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企鹅经典”——书界的奥斯卡,zui负盛名的文学丛书之一
?“企鹅经典”丛书中文版以企鹅出版集团授权使用的“企鹅”商标作为丛书标识,并采用了企鹅原版图书的编辑体例与规范,延续了“企鹅经典”书系“简装,而不简单”的一贯风格。
?“企鹅经典”丛书中文版既非拾遗补漏,更非老书重刊,而是希望推出“经典作品、经典译本、经典名家导读”的优秀版本,打造一套高品质的名著典藏丛书。丛书译本都来自声望卓越的翻译家,是读者公认的、文质兼美的经典译本。译文务求贴近作者的语言风格,尽可能忠实地再现原著的内容与品质。
?导读是“企鹅经典”丛书中文版一大的特色。每一本书都精选名家撰写的导读文字,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这些导读不但是理解名著的钥匙,更是文学评论的典范美文。
?封面插画古典主义和艺术气息浓厚,有一种怀旧的味道但又不缺乏现代感,善于用色彩和场景营造出带有意味的图像,来表达文中的主题或人物细腻的情感,画面往往带有一种浪漫主义色彩,个性鲜明且辨识度高。
内容简介
十九世纪末的巴黎如同一场假面舞会,成功青睐道貌岸然之徒。法国驻阿尔及利亚殖民军的下级军官杜洛华在退伍后只身来到巴黎,经友人介绍进入《法兰西生活报》当记者,从此开始了他的冒险之旅。他依仗自己漂亮的外貌和取悦女人的手段,将权力、财富和名望逐一收入囊中。
小说通过描写一个寡廉鲜耻的恶棍杜洛华短时期内飞黄腾达的经历,深刻揭示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政治、经济复杂现象和殖民主义战争政策,堪称十九世纪末法国社会的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
作者简介
居·德·莫泊桑 (Guy de Maupassant,1850-1893),生于法国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一八七○年普法战争爆发,莫泊桑应征入伍。战争结束后,他回到巴黎,先后就职于海军部和教育部,业余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并得益于文学大师福楼拜的教诲。一八八○年,莫泊桑发表了成名作《羊脂球》,文学生涯自此开始。
莫泊桑是十九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屠格涅夫认为他是十九世纪末法国文坛上“卓越的天才”, 与契诃夫、欧·亨利并列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他一生创作了六部长篇小说和三百多篇短篇小说。其主要作品有《我的叔叔于勒》(1883)、《一生》(1883)、《项链》(1884)和《漂亮朋友》(1885)等
精彩书评
莫泊桑的语言雄劲、明晰、流畅,充满乡土气息,使人们爱不释手。他具有法国作家的三大优点:明晰、明晰、明晰。
——法国作家法朗士
莫泊桑创作的短篇小说,中篇小说,源源而出,无限地丰富多彩,无不精湛绝妙,令人叹为观止;每一篇都是一出小小的喜剧,一出小小的完整的戏剧,打开一扇令人顿觉醒豁的生活的窗口。读他的作品的时候,可以是笑或是哭,但永远是发人深思的。
——左拉
目录
第一部 1
第二部 181
“漂亮”与罪恶 张薇
精彩书摘
一
乔治·杜洛华递给管账女人一枚五法郎的硬币,接过找回来的钱,走出了饭馆。
他自知长得漂亮,又有前士官的翩翩风度,便故意挺直腰板,以军人的熟练姿势卷了卷胡子,用他那美男子的目光,像撒网一样,迅速地环顾了一下在座的客人。
女客们都抬起头看着他。其中有三个年轻女工,一位年近半百、不修边幅的音乐女教师,身上的衣裙总是歪歪扭扭,帽子上也总积满尘土;还有两位和丈夫在一起的中产阶级妇女。她们都是这家廉价小饭馆的常客。
来到人行道,杜洛华停下脚步,暗自思量该干什么。那天是六月二十八日。他口袋里只剩下三个法郎零四十生丁。但这些钱得用到月底。就是说,只够吃两顿晚饭,没有午饭,或者两顿午饭,没有晚饭。两种做法,随他选择。他想,一顿午饭只需二十二个苏,而一顿晚饭却要三十个苏。如果只吃午饭,便可以节约一法郎二十生丁。换句话说,还可以吃两顿简简单单的香肠夹面包,外加在大街上喝两杯啤酒。而喝啤酒对他来说,是晚上最大的开销,也是最大的乐趣。想到这里,他迈步向洛雷特圣母院大街走去。
他拿出当年做轻骑兵时的架势,挺起胸膛,两腿微微分开,仿佛刚从马上下来似的,在挤满人群的街道上大踏步前进,粗暴地碰撞别人的肩膀,把挡路的行人推开。头上那顶已经相当残旧的礼帽歪戴着,鞋后跟在路面上敲得橐橐作响,俨然一个平民打扮的漂亮的退伍军人。他神气十足,挑衅似的傲视着面前的一切:行人,屋宇,甚至整个城市。
他身上那套衣服只值六十法郎,虽然俗了点,但说真的,穿在他身上也颇有些气派。他身材高大,体格匀称,一头金栗色而稍带红棕的头发,两撇往上翘起的胡须仿佛紧贴在唇上,一双浅蓝色的眼睛,中间是小小的瞳孔。头发天生鬈曲,从头顶分缝儿。这种模样和打扮,十足像通俗小说里的坏蛋。
这是夏天的一个夜晚,一丝风也没有,巴黎像个蒸笼,人人汗流浃背,热得透不过气来。花岗石砌的阴沟口泛出阵阵恶臭。设在地下室里的厨房也从低矮的小窗口向大街喷出一股股泔水和残羹剩饭的馊味。
看门人穿着短袖汗衫,跨坐在藤椅上,在门洞里抽烟斗。行人都把帽子摘下来,拿在手里,有气无力地走着。
杜洛华走到大街上又踌躇起来,不知道该干什么。他真想到香榭丽舍大街和布洛涅森林的林荫道上去,那里树木葱茏,可以呼吸一下清凉的空气。但他心里同时也燃烧着一团欲火,总想有个意想不到的艳遇。
什么样的艳遇呢?连他自己也不清楚。三个月来,他日日夜夜都在盼望。有几次,凭着他漂亮的脸蛋和风流的举止,东偷西摸,倒也弄到过个把女人,但他总希望获得更多、更使人陶醉的爱情。
他口袋虽空,但血液沸腾,遇到在街上徘徊的女人就欲火如焚。她们在街角低声问他:“到我家来吗?漂亮小伙子。”他不敢跟她们走,因为没有钱,再说,他还等着另一种东西,另一种不那么庸俗的吻。
可是,他又喜欢妓女溷集的地方,她们常去的舞厅和咖啡馆,她们经常出没的街道。他爱和她们接触、谈话,亲昵地用“你”来互相称呼,爱闻她们身上浓烈的香水味,爱接近她们,因为她们到底是女人,能给人以爱情的女人。他不像那些良家子弟天生就看不起妓女。
他拐了个弯,跟随被热浪冲击着的人流,向玛德莱娜教堂走去。路旁宽敞的咖啡馆里坐满了人,桌子和椅子一直摆到人行道。咖啡馆前面灯火辉煌,映照着如云的顾客。他们围坐在小圆桌或小方桌前,桌上的玻璃杯里盛着红、黄、绿、棕等各种颜色的饮料。大肚瓶里闪动着圆柱形的、透明的大冰块,冰镇着晶莹的凉水。
杜洛华放慢了脚步,感到喉咙发干,想喝点什么。
夏夜这种因天热而引起的口渴使他实在难熬。想到清凉饮料喝进嘴里时的舒服感,不禁悠然神往。但如果今晚他喝两杯啤酒,那第二天的晚饭就吹了,而月底挨饿的滋味他是领略过的。
他心想:“我一定要熬到十点,然后到‘美洲人咖啡馆’喝一杯。唉,真他妈的渴!”他眼睛盯着那些坐在桌子旁喝酒的客人,那些能够开怀畅饮的客人,慢慢地走着,装出一副骄傲而快活的样子,经过一个又一个咖啡馆。他只消对喝酒的人看上一眼,便可以根据他们的面貌和衣着,估计出他身上大概带着多少钱。他看着看着,心里突然对这些坐在那里悠闲自得的人产生一股无名的怒火。如果搜他们的口袋,一定能找到黄澄澄的金币,白花花的银币和铜板。每人平均至少有两个路易。咖啡馆里大约有一百人。两个路易乘一百就是四千法郎!想到这里,他一面潇洒地摇晃着身体,一面喃喃地低声咒骂:“一群蠢猪!”如果能在街角的暗处抓住其中一个,天啊,他一定能够像在大规模演习的日子里对待农民的鸡鸭那样,毫不犹豫地扭断他的脖颈。
……
《漂亮朋友》(2017年新版) 一段欲望与野心的交织,一场关于攀登与沉沦的史诗。 莫泊桑的《漂亮朋友》犹如一面棱镜,折射出19世纪末法国上流社会的浮华、虚伪与冷酷。故事以一个出身贫寒、野心勃勃的年轻人乔治·杜瓦的视角展开,他凭借英俊的外表和敏锐的头脑,在这座充满机遇与陷阱的巴黎城中,掀起了一场关于爱情、金钱与权力的惊涛骇浪。 人物塑造:鲜活而复杂 乔治·杜瓦,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丝油滑与不羁。他并非天生的贵族,却有着比贵族更强烈的野心。从一个默默无闻的退伍士兵,到媒体巨擘的宠儿,再到真正站上社会顶端,他的每一步都踩着女性的情感和社会的规则。他的魅力并非源于正直或善良,而是源于一种近乎本能的生存技巧,一种将他人欲望转化为自身阶梯的能力。他懂得如何观察,如何迎合,如何适时展现脆弱以博取同情,又如何在关键时刻展现果断以占据主动。这种复杂的性格,使得乔治·杜瓦既令人着迷,又令人警惕。他并非一个简单的反派,他的挣扎与野望,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那个时代许多普通人渴望改变命运的无奈与冲动。 围绕在乔治身边的女性,更是构成了巴黎上流社会的一幅幅生动画卷。 德·马雷尔夫人,一个美丽而寂寞的已婚女性,她被乔治的年轻和热情所吸引,成为了他最初的“垫脚石”。她的付出,既是出于真挚的情感,也包含着对生活单调的反叛。她像是初升的太阳,为乔治带来了最初的光芒和温暖,也为他揭示了通往上流社会的门径。 罗莎莉·博雷尔,一位报社经理的女儿,她聪明、独立,对乔治最初的感情带着一丝青涩的试探。她代表着一种更为纯粹的感情,但在这个充满算计的世界里,这份纯粹显得尤为脆弱。她曾是乔治情感上的港湾,也见证了他最初的成长,但随着乔治的野心膨胀,这份感情也逐渐被抛诸脑后。 克洛蒂尔德·德·阿雷尔,报业大亨杜瓦尔的女儿,一个被金钱和地位所宠坏的年轻女子。她对乔治的迷恋,更多地源于他对自身价值的肯定,以及他对她所拥有的权势的觊觎。她像是即将盛开的玫瑰,带着刺,却也散发着诱人的芬芳,她将乔治推向了权力与财富的巅峰。 苏珊·杜瓦尔,报业巨头杜瓦尔的妻子,一个年长而有权势的女性。她欣赏乔治的才干,也看中他的年轻。她对于乔治来说,是通往事业成功的关键人物,她的慷慨和扶持,为乔治打开了更广阔的天地。她代表着一种成熟的、功利的爱情,是乔治实现阶层跨越的重要助力。 这些女性,每一个都以不同的方式,塑造了乔治的命运,也共同描绘了那个时代女性在婚姻、爱情和社交中的种种无奈与抗争。她们的美丽、才华、地位,都成为了乔治实现野心的工具,也成为了他最终走向沉沦的诱因。 情节铺陈:环环相扣的崛起之路 故事以乔治·杜瓦的艰辛生活开篇,他从一个贫困的退伍军人,在偶然的机会下被德·马雷尔夫人吸引,并开始了在巴黎的漂泊。他敏锐地捕捉到报业在当时社会中扮演的角色,看到了其中的巨大商机和权力潜力。 他巧妙地利用德·马雷尔夫人对他的情感,获得了进入报社工作的机会。在那里,他结识了罗莎莉·博雷尔,并从中获得了初步的资源和人脉。随着他在报社工作的深入,他逐渐展现出过人的写作才能和敏锐的洞察力,尤其擅长抓住社会的敏感话题,制造轰动效应,从而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也为报纸带来了销量。 乔治的上升并非一帆风顺,他需要不断地在不同的女性之间周旋,利用她们的感情、地位和资源。他懂得如何利用女性对他的倾慕,来巩固自己的地位,拓展自己的人脉。他凭借一篇篇煽动性的文章,将自己塑造成了一个呼唤社会改革的“人民的代言人”,成功地在公众中赢得了声誉,也因此获得了进入更高级社交圈的机会。 他与克洛蒂尔德·德·阿雷尔的结合,是他事业上的一次重大飞跃。克洛蒂尔德的家庭背景和丰厚的财富,为乔治提供了更强大的后盾,使他能够更进一步地掌控报业,并将其影响力扩大到政治领域。他利用报纸的舆论导向,参与政治斗争,对政府和政客施加影响。 然而,乔治的成功并非建立在稳固的基石之上,而是建立在一系列脆弱的妥协和欺骗之上。他的每一次攀升,都伴随着对前一个垫脚石的抛弃。他以欺骗和利用为手段,最终站在了权力的顶端。 主题探讨:欲望、野心与社会现实 《漂亮朋友》最深刻之处在于其对人性中欲望与野心的精准剖析。乔治·杜瓦并非一个道德败坏的恶棍,而是一个被时代洪流裹挟,又主动迎合这种洪流的产物。他渴望摆脱贫困,渴望获得尊重和权力,这种渴望在他身上被无限放大,驱使他不断地进行一场危险的游戏。 小说毫不留情地揭露了19世纪末巴黎上流社会的虚伪与腐朽。在这个光鲜亮丽的舞台背后,充斥着金钱交易、权色交易、谎言与欺骗。贵族们沉溺于享乐,政治家们玩弄权术,媒体则成为操纵舆论的工具。乔治的成功,恰恰是利用了这种社会现实,他洞悉了其中的游戏规则,并成为了这个游戏中最狡猾的玩家。 爱情在这个社会中,也沦为了利益交换的筹码。女性的青春、美貌和地位,在男性眼中往往是可供攫取的资源。而乔治,更是将这种资源利用到了极致。他对女性的情感,更多的是一种策略,一种工具,而非真挚的爱恋。 艺术价值与思想深度 莫泊桑以其精湛的现实主义笔触,塑造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描绘了生动逼真的社会场景。他对人物心理的细腻刻画,对语言的精准运用,都使得《漂亮朋友》成为了一部经久不衰的文学经典。 《漂亮朋友》不仅仅是一个关于个人奋斗的故事,更是一面映照时代百态的镜子。它引发我们对以下问题的思考: 成功的定义是什么? 是财富、权力,还是内心的安宁? 欲望与野心是否必然导致堕落? 在一个充满诱惑的社会中,如何保持内心的纯净? 社会现实对个人命运的影响有多大? 个体又能在多大程度上超越时代赋予的局限? 情感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何在? 当真挚的情感被功利所取代,我们又将失去什么? 《漂亮朋友》(2017年新版)以其原汁原味的语言和精美的装帧,再次将莫泊桑的这部杰作呈现在读者面前。它不仅是一部精彩的小说,更是一次对人性、社会和时代深刻的反思。阅读《漂亮朋友》,如同走进一个真实的、令人警醒的世界,让我们在慨叹乔治·杜瓦的命运的同时,也不禁审视自身所处的时代和我们内心深处的欲望。这不仅仅是一个关于“漂亮朋友”的故事,更是关于每一个试图在现实世界中寻找自己位置的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