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2-22
爱达或爱欲:一部家族纪事(纳博科夫作品系列) [Ada or Ardor: a Family Chronicle]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 “此前还没有哪部小说能将人一生经验的累积表现得如此丰饶浪漫。”
★ 纳博科夫盛极之作,全新修订版本;
★ 与《洛丽塔》《微暗的火》一同构成无可匹敌的三部曲;
★ 纳博科夫对世界进行拆解、重组甚为彻底的一次尝试;
★一场爱的癫狂体验,一次对时间本质的哲学探究。
本书为《爱达或爱欲》全新修订版。《爱达或爱欲》是纳博科夫的盛极之作,也是他自己甚为重视的小说之一。他曾在访谈中说,“《爱达》给我造成的麻烦的确超出了我所有其他小说的总和,但那叠嶂的纷扰所呈现的亮丽斑斓,也许正是对爱的癫狂体验。” 纳博科夫凭此书登上了《时代》封面。
故事发生在一个名为“反地界”的星球上。1884年夏天,14岁少年凡·维恩来到阿尔迪斯庄园姨妈家做客,初遇两个表妹——12岁的爱达与8岁的卢塞特。凡与爱达互相吸引,由此展开笼罩于家族扑朔迷离的历史背景之下绵延一生的不伦之恋,还意外地将卢塞特卷入他们炽热的命运轮下。纠缠、重复、回忆、展望、追悔、作乐以及狂欢,构成一部跨越时空、丰饶浪漫的家族纪事。
《爱达与爱欲》创作于纳博科夫晚年,是能体现“纳式风格”的作品。纳博科夫以其娴熟的小说技法搭建了繁复的文字迷宫,对世界进行彻底的拆解、重组,不断变化叙述方式和视角,将各类戏仿、讽刺、隐喻、暗示、拼合、重构、阐释与反阐释、头韵……发挥到了极端。
而读者也将在这一场烧脑游戏中,随着两个挑战禁忌的孩童,解开一个个字谜,享受永无穷尽的阅读盛宴。
? 本书为20世纪公认杰出小说家、文体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的盛极之作《爱达或爱欲》的全新修订版。《爱达或爱欲》创作于纳博科夫晚年,是他所有作品中他自己甚为重视的小说之一,与《洛丽塔》《微暗的火》一同构成无可匹敌的三部曲。故事发生在一个由作者虚构的、名为“反地界”的星球上。1884年夏天,14岁少年凡·维恩来到阿尔迪斯庄园姨妈家做客,初遇两个表妹——12岁的爱达与8岁的卢塞特。凡与爱达互相吸引,由此展开笼罩于家族扑朔迷离的历史背景之下绵延一生的不伦之恋,还意外地将卢塞特卷入他们炽热的命运轮下。纳博科夫以其娴熟的小说技法搭建了繁复的文字迷宫,将自己对激情的体验、对时间的哲思皆纳入其中,构造出永无穷尽的人生故事。
?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1899-1977),纳博科夫是二十世纪公认的杰出小说家和文体家。
一八九九年四月二十三日,纳博科夫出生于圣彼得堡。布尔什维克革命期间,纳博科夫随全家于一九一九年流亡德国。他在剑桥三一学院攻读法国和俄罗斯文学后,开始了在柏林和巴黎十八年的文学生涯。
一九四〇年,纳博科夫移居美国,在韦尔斯利、斯坦福、康奈尔和哈佛大学执教,以小说家、诗人、批评家和翻译家的身份享誉文坛,著有《庶出的标志》《洛丽塔》《普宁》和《微暗的火》等长篇小说。
一九五五年九月十五日,纳博科夫脍炙人口的作品《洛丽塔》由巴黎奥林匹亚出版社出版并引发争议。
一九六一年,纳博科夫迁居瑞士蒙特勒;一九七七年七月二日病逝。
★《爱达》给我造成的麻烦的确超出了我所有其他小说的总和,但那叠嶂的纷扰所呈现的亮丽斑斓,也许正是对爱的体验。
——纳博科夫
★纳博科夫是二十世纪富有激情的小说家。
——埃德蒙·怀特,美国作家、文学评论家
★《爱达》中关于爱侣所企及的生与美之愉悦的演绎,是小说史上鲜有人能望其项背的成就。
——罗伯特·奥尔特,文学评论家
★此前还没有哪部小说能够将人一生经验的累积表现得如此丰饶浪漫,没有哪部小说——即便普鲁斯特的作品——能通过重复、回忆、展望、追悔、懊恼、作乐以及狂欢而如此放大了当下的震撼。没有哪部小说曾揭示出,人生终将构造出那样永无穷尽的故事。
——布赖恩·博伊德,国际知名学者、纳博科夫研究专家
★一个爱情故事,一部“情色”杰作,一次对时间的哲学探究。
——《纽约时报书评》
★如果纳博科夫得不了诺贝尔文学奖,那原因只能是该奖配不上他。
——《纽约时报》
★《爱达》与《洛丽塔》《微暗的火》一起,构成了当今无可匹敌的三部曲。
——《星期六评论》
?第一部 1
第二部 315
第三部 429
第四部 507
第五部 535
作者注 559
跋 布赖恩· 博伊德 576
译后记 韦清琦 594
在他俩的爱情故事中,祝福的话语以及抒情的灵感第一次降临到了这个粗野的少年身上,他低语着,呻吟着,用畅快温软的语言吻她的脸,用三种语言—世界上最伟大的三种语言—呼唤着各种昵称,这将汇集成一本秘密爱称词典,并且要经过多次修订,直到得出一九六七年的最终版。当他动静过大时,她便发出嘘声,并将嘘声吐入他的嘴里,此时她的四肢缠绕着他,仿佛她在我们所有的梦境里已经做爱多年了——然而急躁而年轻的激情经不起头几回盲目的推挤,在那幽兰的唇缘附近喷薄而出。一只蓝鸫发出警示性的鸣啭,晨光开始在冷峻的黎明中悄然潜回,萤火虫的信号灯围绕着水库,马车灯的点点微光变得如星辰一般明亮……我们这两个一丝不挂的孩子,抓着围毯和睡衣,轻轻拍一下表示分别,各自秉烛回到了一无所知的卧房。
吊床与甜蜜: 八十年后,他仍能怀着青涩的痛楚回忆起爱上爱达时最初的欢喜。记忆在少年懵懂的吊床的半空中与想象相会了。如今在九十四岁高龄,他喜欢追溯那第一个爱意融融的夏天,并非视之为刚做的梦,而是一种对意识的再现,如此还能在午夜之后、在浅轻的睡眠与清晨第一粒药丸之间支撑自己。你接着说,亲爱的,就只一会儿。药丸、枕头、巨浪、亿万。就请从这里继续吧,爱达。
他们的第一次接触是如此轻浅,如此默然,在他柔软的唇和她更柔软的肌肤之间—在那棵高大有斑点的树上,目睹此情的只有那只迷路的、轻巧地踩落了树叶的松鼠。在这之后,从一种意义上说,什么也没改变,从另一种意义上说,一切都变了。这样的接触,质感会自行演变;一种触感就是一个盲点;我们以身形的剪影相互触碰。此后,在另外一些相当懒散的日子里的某些时刻,在时有发生的、不得不将疯狂抑制下去的时刻,一个秘密符号勃立起来,一幅拉在他与她之间的面纱——尽管卢塞特从未在这样的高度,在如此纷乱的阴影和如蛇舞的反光中跳过海—不对,维奥莉特,应该是跳过水——她仍然纵身—跃,几乎没有溅起什么水花便插进了躬身迎候的海浪里。这个结局近乎完美,只是她本能地又蹿到水面上—而不是在水下屈从于药力产生的怠惰,正如她前一天晚上还在岸上时所计划的,假如真要走到这一步的话。这个傻姑娘没有演练过自杀的技巧,不比自由落体式的跳伞运动员每天都要干这种事,另一章里要提到的。浪涛汹涌,她无法确定如何透过喷射的激流看到远处,加之四周漆黑一片以及她自己飘散的乱发,她根本无法看见班轮的灯光,这大船很容易被想成是个长了很多眼睛的庞然大物,趾高气扬无情无义地远去了。此刻,我找不到下一页记录了。
天也无情,也漆黑,她的躯体、头,尤其是该死的拼命吸水的长裤,都充溢着俄刻阿诺斯和诺克斯。一有冰冷暴虐的咸水拍击过来,她便泛出茴芹味的恶心,而脖颈和胳膊的麻木感觉不断地滋长。在她就要失去对自己的控制时,她想应该要告知这一系列正在消退的卢塞特—让她们在踏上复归的路上不断地传递—就是,死亡不过是孤寂的无限碎片的一个较为完满的形式而已。
她并没有如我们所担心的那样看见自己整个一生在眼前闪现;她最喜爱的那个红色橡胶玩具娃娃虽肢体不全,但仍然躺在一条深不可测的溪水之岸的勿忘我丛里;不过当她在短暂的恐慌与浑厚的麻木感觉轮番交替下像一艘半吊子“托鲍克夫号”般游弋时,她的确看到了一些零碎物什。她看见一副崭新的灰鼠皮卧室拖鞋,那是布丽吉特忘了收的;她看见凡在答话之前擦着嘴,接着,当他们起身时,他未及回答便将餐巾扔在桌上;她还看见一个有一头乌黑长发的女孩顺道飞快地拐进来,朝着一只戴破花环的达克犬拍着手。
一个人或许会爱上“空间”及其多种可能状态: 例如速度,速度的那种光洁与挥剑一般的嗖嗖之声;凌驾万物的速率,鹰一般的雄姿;弯道上的欢呼;一个人还可以成为“时间”的业余爱好者,尽情品味绵延无边的快乐。我放开自己的感官去享用“时间”,乐其内涵,乐其延展,乐其褶皱向下的沉坠,乐其浅灰色雾霭般的不可捉摸,乐其连续不绝的爽滑。我希望能做些与之相关的事情;能沉湎在拥有的幻象之中。我意识到所有企图到达那座魔力附身的城堡的人,都迷失在一片暗涩中,或困滞在“空间”中。我同样也意识到,“时间”用隐喻的手法说来,就是一种流动的介质。
(跋 by布赖恩·博伊德):
谁也没有预想到,在二十世纪过了三分之二时,我们这个充满讽刺的年代里,文学创作中会出现极富田园与浪漫气息的小说。谁也没有,除了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他在一九六六年已经开始写这样的作品了。
纳博科夫从一九五九年至一九六五年间断续酝酿着《爱达》,并于一九六六年二月至一九六八年十月执笔写作,这也是他声望的巅峰期,此作成为他篇幅最长、内容最丰富,也是最雄心勃勃的巨制。在他的英文小说中,堪与之媲美的只有《洛丽塔》——最离经叛道的爱情小说,写于一九五○年代初——以及《微暗的火》——诗性现实主义与浪漫散文的完美结合,写于一九六○年代初。
《爱达》第一部的开头涂鸦式地借用了《安娜·卡列尼娜》的第一句话,该书其时被纳博科夫视为最伟大的小说;第一部的结尾则改写了《包法利夫人》第一部的最后一句话,而这本书也一度被他推崇为是最优秀之作。而《爱达》也足以与它所引用的巨著比肩。
……
《爱达》却是要复魅的。正如埃德蒙·怀特所言,“纳博科夫是二十世纪最富激情的小说家”——而这激情在《爱达》中表现得尤为炽烈。故事从一八六八年到一九六七年横亘百岁,发生在一个政局动荡、名曰“反地界”(Antiterra)的星球上,似是我们的星球却又不是,地形与我们的“地界(Terra)”相同,但其历史却与我们的不尽一致,于是在那儿的北美洲,法语和俄语几乎与英语一样普遍,于是乎《爱达》既是一部历史传奇、反映当代生活的小说,亦略有些未来主义的科幻色彩。凡与爱达的爱情早早地出现在他们的书里和他们的生涯里,反反复复地攀上癫狂的顶点,深情持续了逾八十年,最后终于在《爱达》一书的写作中终结,他们本人即是男女主角,在完成其爱情故事的最后一笔后,安息于彼此的怀抱与本书中。故事的中心场景阿尔迪斯庄园是对天堂的戏仿,是世俗的乐园,其中的两个主要人物——凡·维恩和爱达·维恩——则是“维纳斯的孩子”,而凡还是个现代版的唐璜。罗伯特·奥尔特评论道:“《爱达》中关于爱侣所企及的生与美之愉悦的演绎,是小说史上鲜有人能望其项背的成就。”
……
《爱达》将狂热的激情与狡黠的转折组合在一起,让诸如约翰·厄普代克和乔伊斯·卡罗尔·欧茨这样的读者兼作家起先沉浸于其艺术与道德的恣纵之中而后又如梦初醒。对于很多人来说,《爱达》似乎只能产生些华丽的局部效应而缺乏人性的深度,对凡和爱达的错误也几乎毫无意识。
然而纳博科夫蓄意要将小说变成一根绷紧在魅惑与祛魅之间的钢丝绳。《爱达》在高歌浪漫爱情的同时,也对其提出了尖锐的批评。凡和爱达也许是沉湎于他们的生活以及他们的重述之中,而纳博科夫则看似要我们不辨黑白地站在他们的位置上,采取他们自己表现出的态度。可是作者尽管让男女主人公如此光彩夺目,却从未失去他的批判立场,并最终也使得我们认识到,我们也不能失去我们自己的批判眼光。
凡和爱达以胜利的姿态呈现着他们爱情,但这故事固然动人心神,却也或许引人嫌恶。我们仿佛看到了对天堂的期许,可当我们于前半本书里,在流连过阿尔迪斯的田园牧歌之后,《爱达》似乎塌陷为一个张着口而不见底的空洞,同时失去了方向感。此刻,浪漫的爱情让位于令人苦痛不堪的背叛、愤懑的失落、伤心的别离以及借作乐消愁的劣迹,我们所感到的震惊使我们就在似乎无可挽回时复归了自我,这最终解释了小说持久受欢迎的原因及其真正的形态。
凡和爱达势不可挡地将我们卷进他们的激情的光彩与荣耀之中,以至我们可以忽视他们顾盼生姿的自恋、他们骄横的目中无人、他们不顾一切的耽于声色,甚至他们彼此间以及对他人的冷酷,直到情节发展到七分之六时,我们才看到他们为漠视旁人所付出的代价——曾被他们心不在焉地裹缠于生活和爱情中的同母异父妹妹卢塞特自杀了。
对于纳博科夫而言,卢塞特与这对情侣一样在《爱达》里占据着中心位置,起先凡和爱达使我们将她置之脑后:不过是个滑稽的配角,一个可爱的小麻烦,对于他们无可阻挡的爱欲而言只是个可笑的障碍。四十年的写作经历令纳博科夫寻到了隐藏意义的新法,而不断地重读能够逐渐向我们揭示其最有心也最雄辩的叙述者的话外之音。当我们重读《爱达》时便可以发觉,每一缕显见而似又随意的光线其实都有经深思熟虑的旨归,而这一旨归不时出人意料地念记着卢塞特的脆弱、平凡和善良,那是凡与爱达在执迷于他们自己的超凡脱俗时所不屑一顾的。
……
如《爱达》所经常表现的,浪漫总与其他很多别的东西共存:错乱的激情喷涌(这感觉更像在圣彼得堡而非曼哈顿)、戏拟(舞台的戏剧夸张似乎突然间闯入了德蒙的生活),甚至还有喜剧以及轻蔑(这里包括了德蒙或凡对舞台表演以及舞台对文学原著的乖谬改编的蔑视:“本来只是坐着鼓掌的观众有三分之一随着她的进场而欢呼起来”;“扮相愚笨而滑稽的伴舞演员”;“虚构生活的两道虚假的闪光”;“高加索将军与灰姑娘的芭蕾舞剧的最后一幕”)。塞缪尔·约翰逊评论过,在玄学诗派中,“最异质的观念被用暴力捆绑在了一起”。而此书的奇迹在于,异质成分毫不费力地融合在一起,虚假的戏剧表演的荒诞可笑,抵消并勾销了德蒙对于真实性的愉快感觉。
……
当厄普代克抱怨《爱达》缺乏我们所熟悉的常人经验时,他大概想到的是凡和爱达超高的禀赋和他们所享受的富足。文学已稳步从神、半神及英雄转向了普通男女。荷马的阿基里斯尚是半神,他的尤利西斯还贵为英雄及雅典娜的宠儿,而乔伊斯创造的布鲁姆则是庸常之辈,讨人喜欢但不断出错,充满好奇心却常常糊涂而困惑。但在凡和爱达身上却没有半点平庸。
一些读者怀疑,当纳博科夫让凡和爱达颂扬超凡的自我时,他要么是自命不凡,要么就是在圆自己的迷梦。更好的诠释是视之为一种高于生活的形象,一种超乎我们寻常经验所能积攒的财富,以及一种对其所付代价的批判性的审视。即使对于凡和爱达如此不同一般的幸运儿来说,他们的敏感性也时时笼罩在冷酷之下,而痛苦、失落、辛酸以及悔恨也一直裹挟在快乐之中。
在各自长达九十七年和九十五年的生涯中,在延续了九十年的爱情中,凡和爱达积累了大量珍贵的记忆,但在爱达叙述的最后一个章节里,他们面向了即将来临的死亡:甚至在痛楚和“那个毫无表情、空洞而黑暗、一种永续的无续的伪未来”到来之前,“首先得痛苦地永别一切记忆——再普通不过的事,然而一个人为此需要拿出多么大勇气呀!因为他得反反复复地经受这种普通,却不放弃自身所反反复复堆积起来的丰饶的意识,而这些意识猛然间就将遭到褥夺!”
抑或存于厄普代克脑海里的是那“反地界”。上世纪六十年代,金星还是地球的一颗神秘的姊妹星,包裹在明亮、反光的云层之下——金星的手镜符号也因此得名——似乎从某种意义上正充当了《爱达》中映射我们“地界”的“反地界”。纳博科夫十九岁时在笔记中写道,他仰望这颗自己最喜爱的黄昏之星,“为其找遍了比喻而未果,傍晚散步路上的一切——喷泉、月光下红玫瑰的暗影,以及远山——都不能与之媲美。突然间它开口了:‘愚蠢的人!你激动什么呢!我也是一个世界,不像你所在的那个,但如你的世界一般吵闹昏黑。也有悲伤和粗粝。而假如你此时想知道我也可以告诉你,这里的一位居民——像你一样的诗人——也在仰望你所谓的‘地球’并喃喃道:‘哦,那么纯洁,哦,那么美丽。’”在描写“反地界”的奇异——一如凡和爱达特异的禀赋——时,纳博科夫坚持强调一切人性体验中正邪参半的特质。尽管凡在结束《爱达》时试图给出一个洒满阳光的生涯概览,但纳博科夫仍坚定地呈现出凡和爱达一生中阳光与阴影混合相伴、在任何一个可以想象的世界里天堂与地狱都是交错杂糅的图景。
让我们在凡所呈现的最灿烂的场景里再流连一会儿吧。《爱达》的情节始于德蒙和玛丽娜于城中及雪地里的相爱,但小说上半部记述的主要还是下一代人的另一场风流,在乡间,在夏日的阳光下。
……
纳博科夫并非以乔伊斯那种毫厘不差的精确来记录当下的脉动,但是他用许多其他方式审视了我们对时间的经验。这里仅列出四种:对于个体过去的不同层面在当下的呈现,我们有一种陌生和疏离的感觉,纳博科夫通过描述“反地界”历史的奇特错置为这种感受表现出喜剧性的鲜活形象;他将《爱达》作为一个整体来架构,以反映人生命周期的节律,童年的无限扩充,与先前年份不相称的永久的夏日,年岁的加速塌陷,以及虽然年迈却尚能抵挡过去时光的冲击并使之复苏的记忆的力量;他塑造故事情节,使之去探索时间的开放性,探索时间的方向与肌理之间、作为前进的时间与作为堆积的时间之间的不确定关系;他将人一生的时间设想为关于意识的个人财富,当死亡来临时我们只得丢弃这些财富,但他又暗示了在我们背后或是周围存在着一种永恒,假如我们能够企及的话。
凡第二次从爱达生日野餐会的归来之旅构成了《爱达》对时间处理的另一种方式。此前还没有哪部小说能够将人一生经验的累积表现得如此丰饶浪漫,没有哪部小说——即便普鲁斯特的作品——能通过重复、回忆、展望、追悔、懊恼、作乐以及狂欢而如此放大了当下的震撼。还没有哪部小说曾揭示出,人生终将能够构造出那样永无穷尽的故事。
标价七十九,然而连精装的不是,要不是活动,撸不下去啊
评分新出的纳博科夫的作品,封面设计 很潮 ,东西不错。
评分平装 纳博科夫 满减收 差点漏掉这颗遗珠
评分平装 纳博科夫 满减收 差点漏掉这颗遗珠
评分之前买过旧版的看到新版出来了 不管多贵也买了 还是喜欢译文的排版 每一页字数不多 看着轻松一点
评分小说家、翻译家孔亚雷倾情译介,长文阐释索特魅力。
评分纳博科夫的经典作品,此一番重新修订,应该会更好。
评分好物六一八,囤货进行时!
评分纳博科夫是个真正的天才,很棒的小说啊
爱达或爱欲:一部家族纪事(纳博科夫作品系列) [Ada or Ardor: a Family Chronicle]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