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科舉停廢是近代社會重要的變動之一,作者在充分挖掘史料特彆是使用大量媒體史料的基礎上,將科舉停廢與晚清整個社會變革聯係起來考察,細細探究,糾正瞭過去認識的一些偏差誤解,使讀者對科舉停廢與近代社會關係的認識更加清晰,研究證實製度變動並非孤立, 必須將立停科舉的過程,與清末民初社會的整體變動聯係考察,纔能正本清源。
作者簡介
關曉紅,漢族,廣東開平人,1957年齣生於廣州。中山大學曆史係教授、博士生導師,曆史學博士,廣東文史館館員。從事晚清民國時期的社會政治與文化研究。曾獲教育部、國務院學位辦公室頒發的2002年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奬,獲教育部頒發的第七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奬、第六屆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奬。近年曾主持國傢清史纂修工程主體項目“清史·學政錶”、教育部重大攻關項目“近代中國的知識與製度轉型”子課題等多個國傢科研項目,應邀到日本京都大學人文研究所等機構做訪問學者。目前研究領域為近代政治製度、近代教育與文化、晚清史等。
目錄
緒 論/001
一 先行研究/003
二 取徑與做法/015
第一章 老樹新枝:晚清科舉改革的取嚮/021
第一節 變常科與開特科/022
第二節 納洋學於科目/027
第三節 甲午戰後的書院變革/034
第四節 議開經濟特科/042
第五節 妥議科舉新章/046
第六節 《辛醜條約》與癸卯鄉試/057
第七節 一波三摺的經濟特科考試/086
第八節 老樹難以接新枝/092
第二章 立停科舉與清末政情/097
第一節 新政初督撫的變科舉/098
第二節 疆臣、樞機的分歧與閤謀/109
第三節 科舉與學堂並存的兩難抉擇/119
第四節 議修京師貢院與科舉製的終結/135
第三章 停罷科舉的善後措施/163
第一節 寬籌齣路的科舉善後/163
第二節 舉貢優拔生員的考試與任用/173
第三節 學堂及社會對舊學士子的接納/194
第四節 請復科舉與開考特科/208
第四章 科舉停廢與近代鄉村士子/220
第一節 舉業生涯與社會變動/221
第二節 科舉由改至停的反響與調適/237
第三節 科舉停廢後鄉村士子命運的變化/247
第五章 立停科舉後的掄纔與培纔/267
第一節 閤並科舉於學堂/269
第二節 學堂的掄纔措施/278
第三節 任用資格考試的多種嘗試/297
第四節 新式學堂的培纔及問題/304
第五節 用人方針的變化/326
第六章 停罷科舉的連鎖反應/337
第一節 科舉與官製改革/338
第二節 銓選製改革/346
第三節 新學分科催興百業/358
第四節 開民智與近代文化事業的興起/370
餘 論/379
一 立停科舉之情非得已/379
二 放不進學堂的科舉考試/384
三 科舉改革的“圍城”心態/388
四 立停科舉與近代社會/390
五 文化道德之殤:後科舉時代的難題/398
參考文獻/413
索 引/431
後 記/442
再版後記/444
精彩書摘
《科舉停廢與近代中國社會(修訂版)》:
從理論上說,舉辦新政憲政事業所需人員自然以國內外新式學堂畢業生為宜,可是一則高層次的學堂畢業生人數太少,緩不濟急,二則為數眾多的舊學士子,雖缺少係統科學知識的訓練,然畢竟中學已有根底,可以為接受新學的憑藉。後者或許不是理想選擇,卻是最具可行性的條件。就世界範圍而言,具備這種條件的國度並不多,其對於接受西洋近代的知識與製度,並非隻是消極抵拒,更有著積極的吸收。更重要的是,既往默寫經義、讀聖賢書的舊學士子,在夯實“做人”之根底與學問基礎之後再學做事,比直接受專業知識訓練的新式學堂學生能更快地適應社會,故而在官場頗受歡迎。廣西巡撫張鳴岐擬定整頓吏治條規時,“飭府州縣辦理學堂、警察、團練等事選用正紳,其選法分三級:一、産業富而納稅多者;二、舉貢附生無劣跡者;三、中學堂畢業及外洋留學一年半以上者。凡被選之人皆須有三等資格,選定後地方官隆以禮貌,相助為理”。“更以工藝、墾牧、水利與凡有益於地方者附之(正紳),統名曰議事所,四鄉分設,紳曰議長,副以董事,研究一切公益,紳議官定妥議論章程,立將來議院之基,為目前鄉官之導。所內附設排解社,遇有細故詞訟,顧名思義,準其排難解紛。”由此,舊學功名士子並未在立停科舉及新教育發展後受到歧視,在清末民初的政治地位亦並未“邊緣化”。
……
科舉停廢與近代中國社會(修訂版)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