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能力评价与创新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介绍


智库能力评价与创新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张伟 著,黄宪起 编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5-01-23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出版社: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ISBN:9787503560330
版次:1
商品编码:12290846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智库研究丛书06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90
字数:176000
正文语种:中文

智库能力评价与创新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pdf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相关图书



智库能力评价与创新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pdf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智库能力评价与创新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智库能力评价与创新》特色:
  一,我国新型智库建设和智库研究尚处在初级阶段,应肯定智库评价研究本身的必要性,以及当前一些评价研究报告内容的原创性、合理性和探索性,以及填补智库研究领域空白的开拓价值。
  二,针对当前我国多数相关机构智库研究能力尚待提升、智库运行并发挥作用的“思想市场”环境远未形成等原因,在智库评价研究中应谨慎进行排名,甚至放弃各类排名研究,包括综合排名和所谓专业排名。智库影响力是自然形成的,而不是评出来的。
  三,立足于我国新型智库建设及如何发挥更大作用拓展智库研究视野和思路,突破智库影响力研究的局限,致力于构建反映我国智库现实特点的理论框架。
  四,将智库能力作为智库评价研究的新方向。如果说智库影响力研究注重对智库运行“结果”进行评价,那么智库能力研究则注重对智库能力形成“过程”进行评价。由此,可以更贴近智库运行过程及所处现实环境,使得智库更具有可评价性。
  五,借鉴行为主义政治学中的政治系统理论,结合我国智库建设实践,分别就智库系统的支持性输入、要求性(压力)输入、内部治理、对外输出、互动反馈等主要环节,梳理出影响智库建设的八个基本能力要素,具体包括:资源汲取、协同创新、制度支持、职责要求、组织治理、成果产出、成果传播、沟通调适等。
  六,智库能力理论框架以“评价分析”为目标,而不是以“评价排名”为目标。在宏观制度、中观政策及个体治理等各个层面上,《智库能力评价与创新》致力于剖析我国智库建设中的做法、经验和不足,为智库建设实践提供参考借鉴。
  七,上述基本能力要素中,可以进一步分解出更具体的分项能力要素。在诸多能力要素中,大多属于有利于智库建设的“正向”要素,也有些属于对智库建设进行规范的“约束”要素,有些则应就个体智库实际情况而论;有些属于可以发挥智库能动性的。主动”要素,有些属于智库无能为力的“被动”要素,也有些则属于与外界“互动”的要素。

目录

第一章 引论
一、智库及其界定
二、智库发展与智库研究
三、智库评价研究及其价值与争议

第二章 国外智库评价研究
一、国外智库影响力研究
二、智库定量评价
三、智库定性评价
四、麦甘的《全球智库报告》
五、埃布尔森的智库知名度评价

第三章 国内智库评价研究
一、国内智库影响力研究
二、智库评价排名成为热点
三、《中国智库报告》
四、《全球智库评价报告》
五、《中国智库影响力报告》
六、《中国智库网络影响力评价报告》
七、《中华智库影响力报告》

第四章 从智库影响力到智库能力
一、智库评价的主要障碍:难以测量
二、智库评价的主要误区:局限于影响力
三、智库评价思路:以能力为新的视角

第五章 构建智库能力评价体系
一、政治系统论的启发与借鉴
二、智库系统的能力要素分析
三、智库系统评价指标体系

第六章 智库制度支持能力
一、智库建设政策环境
二、智库法律地位制度
三、政策意见征集和咨询制度
四、政策信息公开制度

第七章 智库资源汲取能力
第八章 智库协同创新能力
第九章 智库内部治理创新能力
第十章 智库成果产出能力
第十一章 智库成果传播能力
第十二章 若干类别智库能力评价案例分析
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智库能力评价与创新》:
  第一,报告细节不够严谨,存在较多明显的漏洞和错误。仅就涉及中国智库的内容而言,2012年的报告,将中国社会科学院下属的“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单独拿出来与中国社会科学院一起参与排名,显然没有搞清楚机构之间的隶属关系。在2013年度《全球智库报告》中,在“全球智库前100家(不含美国)”排名中,“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CICIR,排名第28)在“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CI-IS,排名第30)之前,但在“全球智库前150家”排名中,“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排名第36,反而位居“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排名44)之前。《2014年全球智库报告》中,“世界顶级智库(含美国)”150强榜单里排名第48名与第99名的智库都是中国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①像这类“硬伤”还有不少,使得我们不得不怀疑我们相对陌生的国际智库是否也存在这样的情况。实际上,该报告2009年将“麻省理工大学经济系”单独拿出来排在“科学和技术类前10”中的第2名,而在此后历年的系列报告中,该智库再也没有出现过在这一类别里面。2010年的报告,不一致的地方多达20余处。英国的“大赦国际”在“西欧前40”中只排到第12名,却同时又被排在了“世界前10(非美国)”中的第五名;在“西欧前40”中比大赦国际排名还要靠前的德国“艾伯特基金会”,却未排进“世界前10(非美国)”类别之中等等。更令人困惑不解的是“布鲁金斯学会”,在2012年“环境类前70”排名中位列第2名,然而布鲁金斯学会却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开声明其并不关注环境政策方面的研究。
  上述问题,至少反映了几个方面的问题。比如,研究工作不够严谨细致,导致低级错误没有被发现;对美国之外的智库情况并不熟悉,出现所涉智库所在国家的专家很容易发现的常识错误;研究力量有限,不足以支撑如此工作量大、难度高的研究任务。实际上,承担全球智库评价如此庞大的项目,必须拥有一支具备科学素养的研究团队,,必须有相对稳定的财力支持。尤其是,麦甘所采用的“主观整体印象评价法”,要求必须通过优秀的调研人员来最大程度地去除主观评价中的偏差,这是保证“主观整体印象评价法”有效实施的关键环节。然而,非常遗憾的是麦甘所进行的该评价项目只由他一名全职工作人员负责,而这个项目的数据收集、研究和分析,不是借助于实地调研或者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的,而是依靠来自宾夕法尼亚大学和费城地区其他高校的实习学生进行的。参加全球智库评价项目的这些实习生,本身没有经过严格的学术训练。对于全球智库的理解也比较粗浅,有的学生只是把该项目作为暑期实习以此获得调研经历而已。由此可见,倚重这些人员所进行的调研,其质量是令人担忧的。
  第二,评价方法的信度和效度有待进一步提升。在全球智库排名工作中,麦甘采用的是“主观整体印象评价法”。这种评价方法的优点是简便易行,可以快速地对大量客观主体(比如全球智库)进行评价,但与此同时这种评价方法的缺点也十分明显,具体而言就是主观导向的影响过大,评价者所处的地域、所研究的领域、所持有的观点等等都会对全球智库的评价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而也必然会影响到全球智库评价结果的准确性。我们认为,客观且全面的全球智库评价方法不仅要有主观的评价,而且更需要有大量的、多层次的客观指标的评价。只有主观定性评价与客观定量评价相结合,才能较为全面地对全球智库做出相对公正客观的评价。
  ……

前言/序言

  近年来,随着新型智库建设兴起,智库评价成为智库研究的一个热点。不仅着重引介了国外的智库研究成果,而且国内智库评价报告也不断涌现。
  然而,不少智库评价报告热衷于智库排名,无意中推动了智库机构攀比之风。这种为排名而排名的研究取向,不仅无助于智库评价研究自身,更无助于当前的新型智库建设实际需要,甚至会将我国智库建设方向引入歧途。某种程度上,这反映了智库建设与研究领域的浮躁和功利。
  而且,这些智库排名本身存在社会公信力问题,排名顺序争议较大。其原因,一方面,许多智库评价报告的数据资料的信度和效度都存在问题;另一方面,这些智库评价报告的主要排名依据是智库成果影响力,而智库成果的特殊性及决策过程的复杂性、不透明性,使得智库成果影响力本身存在测量瓶颈,不能简单地通过数据采集方式方法的改进加以解决。
  针对以上情况,本书提出:
  第一,我国新型智库建设和智库研究尚处在初级阶段,应肯定智库评价研究本身的必要性,以及当前一些评价研究报告内容的原创性、合理性和探索性,以及填补智库研究领域空白的开拓价值。
  第二,针对当前我国多数相关机构智库研究能力尚待提升、智库运行并发挥作用的“思想市场”环境远未形成等原因,在智库评价研究中应谨慎进行排名,甚至放弃各类排名研究,包括综合排名和所谓专业排名。智库影响力是自然形成的,而不是评出来的。
  第三,立足于我国新型智库建设及如何发挥更大作用拓展智库研究视野和思路,突破智库影响力研究的局限,致力于构建反映我国智库现实特点的理论框架。
  第四,将智库能力作为智库评价研究的新方向。如果说智库影响力研究注重对智库运行“结果”进行评价,那么智库能力研究则注重对智库能力形成“过程”进行评价。由此,可以更贴近智库运行过程及所处现实环境,使得智库更具有可评价性。
  第五,借鉴行为主义政治学中的政治系统理论,结合我国智库建设实践,分别就智库系统的支持性输入、要求性(压力)输入、内部治理、对外输出、互动反馈等主要环节,梳理出影响智库建设的八个基本能力要素,具体包括:资源汲取、协同创新、制度支持、职责要求、组织治理、成果产出、成果传播、沟通调适等。
  第六,智库能力理论框架以“评价分析”为目标,而不是以“评价排名”为目标。在宏观制度、中观政策及个体治理等各个层面上,本书致力于剖析我国智库建设中的做法、经验和不足,为智库建设实践提供参考借鉴。
  第七,上述基本能力要素中,可以进一步分解出更具体的分项能力要素。在诸多能力要素中,大多属于有利于智库建设的“正向”要素,也有些属于对智库建设进行规范的“约束”要素,有些则应就个体智库实际情况而论;有些属于可以发挥智库能动性的。主动”要素,有些属于智库无能为力的“被动”要素,也有些则属于与外界“互动”的要素。
  在本书的章节安排上,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对智库评价研究现状和成果进行梳理,第四章、第五章构建了智库能力评价体系,第六章至第十一章就部分智库基本能力要素结合我国智库建设实际进行分析,第十二章就我国部分智库类别进行了典型案例分析。
  本书作为当前众多智库评价研究著作之一,期望为智库进行自身建设提供参考,也可为智库建设宏观制度政策制定者提供参考。
智库能力评价与创新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智库能力评价与创新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智库能力评价与创新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分享链接


去京东购买 去京东购买
去淘宝购买 去淘宝购买
去当当购买 去当当购买
去拼多多购买 去拼多多购买


智库能力评价与创新 bar code 下载
扫码下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