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本针对性、实操性极强的专业工具书,由香港扶康会编写,以期对内地残疾人社会工作服务有所助益。
全书由五章内容组成:前两章主要阐述智力残疾的成因与预防方法,第三章介绍香港现时为智力残疾成人提供的服务及其内容与服务成效评估,第四章主要介绍社会工作三大手法(个案、小组、社区)如何应用于智力残疾成人服务,第五章则讲述如何推行智力残疾人士家长工作和宣传工作。
香港扶康会自1977年开始提供康复服务,现时每年为接近3600名残疾人士提供服务,其中包括智障人士、自闭症人士、精神康复者及肢体残障人士。
这本手册的装帧设计简洁大气,封面采用了柔和的米黄色调,搭配沉稳的深蓝色标题字体,整体给人一种专业而又不失温暖的感觉。内页纸张质感上乘,印刷清晰,排版布局合理,阅读起来非常舒适。作者在引言部分对智力残疾成人康复的社会工作实践进行了宏观的阐述,勾勒出了一个清晰的行业图景,这对于我们这些初涉此领域的专业人士来说,无疑是一份极佳的指引。书中对不同服务模式的介绍,虽然具体操作细节需要进一步的实践来体会,但其理论框架的构建无疑是扎实且具有前瞻性的,尤其是在强调赋权与融合的理念方面,体现了作者深厚的专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对于希望系统了解该领域工作方法的读者而言,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令人愉悦且富有启发性的。
评分这本书的参考资料与附录部分做得非常详尽,对于希望进一步深造的读者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加分项。列举的权威文献、最新的政策解读以及可供下载的实用表格模板,都极大地丰富了本书的实用价值。我个人尝试着运用书中提到的一种新的沟通辅助技巧进行了一次模拟练习,发现效果比以往使用的传统方法更为显著,这直接证明了书中内容的前沿性和有效性。总的来说,这本书展现出了一种高度的专业自信和对行业发展的深度思考,它不是简单地总结现有经验,更像是为未来十年的社区康复工作描绘了一幅蓝图。对于任何致力于提升专业服务水平的同仁来说,这本书都是一本不可或缺的宝藏。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安排颇具匠心,逻辑脉络清晰流畅,章节之间的过渡自然平滑,仿佛引领读者进行了一场循序渐进的专业培训。从基础的评估工具介绍,到具体的个案管理流程,再到小组工作的技巧提炼,每一个模块的设计都体现了严谨的学术训练背景。我特别欣赏作者在探讨伦理困境时所采取的审慎态度,他们没有给出简单的“是”或“否”的答案,而是引导读者深入思考不同价值取向的冲突与平衡,这对于培养社会工作者批判性思维至关重要。这种兼顾理论深度与操作广度的写作风格,使得这本书不仅适合作为案头工具书随时查阅,更适合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教材进行系统学习。
评分初次翻阅此书,最让我眼前一亮的便是其中蕴含的丰富案例研究,它们如同一个个真实的切片,生动地展现了社会工作者在复杂情境中如何运用专业技巧解决实际问题。这些案例的选择极具代表性,涵盖了从生活技能训练到就业支持,再到家庭关系调适等多个维度,每一个案例的分析都深入剖析了干预过程中的挑战与转机。作者的笔触细腻而富有同理心,不仅仅是罗列操作步骤,更注重挖掘背后的情感互动和人际动力,这使得我们不仅仅是在学习技术,更是在学习如何用“心”去工作。对于一线工作者而言,这种带有温度和实战经验的分享,远比冰冷的理论条文来得更为宝贵和实用,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代入感和学习的积极性。
评分坦白说,我对市面上许多同类的专业书籍都抱持着一定的保留态度,总觉得它们在探讨“人性化关怀”的部分显得有些力不从心。然而,这本手册却成功地在严谨的专业框架内,注入了浓厚的人文关怀色彩。书中对于如何促进智力残疾成人自我倡导的章节尤为触动我心,它强调的不是“帮助”他们,而是“赋能”他们去发声和争取权利,这种视角上的转变是革命性的。阅读过程中,我能深切感受到作者对服务对象尊严和潜能的尊重与期待,这种积极正向的价值观贯穿始终,感染着读者,也为我们指明了康复工作的更高追求——不仅仅是维持基本生活,更是追求高质量的生命体验和社会参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