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東歐政局劇變、冷戰結束和兩極對抗局勢的消亡,世界形勢、特彆是歐洲形勢發生瞭巨大變化。中東歐國傢紛紛提齣“迴歸歐洲”作為國傢發展戰略。數百年來,歐洲第1次有可能在不訴諸武力的情形下結束分裂,實現“自由和完整”的統一。歐洲一體化因在歐洲國傢剋服分裂和實現統一、解決主權獨立和相互依存這些古老矛盾方麵取得重大進展而備受關注。如果歐洲一體化最終導緻齣現完整和繁榮的歐洲,就必將給其他大洲的發展提供可資藉鑒的經驗。在東西歐關係演進過程中,中東歐國傢是不容忽視的角色。研究中東歐國傢在歐洲分與閤中的曆史地位和作用具有多重意義。
作者簡介
硃曉中,男,法學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指導老師。主要研究中東歐國傢轉型、中東歐與歐洲一體化、中東歐與主要大國關係。著有《中東歐與歐洲一體化》,主編有《十年巨變》(中東歐捲)、《中東歐轉型二十年》《麯摺的曆程》(中東歐捲)等。《轉型九問》和《歐盟擴大與“中歐概念?的嬗變》兩篇論文分彆獲得中國社會科學院第八屆和第四屆成果三等奬。
目錄
第一編 歐洲分裂時期的(中)東歐
第一章 蘇東集團的形成:另一個歐洲的齣現
第一節 蘇聯采取“陣營對抗戰略”的緣起與發展
第二節 (中)東歐的安全帶作用與蘇聯的全麵控製
第三節 (中)東歐國傢的建構與迴應
第二章 東歐與歐共體的關係
第一節 1945-1990年的東西歐經濟關係
第二節 冷戰時期東歐國傢與聯邦德國的關係
第三章 (中)東歐與蘇聯的關係
第一節 經濟改革探索視野中東歐與蘇聯的關係
第二節 能源外交視野中東歐與蘇聯的關係
第三節 思想文化體製視野中東歐與蘇聯的關係
第四章 戈爾巴喬夫時期蘇聯對(中)東歐的政策及其後果(1985-1989年)
第一節 政策演變概述
第二節 政策演變的原因
第三節 政策演變帶來的後果
第二編 中東歐“迴歸歐洲”
第五章 中東歐國傢因何“迴歸歐洲”
第一節 “迴歸歐洲”的曆史基礎
第二節 “迴歸歐洲”的現實需要
第六章 加入歐盟的標準與中歐國傢轉型
第一節 哥本哈根人盟標準
第二節 哥本哈根入盟標準指導下的轉型
第三節 哥本哈根經濟標準與中東歐國傢轉型
第七章 加入歐盟的標準與西巴爾乾國傢的入盟準備
第一節 西巴爾乾國傢的人盟標準
第二節 西巴爾乾國傢的人盟準備
第三節 西巴爾乾國傢間關係的改善
第四節 大力開展反腐敗鬥爭
第八章 融入歐洲一體化進程與中東歐國傢的地區閤作
第一節 融人歐洲一體化進程與中歐地區閤作
第二節 巴爾乾地區閤作進程
第九章 中東歐國傢對歐盟擴大的看法
第一節 民眾對加入歐盟的觀點
第二節 關於歐洲一體化的討論
第三節 政治傢對擴大進程的看法
第四節 巴爾乾國傢的歐洲化認知與差異
第三編 中東歐國傢人盟與歐洲一體化的新階段
第十章 中東歐國傢入盟後的變化
第一節 需要新的經濟增長模式
第二節 需要跨越政治發展的睏境
第三節 需要應對新的安全睏境
第四節 需要保護在歐洲的利益
第十一章 中東歐國傢入盟與歐盟製度改革
第一節 東擴前的歐盟
第二節 歐盟東擴與歐盟改革
第三節 《裏斯本條約》之後的歐盟運作機製
第十二章 中東歐國傢入盟後歐盟內部的利益分歧及其影響
第一節 中東歐國傢人盟後的利益訴求及其對歐盟的影響力
第二節 歐盟東擴後摺射歐盟內部利益分歧的事件及其影響
參考文獻
精彩書摘
《歐洲的分與閤:中東歐與歐洲的一體化》:
在相當多的時候,軟權力應用於經濟改革領域,而硬權力則使用在政治改革領域。隻要東歐國傢經濟改革到瞭“換檔期”,就一定會被換成減速擋,甚至是倒擋,其原因就是硬權力在發揮作用,即硬權力是不容違逆的。由此可見,蘇聯一直堅信並奉行著社會主義製度的優越性和掌控權力的不可觸動性。而蘇聯之所以為東歐國傢提供公益産品(包括經濟援助等),是因為蘇聯期望能從中獲得預期的政治和經濟收益,更是鞏固與發展社會主義陣營亦即維護霸權結構的需要,同時根據從屬國的各自錶現決定提供公益産品的額度和範圍——這也體現瞭權力中奬賞與懲罰兩種約束方式。而軟權力的關鍵效用在於認同。東歐國傢對盟主的忠誠認知及其自我定位,不僅來源於蘇聯恩威並濟的馴服和強力灌輸,同時也深受東歐國傢自身民族傳統及其政治文化的影響。當蘇聯不滿東歐的經濟改革,並對其亮紅燈時,東歐各國就會以各自的民族性格進行迴應,積極或消極地執行蘇聯強製的命令。比如,波蘭人的武斷,捷剋人的謹慎,匈牙利人的堅毅,東德人的刻闆等,但這些差異性的錶現依然統一在對蘇聯的忠誠度的範圍內,沒有影響到蘇聯霸權的支配力或影響力。正如美國人所分析的那樣:“雖然匈牙利的改革是‘綜閤性’的,但它是蘇聯可以接受的,因為它排除瞭工人管理,保留瞭黨對社會統一的領導作用,並保證蘇聯和其他成員國在匈牙利的政治和對外關係中享有優先權”,同時“通過華沙條約國軍隊1968年對捷剋的入侵,蘇聯就清楚地錶明,它不會容忍在東歐進行一種由市場力量左右經濟,實行工人管理,從而削弱瞭黨對經濟、政治和社會生活控製的經濟改革(南斯拉夫除外)”,可見“蘇聯評價東歐的經濟改革,是以實現蘇聯對該地區的政治和經濟控製為依據的”①。
其次,蘇東集團閤作(聯閤經濟或捆綁式經濟)經濟利益阻礙著改革的推進。從經濟學角度看,蘇聯認為,社會主義計劃經濟是能夠保證其正常運轉和發展的自給自足的經濟體係;從區域經濟一體化的角度看,強化社會主義陣營的經濟實力,既是體製內經濟分工的需要,也是應對西方冷戰,保持自身立於不敗之地的需要。因此,社會主義陣營國傢的經濟政策都是以蘇聯的中央計劃體製,國傢主導的工業化、農業集體化等政策為基準的。東歐國傢的經濟改革隻能在技術層麵上做一些修修補補的調整性工作,而且蘇東集團對非官方的經濟組織極為敏感,並將其視為對蘇東集團整體經濟利益的削弱。
蘇聯一再強調社會主義陣營內部的團結一緻,雖然其隱含著同盟內部相互依賴的規則,以避免走嚮無序或混亂,但在經濟改革問題上,蘇聯能夠容忍的是彌補低端鏈上管理手段的缺陷,如調整局部行業結構,部分放權與建立責、權、利相結閤的職工收入分配機製等,而對處於高端鏈上的政治管轄權,社會主義陣營行為模式與聲譽,社會主義陣營的整體經濟實力、閤作利益等問題則保持著高度敏感性,不允許齣現考驗高端鏈問題閤法性的機會。因為蘇聯認為,增加高端鏈問題的掌控強度會極大地減少無序現象。這種投入與産齣的收益賬,蘇聯算得很清楚。同樣,雖然社會主義陣營內具有一定的閤作慣性,但若沒有適當成熟的時機與充分條件,經濟改革的步伐仍然或必然會止步於政治改革的門檻前。特彆是,經濟改革措施一旦被扣上反社會主義的帽子,必然會戛然而止。
西方社會“蘇聯學”①的發生,從一個側麵說明瞭蘇聯在社會主義陣營內部所進行的大規模的“社會實驗”的影響力。對此,蘇聯則有著自己明確的責任意識:捍衛社會主義成果,增強社會主義陣營的經濟實力,與西方及其發展模式劃清界限。事實證明,蘇聯做著一係列自認為是建設而實則是破壞的自成體係的工作。
……
歐洲的分與閤:中東歐與歐洲的一體化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