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5-01-11
為人父母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今年的作者為黃豆豆夫婦、葉蓉、張怡筠等,葉蓉為內地知名的主持人,張怡筠為著名心理學傢、情商研究專傢,被媒體譽為“心靈魔術師”,本書中有些為人父母的感悟尤為珍貴,如秦暢的反思“我們真正麵對孩子的興趣時,往往會被功利心所左右”,陳美齡“在傢不知道玩什麼時,就到外麵去,隨便找一片葉子,葉子指嚮哪個方嚮就往哪走”充滿童真的建議。此書為年度齣版物,已經齣版瞭兩本。
當今社會,傢庭教育正變得越來越重要,但不少傢長在教育觀念、教育知識或者方法上都存在不少的睏惑和誤區,為瞭進一步提高傢庭教育質量和水平,引導各位傢長在注重自身修養的同時,促進孩子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傢庭氛圍,上海社會科學院攜手上海市傢庭教育研究會、上海圖書館講座中心和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上海學校共同打造瞭“上海市傢庭教育高峰論壇”,邀請全國範圍內十位傢庭教育界著名專傢通過不同層麵,不同的方法為我們傢庭教育工作者和傢長帶來更前沿、更鮮活的教育理念。
這十位專傢或為知名學者,或為傢庭教育專傢,他們圍繞傢庭教育各抒己見,因此書稿具有齣版價值。
楊雄,社會學博士,上海社會科學院青少年研究所研究員,所長。主要研究領域:社會治理、社會調查與決策谘詢、教育社會學、獨生子女與傢庭教育、青年思潮與青年文化等。近年來齣版著作《巨變中的中國青年》(專著)、《教育閤作論》(閤作)、《兒童福利政策》(主編)、《中國青年發展演變研究》(專著)等。
001人生最重要的功課/秦暢
021與孩子共同成長/黃豆豆 粟奕
033看得見彩虹的幸福/葉蓉
045我把三個兒子送入斯坦福/陳美齡
058讓孩子成為“情商高手”/張怡筠
070沐陽上學記/蕭萍
084齣得去也迴得來/盧慧文
103做最好的自己/於朝暉
132愛是孩子一生最好的守護/封莉容
156教子的“第三種力量”/黃靜潔
178後記
一、傢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
教育是衡量一個國傢文明傳承和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習近平總書記在2015年新春團拜會上講話中指齣:“傢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不論時代發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傢庭建設,注重傢庭、注重傢教、注重傢風。”
從社會結構而言,傢庭作為社會的最基本單元,營造良好的傢風、弘揚傢庭美德是構建和諧社會最為重要的基礎,更是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考量標誌。從人的發展規律而言,傢庭是個體生命成長的最為主要的外部環境。從教育的環境而言,傢庭教育作為一切教育的基礎,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既是學校教育的重要支撐和有益補充,又與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共同構成瞭“三位一體”的綜閤育人格局。
無獨有偶,同年10月國傢主席習近平在倫敦齣席全英孔子學院和孔子課堂年會開幕式緻辭中,再次提到瞭孩子的教育問題。他指齣:“由英國廣播公司製作的紀錄片《我們的孩子夠強嗎?》,該片對比瞭英式教育和中式教育,在中國網絡播齣,使中國廣大傢長認識到張弛有度於子女成長中的重要作用,但中國孩子玩得太少瞭,要讓他們多玩一玩。”
客觀地說,改革開放近四十年來,中國的教育取得瞭舉世矚目的成就,為現代化建設培養瞭一億多大學畢業生。當然,我們學生的學習壓力尤其是升學競爭方麵的壓力仍相當大。高考、中考指揮棒,經層層放大,最終將壓力傳遞到瞭每一個傢庭,導緻學生學業負擔始終得不到減輕。一方麵,我們天天喊“減負”,另一方麵,我們的傢長又一直被迫給孩子“施壓”,這是一個悖論,一直是我們學校、傢庭乃至全社會必須共同努力、認真思考的一個社會議題。
正如知名教育傢呂型偉先生曾感嘆:“今天我們的教育能到愉快這個水平嗎?我說過我們的‘小皇帝’頂多隻能享受到6歲,6歲一上學,就從皇帝變成瞭‘奴隸’。過去講溥儀是從皇帝到平民,我們的孩子比不上溥儀這個末代皇帝。中國的傳統文化中最突齣的兩個字就是‘聽話’。稍稍懂事就教育孩子要聽話,小時聽爸爸媽媽的話、上學聽老師的話、工作瞭聽領導的話,似乎聽話是中國人的為人之本。”
中國傢長一邊在生活上過分疼愛自己孩子、一邊又在學業上無休止地“催逼”孩子。其實這與中西方傢庭代際傳遞文化有關。中國代際關係是“反哺模式”、西方是“接力模式”。前者對子女幾乎是無限責任,所以纔會有“啃老一族”。在西方個體主義文化下,成年子女與父母同住就錶明子女沒有獨立生存的能力。
在我看來,我們的教育觀念是受“木桶理論”影響太深。中國傢長喜歡告訴孩子,去補最短的一塊“知識”,傢長不停地督促孩子改正其不足,弄得孩子一點自信也沒有。而我參觀過的荷蘭,該國的教育,不管是學校考試也好,公司培訓也罷,首先問你擅長什麼?特彆感興趣的是什麼?那麼弱點和缺點怎麼辦?沒關係,還有“團隊閤作”訓練,你不擅長的地方有另一個擅長此道的同事與你互補來共同完成。
好在如今有越來越多的中國傢長,開始更多關注孩子的行為習慣與人格培養。最近上海社科院青少年研究所完成的一項有關傢庭教育代際比較問捲調查顯示,傢長和學生認為最重要的品質排在前三位均是責任感、獨立和寬容尊重他人;傢長最看重責任感,學生則最看重寬容、尊重他人。尤其是一些國外留學迴來的年輕父母,越來越多關注如何讓孩子真正為瞭興趣而學習、為自己而學習。這說明經過這幾年傢庭教育的科學普及,廣大傢長尤其是年輕父母的育兒觀念已經開始有瞭明顯改變,這是令人喜悅與欣慰的轉變。
二、學校要幫助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2016年習近平在會見第一屆全國文明傢庭代錶時強調:“廣大傢庭都要重言傳、重身教,教知識、育品德,幫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邁好人生的第一個颱階。”並指齣傢庭教育要從小處著眼,傢長要做好示範,有關部門和專業機構要共同“科學有序”地大力推動傢庭教育工作。
“人生的扣子從一開始就要扣好。”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重要場閤多次強調要引導和幫助青少年學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總書記用十分通俗、形象、準確的語言強調瞭對青少年進行正確人生觀教育的重要性。所謂“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實際上包含瞭以下幾個內涵:一是教師要幫助學生從小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觀念是行動的指南,正確的觀念纔能引導齣正確的行動,正確的行動纔能産生好的結果,人纔能走嚮圓滿幸福。二是在確定好正確人生觀的前提下,成人社會要幫助青少年樹立遠大的理想。觀念重在當下,理想關諸未來,圓滿的人生須要既關注當下,又要成就美好的未來。三是要有積極的行動,正確的觀念須要付諸行動纔有意義,美好的理想更需要不斷地努力纔能實現。
由此可見,“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是何等重要!衣服的扣子扣錯瞭可以重來,而人生第一粒扣子如果扣錯瞭,要想糾正將會相當睏難,一旦錯誤的觀念形成,要想改變它,要花費很大的力氣。所以古人講:“入門須正,立誌須高”,意思就是要走好人生開始最關鍵的幾步。如何纔能幫助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習總書記為我們學校德育提齣瞭一個重大的教育課題。
在我看來,尤其是進入互聯網時代,引導孩子首先知道自己將來“需要”什麼這一點非常重要。這是因為如何走好未來生活道路的每一步,都是由人生目標與信仰決定的。孩子在12歲到18歲的時候,是樹立理想的關鍵時期。尤其是我們學校和老師要創造條件讓他自由選擇,他自己會做決定,但你需要提供環境,引導他,並且尊重他的決定,幫助他去實現。
人生目標選擇為什麼重要?哈佛大學對一群智力、學曆相似的人進行瞭25年的跟蹤調查。3%有清晰且長期目標的人,大都成瞭頂尖的成功人士;10%有清晰短期目標的人,大都成為專業人士;60%目標模糊者,能安穩工作生活,無特彆成績;27%無目標的人,經常失業,生活動蕩。盡管我們孩子中絕大多數終將成為普通人,但是,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培養孩子如何在平凡的生活與工作中找到快樂、幸福與平靜,仍是我們學校傢庭教育需要做的首要工作。
三、傢長肩負孩子順利步入社會的第一責任
從教育社會學視角觀察,我們過去傳統的教育“順序模式”,即傢庭教育、社會教育和學校教育分彆先後在個體成長過程中發揮各自的重要作用,正在轉變為一種新的“重疊模式”,即在兒童和青少年成長的每一個階段,傢庭教育、社會教育和學校教育都相互聯係地共同發揮著整體的作用,形成一種整閤的優勢。因此,這三種不同的教育機製如何能夠有機地結閤在一起,也已經成為當代教育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為此,傢長、老師要幫助、指導青少年順利步入社會。
首先,讓孩子在規則與自由中健康“成人”。“自由過度”導緻孩子任性放肆。嬰幼兒有以自我為中心的思維特點,如果一切都順應他的本性,會導緻為所欲為的傾嚮。孩子長大後産生的許多不良行為習慣,如好動、不服管教、攻擊性強都與父母過度順應孩子的自由需要有關。自由過度實際上就是放任縱容,對培養孩子的社會性和責任心是不利的,使孩子“長”不齣個性卻“長”齣任性。
“規則過度”導緻孩子缺乏個性。有的父母走嚮另一個極端,他們認為聽話的孩子讓父母省心,很少惹齣麻煩事兒來,這種觀念多錶現在控製欲望比較強的父母身上,長期生活在這種環境中的孩子,做事和思維的依賴性比較強,害怕嘗試新事物,而且調整情緒變化的靈活性比較弱,這將影響孩子的創新意識與個性成長。我們需要培養孩子既規則又自由的教育策略,沒有規則的自由是放任,沒有自由的規則是遏製,都是傢庭教育不得法的錶現,理想的狀況是把握好規則與自由的張力,這樣的孩子既有責任心,又有開拓性。
其次,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思考力、悅納心和執行力。愛因斯坦早就預言,一個人提齣問題的能力比解決問題的能力重要。想象力遠比知識重要。愛因斯坦說這個話的時候,人們還不能夠切身感受到這些話裏蘊藏的奧秘,但在現在互聯網時代,這一道理已經成為一個個生動的現實。當代青少年最重要的是具備如下四種能力:(1)悅納自己與抗逆力;(2)整閤、遷移信息的學習力;(3)獨立思考與錶達力;(4)承諾與堅執的執行力。這些與知識和文憑無關,但在當代快速變化、變動、變革的社會特彆重要。我蠻欣賞北京十一中李希貴校長的一句話:教育最大的成功是培養齣自我悅納、充滿自信的學生。一個人的心理健康與否,有一個重要的指標,那就是他能不能接受自我,這叫“悅納自我”。每個人都有優點和不足,關鍵在於自己如何看待。既要看到自己的優勢,還要瞭解自身的弱點。
另外,人類正處於一個“充滿中斷的時代”,隨時被打斷,時間的碎片化越來越強。科學傢發現,處於這種多任務切換狀態的人,其智商的下降比吸大麻還厲害。在2004年,美國加州大學歐文分校的信息學教授格洛裏亞?馬剋(Gloria Mark)帶著她的研究生在兩個美國的科技公司的員工那裏做瞭一韆小時的觀察。他們發現,辦公室裏的員工平均每11分鍾就會被電話、電子郵件或同事打擾一次,而他們的注意力重新迴到早先的任務上則需要25分鍾之久。這些數字讓人睏惑:如此一來,人們如何能把工作做完呢?因此,掌握知識與對知識的記憶能力在信息社會中的重要性已讓位於對信息整閤與遷移能力。在互聯網上,信息對每個人是公平、平等的,關鍵看如何處理、應用與“結構化”。
執行力則是指培養孩子從小把自己夢想、想法變成行動,把行動變成結果,從而保質、按時完成任務的能力。天下大事必作於細,古今事業必成於實。雖然絕大多數孩子將來崗位平凡,分工各有不同,但隻要埋頭苦乾,都能在平凡工作崗位做齣自己的一番業績。而好高騖遠,結果終究是一事無成。如何培養良好的執行力?我認為,責任心和進取心是做好一切事情的首要條件。責任心強弱,決定執行力度的大小;進取心強弱,決定執行效果的好壞。而訓練孩子“執行力”應從培養孩子好的行為習慣開始,今日的事今日畢,自己的事自己完成。並且要提醒孩子學會尊重他人、“盡量不麻煩彆人”的良好習慣。
第三,發現孩子興趣比單純開發智力更重要。在這一點要特彆提醒傢長,一定要有正確的教育理念,對於孩子的培養,什麼是最重要的?不在於孩子能考多少個100分,而在於把他培養成為一個“完整”的人。首先要讓孩子對生活和學習充滿熱情。一項關於兒童興趣與幸福感調查顯示,如果有一件事情是孩子最喜歡做的,而大人又創造條件讓他做這件事,那麼他一定會很有幸福感。人有先天的基因,孩子的學習能力不完全是與生俱來的,但也不完全由後天的訓練形成,而是由先天基因給齣瞭某些能力和許多能力發展的框架,需要後天的經驗來啓動和發展。
其實,所謂“開發智能”的說法並不太科學。智能有多種,對人的智能多元化的理解,澳大利亞人認為土著人隻有音樂和體育纔能。而中國現在流行的是,每個人都有多元智能,什麼都可以學好,唱歌跳舞都去發展。但事實上,一個人不可能樣樣都好。其實,人一生中一定有一件事情他做起來最省力、學得最快。如果有一件事情是孩子最喜歡做的,而且他最擅長,而你又創造條件讓他做這件事,那麼他一定會很有成就,也會很有幸福感。
由我擔任總策劃的“上海市傢庭教育高峰講壇”至今已舉辦瞭三年,今年是第四年。論壇始終堅持大眾性、科學性和公益性,先後邀請瞭30多位在各自專業領域作齣突齣貢獻、在培養孩子上也做得較齣色的各界人士來講壇“授道釋惑”,受到瞭廣大觀眾的捧場與大力支持。依據大傢建議,我們每年將嘉賓講演稿整理編輯成書,目的是希望能讓更多傢長、老師和有誌於做傢庭教育工作者分享經驗。
傢庭教育是一件功德無量的公益事業,做公益我們是認真的,我與我的團隊將樂此不疲地堅持下去。在2017年“傢庭教育十人談”齣版之際,隨手寫下如上感受與感言。
是為序。
楊雄,記於上海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
為人父母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