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王羲之(公元三〇三-三六一年)是中国*著名的书法家,被奉为“书圣”,他的作品被列为“神品”,历来为人们所珍藏,并用作临池范本,从而陶冶、造就出一代代书法家。
王羲之字逸少,琅琊临沂人,徙居会稽山阴,官东晋右军将军,故又称“王右军”“王会稽”。《晋书》卷八十有传。
相传王羲之少时学卫夫人书,后见前代名家书迹,博采众长,草书师张芝,正书学钟繇,遍习蔡邕、梁鹄等书,精研笔势,损增古法,一变汉魏书风,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
刘宋羊欣赞其书法“古今莫二”。南梁陶弘景称“逸少学钟,势巧形密,胜于自运”。庾肩吾将其与张芝、钟繇相比:“功夫不及张,天然过之;天然不及钟,功夫过之。”梁武帝萧衍说:“王羲之书,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唐太宗李世民酷爱其书,赞道:“详察古今,研精篆素,尽善尽美,其唯王逸少乎!观其点曳之工,裁成之妙,姻霏露结,状若断而还连;凤翥龙蟠,势如斜而反直。玩之不觉为倦,览之莫识其端。心摹手追,此人而已,其余区区之类,何足论哉!”唐代张怀瓘将其行书、草书、章草等列为“神品”,并称其行书“动合规仪,调谐金石,天姿神纵,无以寄词”;评其草书“损益合宜”“风骨精熟”。东晋庾翼赞其章草“吾昔有伯英章草十纸,过江颠狈,遂乃亡失,常叹妙迹永绝,忽见足下答兄家书,焕若神明,顿还旧观。”足见其在书坛的崇高地位。
唐人认为“翰墨之美,多以身后腾声”;而王羲之书法却“当时见贵”(见《二王等书录》)。又据史料记载:唐天宝十三载(公元七五四年)鉴真曾携大批法书抵日本,其中重要的王羲之书法由此传人日本。唐永贞元年(公元八o五年)日人*澄回国带去多种王羲之墨迹。次年,唐元和元年(公元八O六年)日人空海回国,带去大批王羲之等书家墨迹。王羲之书法的三次东渡,推动了中国书法大兴于日本的平安时代,而*澄、空海之书道完全承袭了王右军衣鉢,王羲之书法的艺术成就对海外影响可见一斑。
中国历来对王羲之书法都极重视。其中对王羲之书法真迹的汇集、整理,主要有四次:
一、刘宋明帝刘或于泰始年间(公元四六五-四七一年)科筒旧秘,并遣使三昊,鸠集散逸,诏虞和、巢尚之、徐希秀、孙奉伯等更加编次,咸以二丈为度。二王缣素书珊瑚轴二帙二十四卷,纸书金轴二帙二十四卷,又纸书玳瑁轴五帙五十卷,并金题玉躞织成带;又扇书二卷,又纸书飞白、章草二帙十五卷,并旃檀轴,又纸书戏字一帙十二卷,并书之冠冕也。自此以下,别有二品书,凡五十二帙五百二十卷,并旃檀轴;其新购获者为六帙一百二十卷。当时距王羲之仅百年左右,所存真迹数量众多,恢宏壮观。
二、梁武帝萧衍搜访天下王羲之书法,大有所获。因为旧装坚硬,字有损坏,于天监中(公元五〇一-五一八年)敕朱异、徐僧权、唐怀允、姚怀珍、沈炽文析而装之,更加题检。其中合王献之书法共有七十八帙七百六十卷,并珊瑚轴织成带、金题玉躞。梁武帝并于大同中(公元五三五-五四五年)敕周兴嗣撰《千字文》,使殷铁石模次王羲之书迹,以赐八王。此盛举为集王书之始。
三、唐太宗李世民酷爱王羲之书法,于贞观初年下诏购求王羲之书,贵价酬之,四方妙迹靡不毕至。于贞观十三年(公元六三九年)敕起居郎褚遂良、校书郎王知敬等,于玄武门西长波门外科筒王羲之书,相共参校;令典仪王行真装之。共为十三帙一百二十八卷。其中真书五十纸,一帙八卷,随本长短为度;行书二百四十纸,四帙四十卷,四尺为度;草书二千纸,八帙八十卷,以一丈二尺为度,并金缕杂宝装轴织成帙。
内页插图
目录
楷书卷:
孝女曹娥碑
黄庭经
乐毅论
东方朔画赞
佛遗教经
金刚经
黄庭内景经
告誓文
青李来禽帖
霜寒帖
行书卷 上:
兰亭序
钟繇千字文
丧乱帖
孔侍中帖
官奴帖
快雪时晴帖
足下家帖
毒热帖
建安帖
追寻帖
转差帖
奉橘帖
昨书帖
奉告帖
鲤鱼帖
近得书帖
昨得熙帖
得长风帖
极寒帖
二谢帖(二谢书云帖)
自慰帖
奄至帖
日月如驰帖
增哀怀帖
二月廿日帖
十月五日帖
想上下帖
知世帖
小婢帖
纸笔精帖
益州帖
省书增感帖
痛愍帖
谢范新妇帖
庾新妇帖
从弟帖
月十一日帖
集王书圣教序
集王书心经
洛神赋并序
头眩方帖
误坠地帖
行书卷 下
草书卷
前言/序言
王羲之(公元三〇三-三六一年)是中国最著名的书法家,被奉为“书圣”,他的作品被列为“神品”,历来为人们所珍藏,并用作临池范本,从而陶冶、造就出一代代书法家。
王羲之字逸少,琅琊临沂人,徙居会稽山阴,官东晋右军将军,故又称“王右军”“王会稽”。《晋书》卷八十有传。
相传王羲之少时学卫夫人书,后见前代名家书迹,博采众长,草书师张芝,正书学钟繇,遍习蔡邕、梁鹄等书,精研笔势,损增古法,一变汉魏书风,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
刘宋羊欣赞其书法“古今莫二”。南梁陶弘景称“逸少学钟,势巧形密,胜于自运”。庾肩吾将其与张芝、钟繇相比:“功夫不及张,天然过之;天然不及钟,功夫过之。”梁武帝萧衍说:“王羲之书,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唐太宗李世民酷爱其书,赞道:“详察古今,研精篆素,尽善尽美,其唯王逸少乎!观其点曳之工,裁成之妙,姻霏露结,状若断而还连;凤翥龙蟠,势如斜而反直。玩之不觉为倦,览之莫识其端。心摹手追,此人而已,其余区区之类,何足论哉!”唐代张怀瓘将其行书、草书、章草等列为“神品”,并称其行书“动合规仪,调谐金石,天姿神纵,无以寄词”;评其草书“损益合宜”“风骨精熟”。东晋庾翼赞其章草“吾昔有伯英章草十纸,过江颠狈,遂乃亡失,常叹妙迹永绝,忽见足下答兄家书,焕若神明,顿还旧观。”足见其在书坛的崇高地位。
唐人认为“翰墨之美,多以身后腾声”;而王羲之书法却“当时见贵”(见《二王等书录》)。又据史料记载:唐天宝十三载(公元七五四年)鉴真曾携大批法书抵日本,其中重要的王羲之书法由此传人日本。唐永贞元年(公元八o五年)日人最澄回国带去多种王羲之墨迹。次年,唐元和元年(公元八O六年)日人空海回国,带去大批王羲之等书家墨迹。王羲之书法的三次东渡,推动了中国书法大兴于日本的平安时代,而最澄、空海之书道完全承袭了王右军衣鉢,王羲之书法的艺术成就对海外影响可见一斑。
中国历来对王羲之书法都极重视。其中对王羲之书法真迹的汇集、整理,主要有四次:
一、刘宋明帝刘或于泰始年间(公元四六五-四七一年)科筒旧秘,并遣使三昊,鸠集散逸,诏虞和、巢尚之、徐希秀、孙奉伯等更加编次,咸以二丈为度。二王缣素书珊瑚轴二帙二十四卷,纸书金轴二帙二十四卷,又纸书玳瑁轴五帙五十卷,并金题玉躞织成带;又扇书二卷,又纸书飞白、章草二帙十五卷,并旃檀轴,又纸书戏字一帙十二卷,并书之冠冕也。自此以下,别有二品书,凡五十二帙五百二十卷,并旃檀轴;其新购获者为六帙一百二十卷。当时距王羲之仅百年左右,所存真迹数量众多,恢宏壮观。
二、梁武帝萧衍搜访天下王羲之书法,大有所获。因为旧装坚硬,字有损坏,于天监中(公元五〇一-五一八年)敕朱异、徐僧权、唐怀允、姚怀珍、沈炽文析而装之,更加题检。其中合王献之书法共有七十八帙七百六十卷,并珊瑚轴织成带、金题玉躞。梁武帝并于大同中(公元五三五-五四五年)敕周兴嗣撰《千字文》,使殷铁石模次王羲之书迹,以赐八王。此盛举为集王书之始。
三、唐太宗李世民酷爱王羲之书法,于贞观初年下诏购求王羲之书,贵价酬之,四方妙迹靡不毕至。于贞观十三年(公元六三九年)敕起居郎褚遂良、校书郎王知敬等,于玄武门西长波门外科筒王羲之书,相共参校;令典仪王行真装之。共为十三帙一百二十八卷。其中真书五十纸,一帙八卷,随本长短为度;行书二百四十纸,四帙四十卷,四尺为度;草书二千纸,八帙八十卷,以一丈二尺为度,并金缕杂宝装轴织成帙。
王羲之书法全集(套装全4册)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