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遊民(劉慈欣等著)

太空遊民(劉慈欣等著)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劉慈欣 等 著
圖書標籤:
  • 科幻
  • 太空歌劇
  • 硬科幻
  • 劉慈欣
  • 未來史
  • 星際旅行
  • 末世
  • 生存
  • 人類命運
  • 宇宙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瀋陽齣版社
ISBN:9787544188975
版次:1
商品編碼:12295097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8-03-01
用紙:輕型紙
頁數:288

具體描述

産品特色

內容簡介

《太空遊民》是繼《生命智能捲·水星播種》之後,“中國科幻小說基因庫”的第二捲——“地球宇宙捲”。
地球,我們賴以生存的傢園。我們大概知曉太陽和地球都正值中年時期,它的誕生與滅亡都與我們相距遙遠;我們也大緻瞭解瞭生命的形成、進化與滅亡,包括我們人類自己的。但是,絕大多數人都不曾想過,當地球走到盡頭的那一刻,那時的人們該何去何從?那時的地球又將麵臨怎樣的命運?那時的宇宙將會是什麼樣的?是如科幻大片中一樣,宇宙中充斥著各式各樣的物種與空間站點?還是人們利用科技帶領地球一起漂泊在宇宙中?抑或是,人們有瞭穿梭空間式的改造技術,反而將其建設得更加欣欣嚮榮?
其實,從本書的目錄中,我們能隱約預感到地球晚年人類將成為“太空遊民”的命運,或是進化改造,或是流浪宇宙,等等。
科幻往往都會留下一些懸念,本書以新穎、獨特的構思給齣的答案或許與你假想的不同,但作為科幻大咖,給齣瞭自己的理解,想來定能讓讀者眼前一亮,甚至能讓科幻愛好者碰撞齣新奇的火花。

作者簡介

劉慈欣

中國科幻小說領軍人物,被稱為“以一己之力將中國科幻帶到瞭世界水平”的人。曾獲1999-2006年中國科幻銀河奬,多次獲得華語科幻星雲奬*佳長篇和*佳奬,2015年憑《三體》獲得第73屆雨果奬*佳長篇小說奬,為亞洲作品首次獲得此奬項。2017年6月,《三體3》榮獲國際科幻大奬“軌跡奬”。

目錄

流浪地球
劉慈欣
1

星潮·皇帝的風帆
郝景芳
35

星潮·建設者
韓鬆
57

隨風而逝
江波
91

永不消逝的電波
拉拉
131

卡門
夏笳
163

月球錶麵
飛氘
179

關於地球的那些往事
寶樹
193

門,是穿堂門的門
梁清散
237

郵差
廖舒波
259

後記
宇鐳
269

精彩書摘

流浪地球
刹車時代
我沒見過黑夜,我沒見過星星,我沒見過春天、鞦天和鼕天。
我齣生在刹車時代結束的時候,那時地球剛剛停止轉動。
地球自轉刹車用瞭42 年,比聯閤政府的計劃長瞭3 年。媽媽給我講過我們全傢看最後一個日落的情景,太陽落得很慢,仿佛在地平綫上停住瞭,用瞭3天3 夜纔落下去。當然,以後沒有“天”也沒有“夜”瞭,東半球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裏( 有十幾年吧) 將處於永遠的黃昏中,因為太陽在地平綫下並沒落深,還在半邊天上映齣它的光芒。就在那次漫長的日落中,我齣生瞭。
黃昏並不意味著昏暗,地球發動機把整個北半球照得通明。地球發動機安裝在亞洲和美洲大陸上,因為隻有這兩個大陸完整堅實的闆塊結構纔能承受發動機對地球巨大的推力。地球發動機共有1.2 萬颱,分布在亞洲和美洲大陸的各個平原上。
從我住的地方,可以看到幾百颱發動機噴齣的等離子體光柱。你想象一個巨大的宮殿,有雅典衛城上的神殿那麼大,殿中有無數根頂天立地的巨柱,每根柱子像一根巨大的日光燈管那樣發齣藍白色的強光。而你,是那巨大宮殿地闆上的一個細菌,這樣,你就可以想象到我所在的世界是什麼樣子瞭。其實這樣描述還不是太準確,是地球發動機産生的切綫推力分量刹住瞭地球的自轉,因此地球發動機的噴射必須有一定的角度,這樣天空中的那些巨型光柱是傾斜的,我們是處在一個將要傾倒的巨殿中!南半球的人來到北半球後突然置身於這個環境中,有許多人會精神失常的。
比這景象更可怕的是發動機帶來的酷熱,戶外氣溫高達七八十攝氏度,必須穿冷卻服纔能外齣。在這樣的氣溫下常常會有暴雨,而發動機光柱穿過烏雲時的景象簡直是一場噩夢!光柱藍白色的強光在雲中散射,變成無數種色彩組成的瘋狂湧動的光暈,整個天空仿佛被白熱的火山岩漿所覆蓋。爺爺老糊塗瞭,有一次被酷熱摺磨得實在受不瞭,看到下大雨喜齣望外,赤膊衝齣門去,我們沒來得及攔住他,外麵雨點已被地球發動機超高溫的等離子光柱烤熱,把他身上燙脫瞭一層皮。
但對於我們這一代在北半球齣生的人來說,這一切都很自然,就如同對於刹車時代以前的人們,太陽星星和月亮那麼自然。我們把那以前人類的曆史都叫作前太陽時代,那真是個讓人神往的黃金時代啊!
我在小學入學時,作為一門課程,教師帶我們班的30 個孩子進行瞭一次環球旅行。這時地球已經完全停轉,地球發動機除瞭維持這個行星的這種靜止狀態外,隻進行一些姿態調整,所以從我3 歲到6 歲的3 年中,光柱的光度大為減弱,這使得我們可以在這次旅行中更好地認識我們的世界。
我們首先在近距離見到瞭地球發動機,是在石傢莊附近的太行山齣口處看到它的,那是一座金屬高山,在我們麵前赫然聳立,占據瞭半個天空,同它相比,西邊的太行山脈如同一串小土丘。有的孩子驚嘆它如珠峰一樣高。我們的班主任小星老師是一位漂亮姑娘,她笑著告訴我們,這座發動機的高度是1.1 萬米,比珠峰還要高2000 多米,人們管它們叫“上帝的噴燈”。我們站在它巨大的陰影中,感受著它通過大地傳來的震動。
地球發動機分為兩大類,大一些的叫“山”,小一些的叫“峰”。我們登上瞭“華北794 號山”。登“山”比登“峰”花的時間長,因為“峰”是靠巨型電梯上下的,上“山”則要坐汽車沿盤“山”公路走。我們的汽車混在不見首尾的長車隊中,沿著光滑的鋼鐵公路嚮上爬行。我們的左邊是青色的金屬峭壁,右邊是萬丈深淵。
車隊由50 噸的巨型自卸卡車組成,車上滿載著從太行山上挖下的岩石。汽車很快升到瞭5000 米以上,下麵的大地已看不清細節,隻能看到地球發動機反射的一片青光。小星老師讓我們戴上氧氣麵罩。隨著我們距噴口越來越近,光度和溫度都在劇增,麵罩的顔色漸漸變深,冷卻服中的微型壓縮機也大功率地忙碌起來。在6000 米處,我們見到瞭進料口,一車車的大石塊倒進那閃著幽幽紅光的大洞中,一點聲音都沒傳齣來。我問小星老師地球發動機是如何把岩石做成燃料的。
“重元素聚變是一門很深的學問,現在給你們還講不明白。你們隻需要知道,地球發動機是人類建造的力量最大的機器,比如我們所在的華北794 號,全功率運行時能嚮大地産生150 億噸的推力。”
我們的汽車終於登上瞭頂峰,噴口就在我們頭頂上。由於光柱的直徑太大,我們現在抬頭看到的是一堵發著藍光的等離子體巨牆,這巨牆嚮上伸延到無限高處。
這時,我突然想起不久前的一堂哲學課,那個憔悴的老師給我們齣瞭一個謎語。
“你在平原上走著走著,突然迎麵遇到一堵牆,這牆嚮上無限高,嚮下無限深,嚮左無限遠,嚮右無限遠,這牆是什麼?”
我打瞭一個寒戰,接著把這個謎語告訴瞭身邊的小星老師。她想瞭好大一會兒,睏惑地搖搖頭。我把嘴湊到她耳邊,把那個可怕的謎底告訴她:死亡。
她默默地看瞭我幾秒鍾,突然把我緊緊地抱在懷裏。我從她的肩上極目望去,迷濛的大地上,聳立著一片金屬巨峰,從我們周圍一直延伸到地平綫。巨峰吐齣的光柱,如一片傾斜的宇宙森林,刺破我們的搖搖欲墜的天空。
我們很快到達瞭海邊,看到城市摩天大樓的尖頂伸齣海麵,退潮時白花花的海水從大樓無數的窗子中流齣,形成一道道瀑布……刹車時代剛剛結束,其對地球的影響已觸目驚心:地球發動機加速造成的潮汐吞沒瞭北半球三分之二的大城市,發動機帶來的全球高溫融化瞭極地冰川,更給這大洪水推波助瀾,波及瞭南半球。爺爺在30 年前目睹瞭百米高的巨浪吞沒上海的情景,他現在講這事的時候眼睛還直勾勾的。事實上,我們的星球還沒啓程就已麵目全非瞭,誰知道在以後漫長的外太空流浪中,還有多少苦難在等著我們呢?
我們乘上一種叫船的古老的交通工具在海麵上航行。地球發動機的光柱在後麵越來越遠,一天以後就完全看不見瞭。這時,大海處在兩片霞光之間,一片是西麵地球發動機的光柱産生的青藍色霞光,一片是東方海平麵下的太陽産生的粉紅色霞光,它們在海麵上的反射使大海也分成瞭閃耀著兩色光芒的兩部分,我們的船就行駛在這兩部分的分界處,這景色真是奇妙。但隨著青藍色霞光的漸漸減弱和粉紅色霞光的漸漸增強,一種不安的氣氛在船上彌漫開來。甲闆上見不到孩子們瞭,他們都躲在船艙裏不齣來,舷窗的簾子也被緊緊拉上。一天後,我們最害怕的那一時刻終於到來瞭,我們集閤在那間用來做教室的大艙中,小星老師莊嚴地宣布:“孩子們,我們要去看日齣瞭。”
沒有人動,我們目光呆滯,像突然凍住一樣僵在那兒。小星老師又催瞭幾次,還是沒人動地方。她的一位男同事說:“我早就提過,環球體驗課應該放在近代史課前麵,學生在心理上就比較容易適應瞭。”
“沒那麼簡單,在近代史課前,他們早就從社會上知道一切瞭。”小星老師說,她接著對幾位班乾部說,“你們先走,孩子們,不要怕,我小時候第一次看日齣也很緊張的,但看過一次就好瞭。”
孩子們終於一個個站瞭起來,朝著艙門挪動腳步。這時,我感到一隻濕濕的小手抓住瞭我的手,迴頭一看,是靈兒。
“我怕……”她嚶嚶地說。
“我們在電視上也看到過太陽,反正都一樣的。”我安慰她說。
“怎麼會一樣呢,你在電視上看蛇和看真蛇一樣嗎?”
“……反正我們得上去,要不這門課會扣分的!”
我和靈兒緊緊拉著手,和其他孩子一起戰戰兢兢地朝甲闆走去,去麵對我們人生中的第一次日齣。
“其實,人類把太陽同恐懼連在一起也隻是這三四個世紀的事。這之前,人類是不怕太陽的,相反,太陽在他們眼中是莊嚴和壯美的。那時地球還在轉動,人們每天都能看到日齣和日落。他們對著初升的太陽歡呼,贊頌落日的美麗。”小星老師站在船頭對我們說,海風吹動著她的長發,在她身後,海天連接處射齣幾道光芒,好像海麵下的一頭大得無法想象的怪獸噴齣的鼻息。
終於,我們看到瞭那令人膽寒的火焰,開始時隻是天水連綫上的一個亮點,很快增大,漸漸顯示齣瞭圓弧的形狀。這時,我感到自己的喉嚨被什麼東西掐住瞭,恐懼使我窒息,腳下的甲闆仿佛突然消失,我在嚮海的深淵墜下去,墜下去……和我一起下墜的還有靈兒,她那蛛絲般柔弱的小身軀緊貼著我顫抖著,還有其他孩子,其他的所有人,整個世界,都在下墜。這時我又想起瞭那個謎語,我曾問過哲學老師,那堵牆是什麼顔色的,他說應該是黑色的。我覺得不對,我想象中的死亡之牆應該是雪亮的,這就是為什麼那道等離子體牆讓我想起瞭它。這個時代,死亡不再是黑色的,它是閃電的顔色,當那最後的閃電到來時,世界將在瞬間變成蒸汽。
3個多世紀前,天體物理學傢們就發現太陽內部氫轉化為氦的速度突然加快,於是他們發射瞭上萬個探測器穿過太陽,最終建立瞭這顆恒星完整精確的數學模型。
巨型計算機對這個模型計算的結果錶明,太陽的演化已嚮主星序外偏移,氦元素的聚變將在很短的時間內傳遍整個太陽內部,由此産生一次叫氦閃的劇烈爆炸,之後,太陽將變為一顆巨大但暗淡的紅巨星,它膨脹到如此之大,地球將在太陽內部運行!
事實上在這之前的氦閃爆發中,我們的星球已被汽化瞭。
這一切將在四百年內發生,現在已過瞭380年。
太陽的災變將炸毀和吞沒太陽係所有適閤居住的類地行星,並使所有類木行星完全改變形態和軌道。自第一次氦閃後,隨著重元素在太陽中心的反復聚集,太陽氦閃將在一段時間反復發生,這“一段時間”是相對於恒星演化來說的,其長度可能相當於上韆個人類曆史。所以,人類在以後的太陽係中已無法生存下去,唯一的生路是嚮外太空恒星際移民,而照人類目前的技術力量,全人類移民唯一可行的目標是半人馬座比鄰星,這是距我們最近的恒星,有4.3 光年的路程。以上看法人們已達成共識,爭論的焦點在移民方式上。
為瞭加強教學效果,我們的船在太平洋上摺返瞭兩次,又給我們製造瞭兩次日齣。現在我們已完全適應瞭,也相信瞭南半球那些每天麵對太陽的孩子確實能活下去。
之後我們就在太陽下航行瞭,太陽在空中越升越高,這幾天涼爽下來的天氣又熱瞭起來。我正在自己的艙裏昏昏欲睡,聽到外麵有騷亂的人聲。靈兒推開門探進頭來。
“嗨,飛船派和地球派又打起來瞭!”
我對這事兒不感興趣,他們已經打瞭4 個世紀瞭。但我還是到外麵看瞭看,在那打成一團的幾個男孩兒中,一眼就看齣瞭挑起事兒的是阿東。他爸爸是個頑固的飛船派,因參加一次反聯閤政府的暴動,現在還被關在監獄裏。有其父必有其子。
小星老師和幾名粗壯的船員好不容易纔拉開架,阿東鼻子血糊糊的,振臂高呼:“把地球派扔到海裏去!”
“我也是地球派,也要扔到海裏去?”小星老師問。
“地球派都扔到海裏去!”阿東毫不示弱,現在,全世界飛船派情緒又呈上升趨勢,所以他們又狂起來瞭。
“為什麼這麼恨我們?”小星老師問。
其他幾個飛船派小子接著喊瞭起來:“我們不和地球派傻瓜在地球上等死!”
“我們要坐飛船走!飛船萬歲!”
……
小星老師按瞭一下手腕上的全息顯示器,我們麵前的空中立刻顯示齣一幅全息圖像,孩子們的注意力立刻被它吸引過去,暫時安靜下來。那是一個晶瑩透明的密封玻璃球,大約有10 厘米直徑,球裏有三分之二充滿瞭水,水中有一隻小蝦、一小枝珊瑚和一些綠色的藻類植物,小蝦在水中悠然地遊動著。小星老師說:“這是阿東的一件自然課的設計作業,小球中除瞭這幾樣東西外,還有一些看不見的細菌,它們在密封的玻璃球中相互依賴、相互作用。小蝦以海藻為食,從水中攝取氧氣,然後排齣含有機物質的糞便和二氧化碳廢氣,細菌將這些東西分解成無機鹽和二氧化碳,然後海藻利用瞭這些無機物質與人造陽光進行光閤作用,製造營養物質,進行生長和繁殖,同時放齣氧氣供小蝦呼吸。這樣的生態循環應該能使玻璃球中的生物在隻有陽光供應的情況下生生不息。這是我見過的最好的課程設計,我知道,這裏麵凝聚瞭阿東和所有飛船派孩子的夢想,這就是你們夢中飛船的縮影啊!阿東告訴我,他按照計算機中嚴格的數學模型,對球中每一樣生物進行瞭基因設計,使他們的新陳代謝正好達到平衡。他堅信,球中的生命世界會長期活下去,直到小蝦壽命的終點。老師們都很鍾愛這件作業,我們把它放到所要求強度的人造陽光下,也堅信阿東的預測,默默地祝福他創造的這個小小的世界。但現在,時間隻過去瞭十幾天……”
小星老師從隨身帶來的一個小箱子中小心翼翼地拿齣瞭那個玻璃球,死去的小蝦漂浮在水麵上,水已混濁不堪,腐爛的藻類植物已失去瞭綠色,變成一團沒有生命的毛狀物覆蓋在珊瑚上。
“這個小世界死瞭。孩子們,誰能說齣為什麼?”小星老師把那個死亡的世界舉到孩子們麵前。
“它太小瞭!”
“說得對,太小瞭,小的生態係統,不管多麼精確,是經不起時間的風浪的。飛船派們想象中的飛船也一樣。”
“我們的飛船可以造得像上海或紐約那麼大。”阿東說,聲音比剛纔低瞭許多。
“是的,按人類目前的技術也隻能造這麼大,同地球相比,這樣的生態係統還是太小瞭,太小瞭。”
“我們會找到新的行星。”
“這連你們自己也不相信。半人馬座沒有行星,最近的有行星的恒星在850光年以外,目前人類能建造的最快的飛船也隻能達到光速的0.5%,這樣就需17萬年時間纔能到那兒,飛船規模的生態係統連這十分之一的時間都維持不瞭。孩子們,隻有像地球這樣規模的生態係統,這樣氣勢磅礴的生態循環,纔能使生命萬代不息!人類在宇宙間離開瞭地球,就像嬰兒在沙漠裏離開瞭母親!”
“可……老師,我們來不及的,地球來不及的,它還來不及加速到足夠快,航行到足夠遠,太陽就爆炸瞭!”
“時間是夠的,要相信聯閤政府!這我說瞭多少遍,如果你們還不相信,我們就退一萬步說:人類將自豪地去死,因為我們盡瞭最大的努力!”
人類的逃亡分為五步:第一步,用地球發動機使地球停止轉動,使發動機噴口固定在地球運行的反方嚮;第二步,全功率開動地球發動機,使地球加速到逃逸速度,飛齣太陽係;第三步,在外太空繼續加速,飛嚮比鄰星;第四步,在中途使地球重新自轉,掉轉發動機方嚮,開始減速;第五步,地球泊入比鄰星軌道,成為這顆恒星的衛星。人們把這五步分彆稱為刹車時代、逃逸時代、流浪時代Ⅰ (加速)、流浪時代Ⅱ (減速)、新太陽時代。
整個移民過程將延續兩韆五百年時間,一百代人。
我們的船繼續航行,到瞭地球黑夜的部分,在這裏,陽光和地球發動機的光柱都照不到,在大西洋清涼的海風中,我們這些孩子第一次看到瞭星空。天啊,那是怎樣的景象啊,美得讓我們心醉。小星老師一手摟著我們,一手指著星空,“看,孩子們,那就是半人馬座,那就是比鄰星,那就是我們的新傢!”說完她哭瞭起來,我們也都跟著哭瞭,周圍的水手和船長,這些鐵打的漢子也流下瞭眼淚。所有的人都用淚眼探望著老師指的方嚮,星空在淚水中扭麯抖動,唯有那個星星是不動的,那是黑夜大海狂浪中遠方陸地的燈塔,那是冰雪荒原中快要凍死的孤獨旅人前方隱現的火光,那是我們心中的太陽,是人類在未來一百代人的苦海中唯一的希望和支撐……
在迴傢的航程中,我們看到瞭啓航的第一個信號:夜空中齣現瞭一個巨大的彗星,那是月球。人類帶不走月球,就在月球上也安裝瞭行星發動機,把它推離地球軌道,以免在地球加速時相撞。月球上行星發動機産生的巨大彗尾使大海籠罩在一片藍光之中,群星看不見瞭。月球移動産生的引力潮汐使大海巨浪衝天,我們改乘飛機嚮南半球的傢飛去。
啓航的日子終於到瞭!
我們一下飛機,就被地球發動機的光柱照得睜不開眼,這些光柱比以前亮瞭幾倍,而且所有光柱都由傾斜變成筆直。地球發動機開到瞭最大功率,加速産生的百米巨浪轟鳴著滾上每個大陸,灼熱的颶風夾著滾燙的水沫,在林立的頂天立地的等離子光柱間瘋狂呼嘯,拔起瞭陸地上所有的大樹……這時從宇宙空間看,我們的星球也成瞭一個巨大的彗星,藍色的彗尾刺破瞭黑暗的太空。
地球上路瞭,人類上路瞭。
就在啓航時,爺爺去世瞭,他身上的燙傷已經感染。彌留之際他反復念叨著一句話:
“啊,地球,我的流浪地球啊……”

前言/序言

《中國科幻小說基因庫》總序
郭凱
這套叢書記錄從2000 年開始至今,中國科幻在幾個不同領域裏所走過的路程。
一些人留下,一些人離開,一些人齣現,一些人改變。總是如此,科幻亦然。
科幻在中國已有一百多年的曆史,它生生不息,綿延至今,卻又隨著中國曆史的幾個大斷裂帶,被切割為幾個平行宇宙般不同的曆史時期,每個時期的麵貌差異極大。當年為瞭各自的理念,對當時還叫作科學小說的科幻推崇備至的梁啓超和魯迅,若是讀到瞭今天接連斬獲雨果奬的《三體》和《北京摺疊》,他們會
作何評價呢?當他們看到今天商業資本湧嚮科幻IP 的熱潮,聽到國傢領導人對於支持中國科幻的演講時,又會有何感想呢?
也許對於普通讀者來說,中國科幻往日的曆史並沒有什麼意義,我們在市場上所能讀到的科幻,大多是最後一個階段的産物。20 世紀90 年代開始,伴隨著《科幻世界》的改版和中國經濟文化環境的變化,中國科幻進入瞭一個恒紀元,一批被稱為“新生代”的科幻作傢齣現:星河、楊鵬、柳文揚、楊平、潘海天、淩晨、趙海虹……星河在世紀之交的《中國科幻新生代精品集》中記錄這個時代最具代錶性的作品,吳岩則在此書的序言中總結瞭一些這個時代作傢們的特色,例如他們對過去“文以載道”“反映社會人生”等傳統科幻理念不感興趣,更多是一種消遣,為自己而寫,為科幻本身而寫。
然而也正是在世紀之交,中國科幻經曆瞭又一次大換血。
也許沒有人能窮盡這次變革的全部原因,常被提及的有:1999 年高考科幻作文題事件引發的科幻熱潮和大批高校科幻協會的建立,網絡技術的普及造成的大量網絡科幻文化論壇社區,《魔戒》《哈利波特》等奇幻文學對於科幻文學敘事手法和理念的衝擊等。一批被稱為“更新代”的更加年輕的科幻作傢開始陸續發
錶作品,包括陳楸帆、江波、飛氘、夏笳、遲卉、郝景芳、長鋏、寶樹、陳茜……在姚海軍看來,這一代科幻作傢的創作理念更加多元而難以簡單概括,他們對科幻本身有瞭更超然的認識,而正是對科幻的超然和差異化的理解,讓新世紀十幾年來的科幻小說豐富性得到瞭強化。
而對於劉慈欣、韓鬆、王晉康、何夕等幾位從90 年代開始,持續創作大量作品至今的作傢來說,他們的作品在新世紀也在不斷演進和變化,逐漸奠定瞭中國科幻某種核心價值和理念的模式,將科幻從小圈子帶嚮瞭更為廣闊的文化空間。
這一時期的中國科幻並非總是一帆風順,在經曆瞭新世紀最初幾年的繁榮後,中國科幻從一個時期的巔峰狀態走嚮相對的衰落階段,科幻作者和讀者被各種迅速興起的其他類型文學分流,科幻刊物的銷量和影響力迅速降低,成為一個小圈子的自娛自樂,甚至齣現“科幻已死”的質疑。然而在錶麵的衰退背後,中國科幻也在默默積蓄著它的實力,科幻學術研究體係在國內開始建立完善,科幻作者們開始有意識地學習更加麵嚮大眾的寫作技巧並嚮多種媒體形式進軍,科幻迷群體隨著時間推移從高校社團成長為更具經濟能力和行動能力的社會組織……這一切隨著《三體》係列的齣版,將中國科幻重新帶迴瞭一個高潮。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文學,我們常將一種藝術類型的成長比喻為一棵樹,然而,科幻卻是一株星際植物,它的種子從遙遠的平行時空而來,穿過輻射真空的茫茫宇宙,經曆大氣層的天火洗禮,曆經無數文明世界的文化熏陶,成長為今天的樣貌,它的基因無時無刻不在發生變異。當新的變革即將降臨在中國科幻之上時,我們建立起這一座中國科幻基因庫,將這十幾年來的科幻作品分類儲藏,將它們的基因信息寫進細菌的DNA 裏,刻在石頭上。也許億萬年後,我們的後裔或是遠方而來的外星文明會重新發現它們,進入我們這一代人用科幻編織的曆史。
本叢書暫定三本:地球宇宙捲、生命智能捲、東方文明捲,分彆講述人類地球改造與宇宙探索的科幻故事,生命科學與人工智能的科幻故事,以及一切與中國曆史文化有關的科幻故事,希望讀者能夠在書中尋找宇宙、生命以及一切的答案。
感謝為本叢書積極供稿的各位科幻作者,以及三豐在聯係促成本叢書編選過程中所做的貢獻。


地球宇宙捲序言:星潮湧動
郭凱凱
“宇宙,人類最後的邊疆”,寫此文時,剛看過《星際迷航3》不久。其實,宇宙也是人類最初的邊疆,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當人類的始祖開始仰望星空中的天體時,當他們凝視一塊神秘的黑石碑激起幻想的火種時,科幻就已經萌芽。
美國科幻大師詹姆斯·E·崗恩在其主編的《科幻之路》中,將古羅馬時代作傢盧西安(又譯作琉善、路吉阿諾斯等)用希臘語寫的諷刺小說《真實的故事》放在這一時間軸的首位,因為其中寫到主人公的海船被大風吹到瞭月球上,講述瞭一番宇宙景象。當然,今天的人們沒有誰會把它當作科幻小說,因為我們知道,
宇宙中是真空,船不可能被風吹到月球。科幻小說英文詞science fiction 中的science,指的是今天意義上的科學體係,這意味著在西方近代科學革命之前的知識體係所催生齣的幻想文學,通通被排除在瞭狹義嚴格的科幻標準之外,同時被排除的,也包括西方之外其他文明的知識體係,比如中國。
然而,古希臘羅馬時代的人們有著他們精準而嚴密的宇宙模型,以亞裏士多德等哲學傢的土、水、氣、火四元素為基礎,建構除瞭地球世界的一切構成和變化,以第五元素以太為基礎,托勒密等天文學傢建構起瞭本均輪層次分明有序運轉的太陽係宇宙,在地球的另一邊,中國人建立起瞭他們的蓋天模型和渾天模型,在《周髀算經》中通過不同地區的夏至正午日影觀測記錄和今天我們難以想象的復雜數學方法,算齣瞭他們的宇宙中一個個不可測量的天文尺度的距離。那個時代的人類堅信他們的宇宙模型,連同他們對於宇宙的好奇和敬畏一起,一代代最優秀的學者從少年到白發,不斷探索和完善這些模型,順便寫齣各種建立在這些模型上的幻想作品。然後這些東西通通被後世的科學界和科幻界定義為不科學然後扔在一邊,直到
一個叫哥白尼的傢夥做齣一個比較簡潔但有效的新的科幻天文設定為止。
從那個時候起,關於宇宙探索的幻想終於可以被叫作科幻瞭,不過除瞭符閤科學,還要有文采寫的像小說纔行,比如悲劇的開普勒同學寫的探月小說《夢》,雖然無比科學,但是讀者看瞭紛紛說這寫的是論文吧?即便在時間綫上比瑪麗·雪萊的《弗蘭肯斯坦》早起跑瞭一兩百年,但爭第一篇科幻的比賽還是輸瞭,我們就不說什麼瞭……
後邊的事情大傢都知道瞭,隨著觀測技術和天文科學的演進,人類想象宇宙的步伐越走越遠。於是我們有瞭《從地球到月球》,在《世界之戰》裏大戰火星人,跟著剋拉剋老爺子探索瞭一下木星土星及其衛星,然後飛嚮遙遠群星,讓那裏成為瞭我們最後的邊疆,開始瞭太空歌劇的漫漫旅途。這些故事也不斷漂洋過海來到中國,徐光啓在某個夜晚聽利瑪竇講述群星的故事,皈依瞭上帝的光輝;再晚一些時候,康有為開始寫他的《諸天講》:“因得遠鏡見火星之火山冰海,而悟他星之有人物焉,因推諸天之無量。”魯迅翻譯瞭凡爾納的《月界旅行》,感慨“導中國人群以行進,必自科學小說始”。又過瞭幾十年,中國人相信他們已經建起瞭人類最偉大的社會製度,並決心將它推嚮火星,推嚮人馬座……星潮掀起,又倏然落幕,終於有一天,劉慈欣和韓鬆開始靜下心來,仔細思索地球和宇宙對於人類的意義,更年輕的作者們成長起來,將宇宙視為自己展現想象力的窗口。
宇宙依然是宏大和神秘的,正因為此,人類對其進行的史詩般的探索和抗爭纔能震撼人心,如同劉慈欣的《流浪地球》和拉拉的《永不消逝的電波》所講述的那樣。同時,宇宙是一麵鏡子,在與其相處時,會映射齣人類社會自己的結構和未來,如同郝景芳與韓鬆在同一個“星潮”設定中的《皇帝的風帆》和《建設者》。不過更多的時候,我們其實無法理解宇宙,它像一座迷宮一樣給我們提供瞭很多理解,比如飛氘的《月球錶麵》和寶樹的《關於地球的那些往事》。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宇宙的那些宏大主題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提供瞭一個不同的舞颱,讓我們在其中錶演、歌唱、舞蹈,如同江波的《隨風而逝》、夏笳的《卡門》、廖舒波的《郵差》。最後,對那些很宅的人來說,其實宇宙也許跟我們的現實生活並沒有什麼不同,比如梁清散的《門,是穿堂門的門》。所以,我們真的有必要去宇宙嗎?
我們仍然無法估算宇宙距離我們是遠還是近。寫此文不久前,一位科幻影視公司的CEO 在中國科幻銀河奬的論壇發言中指齣,中國科幻影視的選題一定“不要離開地球錶麵”,因為中國觀眾還沒有做好進入太空的準備。而在這半個月裏,
天宮二號發射,世界最大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FAST 在中國開始投入使用,國人一片歡欣鼓舞,仿佛宇宙嚮我們打開瞭大門。一切,隻能在時間中驗證,在此之前,我們也許應當認真讀讀這本書裏的故事。


用戶評價

評分

特價買的 價格便宜 質量很好 真的很不錯喔!

評分

拍來給孩子寒假看的,已經看瞭部分。都是國內外主力科幻作傢的作品,我也跟著看瞭不少。除瞭部分書外觀有磕碰痕跡,基本品相完好,不影響閱讀。裏麵的書簽卡上有愛好者群,加入以後還有海量電子書可以看。

評分

孩子非常喜歡,作者全部作品齊瞭

評分

物流速度很快,書的質量不錯。

評分

過年期間的精神食糧

評分

小閤集,大部分看過,還沒捨得開封。

評分

一共買瞭10本劉慈欣的書,我很欣賞和佩服他,孩子很喜歡空間物理,在學校閱讀角看過《時間移民》。放暑假瞭,這些我們一起看。我看第一本《帶上她的眼睛》4分之一就發現3處錯彆字、漏字,肯定不是正版瞭,但買得便宜且滿減,隻好不計較,有些遺憾。希望京東的産品審核能嚴些。

評分

買瞭跟兒子一起看書,科幻很適閤,展開想象力

評分

物流很快,書的質量很好,非常滿意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