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1-14
水星播种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1. 中国科幻文学巨头——刘慈欣领衔之作
作为中国科幻界的领军人物,刘慈欣曾获“雨果奖”“银河奖”,并多次获得华语科幻星云奖,2017年6月又凭借《三体3》获得世界级科幻奖——“轨迹奖”,不愧为名副其实的科幻大咖。阅读刘慈欣的作品,能够从中感受科学的内涵和美感,并将*的空灵和厚重的现实结合起来,读后令人回味无穷。
2.《水星播种》同名电影将于2017年震撼上映
《盗墓笔记》作者南派三叔的南派泛娱公司签下科幻作品《水星播种》,将其改编成电影,预计2017年震撼上映。
3.“科幻”是2017年的主题
2017年8月,世界科幻大会在芬兰赫尔辛基举办,紧随其后的是我国上海的国际文学周,两次会议都验证了科幻文学正从一片罕至秘境向世界各个角落延伸的趋势。而提及中国科幻,自然绕不开刘慈欣,本书全面讲述生命科学与人工智能,让你的思绪飘向茫茫无尽的宇宙深处,思考生命智能存在的更多可能。
4. 装帧精美,物美价廉
在装帧方面,封面采用特种纸,与精美设计相结合,视觉效果突出;内文选用优质轻型纸,排版简洁、大气,高品质、大容量、低价格,物超所值!
山/1
最后一个勇敢的人/33
暗室/51
水星播种/97
鼠年/137
桃源惊梦/171
海的女儿/195
百鬼夜行街/219
一个人的愿望/235
后记/259
山
星空
这一系列的重大发现终于打动了泡世界的政府,使其与昔日的敌人联合起来,也投身于探险事业之中,一时间,对探险的投入急剧增加,最后的突破就在眼前。
虽然对水蒸气的性质有了越来越多的了解,但缺乏密封技术的地核科学家一时还无法避免它对地核人生命和仪器设备的伤害。不过他们已经知道,在4500 米以上的高度,无形岩是死的,不会沸腾。于是,地核政府和探险联盟一起在4800 米的高度上建造了一所实验室,装配了更长、性能更好的引管,专门进行无形岩的研究。
“直到这时,你们才开始做阿基米德的工作。”
是的,可你不要忘记,我们在原始时代,就做了法拉第的工作。
在无形岩实验室中,科学家们相继发现了水压和浮力定律,同时与液体有关的密封技术也得以发展和完善。人们终于发现,在无形岩中航行,其实是一件十分简单的事,比在地层中航行要容易得多。只要船体的密封和耐压性达到要求,不需任何挖掘,船就可以在无形岩中以令人难以想象的高速度上升。
“这就是泡世界的火箭了。”
应该称做水箭。水箭是一个蛋形耐高压金属容器,没有任何动力设施,内部仅可乘坐一名探险者,我们就叫他泡世界的加加林吧。水箭的发射平台位于5000 米高度,是在地层中挖出的一个宽敞的大厅。在发射前的一小时,加加林进入水箭,关上了密封舱门。确定所有仪器和生命维持系统正常后,自动掘进机破坏了大厅顶部厚度不到10 米的薄岩层,随着“轰隆”一声,岩层在上方无形岩的巨大压力下坍塌了,水箭浸没于深海的无形岩之中。
周围的尘埃落定后,加加林透过由金刚石制造的透明舷窗,惊奇地发现发射平台上的两盏探照灯在无形岩中打出了两道光柱,由于泡世界中没有空气,光线不会散射,这时地核人第一次看到了光的形状。震波仪传来了发射命令,加加林扳动手柄,松开了将水箭锚固定在底部岩层上的铰链,水箭缓缓升离了海底,在无形岩中很快加速,向上浮去。
科学家们按照海底压力,很容易计算出了上方无形岩的厚度,约10000 米,如无意外,上浮的水箭能够在15 分钟内走完这段航程,但以后会遇到什么,谁都不知道。
水箭在一片寂静中上升着,透过舷窗看出去,只有深不见底的黑暗。偶尔有几粒悬浮在无形岩中的尘埃在舷窗透出的光亮中飞速掠过,标示着水箭上升的速度。
加加林很快感到一阵恐慌,他是生活在固体世界中的生命,现在第一次进入了无形岩的空间,一种无依无靠的虚无感攫住了他的全部身心。15 分钟的航程是那么漫长,它浓缩了地核文明10 万年的探索历程,仿佛永无止境……就在加加林的精神即将崩溃之际,水箭浮上了这颗行星的海面。
上浮惯性使水箭冲上了距海面十几米的空中,在下落的过程中,加加林从舷窗中看到了下方无形岩一望无际的广阔表面,这巨大的平面上波光粼粼,加加林并没有时间去想这表面反射的光来自哪里。水箭重重地落在海面上,飞溅的无形岩白花花一片撒落在周围,水箭像船一样平稳地浮在海面上,随波浪轻轻起伏着。
加加林小心翼翼地打开舱门,慢慢探出身去,立刻感到了海风的吹拂,过了好一阵儿,他才悟出这是气体。恐惧使他战栗了一下,他曾在实验室中的金刚石管道中看到过水汽的流动,但宇宙中竟然有如此巨量的气体存在,是任何人都始料未及的。
加加林很快发现,这种气体与无形岩沸腾后转化的那种不同,不会导致肌体的短路。他在以后的回忆录中有过一段这样的描述:我感到这是一只无形巨手温柔的抚摸,这巨手来自一个我们不知道的无限巨大的存在,在这个存在面前,我变成了另一个全新的我。
加加林抬头望去,这时,地核文明10 万年的探索得到了最后的报偿。
他看到了灿烂的星空。
山无处不在
“真是不容易,你们经历了那么长时间的探索,才站到我们的起点上。”冯帆赞叹道。
所以,你们是一个很幸运的文明。
这时,逃逸到太空中的大气形成的冰晶云面积扩大了很多,天空一片晶亮,外星飞船的光芒在冰晶云中散射出一圈绚丽的彩虹。下面,大气旋形成的巨井仍在轰隆隆地旋转着,像是一台超级机器在一点点碾碎这个星球。而周围的山顶却更加平静,连碎波都没有了,海面如镜,又让冯帆想起了藏北的高山湖泊……冯帆强迫自己,使思想回到了现实。
“你们到这里来干什么?”他问。
我们只是路过,看到这里有智慧文明,就想找人聊聊,谁先登上这座山顶我们就和谁聊。
“山在那儿,总会有人去登的。”
是,登山是智慧生物的一个本性,他们都想站得更高些,看得更远些,这并不是生存的需要。比如你,如果为了生存就会远远逃离这山,可你却登上来了。进化赋予智慧文明登高的欲望是有更深的原因的,这原因是什么我们还不知道。山无处不在,我们都还在山脚下。
“我在山顶上。”冯帆说,他不容别人挑战自己登上世界最高峰的荣誉,即使是外星人。
你在山脚下,我们都在山脚下。光速是一个山脚,空间是一个山脚,被禁锢在光速和空间这狭窄的深谷中,你不觉得……憋屈吗?
“生来就这样,习惯了。”
那么,我下面要说的事你会很不习惯的。看看这个宇宙,你感觉到什么?
“广阔啊,无限啊,这类的。”
你不觉得憋屈吗?
“怎么会呢?宇宙在我眼里是无限的,在科学家们眼里,好像也有200 亿光年呢。”
那我告诉你,这是一个200 亿光年半径的泡世界。
“……”
我们的宇宙是一个空泡,一块更大固体中的空泡。
“怎么可能呢?这块大固体不会因引力而坍缩吗?”
至少目前还没有,我们这个气泡还在超固体块中膨胀着。引力引起坍缩是对有限的固体块而言的,如果包裹我们宇宙的这个固体块是无限的,就不存在坍缩问题。当然,这只是一种猜测,谁也不知道那个固体超宇宙是不是有限的。有许多种猜测,比如认为引力在更大的尺度上被另一种力抵消,就像电磁力在微观尺度上被核力抵消一样,我们意识不到这种力,就像处于泡世界中意识不到万有引力一样。从我们收集到的资料上看,对于宇宙的气泡形状,你们的科学家也有所猜测,只是你不知道罢了。
“那块大固体是什么样子的?也是……岩层吗?”
不知道,5 万年后我们到达目的地时才能知道。
“你们要去哪里?”
宇宙边缘,我们是一艘泡船,叫“针尖”号,记得这名字吗?
“记得,它是泡世界中首先发现地层密度递减律的泡船。”
对,不知我们能发现什么。
“超固体宇宙中还有其他的空泡吗?”
你已经想得很远了。
“这让人不能不想。”
想想一块巨岩中的几个小泡泡,就是有,找到它们也很难,但我们这就去找。
“你们真的很伟大。”
好了,聊得很愉快,但我们还要赶路,5 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认识你很高兴,记往,山无处不在。
由于冰晶云的遮拦,最后这行字已经很模糊。
接着,太空中的巨型屏幕渐渐暗下来,巨球本身也在变小,很快缩成一点,重新变成星海中一颗不起眼的星星,这变化比它出现时要快许多。这颗星星在夜空中疾驶而去,转眼消失在西方天际。
海天之间黑了下来,冰晶云和风暴巨井都看不见了,天空中只有一片黑暗的混沌。冯帆听到周围风暴的轰鸣声在迅速减小,很快变成了低声的呜咽,再往后完全消失了,只能听到海浪的声音。
冯帆有了下坠的感觉,他看到周围的海面正在缓缓地改变着形状,海山浑圆的山顶在变平,像一把正在撑开的巨伞一样。他知道,海水高山正在消失,他正在由9000 米高空向海平面坠落。在他的感觉中只有两三分钟,他漂浮的海面就停止了下降,他知道这点,是由于自己身体下降的惯性使他没入了已停降的海面之下,好在这次沉得并不深,他很快游了上来。
周围已是正常的海面,海水高山消失得无影无踪,仿佛从来就没有存在过一样。风暴也完全停止了,风暴强度虽大但持续时间很短,只是刮起了表层浪,所以海面也在很快平静下来。
天空中的冰晶云已经散去很多,灿烂的星空再次出现了。
冯帆仰望着星空,想象着那个遥远的世界,真的太远了,连光都会走得疲惫,那又是很早以前,在那个海面上,泡世界的加加林也像他现在这样仰望着星空。穿越广漠的时空荒漠,他们的灵魂相通了。
冯帆一阵恶心,吐出了些什么,凭嘴里的味道他知道是血,他在9000 米高的海山顶峰得了高山病,肺水肿出血了,这很危险。在突然增加的重力下,他虚弱得动弹不得,只是靠救生衣把自己托在水面上。不知道蓝水号现在的命运,但基本上可以肯定,方圆1000 公里内没有船了。
在登上海山顶峰的时候,冯帆感觉此生足矣,那时他可以从容地去死。但现在,他突然变成了世界上最怕死的人。他攀登过岩石的世界屋脊,这次又登上了海水构成的世界最高峰,下次会登什么样的山呢?这无论如何得活下去才能知道。几年前在珠峰雪暴中的感觉又回来了,那感觉曾使他割断了连接同伴和恋人的登山索,将他们送进了死亡世界,现在他知道自己做对了。如果现在真有什么可背叛的东西来拯救自己的生命,他会背叛的。
他必须活下去,因为山无处不在。
《中国科幻基因库》总序
郭凯
这套丛书记录从2000 年开始至今,中国科幻在几个不同领域里所走过的路程。
一些人留下,一些人离开,一些人出现,一些人改变。总是如此,科幻亦然。
科幻在中国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它生生不息,绵延至今,却又随着中国历史的几个大断裂带,被切割为几个平行宇宙般不同的历史时期,每个时期的面貌差异极大。当年为了各自的理念,对当时还叫作科学小说的科幻推崇备至的梁启超和鲁迅,若是读到了今天接连斩获雨果奖的《三体》和《北京折叠》,他们会做何评价呢?当他们看到今天商业资本涌向科幻IP 的热潮,听到国家领导人对于支持中国科幻的演讲时,又会有何感想呢?
也许对于普通读者来说,中国科幻往日的历史并没有什么意义,我们在市场上所能读到的科幻,大多是最后一个阶段的产物。20 世纪90 年代开始,伴随着《科幻世界》的改版和中国经济文化环境的变化,中国科幻进入了一个恒纪元,一批被称为“新生代”的科幻作家出现:星河、杨鹏、柳文扬、杨平、潘海天、凌晨、赵海虹……星河在世纪之交的《中国科幻新生代精品集》中记录这个时代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吴岩则在此书的序言中总结了一些这个时代作家们的特色,例如他们对过去“文以载道”“反映社会人生”等传统科幻理念不感兴趣,更多的是一种消遣,为自己而写,为科幻本身而写。
然而也正是在世纪之交,中国科幻经历了又一次大换血。
也许没有人能穷尽这次变革的全部原因,常被提及的有:1999 年高考科幻作文题事件引发的科幻热潮和大批高校科幻协会的建立,网络技术的普及造成的大量网络科幻文化论坛社区,《魔戒》《哈利波特》等奇幻文学对于科幻文学叙事手法和理念的冲击等。一批被称为“更新代”的更加年轻的科幻作家开始陆续发表作品,包括陈楸帆、江波、飞氘、夏笳、迟卉、郝景芳、长铗、宝树、陈茜……在姚海军看来,这一代科幻作家的创作理念更加多元而难以简单概括,他们对科幻本身有了更超然的认识,而正是对科幻的超然和差异化的理解,让新世纪十几年来的科幻小说丰富性得到了强化。
而对于刘慈欣、韩松、王晋康、何夕等几位从20 世纪90 年代开始持续创作大量作品至今的作家来说,他们的作品在新世纪也不断演进和变化,逐渐奠定了中国科幻某种核心价值和理念的模式,将科幻从小圈子带向了更为广阔的文化空间。
这一时期的中国科幻并非总是一帆风顺,在经历了新世纪最初几年的繁荣后,中国科幻从一个时期的巅峰状态走向相对的衰落阶段,科幻作者和读者被各种迅速兴起的其他类型文学分流,科幻刊物的销量和影响力迅速降低,成为一个小圈子的自娱自乐,甚至出现“科幻已死”的质疑。然而表面的衰退背后,中国科幻也在默默积蓄着它的实力,科幻学术研究体系在国内开始建立并完善,科幻作者们开始有意识地学习更加面向大众的写作技巧并向多种媒体形式进军,科幻迷群体随着时间推移从高校社团成长为更具经济能力和行动能力的社会组织……这一切随着《三体》系列的出版,将中国科幻重新带回了一个高潮。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我们常将一种艺术类型的成长比喻为一棵树,然而,科幻却是一株星际植物,它的种子从遥远的平行时空而来,穿过辐射真空的茫茫宇宙,历经大气层的天火洗礼,历经无数文明世界的文化熏陶,成长为今天的样貌,它的基因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变异。当新的变革即将降临在中国科幻之上时,我们建立起这一座中国科幻基因库,将这十几年来的科幻作品分类储藏,将它们的基因信息写进细菌的DNA 里,刻在石头上。也许亿万年后,我们的后裔或是远方而来的外星文明会重新发现它们,进入我们这一代人用科幻编织的历史。
本丛书暂定三本:地球宇宙卷、生命智能卷、东方文明卷,分别讲述人类地球改造与宇宙探索的科幻故事,生命科学与人工智能的科幻故事,以及一切与中国历史文化有关的科幻故事,希望读者能够在书中寻找宇宙、生命以及一切的答案。感谢为本丛书积极供稿的各位科幻作者,以及三丰在联系促成本丛书编选过程中所做的贡献。
生命智能卷序言:从基因到程序
郭凯凯
写此文时,一部叫作《西部世界》的美剧正在流行,一个虚拟乐园中,机器人们以为自己是人,正常地生活着。刚更新的一集里,许多机器人的脑海中响起声音,这是乐园已死的创始者设定的程序,机器人不能理解,惊恐万分,视为神的声音,但他们最终明白,这些声音是他们的思维。在前几天北京举行的一场讨论虚拟视觉和万物本源的科幻沙龙中,陈楸帆指出,这一集其实是在向人类进化史致敬,当原始时代的人类第一次产生理性思维时,他们对脑中的这一现象难以理解,只得归结为神在对他们说话,这是原始宗教的起源。
生命科学和人工智能是科幻中常见的两个话题,但是很多情况下,它们难以区分,所以这里把它们合为一卷。如果科学家没搞错的话,地球的生命史已有几十亿年,人类的进化史也有几百万年了,面对茫茫宇宙,在费米悖论面前,人类常常会思考智慧生命在宇宙中诞生是否是一件非常偶然的事情。生命当然也可能以完全不同于人类的形式存在,对此科幻作家们做出过各种猜想:硅基的机械生命、非物质的能量生命等,然而从人类的认知范围来看,样本实在太少。为了不犯错,克拉克、萨根、刘慈欣等对科学细节严谨的作者更倾向于让外星生命从不现身,整个《三体》系列里,人类始终没有亲眼见过一个三体人,阿西莫夫则干脆在基地系列里回避这个问题,去写只有人类一种智慧生物存在的银河系。
道理很明白,如果人自己都搞不清楚生命是什么,他们就无法建立和自己不一样的模型。在古代,中西方都有大量关于制造类人生命的神话和传说,但是在近代生命科学诞生前,这些都不会被认为是科幻。1543 年,也就是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诞生的那一年,维萨留斯发表了《论人体构造》,通过大量的人体解剖案例颠覆了亚里士多德和盖伦的大量定论,解开了近代生命科学的序幕。几百年后,随着文艺复兴和科学革命的扩散,生命科学成了欧洲受过教育的年轻人的热点话题。1818 年,玛丽·雪莱将自己从医生朋友们那里得来的解剖学知识、最新的关于电流的新闻和她熟悉的哥特式恐怖文学混搭在一起,写下了《弗兰肯斯坦》,人类自己制造的智慧生命杀死了自己的创造者,从此成为挥之不去的梦魇,它被今天大多数科幻史认为是世界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科幻小说。19 世纪,生物学领域博物学兴起,学者们漂洋过海,像凡尔纳笔下的尼莫船长和气球探险家一样,到处记录地球每一个角落的生命形态,发掘每一个岩层的化石,试图破解上帝创造生命的秘密,进化论终于诞生,生命从远古到未来的演化蓝图被绘制,威尔斯开始设计火星和月球上迥异于地球的恐怖外星生命。而为了解释达尔文遗留下来的关于进化论的缺陷,有关遗传和基因的猜想也开始萌芽,关于微观生命世界、胚胎、克隆和变异怪物的科幻开始流行,并且一直持续到今天。
人类制造智慧生命的技术也随之不断进化,1920 年,卡雷尔·恰佩克在剧本《罗素姆的万能机器人》中设计了生物工厂,活体组织在生产线上不断生成忠心耿耿为人类工作的类人造物,并以捷克语的“奴隶”命名为“robot”,这个词在今天指那种通常由金属制造的机械体机器人,而恰佩克笔下的类人生化造物应该叫“android”,在中文语境下,它们都被翻译为“机器人”。恰佩克笔下的机器人继承了弗兰肯斯坦时代的恐惧:机器人会反抗和毁灭创造者,而后来的阿西莫夫为了更好地让这一形象融入科幻,设计出了“机器人三定律”作为行为规范来保护人类。当然,这种道德定律在科技上并无什么约束力,如同今天的人工智能可以被作为杀人武器,许多科幻作品在三定律热后,又回到了对机器人的原始恐惧中,比如20 世纪60 年代的《西部世界》。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机器人有了自己计算的大脑,并且不再以人类形体出现,网络技术出现后,它甚至不再以物质形体出现,机器人和人工智能两个词逐渐合二为一,它出现在未来工厂的流水线上,出现在星际飞船的导航中枢上,出现在统治人类的天网和矩阵中,出现在每一个人的安卓和ios 智能手机里,它们和人类的关系也愈加复杂。
中国人常用春秋战国时期《列子·汤问》里偃师造人的故事来证明自己有科幻的传统,然而在前科学时代,这个故事更接近神话,和盘古开天、嫦娥奔月一样,与近代科幻的概念相差甚远。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自己的一套认识生命和自身的知识体系,但已从近代以来和西方的对抗中逐渐式微。我们今天能够理解19 世纪末,当关于火星运河的消息和火星人的猜想传入京师同文馆时,当威尔斯的科幻小说传入慈禧太后耳中时,知识精英和统治者们对这些故事表示漠然,毕竟眼前的带着更高科技文明降临在中国的西方人与外星人并无什么差异,且需要被更优先地对待。在晚清的科学小说热潮中,勇于尝试的中国人抛下自己的传统,去拥抱那些他们眼中更加先进的西方生命领域的知识——用灵魂引导、催眠控制去暗杀专制者,拯救中国,尽管这些东西从今天看来并不科学。新中国成立后,科幻作品中充满着对未来新社会的向往,我们用辐射培养出巨大的动植物,在海洋中放牧鲸鱼,将火星改造为生机勃勃的新生态基地。而在现实中,则是亩产万斤的神话,与科幻在一起真假难辨。这些科幻的风格是如此鲜明,与美国同时期的科幻产生了鲜明对比,当叶永烈回想起至今销量仍是中国科幻第一名的《小灵通漫游未来》,他不得不承认,他
水星播种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促销时买的,物美价廉。
评分可以以可以可以可以可以
评分买来还没看,不过对大刘好评,期待再次打折
评分物流快速,包装完好无损,正版图书,孩子看了很喜欢。
评分非常满意,科幻极品,信任京东,继续上进。
评分挺好的,真的,真的,已经看完了,哈哈
评分不错不错,应该是正品,买的第二天就到了。
评分618买的,折上折,非常划算,包装完整,物流快,态度好
评分喜欢科幻小说。
水星播种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