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2-22
机村史诗6:空山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茅盾文学奖得主阿来,凭《机村史诗》获得“第七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作家奖”
41岁即获得茅盾文学奖的藏族作家阿来,可以说是历届茅盾文学奖蕞年轻的获奖者之一。而这套《机村史诗》六部曲(原名《空山》)则为他带来了“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作家奖”的荣誉,因为“他的写作,旨在辨识一种少数族裔的声音,以及这种声音在当代的回响。阿来持续为一个地区的灵魂和照亮这些灵魂所需要的仪式写作,就是希望那些在时代大潮面前孤立无援的个体不致失语”。《机村史诗》正是这一评价的蕞恰当写照。
花瓣式立体结构,书写一座藏族山村的编年史
《机村史诗》(六部曲)由《随风飘散》《天火》《达瑟与达戈》《荒芜》《轻雷》《空山》六部构成,讲述了一个藏族村庄,在过去的政治制度解体后,如何自愿和非自愿地纳入到新的社会体制下。改变的过程是破碎的,因此阿来的写作也放弃了传统一气呵成的长河结构,而采用六个小长篇加十二个短篇(六个关于新的事物,六个关于与新社会适应或者不相适应的人物)构成的花瓣式立体结构。在这套结构独特的长篇小说系列中,主角不是某个个人,而是这座村庄本身。
比《尘埃落定》花费更多心血,更沉重,对社会的认知价值更大
《机村史诗》关注的不仅是西藏的村庄,更是所有的村庄,所有的群体。如果说《尘埃落定》写的是历史,那么在阿来看来,《机村史诗》关注的就是现实,而现实更难写,也更沉重,但这样对社会的认知价值也更大。
《空山》是茅盾文学奖得主阿来《机村史诗》(六部曲)中的蕞后一部,包括小说《空山》、《事物笔记:喇叭》和《人物素描:番茄江村》,并收录阿来在荣获“第七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作家奖”时的受奖词,以及阿来为这套长篇小说系列的蕞新出版专门撰写的后记《一部村落史,几句题外话》。《空山》写的是随着博物馆、酒吧、旅游业等现代事物的渗透,机村面临着传统价值体系崩溃的危险。时代变迁下,有人离开村庄,有人回到故乡,机村终于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空山”。信念、恩仇、斗争、疑惑,一如斯人远去。苍山已老,人何以堪。。
《机村史诗》是阿来继《尘埃落定》之后花费心血更多、也更喜欢的一部长篇巨著,小说用花瓣式架构编织了一部关于一座藏族村庄的当代编年史,由六部相对独立又彼此衔联的小长篇、六则关于新事物的故事和六则描写与新社会相适应或不相适应的人物的故事组成。恢弘的时代背景,细微的人物与事件,共同构建了一幅立体式的藏族乡村图景。
阿来,藏族,出生于四川省阿坝藏区的马尔康县,毕业于马尔康师范学院。曾任《科幻世界》杂志主编、总编和社长,现任四川省作家协会主席。
1982年开始诗歌创作,后转向小说。主要作品有:诗集《梭磨河》,小说集《旧年的血迹》《月光下的银匠》,散文集《大地的阶梯》《草木的理想国》,长篇小说《尘埃落定》《机村史诗》《格萨尔王》《瞻对》,以及中篇小说“山珍三部”《三只虫草》《蘑菇圈》《河上柏影》,等等。
2000年,第一部长篇小说《尘埃落定》获得“第五届茅盾文学奖”。2009年,凭《机村史诗》六部曲(原用书名《空山》)获得“第七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作家奖”。2016年中篇小说《蘑菇圈》获“第四届郁达夫小说奖·中篇小说奖”。
阿来是边地文明的勘探者和守护者。他的写作,旨在辨识一种少数族裔的声音以及这种声音在当代的回响。阿来持续为一个地区的灵魂和照亮这些灵魂所需要的仪式写作,就是希望那些在时代大潮面前孤立无援的个体不致失语。”
——“第七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作家奖”授奖辞
古朴的藏区村落被置于一个大变乱的时代,生出奇异的图像,许多场面成为寓言——政治的,社会的,以及时代的。如阿来所言,此时的“乡村已不能决定自己的命运”。
——《中华读书报》年度10佳图书评语
我认为《空山》(本书原名)比《尘埃落定》写得好:《尘埃落定》写藏区,我们或许觉得那就是我们想象的藏区——神的、半神半人的世界;而《空山》写藏区,阿来按下云头,写了人的世界。人有大有小,但终究都是人,承受着与我们内容相同、但前提和节奏不同的现代历史。画神容易画人难,《空山》比《尘埃落定》难。
——文学评论家 李敬泽
阿来在这里没有标榜和渲染藏区的风土和民俗的特异性的奥妙,而是将这些民俗和风土放在具体而微的语境中追寻它的具体的展开,阿来没有一种chaoyue时间的神秘的空间性的无限的展开,而是回到了具体的历史中去尝试思考民俗与风土的具体的意义,也让我们有机会从一个另类的视角再思“现代性”。
——北京大学教授 张颐武
空山
事物笔记:喇叭
人物素描:番茄江村
人是出发点,也是目的地——第七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受奖辞
一部村落史,几句题外话——代后记
二十
两天后,来了文物局的几个人。
他们上了山,又叫人挖出些碎陶片,又把那土层断面录了像,每一层土都取了样,当天就回城里去了。
又过了十多天,考古队终于来了。
他们直接就在山上当年的湖盆里扎下营盘。扎营那一天,机村全村人都出动了,帮考古队把帐篷、测量工具、发电机、灯、行军床、睡袋、锅碗瓢盆、书、工作服、煤气灶和炸弹一样的大肚子煤气罐搬上山。他们还搬了好些空箱子上去。这些木箱大小不一,四角上包着锃亮的铁皮。有人在路上休息时打开箱子,里面只有一块块的泡沫板跟软和的海绵。看来这些箱子是要装东西回去的。什么东西呢?一猜就知道,是地下挖出的宝贝。
“是文物,不是宝贝。”
“就是宝贝。”
“宝贝不一定是文物,文物也不一定是宝贝。”
村里还为考古队杀了两头羊。
第二天,他们就开工了。他们有一种小小的钻探机器。这机器用一个小管子打洞。打深了,把那管子拔出来,从里面敲出一筒筒的土。那些土样搬在草地上,一节一节,呈现出不同的颜色与质地。十几个洞里钻出来的土样摆放得整整齐齐,然后,他们拿着放大镜,坐在可折叠的帆布椅子上,围着那些土样开了一个会。很快,就把需要发掘的范围圈定出来。考古队长对机村人说:“我们需要十几个人手。”
岂止是十几个人手,机村人都出动了。光是站着就把圈定的区域站满了。
“我们付不出这么多人的工钱。”考古队长说,“这种工程量,我们最多只能付二十个人的工钱,三十块钱一天。”
机村人爽快答应,不管多少人干,考古队只需要付那么多工钱。“这些钱交给我们的酒吧老板,晚上大家有啤酒喝就可以了。”
那些日子,机村人真的是干得热火朝天。自从人民公社解散以来,有二十年了,机村再也没有出现过这种全村人在一起集体劳动的场面了。特别是年轻人,真是干得热火朝天。索波看了这场面,想起当年集体垦荒的场景,也有些激动,说:“大家的劲使在一起,这才是一个村子嘛。”
大家都有与他同样的感觉,都点头称善。
他又说:“当年常常是这样的啊!”
马上就有人反驳:“那不一样!还不是饿着肚子让你敲着钟催到地里去的。”
索波笑笑,自己说:“也不用晚上开会提高觉悟了。”
这个季节,地已经开始上冻了。挖开最初的表面时,那些草根与树根交织的土块,翻起来,已经有了凝结的霜花。太阳升起来,晒化了那些霜花,肥沃的森林黑土那种特别的气息就在空气中弥漫开来了。表土挖开后,考古队叫停,让大家换了工具,铲干净浮土,录了像,再挖下一层。“不是一下子挖个洞,是这样子,一层一层地把土揭开。”
机村人自嘲:“挖了一辈子土,还要叫人教怎么使唤锄头了!”
每一天,都是考古队叫挖就挖,叫停就停,叫小心就小心。每一层土都规整地堆放在不同的地方,堆好的土还喷些水,用帆布仔细盖上。后来很多年,机村人都会谈论那场雪。那些土一层层揭开,形成了个几亩大、两米多深半圆的坑。考古队的人面容严肃起来。他们一严肃庄重,天空的颜色也变了。然后,那些白色的云变灰变黑,然后,天空变成了灰黑的颜色,慢慢从头顶压将下来。平时总是盘旋着升上高空的鹰也飞起来了,低飞一阵,就收起巨大的翅膀,停在了高大的杉树顶上。
揭开最后一片土层的时候来到了。
机村的人们都从坑里退出来,环立在四周。看考古队员们下到坑底,戴上手套,拿手中的小铲轻轻地刮起一点土,用一把刷子扫开。又掘开,又扫去。看他们郑重其事的样子,围观的村人却看不出什么门道。风声渐渐紧起来,摇动着正在重新成林的树,发出波浪相逐般的喧哗。那天,机村的人们感到了时间。有人说那时间太短,就像是一眨眼之间。更多人的感受是等待得太久太久,好像受了若干世的熬煎。其间,只有一筐一筐的浮土被运到坑外。
当考古队员们直起身爬到坑外,机村人看出了分晓,两座房屋的地基赫然出现在眼前。没有门、窗、墙,也没有屋顶,但所有人都看出了那是两座屋子的遗址:四角上木柱留下的孔洞,被人踩实的地面,地面中央还半掩着木炭碎屑与灰烬的火塘,墙角上歪倒的破碎陶罐,大约是门口的地方,还有斧头形状的石片……旁边也是一座房子的遗址,只是大小有些微的差别。考古队员再次下到坑里,小心翼翼用镊子夹了一些破陶罐里的东西在玻璃瓶里,然后,封口,然后,仔细在瓶子上贴上纸条,然后,在纸条上写下郑重的文字。
而这两个屋子的遗址,还只是那深坑的一角。
考古队长说:“这的确是一个古代的村庄!”
“是我们的祖先吗?”
“如果还能发掘那时的墓葬,做个DNA检测,就可以知道了。”
这时,有人悄声说:“是祖先的村庄。”这个人的道理是,今天机村人家里都有的铜罐,正是那些双耳窄肩的陶罐的样子。
拉加泽里想起了自己从百科全书上看来的知识,问考古队长:“真的是河流把山切下去了?”
考古队长有些诧异地看他一眼,说:“对,河流曾经就在下面,就像现在的河在现在机村的下面。”
“人为什么不一直住在这里,而要跟随河流到下面去?”
“原因很多,一切靠以后的发掘证据说话,不能妄加推测。”
大家都转在坑边,静默无声,像一群肃穆的雕像。无论如何,现今的机村人相信,这就是他们祖先的村庄。
这时,天空飘起了雪花。
考古队指挥人们用帆布把那巨大的坑整个覆盖起来,那雪就下来了。雪下得很猛,就像头顶上的天空里的云絮在往下崩塌。雪不是一片一片,而是一团一团落在地上。
人们跑到山下时,积雪已经可以没住脚面了。
女人们回家,男人们都聚到了酒吧。
那天很冷,他们发明了一种把啤酒加热的喝法。
雪一直下。有好多年,雪都没有这样下过了。外面人说,这是气象变化、全球升温的结果。机村人的说法是,森林砍得太多,空气干燥了,风大了,没有那么多水升到天上去,自然也没有那么多的水从天上降下来。但这一天,十多年都没有见过的大雪从天上不断降落下来。雪使四野寂静,雪使空气滋润,雪使人生出一种蓬松轻盈的感觉。
老五说:“祖先们的时候,总是下这样的大雪吧。”
没有人能够回答。
有人开始哼哼地歌唱,不是古歌,是那首如今流传甚广的机村人自己写、自己唱的新歌《雨水落下来了》:
雨水落下来了,落下来了!
打湿了心,打湿了脸!
牛的脸,羊的脸,人的脸!
雨水落下来,落在心的里边——和外边!
苍天,你的雨水落下来了!
人们或者端着酒杯,或者互相扶着肩膀,摇晃着身子歌唱。滋润洁净的雪花从天而降。女人们也被歌声吸引,来到了酒吧,一起来饮酒歌唱。久违了!大家共同生活在一个小小村庄的感觉!
雨水落下来,落在心的里边——和外边!
苍天,你的雨水落下来了!
复活了!一个村子就是一个大家的感觉!所以,他们高唱或者低吟,他们眼望着眼,心对着心,肩并着肩,像山风摇晃的树,就那样摇晃着身子,纵情歌唱。
就这样直到雪霁云开,皎洁的月亮悬挂在天上。老天知道,这些人他们的内心此时像雪花般柔软,他们的脑子像一只啤酒杯子,里面有泡沫丰富的液体在晃荡。当一个人站起来,众人都站起来;当一个人走在前面,所有人都相随而来;当一个人伸出手,所有人都手牵着手,歌唱着,踏着古老舞步,在月光下周行于这个即将消失的村庄。
第二天,村子里最大的几口锅被抬出来,架到冷寂已久的村中广场。杀猪宰牛,全村大宴!山上的考古队请来了,双江口镇上的降雨人和他领导的设计队请来了,留在村里的工作组也请来了,甚至,已经升任副县长的本佳也带着县里乡里的人来了。副县长还打电话请隧道那一头风景区管理局的局长也来参加这一场乡村盛宴。
四野一片洁白,雪后的冷风把姑娘们的脸吹得彤红,她们在广场和酒吧之间滑溜溜的路上来回奔忙,把新出锅的菜肴传递到酒吧待客的桌上。
考古队长心情激动:“可以肯定,这是一个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村庄!”而且,当陪座的机村男人们喃喃说那是自己祖先的村庄时,他也没有表示反对。他漫长的考古生涯中,还从来没有见过,一个遗址的发掘,对一群人的感情有如此巨大的震荡。他只是审慎地说:“还需要进一步的证据,不过,证据会出现的。”
他这么一说,就有人高叫:“喝酒!喝酒!”
于是,差不多所有人都无法不一醉方休。村里人甚至用两只宽大的椅子把年岁最大的格桑旺堆和崔巴噶瓦抬到酒吧来了。格桑旺堆头脑清楚,但身子虚弱不堪,被紧紧地包裹在棉衣和皮袄中间,只露出一张瘦脸,哆嗦着嘴唇,说:“我上不去了。”
崔巴噶瓦身体康健,他对每一个走到面前的人说:“孩子,亲亲我。”
男人们都和他碰触一下额头,听他发出孩子般满足的笑声。
轮到拉加泽里了,大家都听到他变了一个字,说:“儿子,亲亲我。”这就足够让心肠柔软的女人躲到屋角去擦拭泪水了。
第二天,副县长叫人把工作组帐篷里的炉子生旺,把机村的人召集起来,宣布了移民方案。
机村海拔上升八十多米,迁到原先色嫫措所在的台地上。他说,本来计划是等水库的水起来,在那里搞一个水上旅游新村。鉴于最新的考古发现,新机村增设一个古代村落博物馆,用一个大的钢铁拱顶的透光建筑把整个遗址覆盖起来。整个机村要成立一个全体村民参加的股份公司。那时的村长就是股份公司的董事长。
宣布散会时,激动的村民们一哄而散,都急着把这消息告诉给家人。
最后,只留下不多的几个人在帐篷里,本佳看着拉加泽里说:“告诉我,你有什么想法?”
拉加泽里知道,本佳是要他主动出来竞选这个未来的董事长。
但他说:“我有两个要求。”
本佳走到他身边,坐下来,还拍拍他的肩膀:“说吧,我会帮助你的。”
拉加泽里有些惆怅,这一拍,不再有当年那种朋友情谊,而是一种领导居高临下将要施恩于人的味道。
他说:“有两座坟想迁到县里。”
“坟。”
他低下头,有些嗫嚅,但还是把话说了出来:“一座,是老红军林登全,他家里不愿意将来被水淹了。还有一座,是当年镇上的……李老板,将来也要被……”
本佳挥挥手制止了他,披衣走到帐篷门口,望着外面正在阳光下融化的雪野,说:“我以为是多大的事情。这些小事,叫下面办了就是。今天要谈的是发展,是大事!”
拉加泽里又说:“林登全的儿子想让他父亲进烈士墓……”
“你扫不扫兴,你知道我要跟你谈什么事情吗?”
“我知道。”
“你不识抬举!”副县长摇了摇手,放缓了口气,“我跟你生什么气,来吧,我们还是来谈谈将来。”
拉加泽里长吁了一口气,虽然让领导生气了,但他还是把要谈的话谈了出来,而且,副县长也没有拒绝。于是,他坐直了身子,说:“好吧,谈谈将来。”
这时,大雪又从天空深处降落下来。
雪落无声。掩去了山林、村庄,只在模糊视线尽头留下几脉山峰隐约的影子,仿佛天地之间,从来如此,就是如此寂静的一座空山。
一部村落史,几句题外话
——代后记
阿来
这是一座村庄的历史。
一座村庄的当代编年史,从上个世纪的五十年代到九十年代。
这半个世纪,中国进行了史无前例的社会实验——从政治到经济。这场实验,目的在于改变人,也改变社会面貌。中国乡村,在国家版图上无论是紧靠中心还是地处僻远,都经历了革命性变革,与种种变革带来的深刻涤荡。
我自己出生于一个偏远的村庄,在处于种种涤荡的、时时变化的乡村中成长。每一次变革都带来痛苦,每一次变革都带来希望。
即便后来拜教育之赐离开了乡村,我也从未真正脱离。因为家人大多都还留在那里,他们的种种经历,依然连心连肺。而我所能做的,就是为这样的村庄写下一部编年史。
所以,这部小说的主角是一座村庄。
我给这座村庄另起了一个名字:机村。“机”,是一个藏语词的对音。“机”,也不是一个标准的藏语词,而是藏语里一种叫嘉绒语的方言里的词。意思是种子,或根子。
是的,乡村是我的根子。乡村是很多中国人的根子。乡村也是整个中国的根子。因为土地和粮食在那里,很多人的生命起源也在那里。虽然今天人们正大规模迁移到城市,但土地与粮食依然在那里。
当我决定要写一部编年史时,发现自己不能沿着熟悉的路径,写一部传统的长河小说。这五十年中,无论是政治运动还是经济浪潮的冲击,都使得在乡村中,没有一个人或一种人,或一个家族,像长河小说中那样始终处于舞台的中心。在政治运动的冲击下,在经济潮流的激荡中,乡村不断破碎,又不断重组。断裂,修复,再断裂,再修复……这个过程,至今还在继续。在这个过程中,那些顺应新形势的人或主动或被动,不断登场,又不断被淘汰。所以,如果我要以变化的村庄为主角,就得随时去踪迹那些因时因势成为中心,或者预示着乡村变迁方向的新的人物。如果这样,这部小说将不会有一个完整的结构。以破碎的结构对应不断重组的乡村,形式本身都成了某种隐喻。小说初版时,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宣传给这种破碎一个好听的命名:“花瓣式结构。”花瓣是空间的,向心的。而编年史是线性的,有始无终的。这也是今天中国乡村变迁的真实图景。
所以,这部小说只好写成互相衔接的六个故事,每个故事都是人的命运,也是乡村的命运。每个故事都各有主角。这样写完了觉得还不够,我又写了十二个小故事。六个关于新的事物,六个关于与新社会适应或者不相适应的人物。
写下这些文字前两小时,我还在一个正式宣布脱贫的村子中行走,身上还带着养鸡合作社鸡场的味道,还带着公司加农户的蔬菜大棚中那些圣女果的味道。乡村为中国发展牺牲自己的时代正在过去,城市返哺乡村的时代开始到来。但在我小说结束的那个时间点,这还只是一个渺远的希望,但乡村已然看见了一点救赎的希望。
写完这部小说,已经又过去了十几年的时间。当年的希望已经不再是那么渺茫。
机村是一个藏族村庄。
但不是一个异族文化样本。
虽然,要写那样一个乡村的命运,自然要写出文化所遭逢的挑战与改变。但文化不是最重要的方面,民族也不是。今日乡村的普遍命运是不分文化,不分民族的。从世界范围看,甚至是不分国家的。今天乡村面临的变迁是整个国家的,甚至是世界性的。
我无意用这部小说提供一幅文化风情画。
这部小说也不是旧乡村的一曲挽歌。
我不是一个一味怀旧的人,而是深知一切终将变化。
我只是对那些为时代进步承受过多痛苦、付出过多代价的人们深怀同情。因为那些人是我们的亲人、同胞,更因为他们都是和我们一样的——人。
看起来具有强烈的特殊性的机村,其实也蕴含着更多的普遍性。
很长时间以来,中国的文学,但凡涉笔到汉族之外的族群,在绝大多数读者、批评者那里,都不会被当成是真正的中国经验、中国故事的书写。写入宪法的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这样一个现实,在中国知识界还未成为一个真切的认知。他们的认识还是封建气息浓重的大一统的归化观,所以对他而言,但凡关涉少数民族生活的书写,至多提供了一个多样性的文化样本,只具有文化人类学研究的意义。而我以为,只有把这 机村史诗6:空山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阿来《空山》最新精装版,纸质不太理想
评分京东正版,618活动价收下。京东物流绝对快速。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发货很快,质量很好,下次再来。
评分质量好,保证正品,送货快,态度好,一直用京东
评分不错的书不错的价格不错的服务。
评分京东值得信赖,物流快,售后好,物有所值!
评分京东送货一如既往的快,包装完整。正版图书,价格优惠,值得信赖,可惜没有用券。
评分真的很不错你真的很不错
机村史诗6:空山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