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中华传统五德修身文化:智》系统介绍了智德的修身内涵和治事与治世意义。智德作为仁、义、礼、智、信五德的子系统之一,本质属性是一种德性能量,既具有品格性,也具有能量性,是构成万物生命活力的先天之本。智德属于一种天阳能量,畜养心识而产生后天智识。
《中华传统五德修身文化:智》分为“智德”、“培智”、“益智”、“明智”四个部分,重点对智德修身的基本理论,老子上善治水的思想以及方法,进行全面的介绍和论述。通过谈文论字,对智字的本义、释用和分类,智德的定义、内涵以及智慧与愚昧的关系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解析。对智德的廉、耻、检、勤四个子系统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析,阐释了如何培智进贤。详细讲解了智德修身的内在生理机制,并解析了益智的方法,以及如何通过耳识的正善治促进智德修身。后通过几则明智故事,深刻阐释了智德在民族文化复兴中的重要作用。
作者简介
熊春锦,1948年生,湖北麻城人。现任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教育部战略研究培育基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开放经济与国际科技合作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中医药大学客座教授。2009年被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中华传统文化诵读工程”授予“中华国学公益形象大使”称号。2014年,先后被中国未来研究会教育分会等机构主办的第十一届教育家大会、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主办的2014中国教育家年会授予“教育创新先进个人”和“2014年度中国教育领袖人物”荣誉称号。
主要著作:帛书《老子·德道经》校注、帛书《黄帝四经》(注音版)、《中华传统五德修身文化·信》、《简帛<五行经>释解》、《中华传统节气修身文化·要略》、《中华传统节气修身文化·四时之春》、《中华传统节气修身文化·四时之夏》、《中华传统节气修身文化·四时之秋》、《中华传统节气修身文化·四时之冬》、《东方治理学》、《中华国学道德根》、《国学道德经典导读》、《道德复兴论修身》、《道德教育贵修身》、《德慧智慧性图文思维教育》、《龙文化的文明与教育》、《老子人法地思想揭秘》、《道医学》、《太极修身》、《幼儿教育概论》等专著,以及《黄帝四经·道法》、《老子思想在当代》、《五德益智养生》等音像作品。
主编著作:《德道行天下》(丛书)、《德慧智经典诵读教材》(上下册)、《小篆入门指导》、《小学经典读本6+1》、《德慧智经典诵读操作指导手册》、《德慧智教育辅导答疑汇编》、《中华德慧智教育方法与实例汇编》、《中华德慧智教育·幼儿经典读本》、《中华德慧智经典楷篆对照本》,中华德慧智教育经典读本系列等。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智德
第一节 谈文论字说智
一、智的文与字衍变
(一)甲骨文“智”的内涵
(二)金文“智”的内涵
(三)篆文“智”的内涵
二、古圣先贤论智
(一)《黄帝四经》论知(智)
(二)老子《德道经》论智
(三)楚简《五行经》论智
(四)孔子论智
(五)《墨子》论智
(六)《庄子》论智
(七)《化书》论智
第二节 智德的概念解析
一、三元(源)论简介
二、智德的定义
(一)五行属水
(二)肾臟为载体
(三)肾炁
(四)内在元素
三、智识
四、智德为先天之本
(一)其本贵在于肾炁
(二)肾为人之根
(三)肾炁之海
第三节 智慧与愚昧
一、智慧与心、脾、大脑的关系
二、智与慧的关系
(一)生命治理和社会治理中的智与慧
(二)智识与慧识的阴阳特性
(三)智转慧
(四)智与愚的关系
三、智仪
第四节 智的释用与分类
一、圣治对智的定义释用
(一)什么是圣治
(二)老子为什么提出“绝圣弃智”
(三)符合圣治的智识
(四)圣治之智的释用
二、王治对智的定义释用
(一)王治对智的分类定义
(二)王治对智的层级分类
三、霸治对智的释用
四、智识的强弱分类
五、智识的不足与邪恶分类
(一)智识的不足与异常分类
(二)丑恶邪假类的智识
六、解决智德丢失的总体原则
第二章 培智
第一节 智德的廉耻检勤
一、字析廉耻检勤
二、详析智德之廉
(一)“廉”在修身内求中的应用
(二)“廉”在做人治事中的应用
三、详析智德之耻
(一)“礼义廉耻”四维思想的局限性
(二)“耻”在做人治事中的应用
(三)“耻”在修身求真中的应用
(四)国耻与个人之耻
(五)“不耻”与耻的变异现象
四、详析智德之检
(一)“检”的方式和标准以及分类
(二)内圣外王修身的六“检”标准
(三)检的属性分类
(四)“检”在修身治事中的应用
(五)失检现象分析
五、详析智德之勤
(一)天道酬勤
(二)勤能补拙
(三)勤实为本
(四)精勤专一
(五)罚懒立勤
(六)上勤下顺
第二节 培智进贤
一、退愚
二、识智
三、进贤
第三章 益智
第一节 智德的内在修身生理机制
一、智德具备的综合体现
二、智德缺失的综合体现
三、智德的内在生理机制
(一)肾智与心智的关系
(二)心智与肾炁(气)的关系
(三)肾藏智的善用与泄漏
第二节 益智的方法
一、智者乐水
二、智者治水
(一)上善治水
(二)水善利万物而有静
(三)居众之所恶,故几于道矣
(四)居善地,心善潚
(五)予善信,正善治
(六)事善能,蹱善时
(七)夫唯不争,故无尤
三、治水培智贵精
(一)开源
(二)节流
第三节 耳识的正善治
一、耳识对于智德修身的意义
(一)肾开窍于耳
(二)“聽”字解析
(三)倾听的意义
二、耳识的有为而治
(一)“听而不闻”现象说明了什么
(二)耳识“正善治”的方法
第四章 明智
第一节 古代明智故事
一、汴梁斜塔
二、不可思议的善数技艺
三、荣方问陈子
(一)道术与算术
(二)“思”与“通类”
(三)“智类之明”与明智
(四)贤人之智与圣人之智
第二节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一、水土治理时不我待
二、扬长避短必定中兴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本书是中华传统五德修身文化系列书籍之《智》。
在《中华传统五德修身文化·信》(本书中简称为《信》)当中,我们已经对五德文化系统和本系列书籍的整体情况进行了简要的介绍,本系列书籍以“论德”为主旨,包括论述修身性识形态与慧识形态的《德》,以及对五德的子系统进行分册论述的《仁》《义》《礼》《智》《信》,共六本专著,本书即属于五本分册论述专著之一。
智,可以说是我们这个时代最有代表性的字眼之一,人们不遗余力地追求智慧,崇尚智能,培养才智,提升智商,就连生物进化论都给地球上现今全人类起了一个共有名称“智人”。那么,什么是智?
在尚未发现甲骨文与金文的“智”之前,学界一般认为“智”的古字为“知”,这一误识延续至今,人们仍将这两个字判定为可以通假使用。其实,我们从帛书《老子》1等道学著作当中,以及从甲骨文中即开始存在着“智”文的史实当中,都可以发现,古代道学对“知”与“智”的应用定义是非常严谨的,并没有像汉代以后的儒学那样将其通假使用。
从字的出现而言,人们认为先有“知”,后有“智”,实质上“智”在早期是修身明德天人合一方法的专用字。东方文化在基因文化时期(道德根文化时期),是以畿学修身文化为体系,对宇宙自然、万物生命以及人类社会进行研究而发展。畿学方法论,就是老子所定义的“玄之有玄,众眇之门”2的学说,“玄之有玄”中的前一个玄是指质象的、超三维以上的世界,又称其为密学;后一个“有玄”就是指三维中的有相的物相世界,又称为显学,也是意识形态下诞生的科学的范畴。显学是研究物相世界,包括着西方科学界的内容;密学是研究质象空间,属于非肉眼观察,是不仅需要“见知”,而且还得上升到“闻知”层级的学说,需要在闻知层面,应用畿学的目析法进行观察分析。在修身学中,是将意识与心识这两者统归于后天“见知”,同属于显学“有玄”的领域,周朝时期还通常用“知”来表述后天心识(春秋时期开始逐步变更为智识)与意识活动,故而比较少见“智”文出现。但是,在道学修身系统内部,对于后天见知与先天闻知,却存在着明显的界定。
中华传统五德修身文化:智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