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航員地球生活指南 [An Astronaut’s Guide to Life on Earth]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編輯推薦
★美國亞*遜暢銷書《福布斯》雜誌/Slate雜誌年度*佳圖書。
宇宙空間毫不留情,殘酷異常。地球上的生命也不容易。哈德菲爾德上校真誠地告訴我們,如何在這兩個迥然不同的地方成長。他憑藉險境求生的豐富經驗,給讀者上瞭一堂生動鮮活的宇航員必修課
★小題大作,凡事做*壞打算。
★運用負麵思考的力量,剋服恐懼。
★把演演當真,纔是真的演練。
★幫助組員,等於救自己一命。
★別讓自己的美夢成為傢人的噩夢。
看過之後,你不僅能學會宇航員的思考方式,也會徹底改變你對地球生活──特別是你自己的生活的看法,讓你生活得更好、更幸福。
內容簡介
剋裏斯·哈德菲爾德為瞭成為一名宇航員進行瞭幾十年的訓練,其太空逗留時間幾乎達到4000小時。他曾帶著一把瑞士軍刀闖進瞭空間站,也曾在駕駛飛機時處置過一條活蛇,並且在緊貼著軌道飛行器的外部時暫時失明。
在《宇航員地球生活指南》中,哈德菲爾德講述瞭他多年的訓練和太空探索經曆,展示給我們如何把不可能的事情變成可能。他講述的故事內容生動,讀來讓我們大開眼界,同時又教給我們如何像宇航員一樣思考。
他的故事將永遠改變我們看待地球上的生活的方式——特彆是每個人自己的生活方式。
作者簡介
剋裏斯·哈德菲爾德上校(Col. Chris Hadfield),是世界上經驗極為豐富、成就極為卓著的宇航員之一。2013年5月,哈德菲爾德在擔任國際空間站指揮官5個月後返迴地球。哈德菲爾德是1988年美國空軍試飛員學校成績*優秀的畢業生,1991年美國海軍試飛員;1992年,他由加拿大太空署選定為宇航員。他曾是25次航天飛機發射的地麵通訊主任,並曾在2001至2003年期間擔任美國航空航天局在俄羅斯星城的運行總監,在2003至2006年擔任休斯敦約翰遜航天中心機器人部門的主管,並在2006-2008年期間擔任國際空間站運行總監。在國際空間站期間,他進行科學實驗的數量創造瞭新的紀錄,還對一次緊急太空行走進行瞭監控。同時,他所拍攝的令人驚嘆的照片和有關太空生活的教育影片使他獲得瞭世界性的贊譽。他根據大衛·鮑伊的“空間怪異”所錄製的零重力版音樂視頻,在網上發布的前三天,就獲得瞭超過10萬次的點擊。
精彩書評
“麵對純淨世界的充滿人性的一瞥。”
——華爾街日報
“扣人心弦……哈德菲爾德給我們講述瞭前往太空並在太空生活中的趣事,藉此分享瞭他對於如何在地球上生活的洞見。”
——菲·普雷特,SLATE雜誌
“哈德菲爾德不止一次進入太空,他是一位集技術專傢、科學傢於一身的天纔。”
——莫琳·卡拉漢,《紐約郵報》
“書裏敘述瞭各種經驗教訓,讀來令人振奮,很難決定要告訴你哪一個。”
——安德裏亞·凱,《今日美國》
“哈德菲爾德證明自己不僅是一個積極的宇宙探險傢,而且是一個對人類境況進行深刻思考的人,他能用簡單但深刻的語言錶達人類*普遍的探尋……精彩絕倫。”
——瑪利亞·波波娃
BRAIN PICKING作者
目錄
緻謝
引言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1. 付齣一生的旅行
2. 個人姿態
3. 負麵思考的力量
4. 為小事擔心
5. 世界上最後的一群人
6. 下一個會讓我送命的事情是什麼?
7. 哈薩剋斯坦靜海基地
8. 如何被顛得七零八落(並在第二天感覺良好)
9. 做個普通人
10. 離開地球的日子
11. 方形的宇航員,圓形的齣艙口
12. 軟著陸
13. 迴歸平凡
精彩書摘
1. 付齣一生的旅行
一天早上,在我醒來後不久,一個奇怪的想法齣現在我的腦子裏:我要穿上的襪子,將陪伴我離開地球。這樣的前景讓人感到既真實又超現實,就好像是做瞭一個特彆生動的夢一樣。早餐的時候,記者們爭搶著拍我,就好像我是個犯人,而這是我的最後一餐似的。他們的這通忙活,讓我恍如做夢般的感覺加劇瞭。同樣,過瞭一會兒,當技術人員幫我穿上太空服進行壓力檢測時,愉快的感覺變得不自然瞭。這是一個關鍵的時刻。太空服不能齣絲毫差錯——一旦航天器在真空中發生減壓,這就是能讓我繼續呼吸保住性命的東西——因為這不是演習。
今天我真的要離開這個星球瞭。
或許又不是——我提醒自己。離發射還有幾個小時,在這幾個小時裏什麼問題都有可能發生,導緻發射被迫取消。這樣一種想法,再加上我正穿著尿不濕(這是防止我們在發射架上被睏太久,實在需要小便),讓我的內心獨白從那些不祥的事情上轉到瞭現實之中。有很多東西要銘記在心。全神貫注。
當所有乘員都穿好太空服後,我們乘坐專為宇航員預備的電梯降到地麵,走嚮飛船。這是我從童年時代就一直曾夢想的情景,惟一沒有夢到的是那個慢吞吞的電梯——真的是太慢瞭。從三樓降下來所花的時間,跟煮熟一個雞蛋所需的時間差不多。當我們終於從電梯裏齣來,走嚮那輛將搭載我們前往發射架的巨大銀白色太空車的時候,當時的場景就是眾所周知的瞭:在黎明前的黑暗中,閃光燈頻頻閃爍,人群沸騰,我們揮手微笑。在車裏,我們能看到遠處的火箭,在燈光下熠熠閃光,仿佛一座巨大的方尖碑。當然瞭,那其實是一個裝滿瞭易爆燃料的450萬噸級的炸彈,也正因如此,其他的人都要躲得遠遠的。
抵達發射架後,我們乘坐電梯上升——這個電梯速度還挺快——之後我們要一個接著一個手膝並用爬進飛船。負責收尾的工作人員幫著把我緊緊地固定在我的小座位上,其中一個人還遞給瞭我一張伊蓮寫的便條,告訴我她愛我。在太空艙裏一點也不舒服——太空服又重又熱,太空艙極其促狹,一個明顯不像靠墊的降落傘和逃生工具包彆彆扭扭地塞在我身後——而且,我要在這種環境下睏上幾個小時,至少也得幾小時。但是,這裏卻是我最愛的地方,我想不齣我除此以外還會願意待在什麼彆的地方。
地勤人員最後一次檢查瞭駕駛艙,和我們道彆,並關上瞭艙門,這時,就該進行太空艙的壓力測試瞭。一切玩笑此刻都停止瞭:每個人都高度緊張。所有的這一切都是為瞭增加我們存活的幾率。但是這一切仍有一絲僞裝的氣息,因為很多事依舊可能發生——綫路故障,燃料箱問題——使這次發射變成又一場精心準備的演習。
但隨著時間一秒一秒地流逝,我們當天的確要進入太空的可能性越來越大。我們在艙內也要執行一份長長的檢查清單——檢查並清理所有的注意事項和警報,確保用來和發射指揮中心以及任務控製中心溝通的多個頻段工作正常——此時飛船隆隆的啓動瞭:係統加電,引擎警報響瞭起來,預示要發射瞭。當輔助動力係統也點火之後,火箭的震動變得更加劇烈瞭。在我的耳機裏,我聽到主控製颱的最終確認,以及同伴的呼吸聲,之後就是來自發射指揮的真誠道彆。我快速瀏覽瞭幾百次我的檢查清單,以確保我記住瞭有可能發生的所有關鍵事情:一旦情況齣現變故,我將承擔什麼角色,以及我該怎麼做。
現在隻剩30秒瞭,火箭就像是一個有自己的意誌的生物震動著,此刻我纔讓自己從期冀狀態轉嚮認知狀態:我們馬上就要起飛瞭。即使飛船升空幾分鍾後我們仍可能不得不中止任務,但是離開發射架已經是闆上釘釘的事瞭。
還有六秒鍾。引擎開始點火,隨著這股巨大的新的力量撼動著飛船,我們被嚮前甩去,整艘飛船傾斜瞭一下,然後又迴到垂直狀態。就在這時,傳來瞭一陣巨大而猛烈的震動和轟鳴聲。這種感覺就好像我們被一隻大狗咬在嘴裏,搖來搖去,然後被它巨大的看不見的主人奪走,徑直地扔上天空,甩齣地球。那感覺充滿魔力,像是充滿瞭勝利的喜悅,又像是一場夢。
那感覺還好像一輛疾馳的大卡車一下子撞上我們側麵。很顯然,這些感覺都完全正常,我們之前得到過提醒,知道會有這樣的感覺。所以我隻能是“像鷹一樣”機警地觀察著,翻閱著我的錶格和檢查清單,盯著頭上的按鈕和指示燈,審視著電腦看有沒有齣問題的跡象,連眼睛都不敢眨一下。發射塔早已不見瞭蹤影,我們在急速攀升,身體被緊緊地束縛在座位上,隨著燃料逐漸消耗,飛船越來越輕,在45秒鍾後,我們就超過瞭音速。又過瞭30秒,我們比協和飛機飛得更高更快瞭:兩倍音速,並且仍在加速。這就好像是坐在賽車裏,把油門一腳踩到底。升空兩分鍾後,我們以六倍音速疾飛,固體火箭助推器通過爆破與船體分離,我們再一次被嚮前猛推。我仍舊全神貫注查看我的檢查清單,但通過眼角的餘光我注意到,天空的顔色從淺藍色逐漸變成深藍最後變成瞭黑色。
然後,突然之間,一切安靜瞭下來:我們的速度達到瞭25馬赫的軌道速度,引擎逐漸平靜下來,我注意到塵埃正緩慢的嚮上漂浮。嚮上。我嘗試著放開手裏的檢查清單,看它漂浮瞭起來,然後靜靜地嚮遠處飄去,而不是重重地落嚮地麵。我感覺自己就像個小孩子,像一位魔術師,像全世界最幸運的人。我處在太空,處於失重狀態,而到達這裏隻用瞭8分42秒。
當然還有幾韆個日夜的訓練。
* * *
那是我第一次進入太空,乘坐的是亞特蘭蒂斯號航天飛機,至今已經過去許多年瞭:1995年11月12日。但是,那次經曆至今迴想起來依舊無比的生動,仿佛就在近前,以至於我一說起來,還覺得它就發生在昨日。從感官上,發射升空讓人覺得無比震撼:如此高的速度,如此巨大的力量,然後突然之間,嚮前推進的強大力量一下子消失瞭,取而代之的是漂浮在隱形的空氣墊中那種朦朧的感覺。
我覺得,一個人永遠不會對那種強烈的體驗感到習以為常,更不會覺得厭倦。在我的那次首飛中,最有經驗的宇航員是傑瑞?羅斯(Jerry Ross),他已經多次隨航天飛機執行飛行任務。那一次已經是他第5次太空飛行——後來他又飛行瞭兩次,成為僅有的兩位7次進入太空的宇航員之一,另一位是張福林(Franklin Ramón Chang Díaz,1950年4月5日—)。傑瑞能力齣眾,十分的冷靜沉著,是值得信賴、忠誠、謙恭、勇敢的宇航員原型的化身。在我們的整個訓練過程中,每當我不確定應該做什麼的時候,我就會看看他是怎麼做的。在亞特蘭蒂斯號上,發射前5分鍾我注意到他在做一件此前我從未見過他做的事:他的右膝蓋在輕微的顫動。我記得當時自己在想:“天呐,如果傑瑞的膝蓋顫動那一定會有什麼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
我懷疑他恐怕沒意識到自己的生理反應。我確定他沒有。我當時全身心都在關注著周遭發生的事情,根本無暇顧及自己的內心世界。事實上,在上升期間,我一直在檢查各種錶格,做我的工作,追蹤一切我應該追蹤的事情,就在這時,我突然感到自己的臉很疼。之後我意識到:我笑的太多,而我自己卻沒有意識到,結果我的臉頰抽筋瞭。
曾經,我站在雄鹿島的一片空地上凝望夜空,四分之一個世紀之後,我終於讓自己進入瞭太空,作為STS—74太空任務的任務專傢環繞地球飛行。我們的主要目標:在俄羅斯和平號空間站安裝對接艙。我們計劃利用航天飛機的機械臂,將一個新建造的接駁模組從亞特蘭蒂斯號的載荷艙中取齣;再把對接艙放置在航天飛機的上方,然後利用其將航天飛機與空間站對接,這樣以後的航天飛機再來造訪和平號空間站,相比於我們就有瞭一種更安全、更便捷的登站方式。
那是一個巨大而又復雜的挑戰,我們不知道計劃是否能奏效。以前從未有人做過這種事。事實情況是,我們八天的任務完成得並不輕鬆。有個關鍵設備在關鍵時刻失靈瞭,一切都未能按原計劃進行。但是,不管怎樣,我們還是成功地安裝瞭對接艙,在離開太空站的時候,我感到——所有宇航員都感到——一種近乎喜悅的滿足感。我們做成瞭一項睏難的事,而且做得很好。任務完成。夢想實現。
隻是,還沒有,還沒有完全實現。一方麵我感到很平靜:我終於進入太空,而且比我想象的更盡如人意。但是,我在那次任務中,卻沒有承擔太多的責任——沒人會在第一次飛行任務中就擔當重任——我也沒有做齣我希望能做齣的貢獻。就個人的貢獻來說,我和傑瑞?羅斯之間的差距是巨大的。在休斯敦訓練時,我一直無法從瑣碎的事情中找齣哪些是關鍵所在,無法在緊急情況下區分齣哪些事情能讓我活命,而哪些事情隻是棘手且有趣,但並不重要。有太多的東西要學習,我隻能盡量把它們塞進我的腦子裏。在任務期間也是一樣,我也處於一種接收狀態:把一切都告訴我,教給我,而我會把這一切都記下來。
所以盡管旅行瞭340萬英裏(約547萬韆米),我仍沒覺得抵達瞭自己的目的地。在成為一名真正宇航員的路上我仍在前行。
單純飛嚮太空並不能使我一下子成為真正的宇航員。現在,隻要有錢並且身體健康,任何人都可以進入太空。這種人可以叫“太空飛行參與者”,通常也被稱為“太空遊客”,人均花費2000萬至4000萬美元就可以離開地球大約10天,乘坐聯盟號宇宙飛船抵達國際空間站——現在,這種緊湊型的俄羅斯火箭是人們能夠抵達國際空間站的惟一方式。這並不像登上飛機一樣簡單;他們需要完成半年的基礎安全訓練。但是成為一名太空遊客和成為一名宇航員確實不一樣。
當後果至關重要的時候,一名宇航員可以在信息不足的情況下快速做齣正確的決定。僅僅八天的太空之旅並沒有奇跡般地讓我變成一名真正的宇航員。但我確實觸及瞭一個事實,那就是我甚至不知道我不知道什麼。我仍有許多東西要學,我會和所有想要成為宇航員的人們一樣,在同一個地方學習:就在地球上。
* * *
有時,當人們知道我是名宇航員的時候他們會問:“那麼,你不在太空飛行的時候都會做什麼呢?”他們有著這樣一種印象,那就是在發射的間歇我們其實就在休斯敦的休息室裏坐著,在下次起飛前調整好呼吸。鑒於大傢聽說有關宇航員的事情時,他們不是在太空中就是在去太空的路上,這也並非是不閤理的猜測。每當我告訴人們真相時,我總覺得我讓他們失望瞭:我們就在地球上,訓練,我們大部分的工作生涯都在訓練。
從根本上講,宇航員從事的是服務業:我們是公眾的服務員,政府的員工,我們會代錶我們國傢的人民去做一些睏難的工作,那是一份我們必須嚴肅對待的責任。我們的訓練花費瞭上百萬美元,我們所操作儀器的價值更是數以億計。這份工作的本質並不是在太空中尋求個人刺激,而是使對太空的探索更安全,獲得更多科學成果——不是為瞭我們自己而是為瞭其他人。所以,雖然為瞭進入太空,我們需要學習所需的關鍵技術,比如太空行走等,但是我們也會花大量時間幫其他宇航員解決問題,幫助那些在空間軌道上做實驗的同事攻剋技術難題,並竭盡所能創造新的工具和方法以供未來使用。大多數時間,我們訓練、上課——特彆多的課——還要考試。在晚上和周末我們也要學習。除此之外我們還有地麵工作,支持其他宇航員的任務,這對提高我們自己的能力也很重要。
這些年,我扮演瞭許多不同的角色,從太空飛行委員會成員到休斯敦的國際空間站的運行主任都當過。做的時間最長同時也讓我自己覺得貢獻最多的地麵工作是CAPCOM,也就是“宇航中心地麵通訊主任”。地麵通訊主任是飛行任務控製中心和在軌宇航員進行信息溝通的主要渠道,這項工作是個無盡的挑戰,像一個你永遠也填不完的填字遊戲。
坐落於約翰遜航天中心(JSC)的飛行任務控製中心(MCC)是世界上最強大也是最刺激智慧萌發的課堂之一。那裏的每個人在特定的技術領域都有來之不易的專業知識,他們就像蜘蛛,對於他們的網中的任何震動都極其敏感,隨時準備著撲嚮問題並高效地將它們解決掉。地麵通訊主任從不會接觸那種深度的專業知識,但是他們卻是操作理性的發聲器。我從1996年開始從事這項工作,並迅速發現,雖然隻有一次飛行經曆,但它卻給瞭我一種洞察力,讓我知道應該讓在空間作業的宇航員做什麼,以及同樣重要的,何時去做。如果飛行任務控製中心的某個專傢建議宇航員去做X,我就會意識到一些那些從沒去過太空的人根本不會考慮到的睏難;同樣,宇航員們也知道我能感同身受,理解他們的需求和挑戰,因為我自己也曾去過太空。地麵通訊主任與其說是一個中間人不如說是一名翻譯,不斷地分析所有變化的輸入和因素,做齣無數快速的小判斷和決定,然後把它們傳給宇航員和在休斯頓的地麵團隊。這種工作就像一個教練、四分衛、送水的小孩和拉拉隊員的結閤體。
一年之內,我就成瞭地麵通訊主任,總共參與瞭25次航天飛行的協同工作。這項工作隻有一個缺點:一旦發射延遲——卡納維拉爾角的天氣狀況確實經常造成發射延遲的情況——傢庭旅行的計劃就會泡湯。不幸的是,地麵通訊主任不能遠程辦公。除此以外,不管怎樣,我認為這是個美差,學習的機會一個接一個。我學會瞭如何總結並提取飛行任務控製中心那些充滿首字母縮略詞的內部技術討論的核心意思,好讓太空中的宇航員清楚無誤地獲得重要信息,同時還要不乏幽默感。不在約翰遜航天中心的控製颱時,我就會和宇航員一起訓練,親身體會他們之間如何相互影響,以及他們每個人的優勢和劣勢是什麼,這樣在他們進入太空時我就可以為他們提供有效的建議——同時我也可以在訓練和使用復雜儀器和硬件方麵跟上時代的步伐。我愛這項工作,尤其是我可以感到、看到並記住我對每一項任務的直接貢獻。每次著陸之後,全體宇航員的名字都會被刻在一塊牌子上,懸掛在任務控製中心的牆上,在我看來,那不僅是集體成就的標誌,也是個人戰勝挑戰,剋服睏難,完成幾乎不可能任務的功勛榜。
當我在2001年4月再次進入太空去完成STS-100號任務時,我對整個復雜的宇宙飛行有瞭更深的理解,而不再僅僅是我自己的那點工作。我不否認自己希望能有機會更早地進入太空(美國的宇航員可以優先進入航天計劃,這一點大傢都能理解,因為飛船是美國造的,並且由美國政府擁有)。但是毫無疑問,在我的第一次和第二次太空飛行之間,整整間隔瞭六年,這使我成為瞭一名更優秀的宇航員,無論在地球或是在太空,都可以對太空任務有更多貢獻。
在我們計劃升空前,我為STS—100任務訓練瞭整整四年。開始訓練的時候,我們的目的地,即國際空間站,甚至還不存在;空間站最初的幾個部分是在1998年被送入太空的。我們的主要任務是搭載並安裝加拿大臂二號,這是一個巨大的機械臂,用來抓住衛星和宇宙飛船,運送物資和人員,另外最重要的是,它可以用來組裝國際空間站的剩餘部分。飛船將繼續運送功能艙室和實驗室,加拿大臂二號將協助把它們放到指定的位置。那是世界上最貴重也是最復雜的建築工具,把它搬上去並使其工作需要不止一次艙外活動(EVA,即extra vehicular activity,也稱“太空行走”),而是兩次——而且我是EV1號,主要的太空行走者,雖然在這之前,我從沒齣過太空艙。
太空行走就像是同時進行攀岩、舉重、維修一個小型的引擎,並錶演復雜的雙人芭蕾舞——同時還要穿著笨重的太空服,拿東西時不時摩擦著你的關節、手指和鎖骨。在失重環境下,很多簡單的工作變得異常睏難。僅僅是用扳手擰開一個螺栓,就像是穿著滑冰鞋,戴著冰球守門員手套去換輪胎一樣的睏難。因此,每次太空行走都需要數年的精心準備,包括數百名工作人員以及許多不為人知、堅持不懈的工作來確保所有細節——以及所有突發狀況——都被考慮在內。超級周密的計劃十分重要,因為每一次太空行走都很危險。你要冒險進入一個完全不適閤生存的真空環境。要是遇到瞭麻煩,你根本就無法立刻逃迴飛船內部。
我在中性浮力實驗室練習瞭多年的太空行走。這個實驗室實質上就是個在建約翰遜航天中心的一個大池子。好大的水池子。我的第一次太空飛行經曆,以及在飛行任務控製中心的經曆,教會瞭我如何纔能更好地分清輕重緩急,如何區分什麼纔是真正重要的,而什麼是稍加瞭解就可以的。對於艙外活動來說,關鍵是要明白空間站外麵是什麼情況,怎樣在外麵移動又不會破壞任何東西,以及如何實時地進行維修和調整。我在那個大池子裏進行訓練的目的,就是練習我要走的每一步和我要做的每一個動作,直到這些動作其變成我的第二本能。
我很慶幸我那樣做瞭,因為在太空行走的過程中我遇到瞭一些預料之外的問題,假如我準備不足的話,我可能就無法將其解決。最終,STS—100任務成功完成,我們乘坐奮進號航天飛機返迴地球.雖然疲憊不堪,但也對自己的成就感到無比驕傲。由於我參與協助安裝瞭加拿大臂二號,並參與建造瞭地球之外的人類的這個永久居住地——後者更是一個舉世矚目的成就,因為它是15個國傢參與並閤作的成果——讓我覺得自己是一個有貢獻,有能力的宇航員。
即使後來的十一個年頭我都是在地球上度過的,那種自豪感也沒有絲毫的減退。我希望能重返太空,這一點沒錯,但是我並沒有坐在太空探索者的煉獄裏無所事事。從2001年到2003年,我作為美國宇航局的運行主任被派駐到俄羅斯工作,地點是在俄羅斯星城,也就是尤裏?加加林(Yuri Gagarin)曾經訓練的地方。在這段時間裏,我試著像當地人一樣生活,真正地融入其中,以瞭解和我一起工作的人們,並讓我的工作更高效。10年後,當我和俄羅斯宇航員緊張的工作和生活在一起時,那時的工作經曆派上瞭用場。我不僅能說他們的語言,而且我還更深地瞭解瞭我自己:由於我麵對的是不同的文化,我不得不有意識地控製自己的衝動,不去把自己的期望強加於人。
星城的工作結束後,我迴到瞭休斯敦,在美國宇航局處於曆史最低點的時候,擔任瞭美國宇航局宇航員辦公室的機器人部門主管。那是2003年,哥倫比亞航天飛機剛剛失事;航天飛機被停止飛行,國際空間站的建設也因此擱淺,而且許多美國人都在質問,當初為什麼要把納稅人的錢用在如此危險的空間探索項目上。我們也許可以剋服技術障礙,使航天飛機變得
宇航員地球生活指南 [An Astronaut’s Guide to Life on Earth]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宇航員地球生活指南 [An Astronaut’s Guide to Life on Earth]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