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中医护理学基础(中医特色 第2版 本科护理)》共11章,约30万字。具体内容包括绪论、中医护理的特点与原则、中医基本护理、辨证护理基础、经络与腧穴概要等,以及近二十年常用的、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33项中医护理技术操作。
本教材主要满足高等中医药院校护理专业本科生需要。由于中医护理学基础是中医临床护理学中诸学科的基础,故《中医护理学基础(中医特色 第2版 本科护理)》也可作为护理学专业大专生、研究生、护理教学人员、护理科研人员和临床护理人员学习和考试的参考书。
作者简介
陈佩仪,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校级教学名师,青年教师导师,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优秀指导老师,护理学院副院长。研究方向为中医护理,现为广州中医药大学一级学科护理学学科带头人,国家中医管理局中医护理学重点学科带头人。具有32年临床护理、教学、科研和管理经验,是国家特色专业主要完成人之一。主持教育部及省科研课题及项目6项,获省部级学会教学成果多项,发表论文56篇,获国家实用型技术专利2项。出版主编、副主编全国教材10本,省级精品课《中医护理学基础》课程负责人,其主编该教材为省精品教材。指导研究生18人,已经毕业9人,其中4人获得国家奖学金、2人获得研究生优秀毕业生;指导3个本科生团队分别获得国家创新训练计划项目2项、省级1项。现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资格认证中心命审题专家、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护理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省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委、省中华护理学会理事等。香港公开大学中医护理硕士教育评核委员会委员。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节中医护理学基础的任务与内容
一、中医护理学基础的任务
二、中医护理学基础的内容
第二节 中医护理学发展简史
一、萌芽时期
二、夏-春秋时期
三、战国-东汉时期
四、魏晋南北朝时期
五、隋唐五代时期
六、宋金元时期
七、明代
八、清代
九、近代
十、现代
第三节 中西护理文化差异
一、中医护理和西方护理
的历史与发展之异同
二、中医护理和西方护理
理论哲学背景之异同
三、中医护理和西方护理
的护理程序之异同
四、中医护理和西方护理
思维方法之异同
第二章 中医护理的特点与原则
第一节 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
一、整体观念
二、辨证施护
第二节 中医护理的原则
一、扶正祛邪
二、调整阴阳
三、护病求本
四、标本缓急
五、同病异护,异病同护
六、三因制宜
七、预防为主
第三章 中医基本护理
第一节 生活起居护理
一、顺应四时,平衡阴阳
二、调摄环境,慎避外邪
三、起居有常,劳逸适度
第二节 情志护理
一、情志护理的原则
二、七情致病与预防
三、情志护理的方法
第三节 饮食护理
一、饮食的性味与功效
二、辨证施食调养原则与要求
第四节 病情观察
一、病情观察的原则
二、病情观察的方法
第五节 预防护理
一、治未病的护理
二、预防复病的护理
第四章 辨证护理基础
第一节 八纲辨证护理
一、表里辨证护理
二、寒热辨证护理
三、虚实辨证护理
四、阴阳辨证护理
第二节 脏腑辨证护理
一、心与小肠病的辨证护理
二、肺与大肠病的辨证护理
三、牌与胃病的辨证护理
四、肝与胆病的辨证护理
五、肾与膀胱病的辨证护理
第三节 辨体施护
一、中医体质学的基本原理
二、辨体施护
第五章 经络与腧穴概要
第一节 经络系统的组成
一、十二经脉
二、奇经八脉
三、其他
第二节 腧穴
一、概述
二、常用腧穴
第六章 中药用药护理
第一节 中药煎煮法
一、概述
二、方法
第二节 中药口服法
一、概述
二、方法
第三节 中药用药八法及护理
一、汗法及护理
二、肚法及护理
三、下法及护理
四、和法及护理
五、温法及护理
六、清法及护理
七、消法及护理
八、补法及护理
第四节 中药灌肠法
一、概述
二、方法
第五节 中药外用法
一、中药外敷法
二、中药湿敷法
三、中药换药法
四、中药熏洗法
五、热熨法
六、中药离子导入法
第六节 中药其他用药途径的护理特点
一、中药静脉用药法
二、中药雾化吸入法
三、中药口腔护理法
四、中药擦浴降温法
第七章 拔罐法
第一节 概述
一、罐法的作用原理
二、罐具的种类
第二节 拔火罐法
一、拔火罐的形式
二、拔火罐法
第三节 平衡火罐法
……
第八章 推拿法
第九章 其他疗法
第十章 刺灸法技能与配合护理
第十一章 自我调养保健基本技能
附录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自测表
中英文名词对照索引
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一)调养原则
1.三因制宜
(1)因时制宜:由于四时气候的变化对人体的生理、病理有很大影响,因此,人们应当在不同的季节根据饮食宜忌,合理选择调配不同的饮食,保持人体阴阳的协调平衡。
1)春季:气候转温,万物生发,宜适当食用辛温升散的食品,如枣、香菜、葱、韭菜炒鸡蛋等,忌食生冷、黏杂之品。
2)夏季:炎热酷暑,万物蒸荣,腠理开泄,宜进食清淡、解渴、生津、消暑之品,如西瓜、冬瓜、丝瓜、绿豆汤、乌梅小豆汤、荷叶粥、藿香茶等,忌食寒凉、厚味之品。
3)秋季:凉爽干燥,万物肃杀,饮食应以滋阴润肺为主,可适当食用一些柔润食物,如芝麻、蜂蜜、鸭梨、乳品、甘蔗、糯米、莲藕、银耳羹等,以益胃生津,忌食辛燥、温热之品。
4)冬季:气候寒冷,万物收藏,宜食用滋阴潜阳、热量较高的食物,如谷类、羊肉、龟肉、鳖肉、木耳、狗肉汤等,而且宜食热饮食,以保护阳气,忌食生冷寒凉之品。
(2)因地配膳: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由于地势高低、气候条件各异,人的生理活动和病变特点也不尽相同,应根据不同地域分别配制膳食。如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气候温暖潮湿,居民易感湿热,宜食清淡除湿的食物;西北高原地区,气候寒冷干燥,居民易受寒伤燥,宜食温阳散寒或生津润燥的食物。
(3)因人配膳:饮食调护应根据不同的年龄、体质、个性等方面的差异,分别予以不同的调摄。
1)儿童:身体娇嫩,为稚阴稚阳之体,身体发育处于“成而未全,全而未壮”的阶段,宜食性平和,易于消化、健脾开胃的食物,而且食物的品种宜多样化及粗细粮、荤素合理搭配,不可偏嗜,忌食滋腻峻补之品。
2)青年人:气血旺盛,宜食营养丰富的血肉有情之品和五谷杂粮、新鲜果菜,忌暴饮暴食,寒热、饥饱无度。
3)老年人:脾胃功能虚弱,运化无力,气血容易亏损,宜食清淡、温热熟软之品,忌食生冷、黏硬、不易消化之品。
4)孕产妇:妊娠期宜食性味甘平、甘凉的补益之品,如鱼肉、乳类、蔬菜、水果等开胃之品,忌食辛热、温燥之品,即所谓“产前宜凉”;哺乳期以滋阴养血为主,宜食有营养、易消化、补而不腻之物,如大枣、鸡汤等,忌食寒凉、辛燥、酸性食物,即所谓“产后宜温”。
S)体胖者:体内多痰湿,饮食宜清淡,如多食青菜、水果等含纤维素多的食物,忌食肥甘厚腻、助湿生痰之物。
6)体瘦者:多阴虚内热,血亏津少,宜食滋阴生津、养血补血的食物,忌食辛辣、燥烈之品。
2.辨证施膳寒证病人宜食温性食物,忌食生冷瓜果等凉性食物;热证宜食凉性食物,忌食辛辣等热性食物。阳虚者宜温补壮阳,可常食羊肉、韭菜等,忌食生冷寒凉之品;阴虚者宜滋补养阴,可常食粥、银耳、鸭肉等,忌食温热辛燥之品。实证病人应根据病情之轻重缓急,采取急则护其标,缓则护其本和标本兼护的原则,选择适宜的食物。
(二)调养要求
饮食调护是养生防病的重要环节,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法度,以达到恢复元气,疗疾去病,改善机体功能的目的。
……
前言/序言
中医护理学是中医药学和护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知识结构体系包括中医基本理论、中医护理学基础、中医临床护理学。其中,中医护理学基础旨在探求中医理论指导下的护理方法与护理技术,阐明具有中医特色的护理理论,发挥其在中医基本理论与临床辨证施护之间的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是临床护理中最常用、最具普遍性的中医护理基本理论与技术,作为中国护理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
作为高等护理教育的教材,我们编写的立足点是传承与创新。本教材具有五方面的新意:一是在浩瀚的中医知识海洋里,凝练了有关中医护理学最基本的文献知识内容;二是在继承传统中医护理技能的基础上,突出中医护理和西医护理相结合的新技术、新进展,图文并茂;三是在每项护理操作中,重视人文关怀,更加明确每项操作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四是增加自我调养保健技能内容;五是在每个章末增加了该章节知识拓展及最新研究进展内容。
本书共11章,约30万字。具体内容包括绪论、中医护理的特点与原则、中医基本护理、辨证护理基础、经络与腧穴概要等,以及近二十年常用的、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33项中医护理技术操作。
本教材主要满足高等中医药院校护理专业本科生需要。由于中医护理学基础是中医临床护理学中诸学科的基础,故本书也可作为护理学专业大专生、研究生、护理教学人员、护理科研人员和临床护理人员学习和考试的参考书。
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得到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教材办公室、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护理专业教材评审委员会的关怀与指导,同时也得到了编写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浙江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辽宁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成都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广西中医学院护理学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等专家、领导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限于编写时间和作者水平,书中难免有不成熟与疏漏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中医护理学基础(中医特色 第2版 本科护理 配增值)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