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物理学家

十大物理学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布莱恩·克莱格,罗德里·埃文斯 著,向梦龙 译
图书标签:
  • 物理学
  • 科学
  • 传记
  • 历史
  • 人物
  • 科普
  • 教育
  • 学术
  • 经典
  • 名人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 重庆出版集团
ISBN:9787229123215
版次:1
商品编码:12239128
包装:软精装
丛书名: 科学可以这样看
开本:小16
出版时间:2017-10-01
用纸:轻型纸
页数:244
字数:21000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十大物理学家》是一本风格平实、引入入胜的物理学科普书。作者从2013年《观察家报》的一张“历史十大物理学家”名单入手,由古至今介绍了物理学史上十位重要的科学家。从现代科学的开创者伽利略到驯服了量子力学的“老顽童”费曼,这十位伟大的物理学家以他们的天才能力改变了人类对宇宙的认识。作者通过娓娓道来的叙述,揭开了伟大科学家的神秘面纱,让我们认识到他们也有普通人的一面。同时,作者用易懂易读的语言,对十位物理学家的科学贡献进行了解读,让读者领略到物理学家的深刻思想。本书具有较强的科学性与历史性,可作为物理学专业的拓展资料。

《十大物理学家》名为介绍十位物理学家,实则以物理学家生平传记为线索,阐述了整栋现代物理学大厦的建造过程。正是先辈的前赴后继才有后人结出的累累硕果。没有伽利略的实验动摇亚里士多德派自然哲学的根基,就没有牛顿的三大力学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没有法拉第的电磁发现,就没有麦克斯韦方程的惊才绝艳;没有玻尔集大成的量子理论,也就没有后来的狄拉克方程、费曼QED理论的惊人成就。


作者简介

《十大物理学家》由布莱恩?克莱格和罗德里?埃文斯二人联合创作。

罗德里?埃文斯,英国物理学家,红外天文学物理学教授。英国伦敦帝国学院物理学学士、卡迪夫大学天文物理学博士。他在美国托莱多大学、索思摩学院任教,并在现代天文物理学的发祥地芝加哥大学耶基斯天文台完成博士后工作。

布莱恩?克莱格,英国理论物理学家,英国科普作家之一。他的著作曾被选进英国的《泰晤士报》杂志的周榜,赢得国际视觉传播协会号角奖,并被译为多国语言在全世界范围内出版发行。曾出版图书《量子纠缠》、《量子时代》、《万有引力》、《超感官知觉》等。


内页插图

目录

000 □序言

000 □引言

000 □1 伽利略·伽利雷

000 □2 艾萨克·牛顿

000 □3 迈克尔·法拉第

000 □4 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

000 □5 玛丽·居里

000 □6 欧内斯特·卢瑟福

000 □7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000 □8 尼尔斯·玻尔

000 □9 保罗·狄拉克

000 □10 理查德·费曼

000 □11 选哪张名单?

000 □主要人物表

000 □专业术语表

000 □致谢


精彩书摘

  《十大物理学家》:
  如果要更好地理解为什么这些人物能进入这张名单,我们就需要了解一下物理学的本质及其融入更普遍科学世界的方式。我们可以将自然科学视作一个金字塔,物理学(与数学携手)组成了地基 即最基础的一层。化学吸收了物理学中原子和分子的概念,并在更大的尺度上研究它们的行为,生物学结合了化学和物理学的工作层面,研究独特的复杂现象,即生命。
  这一名单上的男人和女人们在促进我们对于这些基础的理解方面做出了真正的进展。没有物理学 没有这些物理学家的工作(以及其他很多人) 我们现今所知的科学就不会存在,现代世界所依存的技术也不会存在。直到19世纪,科学在工业中的角色仍微不足道。但是,随着机械化的投入使用,物理学就出人头地了 而且它现在还是万物的核心,从智能手机中复杂巧妙的电子技术到冰箱的简单工作原理都离不开它的身影。
  正如史蒂文·温伯格在前言中澄清的一样,这一名单并不是唯一可能的选择。麦凯做了一些有趣的决定,最有争议的一个方面就是把尼尔斯·玻尔放在了第二位。很少有人会争论伽利略、牛顿和爱因斯坦的巨大贡献,但玻尔的工作更加微妙,他给了我们第一个可行的原子模型,他还是量子理论发展过程中的首席架构师(如果不是最大的贡献者)。但在整个人类历史上,他能排到第二名?真的可以吗?
  阅读这篇原文下面的评论很有意思。撇开对特斯拉被忽略的惊讶反应不谈,许多人指出名单缺少20世纪其他大腕的名字,特别是量子物理学的奠基者们。而且还有一种热烈的请求 不无理由 请求纳入阿基米德(Archimedes)。我们将在终章回顾这一名单的排序,并讨论谁应该或者谁不应该在其上。
  一个可以用来筛选20世纪早期以来潜在候选者的指南是诺贝尔奖。当瑞典出生的发明家和炸药大亨阿尔弗雷德·诺贝尔(Alfred Nobel)将他大部分的资产作为奖金颁给那些“在前一年为人类作出巨大贡献”的人时,他不仅仅震惊和伤害了他的家人,他还创造了一个新的机制:宣扬多个领域里那些重大的进展,特别是 对于我们而言的 物理学。
  尽管我们不得不在尚无诺贝尔奖参考的基础上选出名单上早期的名字 第一个物理学奖于1901年才被颁布[给了发现X射线的威廉·伦琴(Wilhelm R?ntgen)],但从那时起,诺贝尔奖就是杰出的标志。当然,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个奖的限制是只能同时颁给最多三个获奖者,且他们在颁奖时必须在世。对于科学研究牵涉到的越来越大的团队来说,这引发了问题 而且研究成果和颁奖时间常发生的滞后也导致了部分潜在的接受者活不到颁奖典礼举行的时候。
  此外,虽然物理学界许多著名的人物都成为了诺贝尔获奖者的一员,但浏览获奖者的名单,你会看到许多鲜为人知的名字。问问任何一个人(包括物理学家在内),尼尔斯·古斯塔夫·达伦(Nils Gustaf Dalén)工作的重要性,你会得到一个茫然的表情。这并不令人惊讶,因为尼尔斯·古斯塔夫·达伦发明了“用于灯塔和浮标的自动控制气体照明器”,故而在1912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但事实上,特斯拉比达伦更有资格获得诺贝尔奖,而诺贝尔物理委员会冒险进入技术领域总是令人担忧(例如,因激光获得诺贝尔奖的三个获奖者不包括专利持有人或者建造第一个可行激光器的人)。甚至在纯物理学领域也有争议,比如脉冲星的发现者乔斯琳·贝尔(Jocelyn Bell)被忽略了,而她的老板得到了奖。不过,大部分人都同意诺贝尔奖为寻找十大物理学家的现代成员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起点。
  我们最开始的思路是以与《观察家报》相反的顺序来探索这一名单,一直往上追溯,将金牌献给艾萨克·牛顿。但这又产生了一个新的困惑,这可能意味着要从保罗·狄拉克开始。然而狄拉克的工作是建立在他之前的一切知识的基础上。所以,如果我们要明智地探索为什么这些人物取得了这些荣誉,以时间顺序来检视这十位物理学家则更为科学。
  这意味着我们会以一个和牛顿一样被人熟知的名字来展开对这个名单的探索。一个与想象力紧密相连的名字慢慢浮出水面 伽利略。无论是比萨斜塔上扔铁球还是反抗教会坚持的“地心说”,无不展现了他那惊人的想象力。
  ……

前言/序言

序 言

史蒂文·温伯格

这是一张相当不错的名单。或许有点“盎格鲁中心主义”(Anglocentric)。没人会想着把牛顿(Newton)或者麦克斯韦(Maxwell)从十大物理学家中剔去,而我想要保留卢瑟福(Rutherford)和法拉第(Faraday)。但为什么有狄拉克(Dirac)而没有维尔纳·海森堡(Werner Heisenberg)或者埃尔温·薛定谔(Erwin Schrödinger)?我会在现在这个名单上剔去两个名字(我不会说他们是谁),留下狄拉克,再加上海森堡和薛定谔。我还会加上克里斯蒂安·惠更斯(Christian Huygens)和路德维希·玻尔兹曼(Ludwig Boltzmann)。是的,我知道这成了十二大物理学家,但物理学有足够的理由在一张十大名单上列出一打名字。我和我的妻子时常会玩历史十佳电影排名的游戏,到最后却发现我们经常会涵括大约一百部电影。

任何一张这样的名单都会促使人们反思科学和艺术的区别。科学是一种需要积累的事业,不会为先锋们留下什么空间。我们根据以往的科学家对我们现今认知的贡献来评价他们。有一千多年,自然哲学家言及的“物理学”都意指为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但我们当前的物理学并没有亚里士多德的丝毫贡献(还不如说正好相反),如果要把他放进十大物理学家里面,就是疯了。与之相反的是,我们尊敬J. M. W.特纳(J. M. W. Turner)不是因为他是印象派(Impressionism)的先驱,而是因为他画出了美丽的作品。而将荷马(Homer)或者萨福(Sappho)放到十大诗人里面一点都不足为奇。在一张十大(或者十二大)天才物理学家的名单里,我们可以追溯人类在理解世界的进程中留下的历史。

——史蒂文·温伯格(Steven Weinberg)

[美国理论物理学家,他和谢尔登·格兰肖(Sheldon Glashow)及阿卜杜勒·萨拉姆(Abdus Salam)一起,因为对基本粒子间的统一弱相互作用和电磁相互作用理论的贡献获得了1979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温伯格先后在康奈尔大学(Corner)获得学士学位、普林斯顿大学(Princeton)获得博士学位。之后在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加州大学伯克利(Berkeley)分校、麻省理工学院(MIT)、哈佛大学(Harvard)工作,最近是在奥斯丁(Austin)的德克萨斯大学(University of Texas)工作。]

引 言

没有什么比排名更受我们的喜爱了。众多报纸和电视台发现他们策划的大型、廉价的排名游戏总能让人们产生兴趣点。媒体们用百佳古典音乐、死前必读的二十本书或者十佳酒店来轰炸我们。读者和观众也喜爱它们。推荐理由和潜在争议混杂在一起产生的吸引力让人很难去拒绝。我们都会想:为什么他们选了这个?为什么他们落下了那个?

如果要给物品排名,你可以轻易地尝试不同的选择并不断的自我检验自己是否认同,但如果涉及到人物,情况就会更加微妙。给富豪排名没有问题,但如果考虑到学术成就,就非常不同了。怎样才能从人类历史上全部的物理学家中选出一个绝对的前十名——就像2013年《观察家报》(Observer)所做的一样?某些人物很难被忽略——牛顿(Newton)和爱因斯坦(Einstein)涌入脑海——但在稍微不那么著名的水平上,将有足够多的人够资格填补剩下的位置。

更糟糕的是,最伟大的物理学家并不一定是最著名的。例如,一些人可能会惊讶地发现史蒂文·霍金(Stephen Hawking)不在其中。毫无疑问,他是尚在世的最有名的物理学家。大众投票很有可能会把他置于前十名的高位上——然而他没有出现在我们的名单上。这并不是因为我们认为他的工作不重要,而是因为另外有一大批物理学家也没有入选——任何熟知该领域的人都会把他们置于霍金之上。

对于这样一张名单牵涉到的紧张状况,一个很好的例证是我们在创作本书时听到的这样的问题:“你为什么没把特斯拉(Tesla)放进去?”答案很简单:不能放。尼古拉·特斯拉(Nikola Tesla)没被放入原始名单,而且很难想见他可以进入,因为特斯拉不是一名物理学家。特斯拉从一开始就是一名电气工程师,他在交流电的开发上面迈出了重大的一步,并发明了卓越的交流电动机、高压发电机、无线电控制设备及更多的东西。但他对20世纪的物理学所知甚少。关键在于,尽管某些个人在大众的想象中占有一席之地,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够格加入这样一张富有声望的名单。

那么,谁够格呢?让我们再看一看这张完整的名单,它发表在2013年5月12日的《观察家报》罗宾·麦凯(Robin McKie)所写的一篇文章上——他是《观察家报》的科技编辑。

1 艾萨克·牛顿 (1643—1727)

2 尼尔斯·玻尔 (1885—1962)

3 伽利略·伽利雷 (1564—1642)

4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1879—1955)

5 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 (1831—1879)

6 迈克尔·法拉第 (1791—1867)

7 玛丽·居里 (1867—1934)

8 理查德·费曼 (1918—1988)

9 欧内斯特·卢瑟福 (1871—1937)

10 保罗·狄拉克 (1902—1984)

如果要更好地理解为什么这些人物能进入这张名单,我们就需要了解一下物理学的本质及其融入更普遍科学世界的方式。我们可以将自然科学视作一个金字塔,物理学(与数学携手)组成了地基——即最基础的一层。化学吸收了物理学中原子和分子的概念,并在更大的尺度上研究它们的行为,生物学结合了化学和物理学的工作层面,研究独特的复杂现象,即生命。

这一名单上的男人和女人们在促进我们对于这些基础的理解方面做出了真正的进展。没有物理学——没有这些物理学家的工作(以及其他很多人)——我们现今所知的科学就不会存在,现代世界所依存的技术也不会存在。直到19世纪,科学在工业中的角色仍微不足道。但是,随着机械化的投入使用,物理学就出人头地了——而且它现在还是万物的核心,从智能手机中复杂巧妙的电子技术到冰箱的简单工作原理都离不开它的身影。

正如史蒂文·温伯格在前言中澄清的一样,这一名单并不是唯一可能的选择。麦凯做了一些有趣的决定,最有争议的一个方面就是把尼尔斯·玻尔放在了第二位。很少有人会争论伽利略、牛顿和爱因斯坦的巨大贡献,但玻尔的工作更加微妙,他给了我们第一个可行的原子模型,他还是量子理论发展过程中的首席架构师(如果不是最大的贡献者)。但在整个人类历史上,他能排到第二名?真的可以吗?

阅读这篇原文下面的评论很有意思。撇开对特斯拉被忽略的惊讶反应不谈,许多人指出名单缺少20世纪其他大腕的名字,特别是量子物理学的奠基者们。而且还有一种热烈的请求——不无理由——请求纳入阿基米德(Archimedes)。我们将在终章回顾这一名单的排序,并讨论谁应该或者谁不应该在其上。

一个可以用来筛选20世纪早期以来潜在候选者的指南是诺贝尔奖。当瑞典出生的发明家和炸药大亨阿尔弗雷德·诺贝尔(Alfred Nobel)将他大部分的资产作为奖金颁给那些“在前一年为人类作出巨大贡献”的人时,他不仅仅震惊和伤害了他的家人,他还创造了一个新的机制:宣扬多个领域里那些重大的进展,特别是——对于我们而言的——物理学。

尽管我们不得不在尚无诺贝尔奖参考的基础上选出名单上早期的名字——第一个物理学奖于1901年才被颁布[给了发现X射线的威廉·伦琴(Wilhelm Röntgen)],但从那时起,诺贝尔奖就是杰出的标志。当然,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个奖的限制是只能同时颁给最多三个获奖者,且他们在颁奖时必须在世。对于科学研究牵涉到的越来越大的团队来说,这引发了问题——而且研究成果和颁奖时间常发生的滞后也导致了部分潜在的接受者活不到颁奖典礼举行的时候。

此外,虽然物理学界许多著名的人物都成为了诺贝尔获奖者的一员,但浏览获奖者的名单,你会看到许多鲜为人知的名字。问问任何一个人(包括物理学家在内),尼尔斯·古斯塔夫·达伦(Nils Gustaf Dalén)工作的重要性,你会得到一个茫然的表情。这并不令人惊讶,因为尼尔斯·古斯塔夫·达伦发明了“用于灯塔和浮标的自动控制气体照明器”,故而在1912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但事实上,特斯拉比达伦更有资格获得诺贝尔奖,而诺贝尔物理委员会冒险进入技术领域总是令人担忧(例如,因激光获得诺贝尔奖的三个获奖者不包括专利持有人或者建造第一个可行激光器的人)。甚至在纯物理学领域也有争议,比如脉冲星的发现者乔斯琳·贝尔(Jocelyn Bell)被忽略了,而她的老板得到了奖。不过,大部分人都同意诺贝尔奖为寻找十大物理学家的现代成员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起点。

我们最开始的思路是以与《观察家报》相反的顺序来探索这一名单,一直往上追溯,将金牌献给艾萨克·牛顿。但这又产生了一个新的困惑,这可能意味着要从保罗·狄拉克开始。然而狄拉克的工作是建立在他之前的一切知识的基础上。所以,如果我们要明智地探索为什么这些人物取得了这些荣誉,以时间顺序来检视这十位物理学家则更为科学。

这意味着我们会以一个和牛顿一样被人熟知的名字来展开对这个名单的探索。一个与想象力紧密相连的名字慢慢浮出水面——伽利略。无论是比萨斜塔上扔铁球还是反抗教会坚持的“地心说”,无不展现了他那惊人的想象力。



《科学巨匠与他们的革命性思想》 在这部引人入胜的著作中,我们将一同踏上一段穿越时空的非凡旅程,探索人类智慧的巅峰,深入了解那些以其无与伦比的洞察力和革命性发现,彻底重塑了我们对宇宙理解的伟大头脑。本书并非仅仅罗列科学家的名字和他们所取得的成就,而是致力于揭示他们思想的诞生过程、他们所面临的挑战、以及他们如何突破时代的藩篱,引领科学走向全新的境界。我们将看到,科学的进步并非是一条平坦大道,而是一条充满曲折、质疑、甚至是激烈争论的道路。 本书精选了十位在物理学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印记的科学家,他们各自的贡献如同璀璨的星辰,共同照亮了人类探索自然的漫漫长路。我们从古希腊先哲的朴素观察出发,回溯到对物质本质的初步思考,再到近代科学革命中理性精神的觉醒,直至现代物理学令人惊叹的宏伟图景。每一位科学家都代表着一个时代、一种思考方式、一次思维的飞跃。 首先,我们将目光投向 阿尔基米德。这位古希腊的博学大师,不仅在数学领域贡献卓著,更以其对力学和浮力的深刻理解,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科学遗产。在那个尚缺乏精密仪器的时代,他如何通过敏锐的观察和严密的逻辑,推导出“浮力定律”?他的思想是如何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被理解和应用的?本书将细致描绘阿尔基米德的思维过程,以及他对工程学和物理学最早的贡献,展现早期科学家如何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强大工具。 接着,我们穿越千年,来到科学革命的黎明。尼古拉·哥白尼 的日心说,挑战了根深蒂固的地心宇宙观,这不仅仅是一次科学上的革新,更是一次深刻的哲学和宗教观念的冲击。本书将深入探讨哥白尼的思想是如何在教会的强大阻力下艰难孕育,他又是如何凭借其数学才华和对天文观测数据的整理,一步步构建起这个颠覆性的模型。我们将理解,科学的进步往往需要巨大的勇气去质疑权威,去挑战人们习以为常的认知。 随后,伽利略·伽利莱 登场。他被誉为“现代科学之父”,他不仅仅是哥白尼学说的坚定支持者,更是一位杰出的实验物理学家。他巧妙地利用斜面实验,打破了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下落速度与重量成正比的错误理论,提出了自由落体定律。本书将详细解析伽利略的实验设计,他如何将数学语言引入物理学研究,以及他为何因此遭受宗教审判。他的经历深刻揭示了科学探索与社会、政治力量之间的复杂互动。 紧接着,艾萨克·牛顿 的名字将闪耀在我们的视野中。这位集大成者,用万有引力定律将天上的行星运行和地上的物体运动统一起来,建立了经典力学的宏伟体系。本书将不仅介绍牛顿三大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更将深入探究牛顿是如何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凭借其惊人的数学天赋(微积分的创立)和深刻的物理直觉,构建起这一“宇宙的蓝图”。我们将理解,他的工作是如何开启了长达几个世纪的经典物理学时代,并深刻影响了工业革命。 进入19世纪,迈克尔·法拉第 的名字必将熠熠生辉。这位出身贫寒的自学成才的科学家,通过一系列精妙的实验,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为电力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基础。本书将详细描述法拉第如何从日常的电学实验中,敏锐地捕捉到电与磁之间的深刻联系,他如何通过“力线”的概念,将抽象的电磁场可视化,以及他为何对理论推导不甚在意,却对实验观察和动手实践情有独钟。他的工作是实验科学的典范,深刻体现了科学发现的直观与灵感。 与此同时,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 将以其划时代的理论,将法拉第的实验发现提升到新的高度。他用一组优雅的方程——麦克斯韦方程组,统一了电、磁和光,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并最终解释了光是一种电磁波。本书将深入浅出地解析麦克斯韦方程组的精妙之处,它如何像一座桥梁,连接了看似毫不相关的现象,并为赫兹发现无线电波铺平了道路。他的工作标志着经典电磁学时代的顶峰。 步入20世纪,物理学迎来了两次颠覆性的革命。首先是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的相对论。狭义相对论改变了我们对时间、空间和速度的认知,提出了著名的质能方程E=mc²;广义相对论则将引力描述为时空的弯曲。本书将详细阐述相对论的核心思想,它如何挑战牛顿的绝对时空观,以及它在宇宙学、天体物理学等领域产生的深远影响。我们将体会到,爱因斯坦是如何凭借其深刻的哲学思考和非凡的想象力,构建出这个令人惊叹的宇宙模型。 紧随其后的是马克斯·普朗克 和 尼尔斯·玻尔 等人奠定的量子力学基础。普朗克提出的能量量子假说,是为了解释黑体辐射问题,却意外开启了量子世界的奥秘。玻尔则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原子模型,解释了原子光谱的离散性。本书将带领读者进入微观世界的奇妙之旅,理解量子力学中的“量子”、“波粒二象性”、“不确定性原理”等概念,以及它们如何彻底改变了我们对原子、分子以及更小粒子的理解。我们将看到,微观世界的规律与宏观世界的直觉截然不同,充满着概率和不确定性。 本书还将深入探讨 马克斯·玻恩 和 沃纳·海森堡 等人在量子力学发展中的关键贡献。玻恩将概率波的概念引入量子力学,为理解微观粒子的行为提供了数学框架。海森堡则提出了著名的不确定性原理,揭示了量子世界固有的局限性。我们将理解,量子力学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充满了数学上的挑战和概念上的争议。 最后,我们聚焦于 埃尔温·薛定谔 和 保罗·狄拉克。薛定谔方程描述了微观粒子的量子态如何随时间演化,成为量子力学中最重要的方程之一。狄拉克则在量子力学和狭义相对论之间架起了桥梁,预言了反物质的存在。本书将细致地解读他们的工作,以及它们如何共同构成了现代量子力学的完整理论体系。我们将看到,量子力学不仅解释了微观世界的现象,更催生了半导体、激光、核能等一系列革命性的技术。 《科学巨匠与他们的革命性思想》不仅仅是一部关于科学家的传记,更是一部关于人类探索未知、挑战极限的史诗。通过对这十位物理学巨匠的深入剖析,本书旨在展现科学思维的魅力,激发读者对自然奥秘的好奇心,并理解科学是如何不断进步,并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世界。我们将看到,伟大的科学发现往往源于对最基本问题的执着追问,源于敢于怀疑、敢于创新的精神,以及对真理不懈的追求。这是一次关于智慧、勇气和探索的深刻体验。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安排和行文的张力把握得非常到位,它不是简单地按照时间顺序罗列人物,而是精心挑选了十个在人类认知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节点,并以此为核心展开论述。每一次从一位学者的故事过渡到下一位时,作者总能找到一个巧妙的逻辑连接点,使得整个阅读过程连贯且具有强烈的代入感,仿佛是看着物理学这棵参天大树,从一个关键的分支顺利地生长向下一个新的方向。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书中对不同学派之间,尤其是那些持有根本性不同观点的大师们之间的思想交锋,描述得极其细致和客观,既肯定了各自的贡献,也展示了科学进步往往伴随着激烈的争论和批判。这种对学术争议的坦诚,使得全书的论述显得无比的公正和深刻。它让我意识到,科学的发展并非一条平坦大道,而是充满了试错、修正和范式转移的曲折旅程。对于那些想要了解科学哲学和思想史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观察窗口。

评分

坦率地说,在阅读这本书之前,我对物理学的概念多停留在中学阶段的模糊印象,认为那是一门高高在上的学科。然而,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偏见。作者采用了非常高超的叙事技巧,将复杂的物理概念,比如时空的弯曲,或者微观世界的概率性本质,通过精心设计的类比和历史情境的重现,变得触手可及。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那些具有巨大争议的理论时所展现出的平衡感——既不轻率地接受,也不武断地否定,而是将理论放置在当时的历史语境下进行评价。书中对于“十大”人选的筛选和排序逻辑也值得玩味,它体现了一种深思熟虑的取舍,每一个人都代表着物理学发展史上一个不可或缺的维度。这本书读下来,与其说是阅读了科学家的传记,不如说是参与了一场关于人类如何认知宇宙的宏大对话。它激发了我一种深层的求知欲,让我明白了,探索未知本身就是人类最伟大的本能之一。

评分

读完这本厚厚的书,我最大的感受是震撼——震撼于人类心智的深度和广度。作者在叙事过程中,始终保持着一种近乎诗意的精确性,既不失科学的严谨,又不落入学院派的枯燥。我发现自己对那些曾经只在课本中一扫而过的名字,现在都有了一种近乎亲密的了解。比如,书中对某位天才如何从一个最基础的观察点出发,最终构建起一个宏大理论体系的过程描绘,那种层层递进、逻辑严密的推导过程,被作者用生活化的语言和精妙的比喻解读得清晰可见。这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像是一种思维方法的熏陶。书中多次引用了那些科学家的私人信件和日记片段,这些真实的声音极大地增强了文本的可信度和感染力,让我们得以窥见他们面对世界时的真实态度——那种既谦卑又傲岸的矛盾统一体。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告诉你“他们发现了什么”,更重要的是,它告诉你“他们是如何思考的”。

评分

拿到这本书时,我原本以为会是一本充斥着复杂公式和晦涩理论的“硬核”科普读物,但出乎意料的是,它的叙事风格极其流畅且富有画面感,简直像是一部精心制作的纪录片被文字化了。作者显然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去挖掘这些科学巨匠们鲜为人知的生活细节和他们思想形成过程中的“灵光乍现”时刻。我特别喜欢那种将科学发现与个人情感和时代思潮交织在一起的写法。比如,描述某位物理学家在战争年代所承受的道德压力以及他如何坚持纯粹的科学理想,那种内在的冲突和高贵感,读起来让人不禁动容,甚至潸然泪下。这本书成功地做到了“将科学的美丽赋予了人性”,它让你明白,伟大的理论背后,是无数个不眠之夜、无数次的自我怀疑和一次次对未知世界的勇敢跃迁。对于我这样一个对纯理论物理有些畏惧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个极其友好且充满魅力的入口,它不再将物理学视为冷冰冰的定律集合,而是将其描绘成一场人类智慧与宇宙奥秘之间永恒的、浪漫的追逐游戏。

评分

这本《十大物理学家》的书籍,真是让人大开眼界,读完之后,感觉像是进行了一次穿越时空的智力探险。作者在叙述中巧妙地将枯燥的科学原理融入到那些伟大人物跌宕起伏的人生故事里,让人在为他们的智慧折服的同时,也被他们的坚韧不拔和对真理的执着追求深深打动。比如,描述某位巨匠早年如何克服家庭的贫困和当时的学术保守,坚持在简陋的条件下进行关键实验的那一段,简直比任何小说都来得扣人心弦。我尤其欣赏作者没有将这些人物“神化”,而是真实地展现了他们作为凡人的挣扎、疑惑乃至犯过的错误,这使得阅读体验更加立体和真实。书中对他们各自时代背景的描绘也极为精准,让我明白了为什么某些理论的诞生是如此的艰难,以及它们是如何彻底颠覆了当时的认知体系。从牛顿的力学大厦,到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革命,再到量子力学的诡谲与美妙,每一个章节都像是一次精心策划的知识盛宴,让人回味无穷,并且激起了我进一步去钻研相关物理学原著的强烈愿望。这本书绝不仅仅是一本人物传记,它更像是一部浓缩的近代物理学思想史。

评分

由于购买的书籍太多了,还没有时间一一阅读,但又有太多的未评价,所以统一评价,没有特殊情况的就以此内容为好评,以后看完再追评。

评分

科学可以这样看中最新出版的一个,这一系列都挺好的,值得购买。软精装也适合收藏。送货十分迅速及时,满意。

评分

还可以,多发点2-1的券啊!!!又有想买的书了

评分

很好 很喜欢 希望京东能够多搞一些图书优惠活动 推动全民阅读

评分

在京东购物,商品、包装、物流都无可挑剔,满意。

评分

可以

评分

............

评分

在京东购物,商品、包装、物流都无可挑剔,满意。

评分

在京东购物,商品、包装、物流都无可挑剔,满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