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運動百年紀念文選(套裝上下冊)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圖書介紹


新文化運動百年紀念文選(套裝上下冊)

簡體網頁||繁體網頁
陶東風,張蘊艷,吳娛玉 編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表於2024-06-06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齣版社: 中國社會科學齣版社
ISBN:9787520304030
版次:1
商品編碼:12286657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1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1102
套裝數量:2
字數:1008000
正文語種:中文

新文化運動百年紀念文選(套裝上下冊)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pdf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相關圖書



新文化運動百年紀念文選(套裝上下冊)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pdf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新文化運動百年紀念文選(套裝上下冊)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新文化運動百年紀念文選(套裝上下冊)》是陶東風教授等人主編的20多年來重新評價新文化運動的代錶性論文閤集。新文化運動是20世紀早期由一群受過西方教育的知識分子發起的一次社會革新運動與思想文化啓濛運動。自1915年陳獨秀創辦《新青年》雜誌、發起新文化運動至今,新文化運動百年反思已成為當前中國學術界的一個熱點。環繞這一熱點,不同思潮發齣瞭不同聲音,為重新評價新文化運動提齣瞭自己獨到的看法。
  《新文化運動百年紀念文選(套裝上下冊)》秉持客觀中立的立場,盡可能將各種立場的代錶性論文都選人其中,因此具有較高的史料價值。

目錄

上捲:
導論新文化運動:未完成的啓濛還是走火入魔的反傳統?
一還原、重構、拓展
重在思想革命
——周作人論新文學新文化運動
知識分子社會角色的光榮與缺憾
——對“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再反思
五四新文化運動與中小學國文教育改革
從新文化運動到北伐的文化與政治
鬍適是全盤西化論者?
新文化是如何“運動”起來的
——以《新青年》為視點
“另起”的“新文化運動”
“五四”新文化人的學術建樹及其局限性
——關於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反思
五四新文化運動“修正”中的“誌業”態度
——對文學研究會“前史”的再考察
重構五四記憶:從林紓方麵進行探討
魯迅的五四與新青年的五四
——重讀《<呐喊>自序》並紀念新文化運動九十周年
新文化的南北之爭
——重新認識新文化運動的復雜麵相
作為一種“思想操練”的“五四”
二啓濛的批判與救贖
五四啓濛的睏境:在曆史與價值之間
人權與國權的覺悟
——新文化運動與五四運動同異論
繼承五四,超越五四
——新批判主義宣言
人的尊嚴:啓濛運動的重新定位
——世界化現代化進程中的中國文化變遷
啓濛的批判與救贖
啓濛在中國的艱難曆程
啓濛的自我澄清:在神人、古今與中西之間
“公同擔任”:精神股份製打造的“金字招牌”
——百年迴眸《新青年》
“啓濛的反思”學術座談
三激進、保守及其當代形態
我對“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再認識
五四·普世價值·多元文化
魯迅“國民性”論述的深刻性、睏境與實際後果
王元化與新啓濛
林毓生與王元化“反思五四”
——兼論王元化學案“內在理路”與“外緣影響”之關係
清末正派,五四歧齣
——20世紀前20年的“新傳統主義”與“反傳統主義”
新文化運動與中國文化的未來(圓桌會議)
新文化運動的主調及所謂被“壓倒”問題
——新文化運動百年反思(上)
新文化運動的主調及所謂被“壓倒”問題
——新文化運動百年反思(下)
知識分子如何避免觀念的陷阱
——從新文化運動的啓濛理性到政治激進主義

下捲:
四現代性、啓濛、救亡
未完成的現代性(上)
——論啓濛的當代意義並紀念“五四”
未完成的現代性(中)
——論啓濛的當代意義並紀念“五四”
未完成的現代性(下)
——論啓濛的當代意義並紀念“五四”
“救亡壓倒啓濛”
——對八十年代一種曆史“元敘事”的解構分析
當代中國的啓濛主義遺産
挪用與重構
——80年代文學與“五四”傳統
個人、傢族、民族國傢關係的重建與現代文學的發生
國民性批判與近代思想史的邏輯關係
斷裂與連續:四種“五四”文本的“話語故事”
五重申自由主義
重新點燃啓濛的火炬
——“五四”運動八十年祭
給李慎之先生的信
——也談“五四”、魯迅與鬍適
價值重估的尺度
——論“五四”人學思想及其現代意義
重尋“五四”
“五四”:一個次好的時代
“五四”新文化運動的當代意義
厘清新文化運動與五四愛國運動的基本問題
——獻給五四運動90周年
新文化運動的演進、歧變及其復調結構
六儒傢傳統及其現代轉化
論“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儒學根源
在傳統與現代性之間
——以“五四”新文化運動與儒學關係為中心
儒傢傳統的現代轉化
啓濛的反思
啓濛的反思和儒學的復興
——二十世紀中國反傳統運動的再認識
從“五四”新文化運動看中國文化啓濛的特殊性
新文化運動的宿命
後記

精彩書摘

  《新文化運動百年紀念文選(套裝上下冊)》:
  周作人談過他怎樣逐步形成這一文學史觀的過程,以及他為什麼要建立這一套文學史觀的目的:“十一年夏承鬍適之先生的介紹,叫我到燕京大學去教書,……我自己擔任的國語文學大概也是兩小時吧,我知道應當怎樣教法,要單講現時白話文,隨後拉過去與儒林外史紅樓夢水滸傳相連,雖是容易,卻沒有多大意思,或者不如再追上去,到古文裏去看也好。我最初的教案便是如此,從現代人手,……這之後加進一點話譯的舊約聖書,是傳道書與路得記吧,接著便是儒林外史的楔子,講王冕的那一迴,彆的白話小說就此略過,接下去是金鼕心的畫竹題記等,鄭闆橋的題記和傢書數通,李笠翁的閑情偶寄抄,金聖嘆的水滸傳序。明朝的有張宗子、王季重、劉同人,以至李卓吾,不久即加入瞭三袁,及倪元璐,譚友夏,李開先,屠隆,瀋承,祁彪佳,陳繼儒諸人,這些改變的前後年月也不大記得清楚瞭。大概在這三數年內,資料逐漸收集,意見亦由假定而漸確實,後來因瀋兼士先生招赴輔仁大學講演,便約略說一過,也彆無什麼新鮮意思,隻是看齣所謂新文學在中國的土裏原有他的根,隻要著力培養,大傢的努力決不白費,這是民國二十一年的事。”這一大段話很重要,可以看齣他為中國新文學尋根溯源的目的,是要鼓舞大傢對新文學的信心,與鬍適的《白話文學史》的目的一樣。鬍適尋根溯源的路子,是以形式上是否白話文為主要標準。周作人則有意要“到古文裏去看”,是以內容為主要標準。他所取的明末清初那些人物,全是當時的異瑞,至少是對正統意識形態相當疏離的,各有其某種程度的主體的自覺性的。他認為,這樣的人物寫齣來的文學,纔是新文學的源頭,盡管用的是古文而非白話文;而古之白話小說,反倒是其次。古之白話小說中,他單取《儒林外史》的楔子一迴,沒有說明理由,大概也是欣賞這一迴裏寫的王冕,有些近於他所欣賞的明末清初那些人物,未必是覺得這一迴的白話文特彆好。1922年周作人到燕京大學講國語文學,不知道是不是中國高等學校開這個課的第一次,反正是相當早的,帶有開創性的。以新文學的開拓者之一的身份,來擔任這個開創性的課程,周作人一麵講課,一麵研究,他深切感到中國古文學中有與新文學一脈相通的潮流,特彆感到晚明公安竟陵派文學在精神上與新文學的親近,他是有真切的感受,經過認真的思考的。至於他藉用中國古典文論中“載道”與“言誌”兩個概念未必恰當,當時就遭到批評,後來他自己也一再聲明修正;他樹起“言誌”的旗幟來提倡一種文學,也産生許多流弊,這些都不在此詳論。
  周作人講新文學的源流,特彆注意新文學中散文一門同傳統的關係。他說:“我常這樣想,現代的散文在新文學中受外國影響的最少,這與其說是文學革命的還不如說是文藝復興的産物,雖然在文學發達的途程上復興與革命是同一樣的進展。在理學與古文沒有全盛的時候,抒情的散文也已得到相當的長發,不過在學士大夫眼中自然也不很看得起。我們讀明清有些名士派的文章,覺得與現代文的情趣幾乎一緻,思想上固然難免有若乾距離,但如明人所錶示的對於禮法的反動則又很有現代的氣息瞭。”他認為西洋的散文,例如英法的隨筆文學,對中國影響不大:“隻有雜文在過去很有根柢,其發達特彆容易點,雖然英法的隨筆文學至今還未有充分的介紹,可以知道現今散文之興盛其原因大半是內在的,有如草木的根在土裏,外邊隻要有日光雨水的刺激,就自然生長起來瞭。”這兩段話裏說的散文,是比較狹義的,即與小說、詩歌並列的散文,其中也包括瞭雜文。周作人認為這個概念範圍內的現代散文在新文學中成就最高,這個估價完全閤乎事實,魯迅以雜文,周作人以散文,成為中國新文學史上並峙的雙峰,就是證明。
  ……
新文化運動百年紀念文選(套裝上下冊)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新文化運動百年紀念文選(套裝上下冊)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新文化運動百年紀念文選(套裝上下冊)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分享鏈接


去京東購買 去京東購買
去淘寶購買 去淘寶購買
去噹噹購買 去噹噹購買
去拼多多購買 去拼多多購買


新文化運動百年紀念文選(套裝上下冊) bar code 下載
扫码下載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4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