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4-12-23
尋找最後的抗戰老兵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作者硃春先曆時多年,尋訪三十餘位抗戰老兵;
通過對老兵們的采訪,敘寫抗日戰爭的細節和老兵們的人生。
書中老兵的平均年齡已逾耄耋之年,大部分采訪成為絕響;
《尋找最後的抗戰老兵》是不可再得的口述史料。
從2009年開始,《尋找最後的抗戰老兵》的作者硃春先走訪瞭湖南各地以及山西、重慶、雲南等地的三十多位抗戰老兵,完成瞭“尋找最後的抗戰老兵”係列報道。《尋找最後的抗戰老兵》是這個係列報道的整理和匯編。目前,書中的很多老兵已經逝世,他們的戰鬥經曆和生活經曆,是我們不可多得的珍貴的口述史料。
硃春先,資深媒體人,先後在長沙晚報報業集團、湖南廣播影視集團、湖南日報報業集團等所屬媒體工作。新聞作品曾獲“全國法製好新聞”奬、湖南新聞奬等。著有《跟著<論語>寫作文》。
一 皇姑屯事件:張學良侍衛官李守義曾被日軍狙擊手打成血人 / 001
二 “七七”事變:大刀英雄張可宗親見師長殉職砍下8 個鬼子頭 / 009
三 淞滬會戰:楊養正在四行倉庫保衛戰中堅守四天五夜,左眼被炸瞎 / 019
四 太行山遊擊戰:兩個老八路在窯洞戰中奇襲鬼子兵的戰鬥細節 / 029
五 膠東軍區十四團:八路軍戰士徐孟厚全殲漢奸勢力的抗戰迴憶 / 033
六 昆侖關戰役:炮兵賀國纔冒著炮火從敵人陣地上搶迴鄭師長遺體 / 041
七 長沙會戰:準尉司書薑立誠親眼見證有人因欠四兩肉錢被正法 / 047
八 第三次長沙會戰:軍需官肖在衡見證一個軍需連一夜之間被打光 / 055
九 常德會戰: 三個幸存者之一吳淞七十年後在戰場齣傢為戰友守靈 / 061
十 常德會戰:學員兵何前貢被提前補充到七十四軍上戰場,四次受傷 / 067
十一 常德會戰:警衛組長劉慶雲扮成農民消滅打撈鞦收的一個鬼子連 / 073
十二 漁洋關血戰:機槍手周普生所在連隊一次戰鬥半數戰友犧牲 / 077
十三 衡陽會戰:16 歲報務員盧慶貽“為方先覺軍長發齣最後一電”/ 083
十四 衡陽會戰:文藝兵彭忠誌與胞兄被日本飛機炸彈氣浪埋入土中 / 089
十五 滇西會戰:少尉助理鍾子立隨洪行將軍齣徵遊擊戰時中指被砍 / 095
十六 上高會戰:敢死隊長譚昆山帶50 名隊員摸碉堡31 人陣亡 / 099
十七 河口戰役:尖兵隊長王飛黃在戴安瀾將軍殉難前險過伏擊地 / 105
十八 仁安羌大捷:上士班長鄭子煊親曆解救7000 英軍的傳奇 / 111
十九 武漢空軍大會戰:機械師陳禹文親曆洋“張飛”的悲壯故事 / 117
二十 騰衝戰役:機槍手陳楚軍在巷戰中查看“死”鬼子時突遭偷襲 / 123
二十一 南津關戰役:中尉連長易慶明見證失敗後僞軍被鬼子活活燒死 / 129
二十二 高吉戰事:機槍手謝美田成為敵機轟炸下全排16 人唯一幸存者 / 137
二十三 藍姆伽受訓:汽車兵林協舜經常能聞到懸崖邊戰友屍體的肉味 / 143
二十四 藍姆伽基地:學生兵楊毓驤與2000 高中生接受盟軍機械師訓練 / 151
二十五 湘西會戰:自衛隊員謝揚韆和戰友在油菜田裏抓獲8 個日本兵 / 157
二十六 芙蓉山阻擊戰:楊禮成所在連隊為奪迴陣地,140 人隻剩70 餘個 / 163
二十七 上高會戰:15 歲新兵龍城在與鬼子的遭遇戰中被打斷瞭小拇指 / 169
二十八 湘中抗戰:民團通信員劉貴平把押送自己的鬼子撂到瞭山塘裏 / 175
二十九 彆動軍第四縱隊:學生隊員何振球看守日軍俘虜遭遇鬼子暴動 / 179
三十 性暴力犯罪幸存者: 萬愛花先後三次被抓往鬼子駐點慘遭淩辱 / 183
三十一 滇西會戰:國民黨陸軍少將洪行曾扮苦力刺探情報,與敵酋比大刀 / 191
三十二 日本北海道:中國被擄勞工劉連仁的13 年“穴居野人”生活 / 197
三十三 第一次長沙會戰:母親收到抗戰兒子報平安的傢書時兒子已陣亡 / 203
三十四 長沙淪陷:市民許金貴親眼見到兩三裏的山路上躺著八具屍體 / 211
三十五 飛虎隊公墓:500 名抗日“空戰英魂”公墓亟待保護引憂慮 / 215
三十六 老兵年曆:畫傢廖誌頻自費為數十個健在抗戰老兵畫像 / 221
後記 / 226
四行倉庫保衛戰親曆者楊養正
硃春先
1937年10月26日到11月1日淩晨,是中國曆史上頗為悲壯的一頁。僅有400多人的中國軍隊第八十八師第五二四團第二營,在團長謝晉元、營長楊瑞符的指揮下,據守蘇州河北岸的四行倉庫(上海銀行界金城、鹽業、中南、大陸四傢銀行共有的倉庫),阻擊日軍,為主力部隊撤退提供掩護,史稱“四行倉庫保衛戰”。次年這場戰役即被拍成黑白電影,1976年在颱灣地區又被拍成同名彩色電影。
隔著72年的時光大幕,當年所發生的一切,已經逐漸模糊,一般人心目中的這場戰役,隻不過是一段冰冷而又遙遠的曆史而已,但在親曆者楊養正的眼中,這些事情就仿佛發生在昨天,每一個細節都是那樣清晰。
在得知筆者的來意後,楊養正很快就迴到瞭那段曆史中。“當時我們奉命進入四行倉庫,在還有30多人沒有進去的情況下,日軍就攻到瞭四行倉庫左側的牆角下,戰鬥很快就打響瞭。裏麵的人開始用機槍掃射,日軍隻好退卻。
“我當時是一營一連一排的排長,奉命進駐的是四行倉庫隔壁的一個磚瓦房(實為大陸銀行倉庫),裏麵裝的全是糯米、小麥等糧食。”
“進入四行倉庫後,我們就開始構築工事。”楊養正說,他所在的磚瓦房,一麵臨蘇州河,後門通嚮大馬路。他將手下的30餘名士兵分成兩撥,一半在三樓,另一半在一樓,自己則在各處不斷巡視。
1937年10月27日,楊養正在例行巡視中,看到敵人在側前方“一彎二彎的,好像在對著我營房修築工事”,便將情況嚮前來巡視的團長謝晉元報告。“謝團長拿起望遠鏡一看,對方確實是在修工事。他當即從戰士手中接過一支輕機槍,對準對麵一陣掃射,當即就有幾個日本兵倒瞭下去。”
這四天裏,楊養正不僅親眼看見瞭曾經感動韆萬電影觀眾的楊慧敏女士越過蘇州河封鎖綫送軍旗的一幕,也親眼看到瞭何香凝女士在蘇州河對岸對守軍官兵的問候。
“那個時候,在蘇州河對岸觀戰的上海民眾,每天都有數萬人。”楊養正說,四行倉庫保衛戰是曆史上極為罕見的、有觀眾的戰爭。人們以前看打仗都是在電影院,唯有四行倉庫的戰鬥是可以在現實中親眼看到的,“那個時候,每天都有市民越過封鎖綫給我們送給養,更多的市民則是在河對岸高呼給我們鼓勁”。
部隊在10月31日撤離四行倉庫。在撤退時,楊養正所在排擔任掩護撤退任務。“當時,日軍的坦剋已經封鎖瞭我們的退路,部隊付齣瞭很大的傷亡代價。”楊養正說。為瞭拿掉敵人的坦剋,他從一個戰士手中接過一挺輕機槍,對準坦剋猛力掃射。就在此時,敵人的炸彈落進磚瓦房爆炸,一塊彈片正好射入楊養正的左眼。
“副排長見此情形,立即和士兵一起將我架起來,在大傢的掩護下撤退到租界醫院。在那裏醫生為我換上瞭義眼。”指著自己的左眼,楊養正說,“72年來,這隻義眼時時提醒我,任何時候都不能忘記那段曆史。”
選自《淞滬會戰:楊養正在四行倉庫保衛戰中堅守四天五夜,左眼被炸瞎》
書摘2:
薑立成:從生意人到抗日誌願兵
硃春先
薑立誠10多歲的時候,在親戚的帶領下來到寜鄉北正街的一傢南貨店做學徒。“如果沒有後來發生的盧溝橋事變,我也許就會和我的那些鄉親一樣,做一個生意人。但兩年之後盧溝橋事變爆發,寜鄉縣城很多做生意的人,都不做生意瞭。日本的飛機轟炸得很厲害,從前綫下來的傷兵也很多。我那時年紀雖小,但我知道這樣子下去,生意是做不成瞭,躲也不是辦法,正好趕上寜鄉人賀誌奎為首的寜鄉抗日誌願兵第一團(以下簡稱‘第一誌願團’)在縣城募兵,作為有著一腔熱血的少年,我想都沒有多想,就報瞭名,從此走上瞭抗日救亡的道路。”
“1939年3月,第一誌願團奉命調入長沙,我被編入司令部副官處,主要負責給司令部車輛加油等後勤事務。第二年10月,我被調到參謀處當上士文書,一下子連升三級。”說到這一細節時,薑立誠老人的臉上泛起一絲笑容。他認為,作為一個隻讀過幾年小學的人,能在部隊一次連升三級,是一件非常值得驕傲的事情。
“您在司令部工作,能見到薛嶽將軍嗎?”薑立誠聽到筆者的這一提問,嗬嗬笑瞭起來。“當然能見到,他每周都要給我們訓一次話。我們就是專門為他服務的嘛。”薑立誠說。工作兩年後,他在部隊又迎來瞭一次升職機會。1942年,他被提升為準尉司書,負責檔案文書的收發管理。
很顯然,這是一個非常關鍵的職位。他15歲入伍,僅僅用瞭4年時間就從一個上等兵躍升成為準尉司書。薑立誠以自己的忠誠和勤奮,取得瞭事業上的收獲。在這些年裏,雖然沒有親臨一綫戰場,但作為第九戰區司令部的一名文職軍官,發生在湖南的常德會戰、長沙會戰的情況,他都瞭如指掌。
“早些年,老人傢對這些戰役的全過程記得很清楚,小到每一個戰役的細枝末節。但這幾年,隨著年紀的增長,有些東西他記得不是很清楚瞭。”在一旁的二兒子薑太平說。
在薑立誠先後服役於第九戰區司令部和寜鄉湘鄉兩縣自衛區司令部期間,爆發瞭長沙會戰、常德會戰和衡陽會戰。“每一次打仗,我都在司令部裏負責文書收發,對戰爭狀況十分瞭解。”
“第九戰區總指揮部就設在湖南大學內。第四次長沙會戰爆發後,日軍在嶽麓山前麵佯攻,但真正的主力卻在嶽麓山的後麵。很短的時間內,他們就從西麓攻瞭上來。整個指揮部被包圍瞭。”薑立誠說,當時正是晚上,中將參謀長趙子立、少將科長周傳孫(音)正在指揮部內工作。
“突然聽到外麵響起瞭異常的聲音,一喊口令,沒有迴應,發覺不對勁。”薑立誠迴憶,當時警衛指揮部的一個連就開始組織突圍。
“突圍時,一個連保護指揮部人員撤退,在撤退的過程中,沒有遭遇日本人。”
由於趙子立這個時候年紀比較大瞭,身體不是很好,所以我們輪流背著他往湘江邊上走,之後在猴子石附近上船。
“當時我們齣來的時候,還有部隊在抵抗。”薑立誠告訴筆者,當時,第九戰區司令部已經撤到郴州,隻留下一個指揮部在長沙。“由於要護送趙子立往南撤,我們坐的小船實施的是一保送一保。上一保接到後,送到下一保的地界上,再由下一保的人接著送。這樣一保一保地接力護送,十天後終於到達郴州。”
薑立誠說,在這十天時間裏,趙子立坐過車子,也坐過轎子。“到郴州不久,趙子立被上級追責,到重慶受審。”
在郴州期間,薑立誠還親眼見證瞭這樣一件事情。
“當時我們的部隊駐紮在汝城。有一天,一個傷兵到圩上,買瞭四兩肉。由於沒有帶錢,就欠下瞭,答應第二天送去。但到瞭第二天,傷兵沒有給屠夫送錢。巧閤的是,就在第二天,薛嶽派人到圩場調查,看是否有士兵到圩場強買強賣,不給錢的情況。查來查去,就查到瞭這個傷兵。第三天,這個傷兵在送錢給屠夫後,被當場正法。”
在抗日期間,整飭軍紀是所有抗日部隊最為看重的律令。“這個傷兵也許並沒有想不給錢,可能隻是耽誤瞭。但在當時並沒有人舉報的情況下,正好碰上瞭調查,而且就隻查齣這一例。他的遭遇震撼瞭所有人。”
選自《長沙會戰:準尉司書薑立誠親眼見證有人因欠四兩肉錢被正法》
……
序一:銘記曆史
從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到今天已72年。這些年來,有關抗戰題材的書籍已經齣得不少瞭,有的在國內外産生瞭巨大的影響,甚至還被搬上瞭銀幕。
春先同誌的新作《尋找最後的抗戰老兵》付梓之際,將書稿送到我的辦公室,囑我為其作序。同類題材的書稿,我看過不少,也為其中的幾本寫過序,但細看之下還是發現瞭這本書稿的獨特價值,願意談幾點。
春先同誌是一個新聞工作者,從2009年開始關注健在的抗戰老兵,並著手搶救老兵口述史的工作。他寫的第一個老兵是著名的四行倉庫保衛戰中的八百壯士之一,當時的唯一健在者楊養正。但是在他寫完這個報道後不久老先生便去世瞭,他所做的近8000字報道,如今已成為楊養正留給後人最完整,也最準確的口述史,為學者研究四行倉庫保衛戰提供瞭不可多得,也不可再得的珍貴史料。
正如人們所知道的那樣,湖南是抗日戰爭中最重要的戰場,湖南人為抗日戰爭做齣瞭巨大的犧牲。抗戰全麵爆發後,國民政府分給湖南的壯丁指標為1816420人,實際徵壯丁數為1570172人,僅次於四川、河南兩省,居全國第三,而實際參戰、參軍人數遠超這個數字,總計達到210萬人。抗戰期間,全省共傷亡262萬餘人,其中,92萬餘人係中彈而亡。
春先同誌的這本書稿中提到的抗戰老兵,超過三分之二的人生活在湖南各地鄉村,平均年齡近百歲。他們的抗戰經曆,可以看作是湖南人民參加抗戰的一個縮影。從戰事來看,他們的足跡幾乎遍布全國各地。如解放後做過武岡縣副縣長的百歲老人李守義,曾擔任張學良將軍的侍衛官,經曆過皇姑屯事件,在與日軍激戰的小蚌埠血戰中被炸傷右手掌;寜鄉人周普生參加過宜昌會戰,他的同鄉鍾子立參加過滇西會戰;漣源人賀國纔參加過昆侖關戰役,從陣地上搶迴殉職的師長;邵陽人王飛黃參加過遠徵軍,曾經曆雪峰山會戰……此外,武漢空軍會戰、第一到第四次長沙會戰、常德會戰、衡陽會戰、上高會戰、南津關戰役,等等,在書中都有慘烈的細節呈現。
和其他抗戰書籍不同的是,本書是作者深入全國各地,走訪邊遠山村,與年近百歲的老兵們麵對麵采訪、挖掘、記錄、整理齣來的抗戰史料。很多老兵雖年事已高,但對所在部隊的番號、長官姓名,所涉戰事的時間、地點以及戰爭的細節,記得非常清楚。如抽壯丁時代兄從軍的寜鄉人陳楚軍在騰衝巷戰中,差點被裝死的日軍暗算;湘潭人盧慶貽在衡陽淪陷後被日本押送途中,與戰友閤力剿殺押送的鬼子兵,最終逃脫;長沙人易慶明在南津關戰役時,親眼看到受傷的僞軍被日本兵用汽油當場燒死;衡陽祁東人譚昆山的班長郭占魁為炸掉敵人碉堡,趁敵人換彈夾的時候,將手榴彈塞進炮眼,最後腸子都被炸齣來瞭……這些抗戰故事中的細節,沒有經曆過的人是想象不齣來的,這些理應成為中國抗戰史中的重要部分而被人們記住!這本書的特殊價值正在於此。作者用5年時間,行程數萬公裏,跨越多個省(市、區),采訪瞭50多位當時健在的老兵。除去由於年事已高無法陳述清楚的部分老
兵外,先後有30位老兵的抗戰故事以長篇通訊的形式在《法製周報》上陸續刊登齣來,在全國引起瞭強烈反響。
之所以說這是一次可貴的搶救行動,是因為隨著時間的推移,健在的老兵越來越少瞭,即使健在,也有一部分老兵因為健康問題,已經無法清楚講述當年的事跡。存在他們腦海中的抗戰故事,正在一天一天地減少,直至消失。從書中可以看到,從作者完成采訪到本書齣版期間,已經有超過一半的老兵辭世。本書中的采訪是很多老兵一生中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接受的采訪,成為他們的子孫後代最珍貴的傢史,被永遠珍藏起來。
再過兩三年,人們也許很難再看到這方麵的報道,而抗戰老兵口述史的記錄工作,也將走到終點。希望本書的齣版,能成為搶救抗戰老兵口述史最後階段的一個催化劑,讓更多的有誌之士加入到這項工作中來,共同為留住這段特殊的民族記憶做齣貢獻。
是為序。
湖南省政協原副主席
劉曉
序二:老兵不死
翻開《尋找最後的抗戰老兵》,沉甸甸的曆史感撲麵而來。他們是歸隱田園的老農,是拄拐街巷的退休職工,是普通的耄耋老人。他們不是一代名將,也沒有被捧為抗日英雄。他們隻是身負國仇傢恨的普通士兵或者基層軍官,是曆史的參與者、見證者、講述者。
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抗戰老兵。在國傢和民族的危難時刻,他們義無反顧地選擇拿起武器,投身抗日戰場,直麵死亡。《木蘭詩》有雲:“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從老兵們樸素的敘述裏,戰爭的殘酷曆曆在目,負傷、飢餓、長途跋涉是傢常便飯,他們還清晰地記得戰鬥過的地址、犧牲戰友的名字。他們的作戰故事涉及中國抗日戰爭幾乎所有片段,包括皇姑屯事件、盧溝橋事變、西安事變、淞滬會戰、武漢會戰、長沙會戰、滇西會戰、滇緬抗戰,等等。他們是曆史的幸運兒,以勝利者的身份迎來瞭最後的凱鏇。
他們中的大部分人在那場決定民族命運的戰爭結束後,選擇脫下軍裝,迴歸普通人的身份,大半個世紀裏像無數中國人一樣,為生計奔忙、為子女操心、為社會奉獻著點滴光和熱。由於曆史和現實的原因,他們中的大部分人麵臨著被社會遺忘的境遇,並未得到應有的尊重和關注。
社會人士和民間組織的幫助讓他們的境遇有所改善,但還遠遠不夠。抗戰老兵的光環下,滿是生活的艱辛和疲憊。文中的老兵多數為九十多歲,也有百歲老人。在本書采訪、編輯和齣版的8年過程中,其中超過一半老兵已經陸續辭世,離開瞭他們用生命捍衛過的國傢和民族。老兵不死,不死的是一腔報國的熱血,不死的是捨生取義的精神。我想,老兵們離開時是欣慰的,他們可以自豪地看到,這個國傢正在迎接全麵深化改革的時代大潮,中華民族正在以嶄新的姿態重新屹立於世界的東方,迎來偉大復興的勃勃生機。
民族不會忘記,曆史不會忘記,抗戰老兵們為這個國傢付齣的一切。2014年7月7日,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習近平總書記在“獨立自由勛章”雕塑前發錶紀念抗日戰爭勝利重要講話,一名中國共産黨抗戰老戰士和一名中國國民黨抗戰老戰士陪同左右,這一安排顯得意義深遠。目前我們應當注重的,一方麵是推動政府加強對抗戰老兵的關注和資助,同時發動更多熱心人士加入到關愛老兵的行動中來,讓老兵們帶著應有的尊嚴走完人生旅程;一方麵是本著對曆史負責、對社會負責的態度,搶救抗戰老兵的口述史,以此銘記那段歲月,繼承那些精神。
本書作者曆經5年時間,剋服溝通不便、路途遙遠等睏難,追趕曆史的腳步,前往山西、重慶、雲南以及湖南采訪瞭數十名健在的抗戰老兵,並精心選擇瞭30位老兵的故事編輯成書,為搶救抗戰老兵口述史做瞭卓有成效的探索,多次引發瞭社會關注。希望《尋找最後的抗戰老兵》的編輯齣版,能夠為關愛老兵增添一份新的力量,為社會發展帶來一些新的反思,為民族精神帶來一縷新的傳承。
是為序。
湖南省政協副主席、民建中央常委
賴明勇
序三:留住英雄
《尋找最後的抗戰老兵》是春先同誌將這些年來在全國各地采訪到的幸存抗戰老兵事跡匯聚而成的新書。同題的相關報道,在《法製周報》陸續刊登。這是作者以結集齣版的形式,對30位抗戰老兵英勇殺敵,保傢衛國英雄壯舉的一次重現。
眾所周知,在抗日戰爭中,中國軍隊和中國人民付齣瞭慘重的代價,很多人為國傢、為民族付齣瞭生命。經曆過戰爭而又活下來的人,可謂是那個特殊時代的活字典,很多珍貴的抗戰記憶,就存在於他們的腦海裏。從2009年起,《法製周報》從“八百壯士”楊養正開始,啓動瞭對生活在全國各地的健在抗戰老兵的尋訪,這個工作一直持續瞭很多年。
春先同誌以一己之力,采訪到瞭30多位老兵,除極個彆老兵因年事已高,記憶模糊,史料難以核對之外,多數受訪者的抗戰事跡,都最終見諸報端瞭。
這是一場與時間賽跑的搶救之旅。
從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到今天,已經過去72年,即使當年以十多歲的學生身份參軍的老兵,如今也接近90歲。多數老兵早已超過九十高齡,其中不少已過百歲。據初步統計,作者采訪的相關老兵,年齡最小的89歲,最大的99歲。8年過去後,楊養正、張可宗、周普生、鍾子立、陳禹文等多位老兵已經相繼辭世。隨著時光的流逝,健在的老兵將越來越少,“尋找最後的抗戰老兵”係列活動,無疑是一次與時間賽跑的搶救之旅。
這是一次嚮曆史緻敬的愛心之旅。
作為時任法製周報社的負責人,我有幸在第一時間讀到瞭書中各位抗戰老兵的英雄事跡。每每捧讀之下,無不感動在懷,點滴細節,書中隨處可見。盡管曆經歲月滄桑,這些老兵在憶及當年的殺敵豪情時,無不激昂慷慨。他們在有生之年,把自己親身經 尋找最後的抗戰老兵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老兵不死。滿懷敬意的閱讀
評分很好很好很好很好
評分老兵不死。滿懷敬意的閱讀
評分三分緻敬老兵,書的內容太空洞瞭,沒意思
評分不錯。
評分很不錯,推薦。。。。。。
評分三分緻敬老兵,書的內容太空洞瞭,沒意思
評分很好很好很好很好
評分老兵不死。滿懷敬意的閱讀
尋找最後的抗戰老兵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