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适合园林、园艺专业师生学习和研究,并为从事屋顶绿化研究的科研人员 城市中硬质空间的比例越来越高,生态环境距离自然越来越远,为让人们在城市中生活得宜居,更美好,亟待以生态修复手段,运用现代园艺技术,在现有和行将不适合绿化的硬质空间增加自然植被的绿化总量,尽快创新优化和改善城市环境,这是编撰“城市生态修复中的园艺技术系列”丛书的宗旨。
《屋顶花园与绿化技术》-书为该丛书的第二册,系统论证了屋顶花园在截蓄雨水、降低暴雨径流等生态、经济和社会方面的综合效益,分析了屋顶花园生境的特殊性、介质成分和厚度的影响因素及其配方、植物选择,论述了营造工程技术,以及案例分析,集理论与技术于一体,实现了屋顶花园营造技术集成。
希望“城市生态修复中的园艺技术系列”丛书能为城市特殊生境下的绿化提供技术和产业化指导。
内容简介
城市化的持续发展使城市为大量的不透水表面所占据,加之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城市排水系统相对滞后,导致城市内涝灾害频繁发生。中国为此提出了建设“海绵城市”的目标。屋顶绿化作为海绵城市的主要内涵之一,越来越受到城市管理者和设计师的重视。《屋顶花园与绿化技术》基于文献理论与应用研究系统地论述了屋顶花园的功能、生境的特殊性、介质厚度的确定、介质特性和配方、植物选择和营造工程技术等,并分公建类、住宅类和展示类介绍了新案例。《屋顶花园与绿化技术》集理论与技术为一体,适合园林、园艺专业师生学习和研究,并为从事屋顶绿化研究的科研人员提供学术性参考,也可作为广大屋顶花园从业人员的参考书目。
作者简介
王红兵,1971年生,男,河南南阳人,博士.2011年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2011-2013年在复旦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现在上海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研究方向为城市园艺学和城市生态学。已参加完成多个科技部、上海市科委等立项课题,现主持结题1项,主持在研3项,分别来自上海市科委、上海市教委、上海城市植物资源开发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SCI论文6篇。
胡永红,1997年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园林专业,博士,教授级高工,曾任上海植物园园长,现任上海辰山植物园执行园长兼中科院上海辰山植物科研中心副主任。致力于植物学、种质资源创新及城市生态修复技术研究,负责建成上海辰山植物园,传承中国园林瑰宝与植物学的创新发展;创导建筑绿化一体化生态修复理念,创造性地将植物学、园艺学与城市人居环境研究相结合,负责创建了“上海城市植物资源开发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领衔开展基于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代谢组学的牡丹发育机制研究,负责创建“上海市资源植物功能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主持或参与科技部支撑计划6项、上海市科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12项、上海市农委和绿化局项目20项;发表论文70余篇,参编著作6部,申报发明专利8项、植物新品种权15个,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
内页插图
目录
序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定义
1.2 分类及其特征
1.3 历史、现状与前景
1.3.1 历史与现状
1.3.2 问题与对策
本章参考文献
第2章 屋顶花园的作用
2.1 生态效益
2.1.1 截蓄雨水,降低暴雨径流
2.1.2 降低污染
2.1.3 节能减排
2.1.4 降低噪声污染
2.1.5 提供栖息地,增加和维护城市生物多样性
2.2 经济收益
2.3 社会效益(含美学价值)
2.4 延长屋顶寿命
本章参考文献
第3章 屋顶花园生境的特殊性
3.1 光照
3.2 温度
3.3 风速
3.4 水
3.5 介质
本章参考文献
第4章 介质厚度的确定
4.1 瞬时降雨量
4.2 介质粒径与介质渗透率
4.3 介质与根系结合后渗透率的变化
4.4 介质与根系结合后蓄水量的变化
本章参考文献
第5章 介质特性和配方
5.1 有机质含量
5.2 节水保水性
5.3 容重
5.4 废弃物利用
5.5 介质微生物
本章参考文献
第6章 植物选择
6.1 筛选原则
6.1.1 抗旱(适应性)
6.1.2 抗寒(适应性)
6.1.3 低矮且植株小(形态)
6.1.4 须根系
6.1.5 生长缓慢
6.1.6 易维护(低维护)
6.1.7 耐热性
6.1.8 生态服务功能
6.2 屋顶绿化适用的植物种
6.2.1 低矮针叶类
6.2.2 抗旱丛生灌木
6.2.3 观赏草类
6.2.4 景天及多肉类
6.2.5 抗旱地被类
6.2.6 小乔木和小型竹类
6.2.7 蔬菜类
本章参考文献
第7章 营造工程技术
7.1 分层与成分
7.1.1 防水层和隔热层
7.1.2 阻根层
7.1.3 排水层、过滤层与保水层
7.1.4 附属设施
7.1.5 坡屋顶花园系统
7.2 灌溉设施
……
第8章 案例赏析
附录
前言/序言
拿到《屋顶花园与绿化技术》书稿,我很欣慰。因为这是胡永红博士计划的“城市生态修复中的园艺技术系列”丛书的一部分,对该丛书的出版我是非常赞赏的。在城市化浪潮冲击下,越来越多的人口涌向城市,刺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但过快的城市化也给中国带来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比如,大量农田、林地、水体被建筑物、道路等不透水表面所替代,交通拥堵、水质恶化、地下水短缺、空气质量下降、热岛效应、城市内涝灾害、生物多样性下降等问题日益严重,严重制约宜居性。如何实现城市生态修复,改善环境成为新形势下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国为此提出了建设海绵城市的策略,屋顶花园无疑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国内外同行已经开展了系统的相关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以胡永红为首的城市园艺研究团队也在这方面进行了多年的探索,完成了多项课题,取得了丰硕成果。例如,他曾主持完成“生态建筑绿化配置技术研究”,获得了2007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在2010年世博会还指导建成了面积达5000m2、当时世界最大的生态绿墙。他们完全可以把多年来积累的成果凝聚提炼,从屋顶绿化、垂直绿化、可移动绿化、行道树等方面系统总结,编辑出版,回馈社会。因此,2015年出版了第一本著作《移动式绿化技术》,如今又完成了《屋顶花园与绿化技术》这本书,令人颇为欣慰。
通览全书,更为内容的学术性所感动。可以说,显然不同于一般屋顶绿化方面的书籍重案例、轻理论的行文格调,本书通过大量的篇幅介绍国内外有关屋顶绿化的研究进展,特别是围绕海绵城市有关的屋顶截蓄雨水功效和径流水质影响的理论实证性研究作了系统的分析。可见作者花费了很多的时间,阅读了大量的文献,方能有此成果。比如,第2章屋顶绿化的作用就引用了100余篇英文文献。这是本书的最大亮点,为提高本书的学术价值奠定了非常扎实的基础,完全可以成为园林园艺专业的教学参考书。
本书还有一个让我感兴趣的地方是对屋顶花园适用植物资源的推荐,筛选的矮生松柏类和观赏草类好像在一般的同类图书中较少见,可为丰富屋顶绿化的植物多样性提供了有益的参考。这两类植物不仅适生性强,株型低矮,更适合屋顶干旱的生境,而且还能增加景观的多样性和观赏性,值得肯定。
书中配有大量优美的图片,是作者团队多年积累的财富,让我们领略到多种屋顶花园的多姿多彩,也学习到多种屋顶花园形式、介质配方、植物资源,体现了学术性之外技术性和观赏性的一面,可供广大读者学习和鉴赏,也可服务于专业设计师,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
作者治学严谨,勤奋好学,为本书的出版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并克服了诸多困难,使本书得以按时出版,幸甚。希望继续努力完成后续分册的编写,早日实现该丛书的完整出版,为我国城市生态建设和园艺技术的进步发挥更大的作用。
屋顶花园与绿化技术 [The Solutions to Green Roof]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