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分析了全球国际人才竞争情况与中国引进国际人才现状,构建了中国区域国际人才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对中国大陆地区31个省份国际人才竞争力进行综合测算、评价和排名,选取了北京、上海、广东和四川作为区域国际人才竞争力研究的代表省市,对留学生、来华工作的境外专家这两个主要群体进行了深入分析,从创新区域的政策突破与先行先试、京津冀人才一体化发展和建立国际人才组织三个方面给出相关建议。
作者简介
王辉耀,男,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南财经大学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理事长兼主任。1977年恢复高考成为广州外国语学院77级大学生。1984年赴加拿大温莎大学和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攻读工商管理硕士和工商管理博士研究生。2006至2009年在英国曼切斯特大学商学院获得国际管理博士(PhD)学位。1982年毕业后在国家外经贸部国际经济合作司任职干部。1988年在全球很大工程咨询与管理公司之一SNC-Lavalin公司工作,担任亚洲区董事经理。1990年到香港工作,担任魁北克驻香港和中国地区首席经济代表。1993年回国创办企业,后担任国际大项目管理公司AMEC-Agra国际公司中国区总裁。1997年-2003年担任中国侨联华商会副会长和北京市华商会创始会长。1997年加入欧美同学会,1998年担任欧美同学会MBA协会副会长,2002年担任欧美同学会商会创始会长,2005年担任2005委员会创始理事长。2000年-2003年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任兼职副教授。2003至2006年在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毅伟商学院香港亚洲学院担任EMBA教授。2008年担任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副会长,欧美同学会建言献策委员会主任。2008年担任九三学社第十二届和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九三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2008年担任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理事长。2010年担任过美国布鲁金斯学会访问研究员。2011-2013年担任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高级研究员。2012年任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院长。2015年2月被李克强总理任命为国务院参事。2015年9月被聘为西南财经大学发展研究院院长。2016年1月被聘为商务部经贸政策咨询委员会专家。主要研究领域和方向包括:中国与全球化、人才战略、企业国际化、国际管理、创新创业、中国海归、华人华侨、智库研究和一带一路等。
目录
Ⅰ总报告1中国区域国际人才竞争力研究【王辉耀苗绿郑金连李庆】/001一中国区域国际人才竞争力研究背景/002二中国区域国际人才竞争力指数评述/013三关于提升中国区域国际人才竞争力的建议/059Ⅱ理论篇2中国区域国际人才竞争力研究指标体系说明【中国区域国际人才竞争力研究课题组】/064Ⅲ区域篇3北京国际人才竞争力分析【李庆陈肖肖】/0774上海国际人才竞争力分析【苗绿郑金连陈肖肖】/1055广东国际人才竞争力分析【谭湘宁尹雅妮钟昶秀詹丽珠】/1416四川国际人才竞争力分析【陆毅茜】/163Ⅳ专题篇7来华留学生区域竞争力分析【苗绿郑金连吴菲怡】/1878来华工作境外专家区域竞争力分析【王辉耀李庆王建芳】/2129中关村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的国际人才发展经验【郑金连董庆前朱华王建芳】/235Ⅴ政策篇10创新集聚区域先行先试,推动区域国际人才政策突破创新【王辉耀苗绿郑金连朱华】/25111京津冀人才一体化发展,探索区域国际人才共享的新模式【董庆前王建芳陈肖肖】/26512建立国际人才合作组织,有效提升国际人才区域流动【王辉耀董庆前王建芳】/276Ⅵ附录13附录一外国留学生在京工作的相关政策/28814附录二上海本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与项目名单/29015附录三外国留学生在沪工作的相关政策/29416附录四天津市两证合一中“五个统一”的主要内容/29517附录五2013~2014年中关村13项特殊人才政策及最新工作进展情况/29618附录六“面向中关村的10条人才新政”要点/29819附录七国际移民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基本情况/30020后记/301Abstract/303Contents/306
前言/序言
序言 在市场经济、互联网技术与国际合作等多方面力量共同促进下,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资源再配置与市场化流动给世界各国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人才,作为知识、技术、资本等要素的重要载体,在世界范围内流动并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活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波特(MichaelPorter)在《国家竞争优势》中指出:当经济进入知识经济和信息化时代,人才是解决发展瓶颈问题、提升国际竞争力优势的关键所在。以美国硅谷为例,凭借开放的人才发展环境及移民制度,硅谷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才,国际人才的竞争力、融合性与创新性也成为推动其成为全球创新巅峰的重要力量。有数据显示,在硅谷,36.4%的人口出生在国外,1/3的初创企业是印度裔美国人创立。 为吸引国际人才、提升国际人才竞争力,各主要发达经济体,包括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等,从20世纪开始相继制定和实施了关于留学、工作和移民等人才引进方面的政策措施。根据美国移民局数据,2014年,美国共颁发永久居留证101.65万张,其中通过职业移民获得永久居留权的人数为15.16万人,而这些移民均为具有良好教育背景、具有优异才能或技术的国际人才。与发达国家积极吸引国际人才相比,中国虽然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在国际人才竞争中却存在国际人才比例处于世界较低水平和人才流失情况处于全球较高水平的叠加状况。根据联合国数据,发达国家外国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大多超过20%,而中国的外国人口只有0.07%,远低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平均水平11.23%,低于世界平均水平3.3%,甚至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1.7%。同时,中国社会科学院《全球政治与安全报告》显示,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移民工作群体,大陆人口中至少有3500万人在境外工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坚持“功以才成,业由才广”的人才发展观,实施更加积极的创新人才引进政策。“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成为中国经济转型发展时期解决高端人才短缺、人才匹配度不高、技术创新性不足等问题的重要抓手。随着中国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全球治理,以及稳步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吸引国际人才并发挥他们的创新意识与能力对于政府管理理念与政策创新、经济结构调整与产业转型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在中国人口老龄化逐渐加深、人口红利正在消退、人口拐点即将出现的时期,吸引国际人才,形成人才红利,将成为推动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 在党中央对人才工作的高度重视下,中国引进国际人才的政策措施也取得了多项重大突破。国家层面,2013年7月,出入境管理条例首次为外国高层次人才设立R字人才签证;2016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对外国人永久居留服务提出了明确要求;2016年3月印发的《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着眼于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区域层面,2015年7月和2016年12月公安部颁布了支持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政策措施;2016年1月公安部支持北京创新发展的20项出入境政策措施出台;2016年公安部推出支持广东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政策措施,从外国人签证、入境出境、停留居留等方面为吸引国际人才提供了便利,对于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可以看到,经济全球化下快速发展的中国正逐渐成为国际人才寻求长期发展的新选择,而区域国际人才竞争已经拉开序幕,尤其是以创新集聚或者经济特区为主的区域,更是成为国际人才政策突破的排头兵和先行者。公安部支持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12项出入境措施为国际人才提供了便捷的出入境环境、优良的外籍人才居留待遇和高效的出入境服务;在支持北京创新发展的20项出入境政策措施推出后,公安部在中关村设立了外国人永久居留服务窗口负责永久居留申请的咨询、受理和审核,缩短了永久居留的审批期限;而在支持广东自贸区建设及创新驱动发展的16项出入境政策措施中,公安部首次对外籍华人申请长期签证打开了渠道。在区域国际人才竞争的过程中,国际人才政策、国际人才服务机制得以不断创新和完善。因此,研究区域国际人才竞争力不仅有利于发现和推广适应本地区的国际人才引进政策措施、同时也可以通过不同区域的对比研究,找到区域之间的特点和差距,发挥各区域国际人才竞争力的长板,补足短板,促进我国国际人才竞争力水平的整体提升。 近年来,笔者及全球化智库(CCG)团队一直持续跟踪国际人才流动和发展最新动态,通过实地调查、举办论坛、开展对话等方式,了解国际人才需求,积极向国家建言献策,推动我国引才工作的发展和国际人才竞争力的提升。未来,我们也将持续开展相关工作,尽最大的努力,争取为我国的引才事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王辉耀 2017年5月
皮书系列·区域人才蓝皮书:中国区域国际人才竞争力报告(2017)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