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本书提倡儿科医生或小儿父母皆应从小儿的乳食、精神、起居、运动、预防、保健、食疗、康复、治疗等多方面着手,对小儿实行链条式服务格局,最终达到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的良好效果。
该书不仅详尽论述了小儿脾胃调理、体质调理及“治未病”的临床意义和具体操作,而且对小儿常见病症从病因病机、推拿治疗、食疗、药浴、护理及调养等方面都做了详尽论述。
内容简介
书中尽述治疗八法在儿科中的应用,通过灵活运用治疗八法,达到清热、解痉、止吐、止泻、消疳、化积、扶正、养胃的目的。并且详尽论述了五行生克原理在儿科临床中的应用。内容易学、易懂。其中推拿、食疗调养等简单、易学,可操作性强,家长亦可学习应用。
本书实用性和推广性强,可资基层儿科医生之借鉴,以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儿科服务能力,缓解基层医疗机构儿科医生稀缺带来的小儿就医难问题。
作者简介
杜文换,女,1974 年生。1993 年,毕业于运城地区卫校;1992 年至 1994 年师从民间著名小儿推拿师杨钊老先生;1994年至今一直从事中医小儿推拿工作;2013 年,成立小儿药浴保健室,治疗各种小儿疾病;2015 年 5 月,成立山西省shou家婴幼儿治未病科。现任涑北医院小儿推拿科主任、小儿治未病科主任。
目录
目录
前?言
第一章?基础知识 001
第一节?生理特点 001
第二节?病理特点 002
第三节?病因特点 004
第四节?诊断概要 006
第二章?治疗八法在小儿推拿中的应用 022
第三章?小儿体质分类及辨证论治 034
第四章?小儿脾胃调理的临床意义和应用 040
第五章?五行生克原理在小儿推拿诊治中的应用 045
第一节?五行相生规律及其应用 046
第二节?五行相克规律及其应用 047
第三节?胜复规律 048
第六章?小儿治未病的临床意义和应用 050
第一节?小儿治未病的临床意义 050
第二节?小儿治未病的临床应用 054
第七章?小儿推拿手法与穴位 062
第一节?总论 062
第二节?小儿推拿基本手法 064
第三节?小儿推拿复式手法 067
第四节?小儿推拿常用穴位 070
第八章?小儿常见病症 092
第一节?新生儿不啼 092
第二节?新生儿马牙 093
第三节?新生儿不乳 094
第四节?新生儿便秘 096
第五节?新生儿小便不通 097
第六节?重龈 099
第七节?木舌与重舌 099
第八节?五硬(新生儿硬肿症) 101
第九节?胎黄(新生儿黄疸) 103
第十节?肌性斜颈(歪脖子) 107
第十一节?湿疹 109
第十二节?鹅口疮 113
第十三节?风疹(风痧) 116
第十四节?麻疹 119
第十五节?幼儿急疹 125
第十六节?水痘 127
第十七节?流行性腮腺炎(痄腮) 130
第十八节?手足口病 133
第十九节?痢疾 137
第二十节?小儿感冒 140
第二十一节?反复呼吸道感染(复感儿) 148
第二十二节?小儿鼻炎 150
第二十三节?扁桃体炎(乳蛾) 158
第二十四节?腺样体肥大 162
第二十五节?肺炎 164
第二十六节?哮喘 170
第二十七节?咳嗽 176
第二十八节?衄血 181
第二十九节?头痛 184
第三十节?发热 187
第三十一节?口疮 194
第三十二节?口唇燥裂 197
第三十三节?地图舌 199
第三十四节?牙痛 202
第三十五节?磨牙 203
第三十六节?吐舌与弄舌 205
第三十七节?滞颐(流涎) 207
第三十八节?乳糜尿(尿白浊) 210
第三十九节?呕吐 211
第四十节?吐乳 217
第四十一节?腹胀 218
第四十二节?腹痛 221
第四十三节?腹泻(泄泻) 227
第四十四节?便秘 237
第四十五节?消化不良(积滞) 240
第四十六节?厌食 244
第四十七节?疳证 248
第四十八节?脱肛 255
第四十九节?肠梗阻 259
第五十节?夜啼 262
第五十一节?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266
第五十二节?汗证 269
第五十三节?惊风 273
第五十四节?癫痫(痫症) 280
第五十五节?儿童异常瞬目症(眨巴眼) 284
第五十六节?急性结膜炎(目赤痛) 286
第五十七节?鞘膜积液(水疝) 288
第五十八节?疝气 290
第五十九节?小儿水肿 292
第六十节?尿潴留(癃闭) 296
第六十一节?尿频 298
第六十二节?遗尿 302
第六十三节?消渴(糖尿病倾向) 306
第六十四节?砂淋与石淋 309
第六十五节?五迟与五软 310
第六十六节?脑积水(解颅) 315
第六十七节?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317
第六十八节?疖肿 320
第六十九节?痱子 321
第七十节?荨麻疹 323
精彩书摘
第一章?基础知识
生理、病理及病因特点
小儿为稚阳稚阴之体,处于生机萌发蓬勃之时,因气血未充,脏腑娇嫩,肌肤未成,筋骨嫩弱,经络如丝,脉息如毫而异于成人,因此不能简单地将小儿看成是成人的缩影。有关小儿的生理、病理及病因特点,总结归纳如下:生理方面主要表现为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病理方面主要表现为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脏气清灵,随拨随应,易于康复;病因方面主要表现为外感、伤食及先天因素。临床防治小儿疾病及护理应以掌握小儿生理、病理及病因特点为要,因为小儿生理、病理及病因特点直接关系到治疗的效果。
第一节?生理特点
小儿时期,脏腑娇嫩,形气未充,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即小儿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虽已形成,但尚未充实和坚固;机体的生理功能活动虽已运转,但尚未成熟。故稚阳未充,稚阴未长,脏腑娇嫩,尤以脾、肺、肾三脏为著。因小儿处于生长旺盛,发育迅速的阶段,对水谷精气的需求,较成人相对迫切,为满足这一需求,故常有“肺常不足”“脾常不足”“肾常虚”之说。肺主一身之气,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三者密切相关。先天之本藏精,主生长发育,既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又不断滋润各脏之阴,温煦各脏之阳。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因变异,杂病滋生,脾气不足而失运化,泄泻纳呆。肺气不足,易感外邪,咳喘、热厥。肾气不足,邪气久虚,五软五迟。悉知其不足,顺应其所虚,调护得当,则诸病不生。
小儿生理的另一特点是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生机蓬勃是指小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从体格、智力及脏腑功能等方面,均不断地向完善、成熟的方向发展,年龄愈小生长发育的速度愈快。《千金要方》曰:“婴儿初生,肌肤未成,筋骨软弱;生后两个月,瞳子始成,笑能识人;百五十日,经络成,能反复;百八十日,尻骨成,能独坐;二百一十日,掌骨成,能匍匐;三百日,髌骨成,能独立;周岁,膝骨成,能行;枕骨成,始能言。”这些特点表现为“纯阳”所使,“纯阳”是指小儿在生长过程中生机旺盛,蓬勃发展,犹如旭日之初升,草木之方萌,蒸蒸日上,欣欣向荣的生理现象,并非说小儿是有阳无阴或阳亢阴亏之体。
小儿生长过程中,间或有身热、脉乱、汗出等,不时发作,经日而愈,谓之变蒸。变者,变其五脏,变其情志,开其智力;蒸者,蒸养六腑,蕴热气血,长其百骸,而异于前。变蒸乃小儿生长发育时,五脏六腑各舒其机,相互促进影响。某脏某腑生变,或有所偏,阴阳不协而有征,随其生发,阴阳相对平衡,征失而消。《幼科铁镜·辨蒸变》:“小儿生下,三十二日一变,六十四日一蒸。变者,变生五脏;蒸者,蒸养六腑;长血气而生精神、益智能也,积五百七十六日乃除。蒸变必烧热,其状似惊,耳尻俱冷,口内上唇有白泡,如鱼目粟米大者是也。蒸变之候,口唇舌色俱照寻常无异,烧热虽有重轻,精神却不丧失,口气必不暴戾,轻则三四日解,重则六七日除,不可妄投药饵,听其自愈。”
第二节?病理特点
生理为其常,病理为其变,常变密切相关联。因小儿生理特点所具《温病条辨·解儿难》:“……且其脏腑薄,藩篱疏,易于传变;肌肤嫩,神气怯,易于感触。”故病理特点为易病。因肌肤嫩,故易伤乳食;因脏腑气弱,故易虚易实;因神气怯懦,故易受感动;因胎毒内束,故易染疹痘;因经脉未充故易发惊搐;因稚阳稚阴,故易热易寒,易饥易饱,易虚易实。因小儿为“纯阳”之体,在病理上表现为活力充沛,故易变,且易趋康复。临证审度至为重要。
小儿病理特点除肾脏不充,常虚,调护失度,易患五迟五软和先天疾患外,脾肺两脏常不足,易患脾肺内伤、咳嗽、痰喘及时疫所致的温热之证。
脾常不足,小儿脾胃之体成而未全,脾胃之气全而未壮。饮食不节,冷暖失调而伤脾胃,脾气伤则清阳不升;胃气不和则浊阴不降,病积滞,腹痛拘急,腹胀嗳气,呕吐泄泻,疳证。明代万密斋《万密斋医学全书》记载:“肠胃脆薄兮,饮食易伤;筋骨柔弱兮,风寒易袭。”《育婴家秘·五脏论治总论》曰:“胃主纳谷,脾主消谷,饥则伤胃,饱则伤脾。小儿之病,多过于饱也。”
肺为娇脏,主皮毛。《万密斋医学全书》:“肺不足者,肺为娇脏,难调而易伤……温邪上受,首先犯肺。”《幼科发挥》:“天地之寒热伤人也,感则肺先受之。”小儿对寒温不能自调,故肺系发病率高。小儿肺常不足,故肌肤腠理不固,不耐寒热,易为邪气所感。肺主宣降,开窍于鼻,小儿肺气肃降功能尚不完善,“治节”一身之气的功能未健,时邪寒热,易于从口鼻肌肤进入而伤肺阴,宣降失调而蓄热内壅,胸满痰喘。脾与肺为母子关系,脾胃健旺,则肺卫自固,小儿“脾常不足”,故肺气亦弱。因此,六淫外邪,无论从口鼻而入,或由皮毛侵袭,均能影响肺之宣肃功能,在临床上出现感冒、咳嗽、肺炎等肺系疾病。
肾乃先天之本,常虚。小儿生长发育,赖肾阳以生,赖肾阴以长,它直接关系到小儿骨、脑、发、耳、齿的功能及形态,关系生长发育和性功能的成熟。若先天肾气虚弱,加之后天脾胃失调,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肾水亏虚不能荣润肝木,肝阴不足,筋肌羸弱,五迟五软而生。若肾阳亏虚,下元虚寒,膀胱闭藏失职,不能制约小便,则发生遗尿。
脾、肺、肾三脏隶属相生,土生金,金生水,故其常关联,相互影响。若脾胃薄弱之儿,常肺气虚弱,肺气虚弱则肾水亏虚。
小儿病理特点上“心常有余”“肝常有余”。小儿脏腑经络柔嫩,内脏精气不足,感邪之后,邪气易于枭张,从阳化热,由温化火,邪热内蕴,则壮热、烦躁;因热扰动,引动肝风,则手足抽搐;肝风心火相煽动,火热炽盛,真阴内亏,柔不济刚,筋脉失养,可出现壮热、昏迷惊厥、抽搐、甚则角弓反张、颈项强直。
“易虚易实,易寒易热”是小儿又一病理特点。《小儿药证直诀》原序曾明确指出“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小儿罹病,由于机体柔弱,抗病力较差,邪气容易蕴积泛滥,病势枭张,故易出现实证;而另一方面,邪毒既盛,则正气易伤,又容易出现虚证,或虚实互见的错杂症候。如感寒发热痰咳,旋而风热犯肺,肺气闭塞,若不及时开宣肺气,则正虚邪盛内陷,心阳不振,出现内闭外脱之危象。外感时邪或内伤乳食的实证之泄泻,常因液脱津伤,出现伤阴伤阳或阴阳俱伤之虚证表现。“易热易寒”则反映小儿“稚阳未充”“稚阴未长”的生理特点。如小儿外感,感邪之后,邪正相博,“邪气盛则实”,出现热证、实证。若正气虚,邪气盛,则由实转虚,“精气夺则虚”,出现虚证、寒证。小儿寒热虚实的变化,比成年人更为迅速而错综复杂,可以朝呈实热的阳证,而暮转虚寒的阴证,也有在实热内闭的同时,转瞬而出现虚寒外脱的危候。
小儿生理虽阴常不足,脾常不足,肺常不足,肾常虚之,但阳常有余,心常有余,肝常有余,故生机蓬勃,脏气清灵,活力充沛。对各种治疗反应灵敏,小儿宿疾较少,病因相对单纯,疾病过程中情志因素的干扰和影响相对较少。因此,小儿虽发病容易,传变迅速,但只要诊断无误,辨证准确,治疗及时,调护适宜,病情好转速度比成人快。正如《景岳全书·小儿则》所说:“小儿之病……其脏气清灵,随拨随应,但能确得其本而撮取之,则一药可愈。”
第三节?病因特点
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且成而未全,全而未壮,故小儿病因较成人单纯,以先天因素、外感、伤食为多,情志、意外和其他因素也值得注意。常见病因有以下几点:
一、外感因素
由于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脏腑娇嫩,又寒温不能自调,所以更易被六淫邪气和疫疠之邪所伤,现分述如下:
1.风邪
风为百病之长,善行而数变。小儿“肺脏娇嫩”,卫外不固,寒温不能自调,故风热、风寒之邪易从口鼻或皮毛而入,侵袭肺卫,从而产生各种肺系疾患。
2.寒邪
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小儿稚阳未充,若外感寒邪或嗜食生冷,损伤脾胃,致脾阳受损,则见脘腹冷痛、呕吐、泄泻等症;若寒邪伤肺,则水饮内停发生冷哮之证。
3.暑邪
夏令暑邪炎热,小儿禀赋不足,体质虚弱,不能适应,常表现为长期发热不退、口渴喜饮、无汗尿多等夏季热之证;暑邪夹湿,小儿又脾常不足,脾喜燥而恶湿,故夏令常见小儿身重体倦、泛恶、便溏、苔腻等症。
4.湿邪
小儿脾常不足,若湿困于脾,则脾运化无权,出现泄泻、厌食、疲乏无力等症。
5.燥邪
燥为阳邪,其性干涩,最易化火伤阴。小儿脏腑娇嫩,阴常不足,易被燥邪所伤,燥邪自口鼻而入,侵犯肺卫,气道失润而发生燥咳。
6.火邪
热为温之渐,火乃热之极。小儿为纯阳之体,不论外感六淫,或内伤饮食,都极易从阳化热,故小儿伤于外邪以热性病症居多。
7.疫疠之邪
疫疠之邪是具有强烈传染性的,其引发的疾病有起病急,病情较重,症状相似,易于流行等特点。相当于现代医学所说的急性传染性疾病。
二、乳食因素
脾胃为后天之本,小儿又“脾常不足”,且饮食不知自调,故常为饮食所伤。若家长喂养不当,初生缺乳,或未能按时添加辅食,或任意纵儿所好,乳食无度,饮食营养不均衡,皆可使小儿脾气不充,脾失健运,气血生化乏源,久之正气虚弱,抵抗力下降,引发脾胃病症和呼吸道疾患。若小儿挑食、偏食,过食寒凉者伤阳,过食辛辣者伤阴,过食肥甘厚腻者伤脾,饮食不洁等,都可产生诸多病症。
三、先天因素
先天因素即胎产因素。遗传病因是先天因素的主要病因,因此防治先天性、遗传性疾病是十分必要的。早产、难产、初生不啼等,也是引起小儿残障的重要病因。因此,为保证顺利分娩,孕妇应进行正规的产前检查。
四、情志因素
小儿心怯神弱,最常见的情志所伤是惊恐。当小儿乍见异物或突闻异声巨响时,易惊伤心神,出现夜啼、心悸、惊惕、抽风等病症。长时间所欲不遂,缺少关爱,易致忧思、思虑;心脾受损,出现厌食、呕吐、腹痛、孤独忧郁等病症;家长过于溺爱,使小儿承受力差,学习负担重,家长期望值过高,易产生精神行为障碍类疾病。
五、意外因素
由于小儿没有或缺少生活自理能力,缺乏对周围环境的判断能力,很容易受到意外伤害。如溺水、触电、误食毒物、跌打损伤等,家长一定要注意保护小儿。
第四节?诊断概要
儿科疾病的辨证与其他各科一样,主要也是根据四诊获得的资料加以综合分析,做出正确的诊断。儿科有“哑科”之称,意味婴幼儿患病不能自述症状,全凭医者从望诊、闻诊和切诊中综合判断。问诊一门则是从抚养之乳母了解病情,以分析受病之因,察病之机而予以诊治。小儿就诊时多哭闹,气息易乱,加之寸口脉短少,脉息如毫,造成切脉不准,闻诊虽能反映一定的病情,但范围狭窄,唯望诊不受各种条件的限制,反映的情况比较可靠。小儿肌肤娇嫩,反应灵敏,病在其内必形之于外,故通过望神色、形态、苗窍、斑疹、指纹等可测知内脏的病变,诚如《幼科铁镜·望神色苗窍从外知内》所说:“而小儿科,则唯以望为主,问继之,闻次之。”所以儿科疾病的辨证中,望诊是最重要的一项,结合闻、问、切,再通过察看独具诊断意义的小儿虎口三关的脉纹,则可对疾病的吉凶,病变的性质达到全面的了解。
望诊
通过视觉来观察患儿神色、形态、苗窍、指纹、二便等异常变化,经过分析、判断,得出疾病发展转归之规律,谓之望诊。小儿肌肤嫩薄,因有诸于内而形之于外,表现明显,故望诊对儿科具有重要意义。
前言/序言
前?言
中医儿科,源远流长,尤其是小儿推拿、药浴、膏方外敷等外治疗法,几千年来在大量的临床实践中,一代代儿科医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许多小儿疾病施治确有良效。然妙理精方陈杂于苍茫医林,篇幅繁多,难以类见。全国城乡儿科医生或因诊务繁忙、或因资料不全,常有难以寻觅之苦。
外治疗法是祖国医学的独到的治疗方法,不仅具有普(使用广泛,经济实惠)、验(疗效显著)、廉(价格便宜,群众易接受)、便(使用方便)的优点,而且对于不肯服药、不易服药的小儿更具优势,更易发挥治疗作用,不仅减少了口服药、输液的痛苦,而且减少了药物的剂量和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在二十多年的临床工作中,我发现许多小儿的疾病是由于家长错误的育儿方式,尤其是错误的喂养方式造成的,也有因过度治疗造成的,故小儿八成的疾病完全可以通过推拿、食疗、运动等方式有效预防。小儿疾病“三分治疗,七分护理”,且“小儿脏器清灵,随拔随应”,故“治未病”在小儿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更具有积极意义。此书提倡儿科医生应从小儿的乳食、精神、起居、运动、预防、保健、食疗、康复、治疗等多方面着手,对小儿实行链条式服务格局,最终达到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的良好效果。
鉴于以上几点,从2010年开始,我在医疗之余,收集和整理了大量资料,并查阅了大量相关书籍,根据二十多年的临床研究,编写了本书,终于在2017年年初完成。
此书独特之处如下:
一、全面。本书不仅详尽论述了小儿脾胃调理、体质调理及“治未病”的临床意义和具体操作,而且对小儿常见病症从病因病机、推拿治疗、食疗、药浴、护理及调养等方面都做了详尽论述。
二、详尽论述了治疗八法在儿科中的应用,通过灵活运用治疗八法,达到清热、解痉、止吐、止泻、消疳、化积、扶正、养胃的目的。
三、详尽论述了五行生克原理在儿科临床中的应用。
四、易学、易懂。其中推拿、食疗调养等易于掌握,可操作性强,家长亦可学习应用。
五、实用性和推广性强,可资基层儿科医生之借鉴,以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儿科服务能力,缓解基层医疗机构因儿科医生稀缺带来的小儿就医难问题。
六、治未病。通过调理脾胃,不但可以有效减少疾病的发生,而且患病后可以有效缩短病程,减轻症状,减少了药物的剂量和不良反应。
希望广大儿科医护人员,携起手来,共同学习,共同发掘、研究,弘扬中医儿科理念,发展中医儿科专业,造福千万儿童。
编撰过程中,由于儿科文献浩如烟海,文献数量巨大,加之我一人之力,经验不足,其中难免有疏漏和不足之处,尚祈读者不吝赐正。
杜文换
二〇一七年八月于山西永济
易学实用小儿推拿与外治疗法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