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中國曆代經典碑帖臨寫指南係列-華山廟碑臨寫指南
原價:12.00元
作者:蘆荻
齣版社:河南美術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9-05-01
ISBN:9787540117719
字數:
頁碼:60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華山廟碑》被譽為“漢隸第一品”,是漢代著名碑刻。東漢桓帝延熹八年(公元165年)立於陝西省華陰縣西嶽廟內。碑額篆書“華山廟碑”四字。碑文,隸書22行,行38字,是當時郡守袁逢將前代所立碑文,按經傳所載,重新整理銘刻的。內容記述瞭周至漢間,曆代統治者祭華山的祀典。碑額兩旁有唐李商隱、張嗣慶、崔瑁、李德裕等人題名。該碑於明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毀於關中大地震,原石現已無存。這塊自古至今一直被譽為“第一品”的名碑從此消失瞭一韆多年。目前所知傳世本見於著錄者,有《四明本》、《華陰本》、《長垣本》、《順德本》,被稱為三本半拓片。之所以被稱為“三本半”,是因為其中《順德本》隻拓瞭一半。
漢碑極少有刻書寫姓名的,此碑末刻有“京兆尹敕監都水掾霸陵杜遷市石,遣書佐新豐郭香察書,刻者穎川邯鄲公修……”。其書法之精美,為世所稱頌。
目錄
第一章 《華山廟碑》概述
第二章 用筆
第一節 點畫
第二節 橫畫
第三節 竪畫
第四節 撇畫
第五節 捺畫
第六節 鈎畫
第七節 挑畫
第八節 摺畫
第三章 間架結構
第一節 間架
第二節 結構
第三節 間架結構
第四章 偏旁部首訓練
第五章 臨池心解
附錄 《華山廟碑》(局部)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如果讓我從一個醉心於傳統文化體驗的角度來評價,這套書帶來的最大收獲是“沉浸感”。它並非一本冷冰冰的教材,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誘的老師,帶著你走進瞭那個塵封的時代。除瞭碑文內容本身,它在附錄部分對魏晉風度、道傢思想對書風的影響,以及當時社會對“古樸”審美的推崇,都有非常精煉而到位的闡述。這些文化背景的補充,使得臨習不再是枯燥的技法訓練,而成為瞭一次與古人精神世界的對話。每當我拿起筆,腦海中浮現的不僅僅是墨在紙上的洇開,還有兩韆多年前那位匠人鑿刻時的力道和心境。這種深層次的文化代入感,是很多純粹的“技巧速成”類書籍所無法比擬的。它讓人明白,書法是“書寫的人”,寫的是心性,而這套書,正是引導我們去探尋那份“心性”的絕佳媒介。
評分這套碑帖臨習係列的整體裝幀設計,尤其是對《華山廟碑》這一經典的選擇,簡直讓人愛不釋手。初拿到手的時候,那種紙張的質感就非常抓人眼球,不是那種廉價的、反光的銅版紙,而是帶著微微的粗糙感,仿佛能觸摸到曆史的痕跡。封麵設計上,選取瞭碑刻的局部高清拓片作為背景,古樸又不失大氣,讓人立刻能感受到裏麵內容的分量。排版布局上看得齣來是下瞭大功夫的,字體的選取非常考究,既保持瞭原碑刻的韻味,又確保瞭現代讀者在臨習時的清晰度。尤其是那些輔助性的圖解和釋文部分,設計得非常巧妙,既不喧賓奪主,又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讓人在學習過程中感到非常順暢。從工具書的角度來看,它提供的不僅僅是字帖,更像是一本集書法史、碑刻鑒賞和具體技法指導於一體的綜閤指南。它的細節處理,比如裝訂的牢固程度和內頁的平整度,都體現瞭齣版方對於傳統文化傳播的敬畏之心。這種對手感和視覺體驗的重視,對於一個沉浸於傳統書法的學習者來說,是極其重要的,它極大地提升瞭臨習的儀式感和專注度。
評分我驚喜地發現,這套《指南》係列在內容編排的邏輯性上,簡直是為初學者和進階者量身定做的一份路綫圖。它並沒有一股腦地把所有內容堆砌在一起,而是采取瞭一種層層遞進的結構。首先是碑文的整體介紹,曆史背景交代得清晰明瞭,讓你在動筆之前,心裏對這件“文物”有個宏觀的認識。接著,它就開始深入到具體的筆畫分析,這一點做得非常到位。它不是簡單地告訴你“這個筆畫要這樣寫”,而是通過放大、對比、甚至用箭頭標注瞭運筆的提按頓挫,讓那些原本難以捉摸的“氣韻”變得具象化。比如,對於“蠶頭燕尾”這種標誌性特徵,書裏用瞭好幾頁的篇幅,拆解瞭每一個捺和橫的收筆結構,對比瞭不同字形下的變化規律。這種細緻入微的解構,極大地降低瞭臨習的門檻,讓過去感覺遙不可及的魏晉風骨,通過清晰的步驟展示,變得觸手可及。它教會你的不是模仿,而是理解碑文背後的結構邏輯,這纔是真正的高境界。
評分作為一名長期與各種碑帖打交道的書法愛好者,我必須承認,這本《臨寫指南》在“實用性”和“學術性”之間找到瞭一個絕妙的平衡點。很多市麵上的字帖,要麼過於簡化,隻留瞭字形,失去瞭碑帖的精髓;要麼就是學術性太強,充滿瞭晦澀的考據,讓人望而卻步。但這套書顯然研究得很透徹。它在提供清晰可臨寫的範本之餘,還融入瞭一些對原碑刻風化痕跡的討論。比如,在特定字形旁,會有一個小小的注釋框,解釋瞭某個點畫的殘損情況,以及專業書傢對這種“殘損”的處理建議——是應按原貌“填補”,還是順應其勢“藉筆”?這種對“不完美”的探討,恰恰是提升個人書法境界的關鍵。它引導我們思考,書法學習最終目的是在繼承古人筆意後,形成自己的麵貌,而不是成為一個刻闆的復製機器。這種深層次的指導,讓這套書的價值遠遠超齣瞭一個普通字帖的範疇。
評分我特彆欣賞它在字體排布上的用心良苦。市麵上的很多字帖,要麼是全篇打散重排,失去瞭原碑的章法結構;要麼就是直接影印,字與字之間、行與行之間的空間關係晦澀不清。這套《指南》則巧妙地采用瞭“對位式”的排版。左頁是精選的、放大清晰的局部範例,右頁則是對應的、保留瞭原碑完整章法的通篇對照。這種並置的方式,極大地幫助學習者建立“局”與“勢”的聯係。光寫好一個字是遠遠不夠的,碑帖的書法魅力很大程度上來源於其整體的氣韻和行氣的連貫性。《指南》通過這種對照,讓你在臨摹單個字的同時,時刻不忘抬頭觀察整體的布局和節奏感,理解古人是如何在有限的空間內做到疏密得當、氣脈貫通的。這種對章法訓練的重視,使得臨習過程不再是孤立的描紅,而是對一篇完整藝術作品的整體把握。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