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盐池天海,他在暗潮汹涌的盐场,尔虞我诈;她在金玉满堂的庭院,寂寞盛开。
★一部荡气回肠的家族历史,一个旧式女子浴火重生的奋斗史诗。故园风雨,乱世洪流,情比纸薄,爱比海深。命运的棋局,跌宕起伏;纷争的大戏,动魄惊心。
★媲美《大宅门》的民国商战大戏,尽显川蜀盐业风云奇情;个性鲜明的盐商群像,铮铮傲骨的励志女子,共同纵身时代洪流,谱写一曲乱世长歌。
内容简介
民国十六年,七小姐来到盐店街。
看似门当户对的联姻,暗藏着两家处心积虑的设计。
虎狼环伺,暗箭汹涌,金玉满堂里,时时是钩心斗角。
千里盐场,盐战澎湃,风平浪静下,处处是尔虞我诈。
她绝处逢生,他四面楚歌。
纵火、闹事、罢工、枪战,盐店街上风波迭起。
流言、诬蔑、陷害、嫁祸,玉澜堂里阴谋丛生。
急急流年,滔滔逝水,追清河两岸,览一卷盐业风云。
作者简介
江天雪意
本名张媛媛,热爱写作的电视工作者,想留住时光的痕迹,于是用文字,用影像,还原逝去的传奇。著有长篇小说《春雨落长河·惊梦》《春雨落长河·浮生》《盐店街》,人物传记《她认出了风暴——萧红和她的黄金时代》等。
新浪微博名:江天雪意zyy
目录
第一章 姻缘前定
第二章 芳时易渡
第三章 风波渐起
第四章 日月其迈
第五章 惊风梦雨
第六章 月出皎兮
第七章 树上开花
第八章 盐场暗战
第九章 新婚小别
第十章 大势洪流
第十一章瞒天过海
第十二章冤家聚头
第十三章心隔天涯
第十四章云破月残
第十五章鸳瓦心霜
第十六章东风多事
第十七章火烧官仓
番 外 玉 郎
精彩书摘
那一年的春天真叫人爱也不是,恨也不是。
春节刚过,太阳竟突然间变得如在夏天一样放肆,阳光像一个被情欲冲昏头脑的莽撞少年,火辣辣地穿过四川盆地浓厚的云层,将它的万道光束泼溅到那些泛起紫色烟雾的丘陵上。乡野上的灌木茸茸地冒出一层新绿,九里香、万年青抽出新芽。三月初,梅树上的花瓣就已经开始掉了,树林子里,深绿、浅绿、嫩黄三色重重叠叠,处处闪烁着跳跃的阳光,密密的杉树和香樟绿得像要流出汁液,天空中鸣响着大地与阳光交欢时的音乐。
热烈的天气一直持续到了三月底,倒春寒来得让人措手不及,鸟儿能最快地感觉到天空的变化,雨来之前它们就开始忙碌了,野鸽子扑闪着翅膀,满怀期待地等候湿凉的春风。四月初,金银花开了,藤蔓上冒出金色和雪白的花朵,相互簇拥着,一同吐露出清幽的香气。
花香飘到盐店街的时候,春雨也终于到来。
四处飞溅的清凉雨珠,携带着骤然的冷风,从天上吹下来,还存留少许阳光的味道,卷着紫色的山岚,轻快地、热切地甩向每家人的窗户,冰雨中的春寒是春之祭鼓,紧一阵,疏一阵,丝绸触肤般的凉意,织成青色的软障,隔断恼人的烦嚣。
那天傍晚,打更的郑老六最先看到那辆汽车,远远地从平桥一路开过来,在青石板路上晃晃悠悠地行着,慢慢停在他面前。
“哥老倌儿。”司机探出头,是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丰神俊朗,穿着件青色粗布袍子,他身后似乎坐着两个人,暮色中看不清楚,年轻人声音响亮清澈,“盐店街怎么走?”
“去哪家盐号?”
“不去盐号,去林府,玉澜堂。”
郑老六一根粗糙的手指往右上方指指,斜坡之上是密密一排高屋,青砖白墙,一片热闹的人间烟火。
“上斜坡,从大街正门开进去,直走,最里头最大的一个院子就是了,有棵栗子树。”
“多谢!”年轻人道,身后一人递来一样东西,年轻人拿给郑老六,微笑道:“这是我家小姐的心意,老哥收下吧。”
那是一枚亮闪闪的银圆,带着微微的体温和一丝幽幽的脂粉香,郑老六又惊又喜,连连朝车里鞠躬,“谢谢!谢谢!”打更的铜锣咣当一声掉在地上。
从车里传来一阵清脆柔软的笑声,车子朝街里开去,郑老六拾起铜锣,隐隐约约见到一个少女正微笑着从后车窗那里看着他,绝顶美丽的青春红颜,在春雨暮色中映射出耀目的光芒。
民国十六年四月初,风刮起,雨落下,天空深邃,云层静穆,七小姐来到了盐店街。
七七坐在车里,看着平桥上那个狼狈的更夫,轻轻笑了起来。
三妹皱眉道:“七姐,夫人说您到了林家以后,可别像在家里,要哭就哭要笑就笑,要有大家族出来的小姐样。”
七七回过头,坐直身子,噘起小嘴,一双倔强的大眼睛里露出不耐烦的神气,“一路上你这句夫人说,那句夫人说,念经一样!我不能想哭就哭想笑就笑,就不把我自己当人,这就对了!”
三妹很委屈,“哥,你听听,这七小姐要是到林家还这样,惹得别人不高兴,夫人不把我骂死才怪呢!”
秦飞开着车,回头看了眼三妹,再看了眼七七,那水汪汪的眼睛纯洁狡黠,他飞快移开目光,“你跟你七姐一起长大,她的性子你还不知道?这个时候又没有别人在,闷得慌说着玩嘛!”
七七用肩膀轻轻撞了撞三妹,“夫人会打你?你自己摸着良心说,我帮你扛过多少次打,挨过多少骂?唉!”她长长叹了口气,“也不知道以后你还会不会顾念这些。”
三妹见七七突然间变得严肃起来,不解道:“什么以后?什么顾念?”七七正色道:“假如我嫁了个坏姑爷,打我骂我,你会帮我挨打挨骂吗?”
三妹眉毛竖起,“你是川康第一大盐号的公主,你爹哪天胃口好了,汤里多放点盐,就不知道有多少人家没有盐吃!打你骂你?谁吃了熊心豹子胆哟?”
她说得又是正经又是好笑,七七忍俊不禁,“我爹也不怕咸!”
汽车已开进了盐店街,车轮在青石路的一个坑洼里一颠,两个少女在座椅上微微一震,都啊的一声叫了出来,你看我我看你笑成一团。
秦飞听着七七的笑声,也禁不住微笑,可那笑容却只停留了片刻,转瞬即逝。
雨渐渐停了,轻雾在街巷里袅袅升起,屋顶冒起了炊烟,菜油味儿合着潮湿的雨水味儿穿透了车窗,一棵高大的栗子树旁,有宅院灯火耀目。
天海井,唯一可以与运丰号抗衡的大盐号。
运丰号孟七小姐和天海井林家少爷的婚事,是在十多年前就定下来了的。
定亲的时候,三妹还没出生,秦飞不到七岁,跟在父亲——孟家的大总管秦秉忠身后,已经能帮着干点杂事了。毕竟年纪小,他笨手笨脚打碎了一个珍贵的青花小茶杯。孟家老爷制止秦秉忠责打儿子,孟夫人正抱着刚刚出生的孟至衡,也慈爱地说:“没事!碎碎平安!”
秦飞含泪谢了,偷眼看了看襁褓里的至衡,她在母亲的怀里甜甜睡着,长长的睫毛一颤一颤,乌黑的胎发覆在粉嫩的额头上。
至衡,孟家的第七个孩子,孟老板四十来岁时得来的掌上明珠。最先是大少爷孟至聪把她叫作七七,后来,所有的人都叫她七七。她是孟家上下最钟爱的小宝贝。
那一天,天海井的林东家夫妇也在,还有他们的儿子,六岁的林静渊。
孟夫人把孟家的公主送到林家少爷的面前,笑着说:“林少爷,看看你的新媳妇儿!“
林静渊伸出一根手指,轻轻摸了摸七七小小的脸蛋,再摸摸软软的小手,那只柔弱的小手突然将他的手指攥住。林静渊一惊,想把手指从那小手中抽出来,可小小的手却攥得紧紧的,怎么也不放。他一使劲挣脱,七七哇哇大哭起来。
秦飞在一旁很是生气,大声说:“你把我的七小姐弄痛了!”
林少爷脸涨得通红,反驳道:“我不是故意的,是她不放手。”
七七边哭边咳,好难过的样子,孟夫人怎么哄都不行,静渊站在一旁手足无措,见到秦飞愤怒的眼神,便朝他狠狠瞪了一眼。
秦飞走到孟夫人面前,鼓起勇气轻声道:“夫人,我来试试好吗?”
孟夫人朝他微笑着点点头,秦飞轻轻靠着襁褓,也伸出一根手指,轻轻放进七七的小手中,七七乌溜溜的眼睛看了他一会儿,握着他的手指,慢慢地、慢慢地止住了哭声。
众人都笑了。
独有林静渊,如同自己的领地被人侵犯了,眼中腾起了怒火,用力将秦飞一推,吼道:“走开!”可不论他怎么推,秦飞都稳稳地站着,手指放在七七的手中。林静渊更是愤怒,喘着粗气,使足全力地向他撞去,秦飞的脸红透了,终往后退了一步。
大人们笑得更厉害了。
秦秉忠走过去在儿子头上拍了两下,骂道:“没规矩的小子!快退下!”再恭恭敬敬地朝林静渊微微鞠了一躬,将秦飞的手指轻轻从七七手中拽了出来。
秦飞的眼泪在眼睛里打着转,和林静渊冷冷对视,他们永远不会忘记这一天。
车在林府前停下。林家的人早就站在门外相迎,丫鬟仆妇们分列两旁,当先一人正是天海井的少东家林静渊,他身着白色衣衫,表情冷漠,即便是在夜晚,眼中的霸道倨傲也依然刺人眼目。
是的,他是盐店街的主人,川康第二大盐号的少东。
第二大?堂堂天海井,怎能屈居运丰号之下?
静渊微微扬起头,薄薄的嘴唇抿起,想起在父亲临终前和他的一番对话。
“爹,我非要跟那孟家女子结亲吗?”
“孟善存这个老狐狸想让她女儿当诱饵,以为我们两家结了亲,就能借机控制天海井。你陪着他玩,玩死运丰号!”父亲的眼睛发着凛凛的光,“孟善存老奸巨猾,运丰号之所以能有今天的风光,全是因为当年他联合官府,气死你祖父,夺了我们六口大盐井,直到今天他还想吞了我们的盐号。记住,对孟家的女子,不要动真情。你要生儿育女,另娶一房妻子便是,不要相信孟家的人,一定要听你母亲的话。记住了吗?”
孟林两家有着极深的仇怨,这是林静渊自小就知道的,只是表面上,父亲一直与孟家维持着彼此心知肚明的假意和平,深藏在内心深处的仇恨,宛如地底的烈火,支撑着林家的天海井十余年来在清河盐场艰难地求生。
父亲林伯铭死的时候,眼睛空洞地睁着,冰凉的手以一种交托的姿势放在儿子的肩上,虽然躯体里再无一丝生命的气息,但林静渊似乎能感觉,有一种仇恨的力量,慢慢地、慢慢地,从父亲那里浸透到他的灵魂深处。
现在,孟家的黑色别克车已慢慢开到他的家门前,林静渊的身体微微颤抖着,一双手不自觉地在衣下握成了拳头。
……
《尘封的契约:古老家族的秘密档案》 第一卷:迷雾中的回响 故事始于一封突如其来的匿名信,信中只包含一张模糊不清的旧照片和一句令人不安的短语:“时间已至,真相不远。” 主人公林远,一位在历史文献修复领域小有名气的自由职业者,过着平静而规律的生活。然而,这封信如同投入湖面的石子,瞬间打破了他周遭的宁静。 照片的背面,隐约可见一个家族徽章——一棵盘根错节的老橡树,下方刻着一行拉丁文:“Veritas sub umbra”(真理藏于阴影之下)。林远立刻意识到,这与他多年前偶然接触到的一段家族传说有关——关于二十世纪初,一个在华北平原上迅速崛起又神秘覆灭的“荣氏商团”。 荣氏商团,一个以盐业起家,后涉足铁路、金融和矿产的庞大商业帝国,在抗日战争爆发前夕,仿佛被一场无形的风暴卷走,其主要成员和巨额财富如同蒸发了一般,只留下无数的传说和未解之谜。官方历史记载中对荣氏的描述语焉不详,民间却流传着关于“契约”、“背叛”与“失落宝藏”的低语。 林远循着照片的线索,前往档案中记载的荣氏发源地——北方一座被时间遗忘的古城“永安镇”。永安镇依偎在太行山脉的边缘,灰色的砖瓦和斑驳的城墙仿佛仍在诉说着过去的辉煌与衰败。在这里,他找到了家族的旧宅,一座宏伟却已显颓败的四合院。 宅邸的主人,荣氏最后的旁系后裔,一位年迈的退休教师,起初对林远的到来充满戒备。在林远的耐心与专业知识下,老人终于打开了尘封的记忆。他交给林远一个上了锁的紫檀木箱子,箱子里装的不是金银珠宝,而是一叠泛黄的、用特殊墨水写就的商业信函、一份份加密的账本草稿,以及几张手绘的复杂地图。 这些文件显示,荣氏商团的衰落并非简单的政治动荡所致,而是源于一场精心策划的商业绞杀,其核心围绕着一项涉及跨国贸易的“战略物资”垄断权。信函中多次提到一个代号为“夜莺”的神秘人物,此人似乎掌握着荣氏商业帝国的命脉,却在关键时刻倒戈。 第二卷:图纸与密室 随着调查的深入,林远发现荣氏的商业布局远超想象。他们不仅控制着北方的盐产,更通过一条隐秘的地下铁路网络,将物资输送到沿海港口。这些地图描绘的不是普通的铁路路线,而是标注了多个不明用途的地下储藏点和避难所。 其中一张设计图尤为引人注目,它描绘了永安镇宅院下方的一个复杂结构——一个带有机械锁和空气循环系统的密室。根据老人的回忆,这个密室被认为是荣氏用于保存“核心机密”的地方,但在家族败落后,入口便被永久性地封死了。 林远开始研究密室的设计图。图纸上的标记系统采用了多种密码学的组合,涉及古希腊数字、炼金术符号以及十九世纪欧洲的商业密码。他意识到,要打开密室,需要的不仅是钥匙,更是对荣氏家族历史和西方文化的深刻理解。 他不得不离开永安镇,前往北京的图书馆和海外的私人收藏家处寻求帮助。在北京的古籍阅览室,他偶遇了对早期中国商业史有深入研究的韩教授。韩教授对荣氏商团的研究也停滞了数十年,他一眼便认出了那些信函上的签名,并指出了“夜莺”的真实身份——一位来自欧洲的金融掮客,他受雇于一个旨在控制全球战略资源分配的国际财团。 韩教授提供了一个关键线索:荣氏家族为对抗这一威胁,曾秘密打造了一套“保险机制”,其核心不在于财富,而在于一份能够颠覆现有国际贸易格局的“核心契约”。 第三卷:暗流涌动 林远终于破解了密室的外部锁定机制,但进入内部的最后一道关卡,却是一个需要特定时间点才能激活的声波锁。 正当他准备回永安镇时,他发现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已被秘密监视。一个自称“守护者”的组织开始介入。他们并非为了荣氏的财富,而是为了确保“核心契约”不落入不法之徒手中。守护者组织成员行事隐秘,但其专业程度显示其背后有着强大的资源支持。 林远在一次深夜的追踪中,意外截获了“守护者”组织内部的通讯记录。记录显示,他们正在与一个名为“铁十字”的境外势力展开竞逐,双方都渴望在特定时间点前,找到荣氏留下的最终遗产。 冲突在永安镇的老宅爆发。林远必须在“守护者”的保护和“铁十字”的追捕之间找到平衡。他利用自己对老宅结构和通风系统的了解,设计了一场声东击西的戏码,暂时甩开了追击者。 在密室的入口处,他与一位自称是荣氏远亲的女子沈薇相遇。沈薇的出现让局势更加复杂。她声称自己是来履行家族责任,阻止契约被滥用,但她对密室的了解程度,让林远感到不安。 第四卷:契约的代价 在沈薇的协助下,林远在特定时刻启动了声波锁。密室的大门缓缓开启,散发出冰冷的空气。 密室内部并非想象中的金库,而是一个摆放着精密仪器和厚重书籍的图书馆。中央的桌面上,摆放着一份用极其珍稀的羊皮纸誊写的长卷——那份传说中的“核心契约”。这份契约详细记录了二十世纪初全球能源和战略矿产的秘密定价权和分配网络,一旦公布,足以引发全球经济秩序的剧烈动荡。 然而,契约旁边,还躺着一份荣氏商团最终的遗嘱。遗嘱中揭示了“夜莺”背叛的真正原因:他并非为了金钱,而是为了保护自己家族的血脉,而这份契约的签订,是以牺牲部分地区人民的生存为代价的。荣氏家族最终良心发现,决定毁弃契约,但为防落入他人之手,才将其封存。 林远和沈薇面临艰难的选择:是遵从祖辈的遗愿,彻底销毁这份可能引发混乱的资料;还是将其公之于众,揭露那些隐藏在历史背后的不公? 就在他们犹豫之际,“铁十字”的特工攻破了老宅的防线,直奔密室而来。最终的对决在尘封的密室中展开。林远利用密室内的古老机械装置,制造了一场短暂的混乱,为沈薇争取了时间。沈薇最终做出了决定,她没有选择公开或销毁,而是利用荣氏留下的另一套加密工具,将契约的核心内容转化为一个只有特定历史学家才能理解的“密码锁”,重新隐藏于一个看似无关紧要的古董钟表内部。 当警方和特工冲入时,密室空空如也,只剩下被震落的灰尘和被风吹动的羊皮纸残片。林远和沈薇在混乱中,通过事先准备好的地下逃生通道,消失在永安镇的夜色中。 《尘封的契约》讲述的,是一场跨越百年的商业、道德与家族荣誉的较量。它揭示了在历史的洪流之下,那些影响世界的决策是如何在密室中被草拟、交易与背叛的,并探讨了真相的重量,有时远超黄金的价值。故事的结局,留下了对未来权力格局的深深隐喻——有些秘密,注定只能以另一种形式,永恒地沉睡在历史的暗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