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王阳明居黔思想及活动研究/阳明学研究丛书》探讨了王阳明在黔生活时期的社会活动和学术活动,深入分析了“知行合一”“致良知”“四句教”等主要心学命题,阐释了阳明思想与贵州文化之间双向互动的关系,对阳明龙场悟道的原因和意义给出了富含独特新颖之见的解释,指出其原因除了他本人的坚持不懈、勤于学习、勤于思考、做事认真、重视践行等内在因素外,更是由于艰苦的磨炼激发了他的潜能,世外桃源般的生活触发了他的灵感,龙场老百姓帮助和启发了他。
作者简介
赵平略,1963年生,湖北鹤峰人。贵阳学院阳明学与黔学研究院院长、教授,贵州省阳明学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整理有《阳明先生集要》(合作)、《王文成公全书》(合作)、《王阳明集》(合作)、《黔记》、《贵州古代纪游诗文译注》、《王阳明散文选译》、《<黔记·大事记>考释》(合作)等,主编《王学研究》(1-6辑)等,著有《阳明文化》、《重读老筑城》(合作)等,发表论文4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明朝西南驿递制度研究”“清朝西南驿递制度研究”、国家古籍整理规划项目“王文成公全书点校”、国家古籍整理年度项目“黔记点校”及省部级课题10余项。
精彩书评
★王阳明由浙人黔的具体情形以及在黔的行状虽然有多处记载,但详细考证、生动描述的作品并不多见,本书即是这方面的尝试,其叙述的文字不仅轻松,而且幽默;王阳明的“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等核心命题虽然历经过无数次阐释与辩论,但深入浅出、言简意赅的分析与论述并不多见,本书能够四两拨千斤,寥寥数语即能直取本旨。以是之故,本书为读者提供了呈现王阳明思想与行状的另一种独特方式。
——李承贵
★本书探讨了王阳明在黔生活时期的社会活动和学术活动,深入分析了“知行合一”“致良知”“四句教”等主要心学命题,阐释了阳明思想与贵州文化之间双向互动的关系,对阳明龙场悟道的原因和意义给出了富含独特新颖之见的解释,指出其原因除了他本人的坚持不懈、勤于学习、勤于思考、做事认真、重视践行等内在因素外,更是由于艰苦的磨炼激发了他的潜能,世外桃源般的生活触发了他的灵感,龙场老百姓帮助和启发了他。
——周可真
目录
人人自有定盘针(自序)
第一章 王阳明赴谪
第一节 被贬
第二节 西湖养病
第三节 离开西湖的原因
第四节 离开武夷山后的去向
第五节 省亲钱塘
第二章 王阳明在龙场
第一节 龙场九驿的修建
第二节 龙场九驿的管理与供应
一、龙场驿没有养过马
二、龙场驿没有粮食
三、龙场驿没有驿务人员
四、龙场驿没有房子
第三节 王阳明龙场生活的苦与乐
一、王阳明龙场生活的八苦
二、王阳明龙场生活的九乐
第三章 龙场悟道的原因
第一节 自身原因
一、坚持不懈
二、勤于学习
三、勤于思考
四、做事认真
五、重视践行
第二节 外部原因
一、艰苦的磨炼
二、世外桃源般的生活
三、龙场老百姓的帮助和启发
第四章 龙场悟道的内容
第一节 圣人之道
一、什么是圣人
二、天理
第二节 性
一、孟子的性
二、朱熹的性
三、王阳明的性
第三节 龙场悟道包含的五个判断
一、心即理
二、心外无理
三、内求本心
四、满街都是圣人
五、道德评判的标准亦在人心
……
第五章 龙场悟道的意义
第六章 知行合
第七章 王阳明《五经臆说》及其思想
第八章 王阳明与贵州少数民族的交往及其民族思想
第九章 王阳明在贵州的文学创作与文学思想
第十章 王阳明在贵州的教育活动与教育思想
第十一章 王阳明在贵州的其他思想
第十二章 王阳明在贵州的交往
第十三章 王阳明对贵州文化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精彩书摘
《王阳明居黔思想及活动研究/阳明学研究丛书》:
王阳明特别喜欢山水,到安徽游九华山,到山东游泰山,被贬以后,想着的也是从此不再受世俗的束缚,纵情山水。“平生泉石好,所遇成淹留。”云贵高原是中国第二大高原,云贵山水也有着与中原地区不一样的风格。在龙场周围,有神奇的天生桥及瀑布,有气势磅礴的六广河大峡谷,有林木茂密的木阁箐山,有准时喷涌的三潮水。就是小小的龙冈山,也有高大的林木,有幽深的溶洞。一个喜欢山水的人在这里一定会颇有收获的,王阳明就是这样。在龙场,王阳明尽情地游览了当地的山山水水,写下了《过天生桥》《木阁道中雪》《春行》《村南》《陆广晓发》等山水诗,表达了对贵州山水的喜爱。有些诗虽不是山水诗,但同样反映出了他对贵州山水的感情,如《秋夜》:“山泉岂无适?离人怀故境。安得驾云鸿,高飞越南境。”尽管怀念朋友,怀念亲人,希望能像云中飞鸿一样高飞到南方,但他还是说,贵州的山水是让人很惬意的。
不仅是山水让人陶醉,可爱的野生动物也能让人感到特别亲切。“山泉足游憩,鹿麋能友予。”就是野花野草,甚至丛生的荆棘藤蔓,也是很可爱的。“低檐避松偃,疏土行竹根。勿剪墙下棘,束列因可藩。莫撷林间萝,蒙笼覆云轩。”在王阳明看来,弯曲的松树、青青的竹子固然可爱,而荆棘可以编成篱笆,藤蔓可以点缀墙壁,同样很美。
不仅山水自然让王阳明陶醉,农家的田园生活,也是王阳明欣赏的对象。“田翁开野教新犊,溪女分流浴种蚕。稚犬吠人依密槿,闲凫照影立晴潭。”
王阳明在龙场的第二乐是贵阳夏天的气候好,凉爽宜人。
虽然现代的气候与明朝的气候有所区别,但不会相差太大。贵阳因为地处高原,夏天凉爽,而且,因为高原多风,即使天气较热,只要不在阳光下直晒,凉风习习,也是很舒服的。王阳明龙场时有一首诗,写院中的芭蕉,就写到了贵阳夏日的这种感受:“檐前蕉叶绿成林,长夏全无暑气侵。”
王阳明的身体一直不太好,尤其是怕热,任南赣汀漳巡抚时,就因为中暑,而患上又咳又泻的毛病。后来虽经医治,但落下了病根,一到夏天,就会发病。后任兵部尚书兼四省总督,前往广西平定思恩与田州的民变时,“风气益南,炎毒益甚。今又加以遍身肿毒,喘咳昼夜不息,心恶食饮,每日强吞稀粥数匙,稍多辄又呕吐”。王阳明后来病重,想赶回家乡时,死在路上,就是因为这一痼疾。他到贵州时,是农历的三月,正是天气要热起来的时候,但在贵阳,却仍然是凉爽的。随之而来的夏天,应该是王阳明从来没有经历过的凉爽的夏日。“旅况萧条寄草堂,虚檐落日自生凉。芳春已共烟花尽,孟夏俄惊草木长。”孟夏的傍晚甚至让人感到丝丝凉意,不是一种特别快乐而惬意的感觉吗?
……
前言/序言
《阳明学研究丛书》是贵阳学院阳明学与黔学研究院着力打造的学术品牌之一。在本套丛书新的著作即将与广大读者见面之际,我们想对出版这套丛书的动因及目标略作说明,以就教于方家。
进入21世纪,中国阳明学研究之炽热程度可能是很多人始料未及的。进入新世纪仅十余年间,阳明学研究的一些特征和趋向已初露端倪:
第一,广泛的参与面。目前参与阳明学研究热潮的有政界、军界、商界、学界和民间,几乎包括了社会的各个层面,每一个层面主体对阳明学的具体诉求是有差异的。政界、军界、商界的诉求以“致用”为主,民间的诉求以“通俗化的道德建设”为主,学界在整体上坚守了“文化继承与学术理论建设”的方向,但同时又成为其余四个层面的诉求实现的途径,故表面上最繁荣,内在最紧张。
第二,宏大叙事背景下的微观研究。在时代政治、主流价值的言说语境中,阳明学研究以其自身的发展参与了“文化复兴”“民族复兴”等时代文化叙事体系。但阳明学研究受自身的理论特征、文化角色、研究传统、文献资源、研究程度等的限制又呈现出专门化、精细化的特点。
王阳明居黔思想及活动研究/阳明学研究丛书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