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2006-2016杭城内外的日常生活:浙江工业大学城乡规划专业社会调查优秀作品集》收集了2006-2016年浙江工业大学城乡规划专业17个社会调查全国获奖作品,涵盖了不同类型的城乡社区、城市问题、城市群体和交通出行问题,重点关注当前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城乡空间面临的土地利用优化、公共设施供给、弱势群体关怀、居民交通出行等方面的内容。从中体现出参与调研者的“见物又见人”的城乡社会公平价值思维,以及学生参与社会调查的理论、方法、技能与素养,从而能够正确指导城乡物质空间的规划设计,并显现出城乡空间所蕴含的丰富人文社会属性。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篇 城乡社区
阅读导言
行走的力量——步行心理视角的城市街区居民步行活动研究——以杭州市为例
(二等奖,2015年)
“别在我家后院”综合症分析——杭州市居住小区公共设施布局的负外部性问题调研
(三等奖,2006年)
如何让农民“乐”迁“安”居?——基于农民意愿的浙江省城乡安居工程调研
(三等奖,2011年)
空间微作用——微观土地利用特征对居民出行方式的影响调研
(佳作奖,2013年)
青山遮不住,梅坞换酒茶——都市消费文化渗透下梅家坞茶文化村的转变调查
(参赛作品,2014年)
第二篇 城市问题
阅读导言
“车轱辘”的方寸空间——杭州大型超市非机动车停车问题调查研究
(二等奖,2009年)
“我的地盘谁做主?”——公众参与背景下杭州城市规划典型事件的社会调查
(三等奖,2013年)
失而复得的“粮票”——杭州边缘区土地利用变迁中的社区留用地调研
(三等奖,2015年)
谷城,孤城?——杭州小和山高教园区居民El常出行特征调查
(佳作奖.2015年)
第三篇 城市群体
阅读导言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杭州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幼儿园就读情况调研
(佳作奖,2010年)
“绿绿”有为,老有所依——杭州市老龄化社区绿地公园使用情况调研
(佳作奖,2011年)
一路上有你——杭州市环卫工人工作环境与设施布局调研
(佳作奖,2011年)
第四篇 交通出行
阅读导言
基于即时交友软件信息平台的合乘系统
(一等奖,2012年)
公交因你而不同——基于云端GIS技术的实时公交出行查询系统
(二等奖,2013年)
用无形的手为道路减压——电子道路收费系统调节西湖景区交通压力
(三等奖,2014年)
曲直长廊路路通——以杭州凤起路骑楼改造效用为例
(佳作奖,2011年)
水上公交参与城市公共交通的优化策略——以杭州运河水上公交体系优化为例
(佳作奖,2015年)
附录
后记
前言/序言
随着全球化及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社会关系日趋错综复杂,城市问题日益彰显,并持续困扰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与20世纪西方发达国家城市规划专业的社会转向相比,我国城乡规划专业的办学方针从传统以工程设计为主导转向以交叉学科思维办学的趋势将更为明显。新的《高等学校城乡规划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明确指出,城乡规划职业教育的指导标准(培养规格)包括三个方面的基本要求,分别是素质、知识和技能,其中素质培养中尤其强调职业道德素养和正确的价值观,它决定了规划师要承担的重要的社会角色,要求城乡规划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就要善于社会综合实践,敢于协调城乡社会群体利益,勇于追求城市空间的社会公平。
如何培养工科学生正确的价值观,让学生从以往长期形成的那种“见物不见人”的物质规划设计思维习惯中走出来?浙江工业大学城乡规划专业开展了两个方面的尝试,一是优化师资结构,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引入多元化学科背景的国内外重点高校师资博士力量,包括城乡规划学、地理学、管理学等,这样更易于从多学科视角给予学生正确价值观以及专业理论方法的输出,逐步形成“精”+“通”型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二是调整课程结构,优化专业教学体系,尝试以城乡社会空间调查为主线,全面优化城乡规划专业课程体系,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强化培育学生的批判能力、独立调查与思考问题的能力。作为当前高等学校城乡规划学科专业的十大核心课程之一,本校《城市研究专题》的开设是其重要的环节。
本书收集了近十年浙江工业大学城乡规划专业社会调查全国获奖作品,也是《城市研究专题》的部分课程作业。本书内容涵盖了不同类型的城市与乡村社区以及特定的城市问题和城市群体,重点关注当前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城乡空间面临的土地利用优化、公共设施供给、弱势群体关怀、居民交通出行等方面的突出问题。从中体现出参与调研者的“见物又见人”的城乡社会公平价值思维,以及学生参与社会调查的理论、方法、技能与素养,从而能够正确指导城乡物质空间的规划设计,并显现出城乡空间所蕴涵的丰富人文社会属性。
2006-2016杭城内外的日常生活:浙江工业大学城乡规划专业社会调查优秀作品集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