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注釋法典”叢書是我社集數年法規編撰經驗,創新齣版的大型實用法律工具書。本套工具書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係為主綫,結閤日常司法實踐領域確定分冊。本書獨*打造七重法律價值:1.齣版權*;2.內容全麵;3.注釋精煉,;4.案例指導;5.層級清晰,檢索便捷;6.超值增值服務。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典》是注釋法典係列(新四版)的分冊之一,該分冊涵蓋刑法領域重要的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規範性文件、司法解釋以及法律法規規章的適用解釋及函復。
本書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中以【注釋】形式對重難點條文闡釋,注釋內容吸取全國人大常委會法製工作委員會、國務院法製辦公室、最高人民法院等部門對條文權*解讀的精華。
重難點法條下以【鏈接】的方式索引重要的關聯條文,提供相關且有效的條文援引。
專設【公報案例(指導案例)】和【典型案例指引】,案件來源於最高人民法院公報及其他權*齣版物、各高級人民法院判決書等,收錄大量案例全麵展示解決法律問題的實例。
在目錄後設置【典型案例索引】,迅速定位案例資源,以此最大限度地提高圖書的即查即用性。
法律文件按照效力等級排列,分為法律、行政法規及文件、部門規章及文件、司法解釋及文件四個層級。相信能夠成為廣大讀者理解、掌握、適用法律的首*工具書。
中國法製齣版社是中央級法律類圖書專業齣版社,成立於1989年6月,隸屬於國務院法製辦公室。齣版物主要包括:1.法律法規的國傢標準版本;2.法律、法規的權*性中外文對照文本;3.中外法學著作;4.研究生、大學本科、專科法學教科書;5.法律工具書;6.解釋、宣傳、介紹法律、法規的普及性讀物。7.法律、法規中文及中外文對照文本的電子齣版物。
第一條【立法宗旨】為瞭懲罰犯罪,保護人民,根據憲法,結閤我國同犯罪作鬥爭的具體經驗及實際情況,製定本法。
第二條【本法任務】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的任務,是用刑罰同一切犯罪行為作鬥爭,以保衛國傢安全,保衛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社會主義製度,保護國有財産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産,保護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産,保護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維護社會秩序、經濟秩序,保障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順利進行。
第三條【罪刑法定】法律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依照法律定罪處刑;法律沒有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不得定罪處刑。
第四條【適用刑法人人平等】對任何人犯罪,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許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權。
第五條【罪責刑相適應】刑罰的輕重,應當與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擔的刑事責任相適應。
第六條【屬地管轄權】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彆規定的以外,都適用本法。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船舶或者航空器內犯罪的,也適用本法。犯罪的行為或者結果有一項發生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的,就認為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犯罪。
中國領域包括領陸、領水和領空。本條第1款中的“法律有特彆規定”,主要是指刑法第11條關於享有外交特權和豁免權的外國人的刑事責任的特彆規定;刑法第90條關於少數民族自治地區製定的變通或補充刑法的規定以及其他法律中作齣的特彆規定,如香港特彆行政區基本法中的有關規定等。本條第2款是有關我國擬製領土的規定,注意船舶與航空器包括民用的,也包括軍用的。國際列車不在本款規定範圍之內,其具體管轄規定見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的有關規定。
我國刑法對屬地管轄原則中的犯罪地采取瞭遍在說的觀點,對犯罪地應作廣義的理解:(1)犯罪行為地、結果發生地均被視為犯罪地。(2)行為地既包括犯罪的實行行為地,也包括犯罪的預備行為以及應有所作為之地(不作為犯);在共同犯罪的場閤,共同犯罪行為有一部分發生在我國領域內,就認為是在我國領域內犯罪。(3)關於結果地,在未遂犯的場閤,行為人希望結果發生地、可能發生結果地都是犯罪結果地;在共同犯罪的場閤,共同犯罪結果有一部分發生在我國領域內,就認為是在我國領域內犯罪。
第七條【屬人管轄權】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犯本法規定之罪的,適用本法,但是按本法規定的最高刑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傢工作人員和軍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犯本法規定之罪的,適用本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是指具有中國國籍的人(包括取得我國國籍的具有外國血統的人),包括定居在外國而沒有取得外國國籍的華僑和臨時齣國的人員。國傢工作人員,是指本法第93條規定的人員,軍人的範圍可以適用本法第450條的規定。國傢工作人員和軍人在我國領域外犯本法規定之罪的,都適用本法追究刑事責任,不受最高刑為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限製,這一點與普通公民在我國領域外犯罪有所不同。
第八條【保護管轄權】外國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傢或者公民犯罪,而按本法規定的最低刑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適用本法,但是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處罰的除外。
本條中的外國人,是指具有外國國籍或無國籍的人。適用本條的保護管轄原則,應具備以下條件:(1)行為主體必須是外國人。(2)行為地必須是我國領域外,且必須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傢或公民犯罪。(3)該犯罪行為的最低法定刑為3年以上有期徒刑,且必須是我國刑法規定的最低法定刑。(4)行為符閤“雙重犯罪”原則,即犯罪地的法律與我國刑法均將該行為規定為犯罪。
第九條【普遍管轄權】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所規定的罪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在所承擔條約義務的範圍內行使刑事管轄權的,適用本法。
適用普遍管轄原則的國際犯罪主要是劫持航空器犯罪、危害應受國際保護人員包括外交代錶的犯罪等危害人類共同利益的犯罪。適用普遍管轄的前提是我國締結或參加瞭懲處國際罪行的國際公約,我國刑法也將相關行為規定為犯罪,且罪犯在我國領域內齣現。
第十條【對外國刑事判決的消極承認】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犯罪,依照本法應當負刑事責任的,雖然經過外國審判,仍然可以依照本法追究,但是在外國已經受過刑罰處罰的,可以免除或者減輕處罰。
第十一條【外交代錶刑事管轄豁免】享有外交特權和豁免權的外國人的刑事責任,通過外交途徑解決。
第十二條【刑法溯及力】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本法施行以前的行為,如果當時的法律不認為是犯罪的,適用當時的法律;如果當時的法律認為是犯罪的,依照本法總則第四章第八節的規定應當追訴的,按照當時的法律追究刑事責任,但是如果本法不認為是犯罪或者處刑較輕的,適用本法。本法施行以前,依照當時的法律已經作齣的生效判決,繼續有效。
本條規定瞭刑法時間效力也即刑法的溯及力問題。我國刑法中的溯及力采取的是從舊兼從輕原則。關於刑法第12條,應注意:(1)本條規定的“處刑較輕”,是指刑法對某種犯罪規定的刑罰即法定刑比修訂前刑法輕。法定刑較輕是指法定最高刑較輕;如果法定最高刑相同,則指法定最低刑較輕。(2)如果刑法規定的某一犯罪隻有一個法定刑幅度,法定最高刑或者最低刑是指該法定刑幅度的最高刑或者最低刑;如果刑法規定的某一犯罪有兩個以上的法定刑幅度,法定最高刑或者最低刑是指具體犯罪行為應當適用的法定刑幅度的最高刑或者最低刑。掌握司法解釋和立法解釋的時間效力問題。司法解釋和立法解釋是對刑法的解釋,這意味著刑法條文的真實含義原本如此。因此在一般情況下,對其實施前的行為有溯及力,這與刑法有很大不同。司法解釋和立法解釋隻在存在新舊兩個解釋的情形下纔適用從舊兼從輕原則。具體應注意:(1)司法解釋自發布或者規定之日起施行,效力適用於法律的施行期間。(2)司法解釋實施前發生的行為,行為時沒有相關司法解釋,司法解釋施行後尚未處理或者正在處理的案件,依照司法解釋的規定辦理。(3)對於新的司法解釋實施前發生的行為,行為時已有相關司法解釋,依照行為時的司法解釋辦理,但適用新的司法解釋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利的,適用新的司法解釋。(4)在司法解釋施行前已辦結的案件,按照當時的法律和司法解釋,認定事實和適用法律沒有錯誤的,不再變動。
《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對跨越修訂刑法施行日期的繼續犯罪、連續犯罪以及其他同種數罪應如何具體適用刑法問題的批復》;《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刑法第十二條幾個問題的解釋》;《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刑法時間效力規定若乾問題的解釋》第二章犯罪〖1〗第一節犯罪和刑事責任
第十三條【犯罪概念】一切危害國傢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國傢、顛覆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推翻社會主義製度,破壞社會秩序和經濟秩序,侵犯國有財産或者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産,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産,侵犯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以及其他危害社會的行為,依照法律應當受刑罰處罰的,都是犯罪,但是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
第十四條【故意犯罪】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並且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發生,因而構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根據本條規定,故意犯罪必須同時具備以下兩個特徵:1�斃形�人對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必須是明知的。而這種明知既包括對必然發生危害結果的明知,也包括對可能發生危害結果的明知。2�斃形�人的心理必須處於希望或者放任的狀態。根據我國刑法理論,“故意”分為“直接故意”和“間接故意”。“直接故意”是指行為人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而且希望這種結果的發生;“間接故意”是指行為人明知自己的行為可能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而采取漠不關心,聽之任之的放任態度。區彆“直接故意”和“間接故意”對判斷行為人的主觀惡性大小、其危害行為的社會危害程度,決定量刑,都具有重要意義。
第十五條【過失犯罪】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或者已經預見而輕信能夠避免,以緻發生這種結果的,是過失犯罪。過失犯罪,法律有規定的纔負刑事責任。
“過失”和“故意”一樣,同是行為人主觀上對危害行為發生危害結果所持的心理狀態。根據本款的規定,過失犯罪分為兩大類:第一類是疏忽大意的過失犯罪,即行為人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以緻發生瞭危害社會的結果,構成犯罪的;第二類是過於自信的過失犯罪,即行為人已經預見到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而輕信能夠避免,以緻發生瞭危害社會的結果,構成犯罪的。本款規定的“應當預見”是指行為人對其行為結果具有認識的義務和能力。“應當預見”要求根據行為人的具體情況,行為人對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能夠作齣正確的判斷。所謂行為人的具體情況,主要是指行為人的年齡、責任能力、文化程度、知識的廣度和深度、職業專長、工作經驗、社會經驗等。上述情況不同,行為人對其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結果的可認識能力也不同。疏忽大意過失的特徵有兩點:一是行為人對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具有可認識的能力,即應當預見;二是由於行為人主觀上粗心大意,忽略瞭對行為後果的認真考慮,盲目實施瞭這種行為,以緻發生瞭危害社會的結果。過於自信過失的特徵也有兩點:一是行為人已經預見到自己的行為可能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二是由於行為人過高地估計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能夠避免這種結果的發生,以緻發生瞭這種危害結果。不論是疏忽大意過失還是過於自信過失,其共同特點是行為人不希望危害社會的結果發生,即主觀上都沒有讓危害結果發生的意圖。第2款是關於過失犯罪,法律有規定的纔負刑事責任的規定。根據本款規定,由於行為人主觀上的過失造成危害社會的結果的,不一定都負刑事責任。
實踐中應當注意以下兩點:1�痹諶隙ê痛�理疏忽大意的過失犯罪時,應當注意區分疏忽大意的過失犯罪和意外事件,以劃清罪與非罪的界限。二者的根本區彆是:前者行為人主觀上有過失,即行為人由於主觀上疏忽大意,對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應當預見而沒有預見,以緻發生瞭這種結果;而後者是由於客觀上不可抗拒,主觀上不能預見的原因造成瞭危害社會的結果,行為人對危害社會的結果主觀上沒有過失,不負刑事責任。2�痹諶隙ê痛�理過失犯罪時,應當注意區分過於自信的過失犯罪和間接故意犯罪,以劃清過失犯罪與故意犯罪的界限。二者的根本區彆是:前者行為人雖然對其行為的危害結果已有預見,但其主觀上並不具有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發生的心理狀態,危害結果的發生,是由於行為人過高地估計瞭自己的能力,過於相信自己能夠避免危害結果的發生。在危害結果發生之前,行為人主觀上一直認為這種危害結果不會發生;而後者是行為人已經預見到其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而對這種危害結果是否發生持漠不關心、聽之任之、有意放任的態度。
第十六條【不可抗力和意外事件】行為在客觀上雖然造成瞭損害結果,但是不是齣於故意或者過失,而是由於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預見的原因所引起的,不是犯罪。
意外事件是指因不以行為人主觀意誌為轉移、行為人無法預料的原因而發生的意外事故。根據本條規定,意外事件包含瞭兩種情況:一種是由於不可抗拒的原因而發生瞭損害結果,如自然災害、突發事件及其他行為人無法阻擋的原因造成瞭損害結果;另一種是由於不能預見的原因造成瞭損害結果,即根據損害結果發生當時的主客觀情況,行為人沒有預見,也不可能預見會發生損害結果。由於行為人主觀上沒有故意或過失,對實際發生的損害結果沒有罪過,不應當負刑事責任,因此,本條規定,由於不能抗拒或者行為人不能預見的原因造成損害結果的行為,不是犯罪。所謂“不可抗拒”,是指不以行為人的意誌為轉移,行為人無法阻擋或控製損害結果的發生。如由於某種機械力量的撞擊、自然災害的阻擋、突發病的影響等行為人意誌以外的原因,使其無法避免損害結果的發生。“不能預見”是指根據行為人的主觀情況和發生損害結果當時的客觀情況,行為人不具有能夠預見的條件和能力,損害結果的發生完全齣乎行為人的意料之外。
第十七條【刑事責任年齡】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緻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因不滿十六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他的傢長或者監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養。
本條第2款規定的8種犯罪,是指具體犯罪行為而不是具體罪名。對於本條中規定的“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緻人重傷或者死亡”,是指隻要故意實施瞭殺人、傷害行為並且造成瞭緻人重傷、死亡後果的,都應負刑事責任。對司法實踐中齣現的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綁架人質後殺害被綁架人,拐賣婦女、兒童而故意造成被拐賣婦女、兒童重傷或死亡的行為,依據刑法是應當追究其刑事責任的。此外注意,毒品犯罪中,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僅對販賣毒品的行為負刑事責任。周歲的計算,應當以實足年齡為準,即從行為人14歲或16歲生日的第二天起纔能視為已滿14周歲或16周歲。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乾問題的解釋》第2條、第5條、第12條;《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骨齡鑒定”能否作為確定刑事責任年齡證據使用的批復》
第十七條之一【已滿七十五周歲的人的刑事責任】已滿七十五周歲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過失犯罪的,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第十八條【特殊人員的刑事責任能力】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製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經法定程序鑒定確認的,不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責令他的傢屬或者監護人嚴加看管和醫療;在必要的時候,由政府強製醫療。間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時候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製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醉酒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五編第四章;《全國人民代錶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司法鑒定管理問題的決定》
第十九條【又聾又啞的人或盲人犯罪的刑事責任】又聾又啞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第二十條【正當防衛】為瞭使國傢、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産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製止不法侵害的行為,對不法侵害人造成損害的,屬於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正當防衛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對正在進行行凶、殺人、搶劫、強奸、綁架以及其他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衛行為,造成不法侵害人傷亡的,不屬於防衛過當,不負刑事責任。
正當防衛應當具備防衛起因、意圖、對象、時間、限度五個條件。注意幾個問題:(1)在財産性犯罪的情況下,行為雖然已經既遂,但在現場還來得及挽迴損失的,應當認為不法侵害尚未結束,可以實行正當防衛。(2)預先安裝防衛裝置的問題。安裝防衛裝置時並無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其效果發生時則存在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一般認為是正當防衛。但如果預先安裝的防衛裝置具有危害公共安全的性質,如架設電網等“防盜”緻人死亡的,不論被電擊死者是否是不法侵害人,通常都要認定為犯罪。(3)至於不法侵害者是否達到法定刑事責任年齡、是否具有刑事責任能力,並不影響正當防衛的成立。不屬於正當防衛的情形有:防衛不適時、假想防衛、防衛過當、防衛挑撥、偶然防衛、互相鬥毆等。
注意互相鬥毆可以在以下兩種情況下成立正當防衛:一是一方求饒或者逃走,另一方繼續侵害。二是在一般的輕微鬥毆中,一方突然使用殺傷力很強的凶器,另一方生命受到嚴重威脅的,後者可以進行正當防衛。無過當防衛的條件,除瞭防衛起因與防衛限度外,其他條件與一般的正當防衛相同。刑法第20條第3款規定的特殊防衛,其前提條件必須是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不能以其行為最終成立何種罪名為標準得齣結論。
北京市海澱區人民檢察院訴吳某故意傷害案(《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公報》2004年第11期)
案件適用要點:孫某等人在淩晨3時左右闖入女工宿捨,動手毆打女服務員、撕扯女服務員的衣衫,這種行為足以使宿捨內的三名女服務員因感到孤立無援而産生極大的心理恐慌。在自己和他人的人身安全受到嚴重侵害的情況下,被告人吳某持順手摸到的一把水果刀指嚮孫某,將孫某的左上臂劃傷並逼退孫某。此時,防衛者是受到侵害的吳某,防衛對象是闖入宿捨並實施侵害的孫某,防衛時間是侵害行為正在實施時,該防衛行為顯係正當防衛。沒有超過必要的限度,不負刑事責任亦不承擔民事賠償責任。
第二十一條【緊急避險】為瞭使國傢、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産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發生的危險,不得已采取的緊急避險行為,造成損害的,不負刑事責任。緊急避險超過必要限度造成不應有的損害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第一款中關於避免本人危險的規定,不適用於職務上、業務上負有特定責任的人。
根據本款的規定,采取緊急避險行為應當符閤以下條件:(1)避險的目的是為瞭使國傢、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産和其他權利免受危險。(2)“危險”正在發生,使上述閤法權益受到威脅。對尚未發生的危險、已經結束的危險,以及假想的危險或者推測的危險,都不能采取緊急避險行為。(3)緊急避險行為是為瞭使更多更大的閤法權益免受正在發生的危險,而不得已采取的損害另一種閤法權益的行為,因此,緊急避險所造成的損害必須小於避免的損害。所謂“職務上、業務上負有特定責任”是指擔任的職務或者從事的業務要求其對一定的危險負有排除的職責,同一定危險作鬥爭是其職業義務。如負有職責追捕持槍罪犯的公安人員,不能為瞭自己免受槍擊而逃離現場;飛機駕駛員不能因飛機發生故障有墜機危險,而不顧乘客的安危自己逃生等。
……
齣 版 說 明
“中華人民共和國注釋法典”叢書是我社集數年法規編撰經驗,創新齣版的大型實用法律工具書。本套工具書不僅全麵反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係形成成果,而且秉持權威、實用的理念,相信能夠成為廣大讀者理解、掌握、適用法律的首選工具書。
本套工具書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係為主綫,結閤日常司法實踐領域確定分冊,獨傢打造七重法律價值:
一、齣版權威中國法製齣版社是國務院法製辦公室所屬的中央級法律類圖書專業齣版社,是國傢法律、行政法規文本的權威齣版機構。
二、內容全麵書中收錄的法律文件均為近年來國傢大規模法律文件清理工作後的現行有效文本。各分冊涵蓋相關領域重要的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規範性文件、司法解釋以及法律法規規章的適用解釋及函復。
三、注釋精煉本書在重要法律文件前專設【理解與適用】,並以【注釋】形式對重難點條文進行闡釋,注釋內容在吸取全國人大常委會法製工作委員會、國務院法製辦公室、最高人民法院等部門對條文的權威解讀中精華的基礎上,結閤司法實踐全新撰寫,與時俱進。
四、案例指導本書專設【公報案例(指導案例)】和【典型案例指引】,案件來源於最高人民法院公報及其他權威齣版物、各高級人民法院判決書等,收錄大量案例全麵展示解決法律問題的實例,這是市麵上其他圖書所無法比擬的。
五、層級清晰 檢索便捷
1�備鞣植嵐湊輾�律文件的效力等級分為法律、行政法規及文件、部門規章及文件、司法解釋及文件四個層級。
2�敝嗇訓惴ㄌ蹕亂浴玖唇印康姆絞剿饕�重要的關聯條文,提供相關且有效的條文援引。
3�碧乇鷦諛柯己笊柚謾鏡湫桶咐�索引】,迅速定位案例資源,以此最大限度地提高圖書的即查即用性。
六、附錄實用法律工具書中收錄經提煉的法律流程圖、訴訟文書、糾紛處理常用數據等內容,幫助讀者大大提高處理法律事務的效率。
七、超值增值服務
為瞭使讀者能夠及時充分瞭解我國立法的動態信息,凡是購買本書的讀者,均可發送電子郵件至zhushifadian2018@163�眂om,告知您所購買的圖書書名、購書用途、購書書店名、您的職業及意見或建議後,即可免費獲得我社 2018年全年(12輯)新法規匯編的電子版增值服務的網絡下載密碼,登錄中國法製齣版社官網(www�眤gfzs�眂om)首頁的增值服務欄目使用。能夠為大傢學習法律、解決法律難題提供實實在在的幫助,是我們全心努力的方嚮,衷心歡迎廣大讀者朋友反饋意見、建議。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