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原版引进日本版配图《三国志演义》;入选“千禧年影响世界的一百位名人”中的唯yi的一位日本人,江户时期浮世绘画师葛饰北斋罕见的64幅叙事锦画;他的作品影响了德加、马奈、梵高、高更等许多印象派绘画大师;选自日本400年来持续畅销的版本,精炼展现《三国演义》全貌。
本书包含64幅浮世绘大师葛饰北斋为中国古典名著《三国志》做的浮世绘锦画插图。以日本天宝年间(1830-1844)出版发行的《绘本通俗三国志》为蓝本,重新选编、整理而成。原文翻译配图文字,为读者展示日本人眼中的三国演义。江户时代的思想家、汉诗人赖山阳(1780-1832)作序。
葛饰北斋(1760年-1849年)日本江户时代的浮世绘画家。
徐英东:哈尔滨理工大学日语教研室主任主攻文学方向。
田葳:日语教师,文学方向。
《三国演义》的主要人物
拜祭天地神明 桃园三结义
皇帝与刘协 野外彷徨不知前路
曹操发矫诏 众诸侯起兵响应
曹洪助曹操 渡过汴水
孙坚击破黄祖军
马超讨王方 生擒李蒙
张飞随玄德 闯入曹操阵中
刘备示曹操 书简于吕布
孙策与太史慈 神山之麓大战百余回合
玄德献杨奉、韩暹首级于曹操
东吴孙策率 战船驶向荆州
吕布助玄德家人赠糜竺宝剑
吕布激战后身疲体倦 为宋宪、魏续所图
玄德假意闻雷声大惊 骗过曹操
关羽与曹操约三事降汉
张飞怒向关羽索战
孙策让印绶与孙权
赵云枪挑高览见玄德
曹操自卢龙口 赴白狼山
司马徽示玄德明路 飘然而去
玄德率关羽、张飞赴卧龙岗
孔明智计大破夏侯惇
赵云护幼主 劝谏糜夫人
张飞长坂桥骂曹
孔明智计轻得十万羽箭
蒋干西山庵见庞统
赵云箭射徐盛战船
诸将贺得胜 孔明问罪关羽
刘备祈天劈巨石
曹操铜雀台观诸将演武
马超山林追曹
赵云追赶孙夫人 夺回幼主
彭羕入玄德营中 解说蜀中山川地理
孔明智擒张任
玄德治蜀 分封诸将
甘宁勇夺皖城 一锤击毙朱光
周泰血战救孙权
黄忠、严颜布阵天荡山 勇斩魏军二将
蜀、魏隔汉水 东西对峙
周仓潜水生擒庞德
华佗为关羽刮骨疗毒
关羽魂魄托梦汉中王
曹丕妒曹植图谋加害
孔明假病谏玄德称帝
范疆、张达夜杀张飞投奔孙权
关兴为父报仇 夺回偃月刀
蜀帝梦中见二弟
孙韶、徐盛 意见相左起争执
得神人相助 孔明拯救诸将
赵云枪挑韩德
孔明操琴智退仲达
孔明挥泪斩马稷
武昌郊外 孙权登坛即皇位
孔明布下八卦阵 生擒仲达麾下兵
费祎受命使东吴 面呈孙权孔明书
孔明火烧葫芦谷 奇谋妙计讨仲达
死孔明吓走活仲达
曹爽闭门玩弹弓
司马师骂天子 杀皇后
姜维大战王经获胜 列万余首级喜庆功
蜀国傅佥摔死王真 棒杀季鹏
司马昭命贾充、成济杀魏主曹髦
姜维斩杀钟会等 多名部将自刎而死
司马炎统一天下 万民无为四海平
《三国演义》与古代日本
成书于养老四年(720年)的日本正史《日本书纪》之“神功皇后纪”中,引用了《三国志•魏书•倭人传》中三则材料,此为日本史书中可见的对于《三国志》的较早引用。神护景云三年(769)十月,称德天皇赐太宰府学五部书,即《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与《晋书》。后来的《续日本纪》(797)中也有对《三国志》的引用。到了平安时代宽平三年(891),在藤原佐世编写的《日本国见在书目录》中记录了《三国志》书名。更后,在藤原通宪(?-1159)之藏书中收有《魏蜀吴志》,应当就是当时流传于日本的《三国志》;之所以以魏、蜀、吴三志的形式流传,应当与《三国志》最早是以《魏书》《蜀书》《吴书》三书形式流传有关。
《三国演义》的成书时间在元末明初。其传入日本的具体时间虽不能确定,但可以推知应当至晚在江户时代。日本江户幕府实行“锁国”政策,禁止本国与外国自由交流,然日本对荷兰、中国的交流则例外。当时以九州的长崎为窗口,在政府监督下可以进行物资往来。中国刊行的书籍也应当是通过这一渠道进入日本。
《三国志演义》名字最早出现在江户时期的学者林罗山的读书目录中,其中清楚地记录着《三国志演义》的书名。由此可以窥测江户时代初期,《三国志演义》已经传入日本。另外,根据长泽规矩也先生《日光山“天海藏”主要古书解题》(日光山轮王寺、1966)的记载,宽永20年(1643)去世的天海僧正的藏书中,记录着《新锓全像大字通俗演义三国志传》(乔山堂刊本),以及《李卓吾先生批评三国志》(明刊本)等书名。这说明江户时期各种中国版本的“三国”作品已开始见于日本学者的案头。
日本元禄二年(1689)到元禄五年(1692)之间《三国演义》的日文版《通俗三国志》出版。这是日本历史上翻译出版的第一部外国小说,也是《三国演义》首次被翻译为日文。翻译以李卓吾评点本为底本,也加入了一些译者的话语。翻译者是自称“湖南文山”的隐士。据江湖时代京都儒学家田中大观(1710-1735)考证,湖南文山其实天龙寺僧人义辙的笔名。义辙圆寂之后,由弟僧月堂继承未竞译业,终成。
《三国演义》翻译版本的出版,对三国故事在日本的流传而言显然是里程碑式的功绩。而对于更普遍的大众而言,插图是吸引阅读、辅助理解的重要媒介。从十八世纪前半叶到十九世纪中叶,日本出版了相当数量的绘图本“通俗三国志”。
这些绘本基本是《三国志演义》的摘要版的内容。当时非常活跃的画家有鸟居清满、羽川珍重、北尾重政,还有葛饰北斋等人。这些画家给《三国志演义》精彩的场面插入彩色的图画,对于需要文字以外要素的广大民众来说,无异于遥远异国故事《三国志演义》的世界,拉近成为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从而迅速缩短了普通人与《三国志演义》的距离。甚至出现了专门面向儿童或妇女出版出售的版本。绣像本《三国演义》的产生与发展,在中日两国无疑都是受到了商业化出版和印刷术发展的推动。
享保(1716-1735)以后仍然接连不断出版的《三国志演义》摘要版。这时候出版的书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登场人物的容貌或者服装逐渐地演变成日本式的。之前大部分的画家都把《通俗三国志》视为中国的小说,以从中国运来的明清小说和绘画为样本,费尽心思地创作描绘中国风味的造型。但是到了江户后期,小说《三国志演义》传到日本已经流过了两百年的岁月,鉴赏的形式也变得 有军谈②、净瑠璃、歌舞伎、讲谈③、浮世绘或者改编的作品等等,广大民众对三国故事已经完全熟悉了。画家们改变了对小说和插图的意识,为了迎合那个时代的日本人的口味,就产生了日本式的插图。
其中最典型的便是浮世绘大师葛饰北斋在日本天保七年(1836)到天保十二年(1841)之间以锦绘插图装饰的《绘本通俗三国志》,里面的关羽和孔明已经与中国的完全两样。而且,葛饰北斋所运用的描绘技法,也和以前一系列的“绘本三国志”的完全不同。
葛饰北斋(1760-1849),日本江户时代的浮世绘画家。他在14岁时就开始学习雕版印刷,19岁进入胜川春章门下正式开始学习绘画。北斋少年颠沛,习惯于流浪生活,曾数度去关西、名古屋一带,与各色人等交往。一生中大约迁居九十三回。加上生活无定,中年丧妻,两个女儿先后早夭,三女婚事又不谐,晚年再遭火灾,毁去了他几十年的画稿与心血,使他饱尝了人世炎凉。但他对于艺术却从未动摇。一生所作大量插图、画谱、版画和漫画,显示了他在浮世绘创作上的杰出成就。晚年笔下最成功之作乃是《富岳三十六景》这套闻名世界的版画连作。
葛饰北斋的作品不但继承了日本名胜画的传统,还大胆吸收了荷兰风景版画的手法。他的绘画风格对后来的欧洲画坛影响很大,德加、马奈、梵高、高更等许多印象派绘画大师都临摹借鉴过他的作品。曾有人说:“葛饰北斋的神奈川巨浪席卷欧洲后,才出现了印象画派。”这里的“神奈川巨浪”指的正是葛饰北斋的《富岳三十六景》系列作品之一《神奈川冲浪里》,由此足以窥见北斋作品的影响之大。
北斋的才能不仅在风景画领域,而且在读本插图、花鸟画甚至《百物语》这种妖怪画等所有画域都有崭新的表现。而《绘本通俗三国志》正是北斋的最具代表性的读本插图作品。
《演义三国志图鉴》一书选取了葛饰北斋所绘的64幅最为精美、最具代表性的锦绘插图,辅以江户后期由日本学者改编的三国故事。本书为国内首次采用日本改编的三国演义版本,原文翻译,让读者在赏画品文的同时,原汁原味地为读者呈现日本人眼中的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
这本《演义·三国志图鉴》真是让我爱不释手,每天晚上都会翻看许久。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个穿越时光的窗口,让我得以窥见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我之前也读过不少三国相关的书籍,有严肃的历史考证,也有引人入胜的演义小说,但《演义·三国志图鉴》在两者之间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平衡点。它并没有回避演义的精彩情节,那些耳熟能详的故事,比如桃园结义、三英战吕布、空城计等等,都被描绘得栩栩如生,仿佛就在眼前。但更让我惊喜的是,它又巧妙地融入了《三国志》的正史脉络,不会让读者迷失在虚构的传说中。 最让我震撼的是书中那些精美的插图。每一幅画都经过精心绘制,无论是人物的神态、服装的细节,还是战争场面的宏大,都展现出了极高的艺术水准。我特别喜欢那些描绘战场厮杀的画面,刀光剑影,血肉横飞,那种紧张刺激的感觉扑面而来,让我能够深切体会到那个时代战士们的英勇无畏。还有那些描绘人物肖像的画作,曹操的奸诈,刘备的仁厚,关羽的忠义,张飞的勇猛,诸葛亮的智慧,这些经典形象在画师的笔下得到了生动的诠释,让我对这些历史人物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受。翻阅这些图鉴,我常常会花上很长时间去细细品味每一处细节,仿佛自己也置身于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与那些英雄豪杰一同经历他们的悲欢离合。
评分我一直是个三国迷,大大小小的三国题材的书籍读过不少,但《演义·三国志图鉴》这本书,却给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阅读体验。它巧妙地将《三国演义》的文学性和《三国志》的历史性融为一体,并且用极具震撼力的插图,让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变得触手可及。我尤其欣赏这本书在内容编排上的匠心独运。它并没有简单地堆砌史料或者演义情节,而是以一种更加精炼和可视化的方式,将三国时期的主要人物、事件、战役以及重要的地理信息,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最让我着迷的,莫过于书中海量的精美插图。每一幅画都凝聚了画师的心血,无论是人物的肖像,还是宏大的战争场面,亦或是精美的古代建筑和服饰,都展现出了极高的艺术水准和历史还原度。我常常会花很长时间去欣赏这些画面,从曹操的雄才大略,到刘备的仁德之名,再到诸葛亮的运筹帷幄,每一个人物都跃然纸上,仿佛在诉说着他们各自的传奇故事。而那些描绘战场厮杀的画作,更是让我热血沸腾,仿佛身临其境,能够感受到那个时代残酷而又悲壮的战争氛围。这本书不仅满足了我对三国故事的猎奇心理,更让我对那个时代有了更深入、更直观的理解。
评分刚拿到《演义·三国志图鉴》的时候,我就被它厚重的质感和封面设计所吸引。当翻开第一页,我才真正体会到什么叫做“惊艳”。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讲述三国故事的书,更像是一部活生生的历史画卷。我一直是个对历史人物和事件都充满好奇的人,但很多时候,文字的描述总是有些抽象,难以形成具象的画面。《演义·三国志图鉴》则完全打破了这一困境。它用大量精美绝伦的插图,将那些遥远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变得触手可及。 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无论是叱咤风云的曹操,仁德宽厚的刘备,还是义薄云天的关羽,智计超群的诸葛亮,都在画师的笔下活灵活现。我常常会对着画中的人物,久久出神,仿佛能看到他们眼中的坚定,感受到他们内心的波澜。而且,书中对战争场面的描绘也极其震撼。千军万马的对垒,刀光剑影的交锋,都通过细腻的笔触和色彩的运用,展现出那个时代残酷而又充满悲壮的战争氛围。除了宏大的场面,书中对一些细节的刻画也同样令人赞叹,比如不同兵种的装备,营寨的布局,甚至是战场上的阵亡将士,都描绘得十分到位,让我不禁感叹画师的功力以及对历史的严谨态度。
评分作为一个对历史充满好奇的读者,我一直对三国时期有着特殊的偏爱。《演义·三国志图鉴》这本书,可以说是满足了我对三国故事和历史画面的所有想象。它并没有仅仅停留在文字的叙述,而是通过大量的精美插图,将那个时代的人物、事件、战争,以一种前所未有的生动形象呈现出来,让我仿佛置身其中,亲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我最喜欢这本书的是它的插图。每一幅画都充满了艺术感和历史的厚重感。无论是描绘人物肖像,还是战争场景,都展现出了极高的艺术水准。我常常会对着书中的人物画像,仔细端详,从曹操的眼神中读出他的野心,从刘备的表情中感受到他的仁厚,从关羽的姿态中体会到他的忠义。这些逼真的画像,让我对这些历史人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而书中描绘的战争场面,更是让我热血沸腾。千军万马的对垒,刀光剑影的交锋,都通过画面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让我能够真切地感受到那个时代战争的残酷与悲壮。这本书不仅仅是讲述故事,更是用画面带领我走进历史,让我沉醉其中,久久不能自拔。
评分我一直对中国的历史,尤其是三国时期,有着浓厚的兴趣。虽然读过不少三国相关的书籍,但《演义·三国志图鉴》这本书,却以其别具一格的呈现方式,让我眼前一亮。它巧妙地将《三国演义》的精彩情节与《三国志》的史实相结合,并且用大量精美绝伦的插图,将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以一种极其直观和生动的方式展现在读者面前。 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其视觉化的呈现。我一直觉得,文字的描述有时候会显得比较抽象,而《演义·三国志图鉴》中的插图,则将那些历史人物和事件,变得栩栩如生。我常常会盯着书中的人物画像,久久出神,仿佛能看到曹操的雄才大略,刘备的仁德之名,关羽的忠肝义胆。而那些描绘战场厮杀的画面,更是让我热血沸腾,刀光剑影,尘土飞扬,让我能够真切地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战争氛围。除了宏大的场面,书中对一些细节的描绘也同样令人赞叹,比如古代的城池、建筑、兵器、服饰等等,都描绘得十分细致,让我仿佛穿越时空,亲身置身于那个古老而又充满魅力的时代。
评分我一直觉得,要真正理解像三国这样宏大的历史时期,光靠文字描述是远远不够的。《演义·三国志图鉴》的出现,恰恰填补了这一空白。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个穿越时空的博物馆,将那个时代的人物、事件、文化,以一种极其直观和生动的方式呈现给了我。我之前也读过不少三国相关的书籍,但往往会因为文字的晦涩或者缺乏具象的描绘而感到些许乏味。《演义·三国志图鉴》则完全不同,它用大量的精美插图,将那些历史人物和故事,变得鲜活起来。 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人物形象的刻画。无论是心机深沉的曹操,还是仁义为本的刘备,亦或是忠义无双的关羽,甚至是一些不太出名的谋士和将领,都在画师的笔下栩栩如生,有着极具辨识度的面容和神态。这让我能够在阅读文字描述的同时,也能对人物形象有一个深刻的认知,仿佛他们就站在我面前一样。而且,书中对战争场面的描绘也极其震撼。那些宏大的战役,比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都被描绘得气势磅礴,刀光剑影,让我能够清晰地感受到那个时代战争的残酷与悲壮。除了人物和战争,书中对古代的城池、建筑、兵器、服饰等的描绘也十分细致,让我仿佛置身于那个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时代。
评分自从我拿到《演义·三国志图鉴》这本书,我就沉迷其中,废寝忘食。这本书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精美的插图,将那个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时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呈现在我面前。我一直对三国历史充满着浓厚的兴趣,但总觉得文字的描述有时候会显得有些单薄,难以勾勒出那个时代的恢弘气象。《演义·三国志图鉴》则完全弥补了这一遗憾。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那些充满艺术感染力的插图。画师不仅对人物的形象进行了生动的刻画,使得曹操的奸诈、刘备的仁厚、关羽的忠义、诸葛亮的智慧都跃然纸上,更将那些宏大的战争场面描绘得惊心动魄。我仿佛能听到战鼓擂动,看到刀光剑影,感受到那个时代英雄们的热血与激情。除了人物和战争,书中对古代的城池、建筑、兵器、服饰的描绘也极其细致,让我仿佛穿越了时空,亲身置身于那个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世界。每一次翻阅,我都能从中发现新的细节,获得新的感悟,这本书无疑成为了我案头不可或缺的珍藏。
评分我一直都对历史题材的读物情有独钟,尤其是波澜壮阔的三国时期,更是让我魂牵梦绕。这次有幸拜读《演义·三国志图鉴》,真是让我惊喜连连。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它将演义小说的文学魅力与《三国志》的正史严谨性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并且通过精美的插图,将那个时代的风貌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我一直觉得,对于一个普通读者来说,要完全理解《三国志》的晦涩文字,并从中体会出其精髓,并非易事。《演义·三国志图鉴》的出现,恰恰弥补了这一空白。它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梳理了三国的主要事件和人物关系,让那些复杂的历史脉络变得清晰明了。 而书中那些令人惊叹的插图,更是为阅读增添了无限的乐趣。我之前阅读三国相关书籍,虽然对故事情节耳熟能详,但总觉得缺少了一些直观的感受。《演义·三国志图鉴》中的插图,仿佛将我带入了那个乱世之中。每一幅画都饱含深情,无论是描绘刘备集团从零开始的艰难创业,还是曹操集团的横扫北方,亦或是东吴孙氏三代的励精图治,都通过画面展现得淋漓尽致。我尤其喜欢其中描绘的各类兵器、战车以及古代服饰的细节,这些细致入微的描绘,不仅增加了画面的真实感,也让我对那个时代的军事技术和社会生活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每次翻开这本书,我都感觉像是在进行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之旅,让我沉醉其中,久久不能忘怀。
评分作为一名资深的三国爱好者,我几乎看遍了市面上所有与三国相关的书籍,从正史到演义,从学术研究到通俗读物。然而,《演义·三国志图鉴》这本书,却以其独特的魅力,再次点燃了我对三国历史的热情。它并没有简单地重复前人的叙述,而是另辟蹊径,将《三国演义》的文学想象与《三国志》的史实考据相结合,并通过大量的精美插图,将那个时代的人物、事件、战争,以一种前所未有的生动形象呈现在读者面前。 我最欣赏的是这本书的插图质量。每一幅画都凝聚了画师的心血,无论是人物的肖像,还是宏大的战争场面,都充满了艺术感染力。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人物细节的刻画,比如曹操的鹰视狼顾,刘备的仁厚目光,关羽的威风凛凛,诸葛亮的羽扇纶巾,都通过精湛的笔触得到了完美的呈现。这些画像不仅让我对历史人物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也让我感受到了他们各自的性格魅力。此外,书中对战争场面的描绘也极其震撼,刀光剑影,尘土飞扬,仿佛将我带回了那个刀兵相见的乱世,让我深刻体会到战争的残酷与悲壮。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消遣读物,更是一本学习历史、品味艺术的绝佳教材。
评分我一直认为,阅读历史,如果能与视觉化的呈现相结合,效果会事半功倍。《演义·三国志图鉴》这本书,恰恰做到了这一点。它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将《三国演义》的精彩故事与《三国志》的历史脉络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并且用大量的精美插图,将那个时代的人物、事件、战争,以一种极其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现在读者面前。 最让我惊叹的是书中那些栩栩如生的插图。画师的功力可见一斑,无论是人物的表情神态,还是战争场面的宏大壮阔,都描绘得淋漓尽致。我常常会盯着书中描绘的关羽,感受他那股忠义之气;看着曹操,体会他那份霸气与枭雄本色;看到诸葛亮,更是为其智慧与神机妙算所折服。这些画像不仅仅是简单的图画,更是一种对历史人物的再解读和升华。而书中描绘的战争场景,更是让我热血沸腾,仿佛亲临战场,感受那刀光剑影、鼓角争鸣的紧张氛围。这种视觉化的阅读体验,让我对三国历史有了更深刻、更直观的理解,远胜于单纯的文字描述。
评分不便宜,以为是彩色的。
评分不便宜,以为是彩色的。
评分不便宜,以为是彩色的。
评分不便宜,以为是彩色的。
评分不便宜,以为是彩色的。
评分不便宜,以为是彩色的。
评分不便宜,以为是彩色的。
评分不便宜,以为是彩色的。
评分不便宜,以为是彩色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