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本书适合广大农民和基层技术学员学习使用,亦可供农业院校相关专业师生阅读参考。 1.本书详细介绍了设施葡萄全程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包括设施葡萄常用的设施类型及建造、温室葡萄高效优质栽培技术、大棚葡萄高效优质栽培技术和避雨棚葡萄高效优质栽培技术等内容。
2.本书内容详实系统,技术先进实用,语言通俗易懂,针对性、可操作性强。
内容简介
本书在简述设施葡萄栽培类型、适宜设施葡萄栽培品种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设施葡萄全程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包括设施葡萄常用的设施类型及建造、温室葡萄高效优质栽培技术、大棚葡萄高效优质栽培技术和避雨棚葡萄高效优质栽培技术等内容。全书内容详实系统,技术先进实用,语言通俗易懂,针对性、可操作性强。
本书适合广大农民和基层技术学员学习使用,亦可供农业院校相关专业师生阅读参考。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概述1
第一节 设施葡萄栽培的意义和特点 1
一、设施葡萄栽培的意义 1
二、设施葡萄栽培的特点 3
第二节 设施葡萄栽培发展简史和现状 4
一、设施葡萄栽培发展简史 4
二、设施葡萄产业现状 5
第三节 设施葡萄栽培发展趋势 6
一、全球设施葡萄产业发展趋势 6
二、我国葡萄设施栽培的发展方向 7
三、我国设施葡萄产业存在的问题 8
四、促进我国设施葡萄产业发展的对策 10
第二章 设施葡萄栽培类型13
第一节 促成栽培 13
一、促早栽培 13
二、促成兼延迟栽培 14
第二节 延迟栽培 14
第三节 避雨栽培 15
第三章 适宜设施栽培的葡萄品种16
第一节 设施葡萄品种选择的依据 16
第二节 设施葡萄栽培的主要品种 17
一、适合促成栽培的优良品种 18
二、适合延迟栽培的优良品种 22
第四章 设施葡萄生产常用的设施类型及建造25
第一节 设施葡萄生产常用的设施类型 25
一、温室 25
二、塑料大棚 26
三、避雨设施 29
四、防雹设施 29
第二节 设施建造 30
一、日光温室的建造 30
二、大棚的建造 32
三、避雨棚的建造 34
第三节 覆盖材料 41
一、采光材料 41
二、内覆盖材料 41
三、外覆盖材料 42
第四节 设施内的环境特点及调控 42
一、光照 42
二、温度 45
三、湿度 49
四、气体 51
第五章 温室葡萄优质高效栽培技术55
第一节 葡萄栽植和架式 55
一、栽植制度 56
二、栽植架式与密度 56
三、栽植 57
四、整形修剪技术 58
第二节 周年管理技术 60
一、休眠期管理 62
二、催芽期管理 67
三、萌芽、新梢生长期管理 68
四、开花期管理 76
五、果实发育期管理 78
六、果实采收后管理 88
第六章 大棚葡萄优质高效栽培技术91
第一节 葡萄栽植和架式 91
一、园地选择 91
二、种植模式 92
三、葡萄定植 95
四、葡萄架式的选择 97
五、葡萄架材的设置 101
第二节 葡萄定植当年管理技术 103
一、土肥水管理 103
二、树体管理 105
第三节 成龄树周年管理技术 108
一、休眠期管理技术 108
二、发芽后的管理技术 110
三、开花期前后的管理技术 112
四、幼果期管理技术 113
五、果实成熟期管理技术 117
六、果实采收后管理技术 118
第七章 避雨棚葡萄优质高效栽培技术121
第一节 葡萄园建立 121
一、葡萄园地的选择 122
二、葡萄园地的规划和设计 123
三、建园前的土壤准备及改良 124
四、葡萄苗木定植技术 126
五、种植当年的培育管理 127
第二节 覆膜、揭膜期及棚膜管理 129
一、避雨栽培覆膜、揭膜期 129
二、避雨棚内光照度、温度变化 133
三、避雨棚棚膜管理 134
第三节 避雨栽培葡萄的整形修剪和树形培养 135
一、葡萄整形修剪的作用 135
二、葡萄修剪时期 135
三、冬季修剪的方法和留芽量 135
四、葡萄主要架式适宜的树形培养及整形过程 136
五、葡萄冬季修剪的技术、步骤及注意事项 140
第四节 葡萄枝蔓及花果管理 142
一、葡萄枝蔓出土后的管理 142
二、葡萄枝蔓上架引绑 143
三、葡萄抹芽与定枝 144
四、葡萄新梢的摘心 145
五、葡萄副梢的利用与管理 146
六、葡萄花序、果穗及果粒管理 147
七、防止落花落果的措施 148
第五节 肥、水、土管理 149
一、避雨栽培期肥、水、土特点 149
二、科学施肥 150
三、土壤的管理 155
四、水的管理 156
参考文献 158
前言/序言
设施(保护地)葡萄生产是相对露地生产而言,指利用温室、塑料大棚或其他设施,改变及调控葡萄生长发育的环境因子(包括光照、温度、水分、二氧化碳、土壤条件等),以促进或延迟葡萄上市或抵御冰雹、暴雨及霜害等恶劣外界环境,实现葡萄栽培目标,创造最佳经济效益的新型栽培方式。通过设施栽培,不仅可以使葡萄成熟期提早或推迟,延长市场供应时间,满足人们对鲜果周年供应的需求;同时可以人为调控设施内的各种生态因子,能为葡萄生长提供一个近于理想的环境,避开早春低温、梅雨、冰雹和病虫害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因此,可以大幅度提高果实的产量、品质、商品率和经济效益。
中国的设施葡萄栽培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大面积的设施栽培在80年代中期开始迅速发展,尤其是进入90年代后,随着塑料薄膜日光温室的广泛应用以及栽培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完善,葡萄设施生产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我国设施生产中葡萄的栽培模式较为规范,是栽培技术较为成熟的果树品种之一,主要集中在辽宁、河北、北京、天津等北方诸省(市)。由于其经济与社会效益显著高于露地栽培,因此近几年来发展迅速,将成为今后葡萄发展的新趋向,前景相当广阔。
设施栽培扩大了葡萄的栽植范围,在霜期短的地区,能种植某些不能成熟的优良品种。这些地区如栽植生育期长的品种,浆果不能充分成熟,着色差、品质下降,实行设施栽培,则可使果实充分成熟,提高质量,扩大优良品种的栽培区域。设施栽培能较大幅度提高有效积温,延长葡萄生长期,使一些在当地露地栽培不能完全成熟的品种,能在棚内成熟良好,从而扩大了优良品种的种植范围。如我国黑龙江、辽宁、吉林、内蒙古等地已使在露地不能完全成熟的中熟优良品种在设施栽培条件下生产出优质葡萄。
设施栽培能使葡萄早熟丰产。设施栽培的葡萄结果早,丰产稳产,见效快、效益高。一般栽后第2年结果,第3年以后便进入盛果期。若管理精细,产量可稳定在较高水平上。设施栽培为葡萄生长创造了良好条件,定植当年生长量大,而且发育健壮,枝蔓芽眼充分成熟,花芽分化好,第二年即可结果,且产量较高,亩产在1000~2000千克,第三年即可进入丰产期,亩产2000~3000千克。栽培当年虽不能结果,但行间可种植蔬菜、花卉或繁育葡萄嫁接苗木等,均可获得较高的效益。同时设施栽培生长期长,利用葡萄多次结果习性,使葡萄多次结果,既拉开品种上市时间,又提高了产量。
设施栽培葡萄有利于控制病虫害传播,生产公害果品。由于设施栽培环境相对密闭,可有效避免气象灾害,减少病害,利于葡萄品质稳定。葡萄的叶片和果实不直接接触雨水,从而可减少病害的发生,既节省了农药投资,又能生产出农药污染的绿色食品,并能保护好果面不受泥土和尘埃污染。葡萄在露地栽培条件下,常在开花授粉期间遭受低温、降雨或大风的危害,致使坐果不良、穗形不整齐,而造成产量不稳定。而设施栽培能有效防御这些自然灾害,从而使坐果良好,有利于生产安全的绿色优质果品。
本书介绍了设施葡萄高效优质栽培技术要点,在传统技术规范的基础上,编录了近年出现的新品种和新技术,供读者参阅。在编写内容上我们力求从果农的实际需要出发,以生产实用技术为主,将理论知识融于技术操作中。以果树的物候期进展顺序为依据,重点突出周年生产管理技术。在编写体例上我们力求新颖,设置了知识链接和提示板内容,使版面变得新颖、活泼。本书的出版将有助于设施葡萄栽培管理,对生产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查阅了大量的著作和文献,在此向提供参考文献的众多研究者表示由衷的感谢。由于时间仓促,书中难免有不当之处,恳请广大读者见谅并批评指正,在此深表感谢!
编者
2017年5月
《现代城市绿化景观设计与施工指南》 一、 项目背景与意义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绿化景观已成为衡量城市文明程度和人居环境质量的重要标志。良好的城市绿化景观不仅能美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位,更能有效改善空气质量,调节局部气候,减轻“城市热岛效应”,为市民提供休憩、交往、娱乐的空间,对提高市民的生活幸福感和健康水平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在快速的城市发展过程中,绿化景观建设也面临诸多挑战。如何科学规划,因地制宜,选择适宜的植物品种,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并实现景观的长期有效维护,是摆在城市绿化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传统的绿化模式往往存在盲目引进、缺乏特色、后期养护成本高、生态效益不佳等问题。因此,迫切需要一本系统、实用、具有前瞻性的著作,指导城市绿化景观的设计、施工与养护,以促进城市绿化事业向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本书的编写旨在填补这一空白,为城市规划师、景观设计师、园林工程师、施工管理人员、相关从业者以及对此领域感兴趣的市民,提供一套全面的、与时俱进的理论指导和实践范例。通过对现代城市绿化景观发展趋势的深入分析,融合最新设计理念、生态技术、施工工艺和管理经验,本书力求成为一本集理论性、实践性、指导性于一体的权威参考手册。 二、 本书内容概述 本书以“绿色、生态、人文、科技”为核心理念,系统阐述了现代城市绿化景观的设计、施工与养护的全过程。内容涵盖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一) 城市绿化景观设计理论与理念 1. 城市绿化发展趋势与规划策略: 可持续性设计: 强调生态优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原则,将海绵城市理念、垂直绿化、屋顶绿化等新兴技术融入设计。 人性化设计: 关注人的行为需求与心理感受,创造宜人、舒适、安全的公共空间,提升景观的亲和力与参与性。 地域特色与文化传承: 挖掘当地的自然禀赋、历史文脉与文化元素,塑造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城市绿化景观,避免“千城一面”。 多样性与稳定性: 倡导植物多样性配置,构建稳定、健康的生态系统,提高绿地的抗逆性与持久性。 智慧化应用: 探索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在绿化监测、管理与服务中的应用,提升景观的智能化水平。 2. 景观要素分析与配置原则: 植物景观设计: 植物选择: 详细介绍适宜城市生长的乡土树种、地被植物、草坪草、观赏花卉等,重点关注其抗污染、抗病虫害、耐旱、耐瘠薄等特性。 植物配置: 讲解色彩、形态、季相变化的搭配技巧,乔灌草结合的层次感营造,以及不同功能区域(如广场、道路、滨水区、公园)的植物配置特点。 生态功能植物: 介绍具有净化空气、固碳释氧、降噪减尘、吸引鸟类等生态效益的植物种类及其应用。 入侵性植物的识别与规避: 强调生态安全,列举常见入侵性植物,并提供规避策略。 硬质景观设计: 铺装材料选择: 介绍透水性铺装(如透水砖、透水混凝土)、天然石材、再生材料等,分析其环保性、耐久性、美观性及适用性。 构筑物设计: 亭、廊、桥、景墙、雕塑等景观构筑物的风格、尺度、材料选择与整体景观的融合。 水景设计: 喷泉、跌水、溪流、静水面等水景的表现手法、生态净化技术及安全管理。 空间与光影设计: 空间组织: 围合、渗透、引导、对比等空间营造手法,创造富有层次和趣味的游赏空间。 光影效果: 强调自然光与人工照明的结合,利用光影变化增强景观的艺术表现力,并确保夜间景观的安全与舒适。 3. 不同类型城市绿化景观的设计要点: 滨水绿化景观: 强调生态修复、防洪减灾、净化水质、营造亲水空间。 道路绿化景观: 注重行车安全、视觉引导、降噪减尘、提升城市形象。 广场绿化景观: 满足集散、休憩、活动需求,营造开阔、宜人的公共空间。 公园绿地设计: 突出生态休憩、科普教育、休闲娱乐功能,营造多样化的景观体验。 社区绿化设计: 强调邻里交往、儿童活动、老人休憩等功能,营造温馨、舒适的社区环境。 屋顶绿化与垂直绿化: 介绍建造技术、植物选择、防水排水、荷载计算及管理要点。 (二) 城市绿化景观施工技术与工艺 1. 施工前的准备与规划: 图纸会审与技术交底: 确保设计意图在施工中得到准确传达。 施工组织设计: 合理安排工序、工期、劳动力、机械设备。 场地勘察与保护: 了解场地地质、水文、现有植被情况,做好施工场地保护措施。 材料选择与验收: 严格把关植物、苗木、土方、铺装材料等的质量。 2. 植物种植与施工技术: 苗木的选择与规格: 详细说明不同树种、规格苗木的质量标准,如何现场考察与验收。 种植穴的挖掘与处理: 介绍不同土壤条件的种植穴尺寸、改良方法(如改良土、施用基肥)。 起苗、包装、运输: 保证苗木在运输过程中的存活率。 栽植技术: 详细讲解乔木、灌木、地被植物、草坪的栽植步骤,包括栽植深度、培土、踏实、浇水等关键环节。 特殊植物的栽植: 如古树名木、珍稀植物、裸根苗的栽植技术。 容器苗与袋苗的栽植: 介绍其优势与施工要点。 3. 硬质景观施工技术: 土方工程: 场地平整、填挖方计算、压实标准。 铺装工程: 基层与垫层施工: 混凝土、碎石等基层处理,确保稳定性与排水性。 面层铺装: 不同铺装材料的铺设方法、砂浆配合比、勾缝处理、收边工作。 透水铺装施工: 特殊的施工工艺,确保透水性能。 水景施工: 基础开挖、防水处理、管道铺设、设备安装、水质净化装置。 构筑物施工: 基础施工、结构安装、装饰装修。 4. 其他辅助工程: 排水与灌溉系统: 雨水收集、排水沟、地下滴灌、喷灌系统设计与施工。 照明系统: 景观灯具选择、布线、安装、安全规范。 标识系统: 景观标识牌的选材、设计、制作与安装。 5. 施工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 质量验收标准: 国家及行业相关标准的应用。 常见质量通病防治: 如苗木死亡、铺装沉降、排水不畅等。 施工安全: 高空作业、用电安全、机械操作安全、个人防护。 (三) 城市绿化景观后期养护与管理 1. 养护管理的重要性与原则: 强调“三分栽植,七分养护”,科学、精细、长效的养护理念。 2. 植物养护技术: 浇水管理: 根据植物种类、季节、天气、土壤湿度等因素,科学制定浇水计划,掌握适时、适量的原则。 施肥管理: 植物生长阶段的需肥规律,不同肥料的种类、用量、施肥方法。 修剪整形: 乔木、灌木、绿篱的修剪技术,整形修剪、疏枝、短截、抹芽等。 病虫害防治: 植物病虫害的识别与诊断。 绿色防控技术: 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农业防治,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化学防治: 农药的选择、使用剂量、施药时期与方法。 除草与清理: 草坪、花坛、绿地的除草方法,落叶、垃圾的及时清理。 越冬与防寒: 针对不同植物的防寒措施,如培土、包裹、防风等。 复壮与更新: 对衰老、受损植物的复壮技术。 3. 硬质景观养护: 铺装的清洁与修补: 清洗、除苔、裂缝修补。 水景的清洁与维护: 过滤系统、水泵的维护,水质的监测与调节。 构筑物的检查与维护: 结构安全检查、除锈、防腐、粉刷。 4. 智慧化养护管理: 监测技术: 土壤湿度传感器、气象监测站、病虫害监测网络的应用。 信息系统: 建立绿化信息管理数据库,实现智能化巡检、任务派发与绩效评估。 远程控制: 智能灌溉、智能照明等。 5. 绿化养护的社会化与市场化: 探讨绿化养护的委托管理、专业化服务等模式。 三、 本书特点 1. 系统性与全面性: 涵盖城市绿化景观的规划、设计、施工、养护全生命周期,内容完整,逻辑清晰。 2. 实践性与操作性: 结合大量工程实例,提供详细的技术说明和操作步骤,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3. 前瞻性与创新性: 引入最新的设计理念、生态技术和管理方法,反映行业发展前沿。 4. 科学性与权威性: 由多位城市规划、园林景观领域的资深专家学者共同编写,内容严谨,参考价值高。 5. 图文并茂: 配以丰富的图片、图表、案例分析,增强可读性和直观性。 四、 适用读者 城市规划师、景观设计师、园林工程师 城市绿化管理部门、市政工程管理部门人员 园林绿化施工企业项目经理、技术人员 房地产开发商、物业管理公司相关负责人 高等院校风景园林、城市规划、建筑学等专业师生 关注城市绿化、热衷于改善人居环境的社会各界人士 五、 结语 本书的出版,希望能为推动我国城市绿化景观建设水平的提升贡献一份力量,帮助城市打造更美丽、更宜居、更可持续的绿色空间。通过科学的设计、精细的施工、科学的养护,让城市绿化真正成为城市发展中最亮丽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