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1-22
雄安新区发展研究报告(第四卷)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雄安新区发展研究报告(第四卷)》内容简介:本书是2017全国百名博士学术论坛论文集,共收录学术论文约40余篇,主要内容分为三大部分:一是雄安新区城市规划,对雄安新区的战略定位、协同发展、智慧城市构建、公共政策制定、基层组织建设等进行思考;二是雄安新区产业布局,主要围绕雄安新区的产业链构建、产业转型升级、资源开发利用、区域产业结构等问题进行论述;三是雄安新区文化建设,包括雄安新区的文化发展战略、城市品牌建设、文化产业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统等内容。全书跨学科、跨领域、跨界别,为雄安新区的未来发展提供全方位的镜像展示,进行多层面的思考。
编者:范周
范周,中国传媒大学经管学部学部长兼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雄安新区发展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化部文化产业专家委员会主任,国家发改委“十三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文化部国家文化改革发展研究基地主任,国家艺术基金规划专家委员会专家。《文化部“一带一路”文化发展规划(2016—2020)》编制课题组组长,全国人大《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起草专家组成员,京津冀文化产业协同发展规划起草组组长。专注于文化政策、区域文化经济和公共文化服务的研究,兼任《中国文化产业年鉴》(中文版、英文版)主编。
目录
第一章顶层设计与城市规划
第一节雄安新区城市发展路径前瞻
第二节硅谷与雄安新区对比研究
第三节雄安新区城市开发模式刍议
第四节千年大计·国家大事·通向未来
第五节雄安建设中文化
第二章资源利用与产业布局
第一节脱钩视角下资源利用与区域发展的协同分析
第二节河北雄安新区地热资源地质特征及其开发利用前景
第三节结构调整背景下雄安经济发展的特征分析与政策
建议——基于产业结构视角
第四节中国园区经济模式与雄安新区建设
第五节“钢都”匹兹堡绿色转型对雄安产业布局的启示
第六节雄安新区发展数字文化创意产业的若干思考展望
第三章社会治理与公共服务
第一节城市建设的公共政策价值表达
第二节雄安新区原住民思想转变问题研究
第三节基于共生理论的雄安新区农民市民化对策研究
第四节雄安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路径思考
第五节公共文化机构法人治理结构改革之困能否在雄安破题
第四章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
第一节雄安新区城市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思考
第二节雄安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
第三节基于“京津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综合试验区”构想的雄安
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活化路径研究
第四节从出版视角看新城新区建设的文化保育
第五节雄安新区传统农耕文化资源的调查与当代价值
第六节雄安新区语言资源的保存与保护
第七节借势雄安新区建设京津冀新闻宣传协同发展
第八节雄安新区文化建设发展模式
第五章城市形象与空间营造
第一节基于共同体认同的雄安新区城市文态建设模式探索
第二节从墨尔本新城市形象发展探析雄安新区的城市品牌构建与传播
第三节雄安新区城市形象视觉识别系统设计研究
第四节在地文化演绎下的新城空间形态研究
第五节雄安新区未来文化发展空间和路径思考
第六章人才发展与机制建设
第一节雄安新区创新人才集聚模式探讨
第二节建设雄安新区高端人才引进服务云平台的思考
第三节构建雄安“文化创意之都”的人才数字素养提升路径研究
第四节雄安新区人才发展与地方品质建设
第七章智慧城市与数字化建设
第一节论雄安新区的智慧城市建设
第二节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
第三节“智慧雄安”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数据数字化决策布局
第四节智能媒体时代雄安新区“户外智媒”平台构建策略
后记
前言
设立雄安新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推进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积极稳妥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作出的一项历史性战略选择,是继深圳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雄安新区是我国在新时期社会治理、经济结构调整的一个新的重要探索。
中国传媒大学雄安新区发展研究院的成立是对国家战略的响应,也是深化校地合作、推动“双一流”(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所迈出的重要一步。从2017年的4月初到7月末,研究院组织了7次调研,共计300余人赴雄安进行实地考察,走访3县48个村庄,27家企业(含工厂),召开35次座谈会,采访了当地农户、渔民、企业家、手工业者、教师、医生、商人等231人,完成200余篇调研手记,形成30余篇调研报告,拍摄8000余张影像资料。扎实的调研工作为摸清雄安新区的资源现状、了解雄安的发展现实打下了坚实基础。
“全国百名博士学术论坛”作为关注雄安新区建设与发展的一次学术实践,是一次契机、一个平台,未来还将打造成一个品牌,让来自不同领域、不同学科背景的博士们将自己的研究兴趣聚焦雄安新区,共同为新区的发展作出贡献。
根据雄安新区“三步走”的建设时间表,2020年,一个新城的雏形将初步显现,雄安新区骨干交通路网基本建成,起步区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布局框架基本形成;2022年,在北京冬奥会举办时与京津冀主要城市联系进一步紧密,与北京中心城区错位发展,起步区基础设施全部建设完成,新区核心区基本建成;2030年,一座绿色低碳、信息智能、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新城显露活力,成为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闻名遐迩的城市新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雄安新区千万不能搞成工业集聚区,更不是传统工业和房地产主导的集聚区,要在创新上下功夫,成为改革先行区。这个历史性的机遇,与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博士生的课程、研究方向、毕业论文,都应该与雄安新区的建设产生关联。雄安新区也应高度重视青年学子特别是博士的力量,让他们走进雄安、了解雄安、扎根雄安,谋发展、聚智慧,让梦想在雄安生根发芽、开花结果。高校和雄安的合作应被赋予新的含义。
雄安新区的建设发展是一项具有复杂性和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涉及产业形态、社会空间、生活方式、治理模式、文化生态、民情民生等方方面面。目前,雄安新区面临经济基础薄弱、产业结构低端、公共服务落后、利益主体多元等现实困境与挑战。因此,新区的建设与发展必须做好顶层设计和全局规划,谋定后动。雄安是天下人的雄安,是中国留给一千年后的人民的雄安,是世界城市群的中国样板的雄安。这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作为博士,应当将对于雄安新区的感性认知与理性思考结合起来,将理论基础与实践探索结合起来,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本文根据中国传媒大学经管学部学部长兼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雄安新区发展研究院院长范周教授讲话整理而成)
雄安新区发展研究报告(第四卷)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