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中国电子信息工程科技发展研究(综合篇)》分析了电子信息领域近期至2016年度的科技发展情况,综合阐述了国内外电子信息领域科技重要突破及标志性成果,为我国科技人员准确把握电子信息领域发展趋势提供参考,也为我国制定电子信息科技相关发展战略提供支撑。《中国电子信息工程科技发展研究(综合篇)》分“总论”和“专题”两部分。总论较宏观地讨论了电子信息领域科技全球发展态势、我国发展现状和发展展望;专题分别对“微电子光电子”“光学工程”“感知”“测试计量”“电磁空间”“网络与通信”“信息安全”“水声工程”“电磁场与电磁环境效应”“控制”“认知”“计算机系统及软件”和“计算机应用”等13个专题方向在全球发展态势、我国发展现状、我国未来展望以及热点亮点工作等方面进行了具体探讨。
目录
目录
《中国电子信息工程科技发展研究(综合篇)》编写说明
总论
第一部分 全球发展态势 3
一、宏观态势 3
(一)各国继续强化电子信息发展布局,加快抢占数字时代发展先机 3
(二)电子信息科技正处于群体突破前夜,工程科技开创体系化创新时期 4
(三)大数据重新定义工程科技新范式,开源开放重塑技术发展模式 5
(四)电子信息技术与各行业深入融合应用,加速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6
(五)电子信息科技深刻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加速社会现代化进程 6
二、相关态势 7
(一)集成电路开启超摩尔探索,大规模集成技术引领光电子发展 7
(二)光学工程呈现多元、多极发展态势,激光应用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 8
(三)遥感手段与范围不断拓展,全球化、精细化探测引领未来技术方向 8
(四)传感器日益成为信息技术重要基础,集成化、智能化成为重要方向 9
(五)高精密计量测试紧密围绕行业应用,促进电子信息产业质量提升 10
(六)雷达加速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孕育全新一代雷达体系 11
(七)人网物三元万物互联飞速演进,软定义大带宽广覆盖引领未来 11
(八)网络安全向主动和动态防御转变,管防控一体化全面发展 12
(几)海洋战略引领水声装备快速发展,产业规模持续增长 13
(十)制电磁权争夺激烈,新型电磁材料和器件高速发展 13
(十一)大数据驱动人工智能新高潮,信息物理系统加速控制系统智能化 14
(十二)高性能计算和先进存储加速突破,计算机应用开启智能时代 15
第二部分 我国发展现状 16
一、发展环境 16
(一)重视顶层规划,完善政策支撑体系 16
(二)创新和应用双轮驱动,加快建设科技强国 18
(三)坚持市场导向,创新产业发展思路 20
二、技术现状 21
(一)移动芯片带动设计优势向制造和封测扩散,光子集成技术快速发展 21
(二)光学技术与应用稳健发展,科技创新成果走在前沿 21
(三)遥感技术与国际同步,初步形成体系化发展 22
(四)航天核心传感器实现自主可控,“智慧+”驱动感知领域加速创新 23
(五)电子信息仪器仪表体系形成,计量测试技术和应用水平快速提升 23
(六)雷达系统技术与国际同步发展,基础技术追赶先进水平 24
(七)网络与通信成为自主创新典范,从跟随模式加速转向创新引领 25
(八)网络安全自主可控进一步提升,理念和防御技术创新迎来突破 25
(几)水声技术装备种类齐全,突破传统领域加快赶超步伐 26
(十)电磁兼容及防护技术创新突破,电磁制衡能力大幅提升 26
(十一)新型控制技术广泛应用,控制系统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 27
(十二)人工智能技术与产业加速追赶,数据资源优势日益凸显 27
(十三)高端计算多点突破,智能终端系统多元化创新 28
(十四)计算机应用技术整体跃升,产业智能化发展特征明显 29
三、产业现状 29
(一)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产业集聚效应明显 29
(二)新模式新业态打造新动能,两化融合协同效应初显 31
第三部分 我国发展展望 34
一、发展思路 34
二、发展重点 36
(一)强化集成电路工艺基础创新,加强光电子芯片及器件研发 36
(二)深化光学前沿基础问题研究,加快高新技术工程应用转化 37
(三)持续提升空间、时间、光谱分辨率,遥感数据进一步精细化 37
(四)推进低端传感器集约化发展,提升中高端传感器产业竞争力 38
(五)研究基于量子物理的新一代计量基标准,提升测试计量和仪表水平 38
(六)雷达性能提升与功能扩展并行,提升体系对抗能力 39
(七)探索未来网络与通信革命性技术体系,构建陆海空天一体化网络 39
(八)构建安全态势感知与防御体系,加快物联网和工控安全创新 40
(九)完善水声装备体系化建设,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40
(十)电磁环境效应机理与体系化防护研究并重,推进大型基础平台研制 41
(十一)促进智能信息空间与控制技术深度融合,实现“无缝智能” 41
(十二)推动人工智能范式融合,研发新型认知计算基础软件开源平台 42
(十三)协同发展E级高性能计算与存储系统,加快创新新型终端系统技术 42
(十四)推动计算机应用技术协同创新,培育智慧产业快速发展 43
参考文献 43
专题
专题一 微电子光电子 47
编写说明 48
专家组和撰写组名单 49
专题研究 51
一、全球发展态势 51
二、我国发展现状 53
三、我国未来展望 55
四、我国热点亮点 56
(一)系统集成芯片设计技术 56
(二)微电子封装技术 58
(三)微电子机械系统技术 59
(四)微波光电子技术与集成 61
(五)光电光纤传感器 62
(六)光电子技术军事应用 63
专题二 光学工程 65
编写说明 66
专家组和撰写组名单 67
专题研究 69
一、全球发展态势 69
(一)固体激光技术向多极化发展 69
(二)红外技术向军用和民用领域持续拓展 69
(三)新型光学系统和仪器不断涌现 70
(四)光波精密调控将获得突破 70
(五)量子计算技术已初见端倪 70
(六)激光增材制造推动工业制造水平到全新的高度 71
(七)空间激光通信技术成为实现天地一体化的重要手段 71
(八)光学观测成为空间观测最重要的手段 71
二、我国发展现状 71
(一)光学工程前沿领域地位逐步提高 72
(二)大力支持科研立项与成果积累 72
(三)光学制造行业发展迅速 75
三、我国未来展望 76
(一)我国将在基础科研领域形成一批重要成果 76
(二)我国激光增材制造产业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76
(三)我国空间激光通信将步入实用化 76
(四)光纤通信将在技术和应用层面实现多项系统级创新 76
(五)光学技术将进一步提升我国军事斗争和反恐维稳能力 77
(六)我国红外成像将实现广泛应用 77
四、我国热点亮点 77
(一)大口径光学加工技术 77
(二)空间激光通信技术 79
(三)星载激光测距技术 83
(四)高功率激光器技术 85
(五)高性能红外成像技术 86
(六)量子成像技术 88
参考文献 89
专题三(1) 感知-遥感 91
编写说明 92
专家组和撰写组名单 93
专题研究 95
一、全球发展态势 95
(一)体系化部署面向全球变化科学研究的遥感观测计划 95
(二)高度重视遥感数据和定量遥感产品的质量控制技术 95
(三)遥感信息产业正在迈入快速发展关键时期 96
二、我国发展现状 96
(一)遥感技术全球化观测战略布局有待进一步优化 96
(二)遥感数据及信息产品质量控制技术的重视有待进一步加强 96
(三)遥感信息社会化、大众化服务水平和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97
三、我国未来展望 97
(一)遥感技术及应用发展正在向“高精度”“社会化”方向迈进 97
(二)遥感技术未来发展重点 97
四、我国热点亮点 98
(一)遥感技术及应用的前沿共性问题 98
(二)可见光高分辨率成像技术及应用 99
(三)航天测绘成像技术及应用 102
(四)航空光学遥感技术及应用 103
(五)红外成像/探测技术 103
(六)高光谱成像技术及应用 105
(七)合成孔径雷达技术及应用 106
(八)激光遥感技术及应用 108
(几)微波遥感技术及应用 109
(十)遥感技术气象海洋应用 110
(十一)遥感技术军事应用 111
(十二)遥感技术国土资源与生态环境应用 112
参考文献 113
专题三(2) 感知-传感器 115
编写说明 116
专家组和撰写组名单 117
专题研究 119
一、全球发展态势 119
(一)全球传感器产业进入快速增长期 119
(二)科技进步和市场需求持续驱动传感器技术创新 120
(三)智能传感器发展带动集成电路的发展 120
(四)全球传感器产业进一步集中,我国传感器技术和产业有长足发展 120
二、我国发展现状 120
三、我国未来展望 121
四、我国热点亮点 122
(一)可见光传感器 122
(二)红外传感器 123
(三)紫外传感器 125
(四)太赫兹传感器 127
(五)力学传感器 128
(六)磁学传感器 129
(七)电学传感器 130
(八)声学传感器 132
(几)化学生物传感器 134
(十)集成组合Combo传感器 135
参考文献 136
专题四 测试计量 141
编写说明 142
专家组和撰写组名单 143
专题研究 145
一、全球发展态势 145
二、我国发展现状 148
(一)信息通信领域测试计量 148
(二)无线传感与测试计量 149
(三)智能制造相关测试 150
(四)时频计量 150
三、我国未来展望 150
四、我国热点亮点 153
(一)无线通信测试 153
(二)光学和光通信测量 155
(三)量子计量与测量 156
(四)时间频率计量 157
(五)大数据和高性能计算测试 158
参考文献 159
专题五 电磁空间 165
编写说明 166
专家组和撰写组名单 167
专题研究 169
一、全球发展态势 169
(一)雷达系统技术 169
(二)雷达对抗技术 170
(三)雷达信号处理技术 171
二、我国发展现状 171
(一)雷达及雷达对抗技术与国外同步发展 171
(二)基础技术发展良好,尚需追赶国际先进水平 172
三、我国未来展望 172
(一)雷达系统技术 172
(二)雷达对抗技术 173
(三)雷达信号处理技术 173
四、我国热点亮点 173
(一)雷达系统技术 173
(二)雷达对抗技术 180
(三)雷达信号处理技术 184
参考文献 187
专题六 网络与通信 189
编写说明 190
专家组和撰写组名单 191
专题研究 193
一、全球发展态势 194
(一)前沿创新 194
(二)技术创新 195
(三)产业发展 196
二、我国发展现状 196
(一)前沿创新 196
(二)技术创新 197
(三)产业发展 197
(四)机遇挑战 198
三、我国未来展望 199
(一)前沿创新 199
(二)技术创新 199
(三)产业发展 199
四、我国热点亮点 200
(一)移动通信 200
(二)数据通信 202
(三)光纤通信 204
(四)移动互联网 205
(五)物联网 207
参考文献 208
专题七 信息安全 211
编写说明 212
专家组和撰写组名单 213
专题研究 215
一、全球发展态势 215
(一)
中国电子信息工程科技发展研究(综合篇)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