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适合所有人群,尤其是有武侠情结,曾有过江湖梦的人。知名作者一两的新武侠古言力作,古言粉和书荒族必读的之作。波澜壮阔的史诗画卷,惊心动魄的爱恨情仇,极具感染力的人物形象塑造都让本书看点满满。在作者笔下,人性、信仰、责任在每个角色身上都表现得十分鲜明,《琵琶误》不是普通范畴的言情小说,而是有着深刻内涵的佳作!
他是大晏少帅,年少有为,运筹帷幄侠骨柔肠;她是月氏将军,眉目如画,沙场披血为爱痴狂。命运无常,造化弄人,偏偏让背负国仇家恨的两人相知相爱,该舍弃家国责任,还是放下心中挚爱?
一两,青年作家,主要创作古风类江湖武侠作品,作品内容积极向上,文风轻松活泼。已出版:一两江湖系列《帝子歌?太子妃》《神之游戏》《陌上桑》《鸳鸯乱》《那时不知我爱你》。
《一两江湖之琵琶误》目录
楔 子 绿眸
第一章 幽居
第二章 飞月银梭
第三章 离别曲
第四章 琵琶误
第五章 故人
第六章 你到底是谁
第七章 返魂
第八章 倾城
第九章 命运
第十章 过去
小剧场 永远的秘密
楔子 绿眸
雾霭从四周涌过来,像烟霞,像迷梦,慢慢将屋子纳入怀抱。
屋子才造好不久,木料还散发着新鲜的桐漆味道。
屋子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一个院落,几间房屋,比附近乡民的屋子要考究很多。
据说这屋子是一夜之间出现的。
据说屋子里有个极漂亮的女人。
据说那女人夜半时分就要化作狐形伏在屋顶上吸取明月精华,又据说其实是化作鹤形,又因她的个子那么高,腿那么纤长,估计是只鹤精吧?
而且是白鹤,因为皮肤很白。
真相到底如何?其实没有人看清过——谁也不敢太靠近这幢突然出现的屋子。
后来有一天,老张一边抽着旱烟一边告诉大家,其实那屋子并不是一夜之间就冒出来的。他去菜地施肥的时候,看到许多人骑着马来,带着很多的木料和工匠。那木料都是上等货色,连工匠的手艺都个个超凡,比汪村的石匠不知好出多少倍。他们只花了两个晚上就将房子建好。然后不知哪一天,里面就多了一个美若天仙的女人。
老张是村里有名的糊涂虫,他说的话谁会信?尤其是他竟敢诽谤汪村石匠的手艺——村里哪一幢房子不是汪村石匠盖起来的——大家扔个白眼就走开了。
“是真的哩……”老张对着他唯一的听众—— 一直蹲在脚边的看门狗说,“那女人真漂亮,眼珠子是绿的。就像春天时,汪家河刚刚涨起来的颜色,真绿呵……”
第一章 幽居
(一)
她的眼睛是绿的,肌肤是白的,唇是红的,岂止是美,简直美得妖异。
她的鼻梁挺直,眉毛斜斜飞扬,她站在屋檐下,一遍又一遍地往小径上张望。
天色渐渐暗下来,月牙儿爬上了天边,远远地有乡农扛着锄头走过。“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许多诗人吟咏的山间晨昏,美丽非凡。
这样的景致却丝毫不能吸引她,她深绿的眸子里渐渐有了焦躁的怒气,大声道:“人呢?”
丫鬟连忙出来。
“去把桌上那封信拿来!”
丫鬟连忙进屋,片刻托了一封信出来。
她展开看了一遍,眉头已然皱起:“明明说今天来,怎么这个时候还不到?”
话音才落,隐隐听到马蹄声。
这声音多么微弱,掩隐在犬吠虫鸣的声音里,几乎不可听闻。
但她听到了,丫鬟看到她的眼睛一下子明亮起来,便知道,她要等的人,来了。
那是一匹快马,踏着傍晚的岚气而来。她站在屋檐之下,微微眯起眼,在浓浓的暮霭里,辨认出他的身影。
他有这世上最英俊的面庞,鼻若悬胆,目若星辰,他的目光坚毅又温存。
马儿转瞬已经到了面前,他翻身落马,动作干脆利落,马鞭扔给仆人,大踏步向她走来。
“啪”!
她扬手给了他一记耳光。
他的头微微一偏,嘴角有丝苦笑:“珰珰……”
“为什么这个时候才来?”雪肤碧眼的珰珰扬眉问。
“天还没黑,不仍算是今天吗?”
“太阳都落山了!”
“怎么会?”他微微一笑,目中像是蕴着一抹朝阳,光耀照人。他看满桌的菜丝毫未动,两只酒杯盛得满满的,递了一杯给她,柔声道:“我说了来,就会来。”
珰珰一仰脖子酒便进了喉咙,放下杯子,手抚向他的脸:“疼吗?”
“不疼。”
她问:“这次能待多久?”
“半个月。”
“唉,比上次多五天。也好。”
她的模样似欢喜又似叹息。他握着她的手,低声道:“对不起。”
她挑眉:“既然知道对不起我,就把这桌菜全吃了!”
他从命,才吃了一口,便笑了起来:“这是你做的吧?”
她眨巴着碧绿的眼睛看着他:“不好吃?”
“嗯……口味很特别。”
……
十年后,那个更好的自己
(序)
一
2007,2017。
十年。
在这十年里,你做了些什么呢?
我猜,你上了一些课,考了一些试,认识了一些有趣的人,去过一些好玩的地方,吃过一些好吃的东西,听过一些好听的情话……2007你还小,2017你已经长大;2007你还年轻,2017你已经变得成熟。
十年啊,这么快,又这么长。
我在2007的时候,在网络上传了我的最新系列——一两江湖。当时只当是编辑分派的额外任务,一面懒洋洋上传,一面嘀咕明明只有埋头码字才是正事。
那时候的我,完全没有想到十年后还有很多人因为这个故事陪在我身边,在我每一次打滚求抱求安慰的时候,都在。
从不离开。从不拒绝。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花开花落,花落花开,一直到了2017。
2017的春天里,黄磊告诉我,他要重做“一两江湖”系列。
对,他说的是“要”。帅爆了是不是?
于是,“一两江湖”系列重做了,你看到了这本书。
二
用自己的名字来命名这套书,大概是我做过的最任性又最正确的事情。
“一两江湖”系列这名字超赞的是不是?(说“是”。快。)
就像我已经想不起来“一两”这个名字的来历一样,我也不记得当时为什么要取这个系列名了……做设定的时候,就是想写一个没有刀光剑影,专职谈恋爱的江湖。
小时候看古龙的武侠小说,江湖恩怨全当浮云,最动心处莫过于男女主角谈情说爱,最闷心者莫过于男主角和好几个女主角谈情说爱,合上书常常感到意犹未尽——这大概就是我会拿起笔的原因。
“一两江湖”系列是我为自己织的梦。梦里有我最爱的人物,最爱的风景,最爱的食物,最爱的情怀……所有我喜欢的,一股脑儿全塞进来,满满胀胀,满心欢喜。好爱它。
每个人心底都有这样的梦吧?
如果问我2007年以前最正确的人生决定,毫无疑问是写了“一两江湖”系列。
那么2017年的实体书出版显然是最幸运的人生礼物。满足地笑。
三
鲁迅先生说,写出来是为了忘却。
是的,在文末画上的最后一个句号,就是和书中人物说的一声“再见”。
现在,真的再见面了。哈哈。
《红线引》《绿离披》《菩萨蛮》《锦衣行》《染花身》《风荷曲》《发如雪》《琵琶误》《望星记》,包括一直想写而未写的《玉萝姬》……“一两江湖”的故人们,没想到,我们还有再见面的一天。
原版因为有字数限制,有些情节来不及展开,或者是以我当时的水平没有能力将其展开,在新版里都相应进行调整,补充原有的枝干,使其焕然一新,有了独特的光彩。你读它,无论是旧友还是新知,都会获得不一样的感受。
改稿是多么痛苦的事啊,可以排进人生苦恼的前三名!可是这一次,我拿起笔,不是和痛苦相遇,而是和过去的故事相遇,和过去的人物相遇,并最终,和过去的自己相遇。
隔着光阴的屏障,我在这端,她在那端。
相视,微笑。
有时候好想抽打她,“太烂了怎么能写成这样”,有时候又想抱住她,“呜呜呜,写得好好,你怎么做到的”……
时刻精神分裂,甚是销魂。
四
十年来我所干的事情,总结起来,就像是从花朵中提取香氛,制成香水。我搜罗所有能捕捉到的一切,柔和的风,清凉的雨,盛开的花,初升的月,牵手时彼此掌心的温度,相视时眼底的温柔……从里面汲取出一丝丝美好,提炼成文字,变成故事。
爱与生命的重量,这个主题我想我会永远写下去。
当你合上书,会想抱一抱身边的人,或者,找一个人好好抱抱,还或者,只是单纯觉得风很柔和天气很好——谢谢你,这就是我想要的全部了。
这部新近翻阅的武侠小说,着实让人眼前一亮。作者对于人物心理的刻画,细致入微,仿佛能透过文字直接触碰到角色的灵魂深处。尤其是一些边缘人物,不再是传统武侠中脸谱化的存在,他们有着自己的挣扎、无奈与坚持。比如那个终日沉默寡言的药师,他的每一次下药、每一次包扎,背后似乎都隐藏着一段不为人知的往事,那种克制的情感比激烈的冲突更具张力。情节的推进也颇具匠心,不是那种一路开挂的爽文套路,而是步步为营,每一次小小的胜利都伴随着巨大的代价。书中对于江湖规矩的探讨也相当深刻,探讨了“道”与“术”的边界,让人在酣畅淋漓的打斗场面之余,也能思考隐藏在刀光剑影之下的真正“侠义”是什么。整体而言,它成功地在保留了传统武侠的精髓——快意恩仇、仗剑天涯——的同时,注入了现代人对于复杂人性的理解与审视,读来酣畅淋漓却又回味悠长,是近期难得佳作。
评分我必须说,这本书的文字功底是毋庸置疑的,那种老派的叙事腔调,读起来有一种久违的亲切感。它没有过多炫技式的华丽辞藻堆砌,而是用非常凝练、精准的笔触勾勒出场景和氛围。特别是对环境的描写,比如清晨雾气弥漫的山谷、夕阳下被血染红的古道,那种画面感极强,让人仿佛身临其境,空气中似乎都带着铁锈和草木的腥味。更难得的是,作者似乎对传统武学的理解颇深,对于招式名称的运用,以及内力运行的描述,都显得专业而有根据,而非随意编造。虽然故事的整体脉络是围绕着一个既定的目标展开,但其间穿插的江湖秘辛、门派恩怨,层层剥开,像剥洋葱一样,每一次揭开都带来新的惊奇。对于热衷于考据武学体系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绝对能满足你们的胃口,它不是一本浮光掠影的快餐读物,更像是一部需要细细品味的武侠画卷。
评分说实话,我一开始对这种“新武侠”的标签持保留态度的,总担心它会为了追求新颖而丢了武侠的“骨气”。然而,读完后,我的顾虑完全打消了。这本书的精彩之处,恰恰在于它对“情”的拿捏。那种朦胧的、不言而喻的爱恋,比那些直白的表白要动人心魄百倍。其中几段对手戏的文采斐然,两方人马交手,招式里藏着的是无法言说的情愫,一个眼神、一个微小的停顿,胜过千言万语的对白。这已经超越了一般的武打小说范畴,更像是一部充满宿命感的悲剧史诗。书中对于“误会”的运用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所有的冲突,往往都是源于信息不对等和立场差异,这让角色的行为逻辑显得格外真实可信,没有主角光环的强行碾压。读完合上书本时,那种怅然若失的感觉久久不散,感叹命运弄人的强大力量。
评分这本书的节奏感掌握得炉火纯青,堪称教科书级别。它知道何时该放慢速度,让读者沉浸在细腻的情感纠葛中;也知道何时需要猛地提速,用一场酣畅淋漓的打斗来释放之前积攒的紧张情绪。开篇略显平淡,仿佛是为后续的波澜埋下的伏笔,初读可能稍感沉闷,但请相信我,一旦跨过最初的门槛,接下来的体验便是坐上了过山车。特别是中期那场在雪夜中的追逐战,作者将环境描写、人物喘息、兵器碰撞声,全部融合在一起,读起来简直让人手心冒汗,恨不得自己也拿起兵器加入战团去助一臂之力。这种高强度的沉浸式阅读体验,是很多当代小说难以企及的。它成功地营造出一种“一气呵成”的阅读快感,让人根本停不下来,直到看到最后一页。
评分我通常对武侠小说里那些过于宏大的世界观设置不太感冒,总觉得篇幅一拉长就容易失焦。但这部作品的格局拿捏得恰到好处。它似乎只是聚焦于几个小人物的命运,但透过他们相互交织的命运线,我们却能窥见一个完整且鲜活的江湖生态。那里有严苛的师门规矩,有市井间的流言蜚语,有权力阶层的暗中角力,更有底层人物的挣扎求生。作者没有把笔墨浪费在描绘那些虚无缥缈的“天下”大义上,而是聚焦于“人”如何在那个时代背景下做出选择。这种“小处着眼,大处着笔”的手法,让整个故事显得格外真实可触,仿佛这些事就发生在隔壁街角。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在猜想,如果是我处于那个境地,我会如何抉择?这种代入感,是衡量一部优秀小说的重要标准,而这部作品,无疑做到了极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