑文》、《平定兩金川告成太學碑文》、《戰勝廓爾喀圖序》、《平定準噶爾告成太學碑文》、平定回部紀事詩《黑水行》等詩文。(見本書卷六十五,宫殿十五,西苑四)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