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的二战研究材料,军迷收藏品。
矢量历史图片资料,真实的军需指南。
不一样的军事研究角度:资源与战争!
作为指文图史巨著“二战单兵装备”系列的第二册,我们将延续第一册《二战美国陆军单兵装备》的风格,奉上上千幅图片,图文结合,解析二战德国陆军单兵的装备资料。
我们通过对普通德国士兵的一些制服、单兵装备、个人生活用品等各个方面的介绍,采用以实物照片为主,图文并茂的方式为大家展现曾经横行欧陆的纳粹德国士兵的战斗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本书中的装备包括了德国士兵的枪支弹药、钢盔军帽、刺刀弹盒、军靴衣袜、水壶饭盒、背囊挎包、扑克信件等等,尤其是在单兵装备的一些细节方面进行了*为忠实与详尽的介绍。通过阅读本书,我们能体会到战争对单兵装备产生的巨大影响,另一方面也让我们不得不感慨德国人的精细。这种精细不仅仅体现在德国那些铁甲怪兽、单兵武器上,还体现在单兵装具的各个方面。甚至是在士兵的个人生活用品等方面,也能充分体现出德国人严谨、一丝不苟及务实的特点。许多单兵用品的微小细节方面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散发着智慧的光芒,正如今天德国制造的汽车一样,处处体现着德意志民族性格的独特烙印。
赫英斌,1974年生人,从小对军事有特殊的爱好,阅读国内及港台军事书刊三十余载,喜好从武器到战史,近年尤其对制服、勋章及单兵装备深感兴趣。发表过军事题材文章,主要作品有《二战德国陆军单兵装备》《二战美国陆军单兵装备》《二战苏联陆军单兵装备》《二战日本陆军单兵装备》《二战美国海军陆战队单兵装备》。
第一章 钢盔
第二章 制服
第三章 鞋类
第四章 带扣与腰带
第五章 防毒面具
第六章 作战装备
第七章 观测用品
第八章 武器
第九章 补充用品
第十章 身份证件
第十一章 荣誉饰品
第十二章 健康与卫生
第十三章 食品
第十四章 宣传
第十五章 音乐
第十六章 烟草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统帅部指望在1915年的春天到来之前击败英法联军,迅速结束西线作战,从而腾出手来专心对付东线俄军的打算落空,西线战场双方仍处于相持状态。1915年4月22日下午,在两军对峙的比利时伊伯尔地区,吹起了暖和的东南风。德军前线司令部的指挥官们,见此天气喜出望外,立即命令军队首先停止对英法联军的射击,并向英法联军发出信息,建议彼此休战半天,好让士兵歇息休憩一下。于是英法联军暂时偃旗息鼓,双方阵地一时间出现自交战以来的罕见平静。18点5分,正当英法官兵准备享用晚餐时,却突见看见从德军的前沿阵地上,升起了一道黄白色不透明的气雾。气雾由低处升高,并由稀变浓,迅速形成一道高约1.8米、宽约6000米的“烟墙”。“烟墙”完全阻隔了英法联军观察德军阵地的视线,并以每秒约3米的速度在轻风的吹动下,向英法联军的阵地飘压过来。英法联军刚开始时,还以为德军施放的是大型烟幕弹,但事实迅速证明他们的判断大错特错!英法官兵旋即嗅到一股难以忍受的强烈刺激性怪味,官兵们连连打喷嚏,咳嗽不断,泪流不止,胸闷、心悸、气喘、头晕目眩,很快便纷纷倒地不起……大约35分钟后,口鼻缠捂着湿毛巾的德国士兵疯狂地冲了过来。他们不费一枪一弹,未损一兵一员,如入无人之境,一下子就突破了英法联军6~8公里的正面防御工事,并迅速占领了约5公里的纵深阵地。据统计,德国人这次突然发动的“毒袭”,共动用了1600只大型的吹放钢瓶和4130只小型吹放钢瓶。德军对准英法联军阵地,连续施放了多达180吨的混合氯气。结果导致15000名英法联军官兵中毒,其中5000人当场死亡,其余官兵均需要清毒疗伤。除此之外,还有5000人做了德军的俘虏,100门大炮及无数的军用物资成了德军的战利品。这就是在世界化学武器史中重要的开篇之战,举世闻名的“伊伯尔毒气战”。从此化学武器,成了一把达摩克利斯剑悬在了人类的头顶上。
谈起二战中的参战各国,相信不少二战迷对德国情有独钟。二战德军那精密而复杂的武器、华美而实用的制服、精巧而细致的勋章、纷繁而激荡的攻防系统,无一不让二战迷们为之津津乐道。在这里,我们不去追忆那曾经的硝烟与战火,不去探求那过往的荣辱,也不去细评那些功过成败。我们通过对普通德国士兵的一些制服、单兵装备、个人生活用品等各个方面的介绍,采用以实物照片为主,图文并茂的方式为大家展现曾经横行欧陆的纳粹德国士兵的战斗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败北,签订了屈辱的《凡尔赛和约》,这个和约对德国军事力量进行了严格限制,这也就是后来“10万国防军”的由来。魏玛国防军(或称为帝国防卫军,Richswehr)按照这个条约的规定,组建了7个步兵师和3个骑兵师——这就是后来二战中强大的德国军队的原始根基。然而《凡尔赛和约》的严厉制裁与惩罚措施反而激起了德国人的民族自负心理,使得德意志人的民族主义恶性膨胀。1933年1月30日,怀着强烈的复仇心理并将给德国带来毁灭性灾难的阿道夫·希特勒上台掌权,开始重建新德国的武装力量,使得德国军队迅速膨胀。国防军的总兵力,到1934年10月已经扩充到30万人;1935年秋增加到40万人;到1939年9月德国入侵波兰时;已经组建了22个军,下辖53个师,共计300万人;等到1943年则达到了1100万人(注:人员数据来自前苏联国防部军事出版局出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外军部译编的《军事百科词典》)!其中也包括了日后以震惊世界的“闪电战”而名扬天下的德国装甲师和摩托化师。尽管早在魏玛共和国时期,德军就已经开始为日后的扩充做准备,但由于希特勒的野心,政局日益紧迫,导致了德军以远远超出军方和工业界预料的速度急速膨胀。如此之快的扩充速度给德军的兵员补充、训练、装备等各个方面都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在单兵装备方面,这些影响就包括了采用造价低廉的材料替代原先造价昂贵的原料,在制造工艺上进行简化等。但就总体上来说,德军单兵装备的质量一直代表了当时世界*先进的水平。德军的单兵装备设计优良、结构坚固、功能齐全而且普遍比较轻便,品种与品质比起当时许多国家那少得可怜的装备而言,那可是真正的“德国品质”!随着战争的推移,战时经济萎靡不仅在武器装备质量与制造方面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普通士兵的单兵装具方面造成的影响也日益严重。出于节省制造原料与制造工艺等因素,各种降低造价与制造工时的减缩设计日益变得普遍。此外,战争造成的经济紧缩不仅使德制武器装备在品质上有所下降,在单兵装具上也造成了普遍地恶化,尤其在战争临近结束、德国各种资源已近枯竭之时——但是相对来说,此时德军的单兵装具仍然要比其面对的对手要先进得多。
本书中的装备包括了德国士兵的枪支弹药、钢盔军帽、刺刀弹盒、军靴衣袜、水壶饭盒、背囊挎包、扑克信件等等,尤其是在单兵装备的一些细节方面进行了*为忠实与详尽的介绍。通过阅读本书,我们能体会到战争对单兵装备产生的巨大影响,另一方面也让我们不得不感慨德国人的精细。这种精细不仅仅体现在德国那些铁甲怪兽、单兵武器上,还体现在单兵装具的各个方面。甚至是在士兵的个人生活用品等方面,也能充分体现出德国人严谨、一丝不苟及务实的特点。许多单兵用品的微小细节方面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散发着智慧的光芒,正如今天德国制造的汽车一样,处处体现着德意志民族性格的独特烙印。
读完本书,读者还会有一个体会——那就是德国的强大。这种强大不只体现在德国的昨天,在今天,如果我们仔细去探寻也依然会发现,原来德国的制造业拥有着如此之多的世界知名品牌,甚至顶级品牌。二战德国的纵横驰骋,不仅仅是因为当时德国军事力量的强大,也是德国历史、社会、经济、文化等综合作用的结果。
在我看来,一本好的军事装备书籍,不应该仅仅是装备的图录,更应该是一部活生生的历史。我最近偶然间看到了《二战德国陆军单兵装备(修订典藏版)》这本书,虽然还没来得及细致阅读,但光是这个书名就足以让我充满期待。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探讨德军陆军士兵在不同战役中的装备演变。比如,在战争早期,德军可能拥有相对充足的物资和先进的装备,而到了战争后期,随着资源的匮乏,士兵们被迫使用一些替代品或老旧装备,这种装备上的变化,往往也反映了战争的进程和德国的国力衰退。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有多角度的图片展示,不仅有装备的正面照,更要有侧面、背面、甚至分解的特写,这样才能让我更清晰地了解每一处细节。此外,我也很想知道书中是否会包含一些关于德军士兵的个人故事,这些故事可以将冰冷的装备与鲜活的个体联系起来,让我感受到战争对每个人的影响。比如,某位士兵如何在恶劣的环境中,凭借着一件特殊的装备,奇迹般地完成了任务,或者因为缺乏某种关键装备,而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这样的叙述,才能真正触动人心,让我对那段历史有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我一直对军事历史,尤其是二战时期的德军装备有着浓厚的兴趣。在逛书店的时候,偶然间看到了这本《二战德国陆军单兵装备(修订典藏版)》。虽然我还没来得及深入阅读,但仅仅从书的装帧和目录来看,我就已经被深深吸引了。厚实的纸张,精美的封面设计,还有那密密麻麻的章节列表,无不透露出作者在内容上的用心。我特别期待书中关于德军步兵在不同战场上(例如东线、西线、北非)所使用的具体武器装备的介绍。我希望能看到像Kar98k步枪、MP40冲锋枪、MG42机枪这样的标志性武器的详细图文解析,包括它们的性能参数、生产细节,甚至是战场上的使用心得。当然,我也很想了解德军士兵的个人防护装备,比如头盔、防毒面具、军服的材质和样式,以及一些辅助装备,如背包、工兵铲、水壶、急救包等等。很多模型玩家在制作二战德军模型时,都会对细节有非常高的要求,我相信这本书能为他们提供极其宝贵的参考资料。我听说这次是“修订典藏版”,这通常意味着在内容上有更新和补充,或许会有一些之前版本没有的珍贵史料或更详尽的考证,这对我来说是莫大的惊喜。总之,还没开始读,就已经充满了期待!
评分我一直对二战德国的军事文化非常好奇,而单兵装备无疑是其中一个最直观的体现。《二战德国陆军单兵装备(修订典藏版)》这个书名本身就勾起了我的购买欲。虽然我还没来得及翻阅,但“修订典藏版”这几个字就说明了它的价值和内容的严谨性。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对德军陆军的各个兵种,比如步兵、装甲兵、炮兵、伞兵等,在不同时期(例如战争初期、中期、末期)所配备的差异化单兵装备进行详细的介绍。这样我就可以了解到,不同兵种的士兵在执行任务时,他们所依赖的“战友”——那些装备,会有怎样的不同。例如,装甲兵的特种服装、伞兵的降落伞和伞兵刀,这些都会是很有意思的章节。而且,我希望书中不仅有宏观的介绍,更有微观的细节。比如,一枚纽扣的材质、肩章的固定方式、甚至是一些军用地图的折叠方式,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往往能反映出当时德国工业制造的特点以及对细节的极致追求。此外,我也很关注那些被盟军缴获后,被模仿或借鉴的德军装备,如果书中能提及一些相关的历史渊源,那就更好了。我对这种能够从微观角度解读历史的书籍情有独钟,相信这本书能给我带来很多新的认识。
评分作为一名历史爱好者,对战争的进程固然着迷,但更让我着迷的是那些构成战争机器的微小齿轮——士兵们使用的每一件装备。这本《二战德国陆军单兵装备(修订典藏版)》似乎就满足了我对这种“微观战争史”的窥探欲。我还没来得及细看,只是凭着对这类书籍的经验,可以预见的是,它不会仅仅罗列装备名称和图片。我希望看到的是对每一件装备背后故事的挖掘,例如某种型号的头盔为何会在战场上如此普及,它的设计理念是什么?又比如,一件看似普通的军靴,在严寒的东线战场上,它的保暖性能和耐磨性是否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探讨装备的研发历程、生产厂商、以及在实际使用中遇到的问题和改进。是否会有关于德军士兵如何保养和维护他们武器装备的细节描述?这对于理解士兵的日常和军队的管理都非常有帮助。我特别想了解那些不太为人熟知的装备,比如士兵们随身携带的工具、野营用品、甚至是通讯设备(如果适用的话)。这些细节更能让我感受到那个时代的士兵,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是如何凭借着手中的工具和自己的意志,去完成任务的。这本书,在我看来,不仅仅是关于冷冰冰的金属和布料,更是关于那个时代士兵的生存智慧和战争的残酷现实。
评分一直以来,我对军事装备尤其是二战时期各国军队的武器和装备都抱有极大的兴趣,并会主动去搜集相关的资料。《二战德国陆军单兵装备(修订典藏版)》这本书的出现,无疑让我眼前一亮。尽管我还没有来得及深入研读,但仅从其厚重感和标题中的“修订典藏版”来看,就足以证明其内容的丰富性和权威性。我非常希望这本书能够详细地呈现出德军陆军士兵在不同战场、不同气候条件下所使用的各类单兵装备。例如,关于冬季装备,我特别想看到德军士兵如何应对严寒的东线战场,他们的棉衣、靴子、手套、帽子等保暖装备的特点和防护能力。同时,对于北非战场,我也会关注他们在炎热干燥环境下的着装和装备,比如是否会佩戴特殊的防晒头巾或使用特殊的饮水容器。我还会特别关注书中关于德军士兵的夜视装备(如果存在)和通讯器材的介绍,这些在现代战争中至关重要的元素,在二战时期是如何体现的,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未知领域。另外,我也希望能看到关于德军士兵如何根据任务需求,对自己的装备进行个性化改造或携带额外装备的案例分析,这能够更生动地展现士兵的能动性和战场适应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