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5-01-11
梁思成的學術實踐(1928—1955)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1. 首部以古建調查、文物保護、城市規劃、建築教育等“學術實踐”為中心的梁思成研究專著,涉及創建東北大學、清華大學建築係,中國營造學社的學術活動,國旗、國徽設計工作,新北京城市規劃與“梁陳方案”,北京城牆、牌樓保護,“大屋頂”式建築的論爭等各個學術熱點問題。
2. 文獻資料翔實,除梁思成著作、傳記、相關人士迴憶錄之外,還廣泛搜集曆史檔案文獻,如北京市檔案館、中國第二曆史檔案館館藏資料等,其中大量目前尚未整理齣版。
3. 聚焦於建築學術實踐而不局限於建築史領域,將梁思成研究置於近現代社會史、學術文化史的視野之中,摺射齣知識分子在曆史變遷中的抉擇與命運,亦可由其一窺北京城市規劃與文物保護的復雜曆史麵貌。
梁思成是近代中國zui著名的建築學傢之一,中國di一代建築師的傑齣代錶,其學術活動涉及建築史研究、文物建築保護、建築教育、建築設計、城市規劃、藝術史研究等多個領域,並皆取得瞭極為豐碩的成果。
本書為關於梁思成學術實踐的專題研究,全麵涵蓋其1928至1955年間各個時期的學術活動,包括:創建東北大學建築係及其早期的建築設計與古建築調查(1928-1931年);加入中國營造學社及開展古建築調查與研究(1931-1946年);創建清華大學建築係及其教育實踐(1946年以後);參與新政權建設(1949-1950年);參與首都規劃工作並提齣“梁陳方案”(1949-1955年);保護北京市文物建築(1949年以後);積極探索建築民族形式的實現路徑(1949-1955年)。作者廣泛搜集梁思成著述、相關迴憶錄、曆史檔案、報刊資料、研究論著等大量文獻資料,在深入挖掘史料的基礎上,站在近現代社會文化史的角度,對梁思成的學術實踐活動及其生平做齣客觀的觀察和剖析,提齣瞭許多具有獨特創見的觀點。
鬍誌剛,1972年12月齣生,曆史學博士,天津城建大學馬剋思主義學院教授。研究方嚮為中國近現代社會文化史、中共黨史。曾與李喜所閤著《梁思成的前世今生——最後的貴族》。
緒 論
第一節 緣起
第二節 研究現狀
第三節 研究思路
第一章 梁思成早期建築教育思想與實踐研究
第一節 東北大學建築係的創建與梁思成的學術興趣
第二節 梁思成的早期建築教育思想及實踐
第三節 梁思成早期的建築設計及古建築調查實踐
小 結
第二章 鑄就學術輝煌:梁思成與中國營造學社(上)
第一節 硃啓鈐與中國營造學社
第二節 專心古建築研究:梁思成的職業選擇
第三節 從傳統到近代:中國營造學社的轉型
小 結
第三章 鑄就學術輝煌:梁思成與中國營造學社(下)
第一節 將現代科學技術應用於古建築研究,積極開展野外調查
第二節 與實物相印證,整理解讀古建築文獻
第三節 提齣係統的古建築保護思想,積極參與古建築修葺保護
第四節 研究與育人相結閤,著力培養古建築研究人纔
第五節 抗戰時期支撐危局,繼續學社研究事業
小 結
第四章 從建築到營建:梁思成與清華大學建築教育
第一節 迴歸清華:戰後重建與梁思成的責任意識
第二節 從建築係到營建係:梁思成建築教育思想的新發展
第三節 政治改造運動中的自我批判與自我否定
小 結
第五章 愉快的閤作:梁思成與新政權創建
第一節 編製文物建築保護目錄
第二節 主持國徽設計工作
第三節 嶄新的自我:建國前後梁思成從政態度的轉變
第四節 梁思成與人民英雄紀念碑
小 結
第六章 規劃新北京:以“梁陳方案”為中心的曆史考察
第一節 定都北京與無序使用:古都規劃問題的提齣
第二節 保護舊城與發展新區:“梁陳方案”的提齣
第三節 學術爭鳴與非學術決策:關於“梁陳方案”的思考
小 結
第七章 無力的爭取:梁思成與北京文物建築保護
第一節 保護北京城牆:梁思成的文化情懷與失落
第二節 無力的爭取:梁思成與北京牌樓的保護
小 結
第八章 從積極到無奈:梁思成與“大屋頂”建築
第一節 政治的需要:關於建築民族形式的探索
第二節 彰顯民族性:“大屋頂”建築的興起
第三節 從反感到接納:梁思成的轉變
第四節 學人的悲劇:梁思成的再次轉變
小 結
結語 梁思成的學術人生及其古都保護範式
附 錄
一、梁思成著述情況統計錶
二、《城市的體形及其計劃》
參考文獻
後 記
結語 梁思成的學術人生及其古都保護範式
考察梁思成一生的學術實踐活動,有6個重要的時間節點,分彆是1928年,1931年,1937年,1946年,1949年和1955年。1928年,梁思成學成迴國,創建東北大學建築係;1931年,梁思成任職中國營造學社;1937年,抗戰爆發,梁思成與劉敦楨等人剋服重重睏難,恢復中國營造學社活動,堅持開展學術研究;1946年,梁思成結束中國營造學社活動,創建清華大學建築係;1949年,新中國成立,梁思成書生從政,積極參與新政權建設;1955年,梁思成遭遇政治、學術雙重批判,逐步失去學術話語權。以上述時間節點為基準,通過對梁思成學術成就的梳理,可以更深入地認識和評述梁思成的學術實踐活動及其內在的規律、特點。
一、拋物綫式的學術人生
梁思成一生的學術實踐活動有兩個高峰期:一是1930年代任職中國營造學社時期;二是新中國成立前後至1955年,積極參與新政權的創建及古都北京的建設。就這兩個時期學術實踐活動的內容和特點而言,1930年代梁思成的主要學術興趣是古建築調查與研究,主要學術目標是尋找古建築實物證據,解讀宋代李誡的《營造法式》,從而係統地梳理齣中國古代建築風格及建築技術的演變過程,在此基礎上總結中國建築曆史發展的基本綫索和規律,初步完成對中國建築史的整理和研究。1950年代初期,梁思成的主要學術興趣是參與北京城市規劃與建設,主要學術目標是建構古都北京保護與未來發展的有效範式,按照“古今兼顧,新舊兩利”的原則,將北京舊城保護與新市區開發建設有機地結閤起來,建設好首都北京。
應該說,對待學術研究,梁思成始終充滿熱情,但現實的境遇卻是他無法預測的,其學術生涯呈現齣截然不同的發展趨勢,就像一條完整的拋物綫,前一時期呈現齣明顯的上升態勢,後一時期則呈現齣明顯的下降態勢。1930年代,梁思成首次開展野外古建築調查,即發現瞭建於1000餘年前的遼代建築——薊縣獨樂寺觀音閣,在此基礎上撰寫的《薊縣獨樂寺觀音閣山門考》贏得瞭學術界的廣泛贊譽,“不僅一舉超過瞭當時歐美和日本人研究中國古代建築設計的水平,而且就透過形式深入探討古代建築設計規律而言,也超過瞭日本人當時對日本建築研究的深度”。到1937年抗戰爆發,梁思成及中國營造學社成員已在華北、華東、西北等地開展瞭大量的古建築調查測繪,基本梳理齣瞭中國古代建築的發展脈絡,還幸運地發現瞭一座保存完好的唐代木結構建築——五颱山佛光寺。抗戰時期,中國營造學社遭遇嚴重的生存危機,但即便如此,梁思成、劉敦楨等學社成員堅持開展學術研究,並剋服睏難開展瞭一些野外古建築調查,其精神之執著亦為學界同仁所敬重。可以說,從1930年代到1940年代,雖然屢經磨難,但梁思成的學術實踐始終處於上升態勢,其主要的學術成就大多完成於這一時期。1948年,國立中央研究院選舉産生首屆81名院士,梁思成成為人文組建築學學科唯一一名當選院士。國立中央研究院在首屆院士候選人名單公告中對其學術資格的評價是:“主持中國營造學社多年;研究中國古建築,實地搜求,發見甚多。”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古城得以完整保留,這極大地增強瞭梁思成對中共的好感,他非常希望自己的學識能在北平的建設中發揮作用,也非常希望自己的學術觀點能在北平的未來規劃與建設中得以實現,應該說,這是其作為一名學者的社會責任感和理想追求。1950年代初期,梁思成聯閤規劃學傢陳占祥提齣瞭“梁陳方案”,勾勒齣北京規劃與建設的基本框架,同時在文物建築保護、探索建築的民族形式的有效實現路徑方麵亦有較多著述和實踐,但遺憾的是,其學術主張大多不被認可,在北京城市規劃、文物建築保護等領域亦逐漸被邊緣化,失去瞭學術話語權,甚至成為建築學界形式主義、復古主義錯誤的原罪承擔者,其建築理念亦不得不一變再變。可以說,新中國成立前後至1955年,梁思成的學術實踐處於明顯的下降態勢。
二、梁思成的古都保護範式
評述梁思成在1950年代的學術成就,最突齣的應當是提齣“梁陳方案”。盡管至今規劃建築學界及官方對該建議仍褒貶不一,存有爭議,但不可否認,該建議充分體現瞭梁思成對古都保護和未來發展的遠見和學識,如果將其置於之後一個時期北京城市發展的大視野中去觀察,或許後人纔能理解梁思成的真正意圖。
事實上,1950年代初期,梁思成的學術實踐活動基本上是圍繞“梁陳方案”展開的。梁思成努力以北京城為載體,建構一個古都保護與未來發展的理想範式,包括城牆保護、牌樓保護、團城保護、建築的民族形式的實現、古都風貌的維護,等等,皆在此範式之內。實現這一範式的總前提是北京整體城市規劃放棄以舊城為中心,在閤適的地點建設新市區,並將首都行政中心區設置於新市區。這個範式的提齣,既是梁思成對歐美國傢古都保護經驗的積極藉鑒,也是其對於北京城市規劃設計的創造,前提如未實現,之後的一切努力都難以如願。後來的北京城市發展曆史很快便驗證瞭梁思成在“梁陳方案”中的憂慮,以舊城為中心的規劃發展實踐以及與之相伴齣現的人口激增、房屋無序建造、交通堵塞等問題與古都風貌維護、文物建築保護之間構成瞭無法破解的矛盾。麵對這些無解的難題,雖然梁思成不惜以政治命運為代價,竭力爭取留下北京城牆、跨街牌樓等文物建築,但他應該很清楚最終的結局,因為這些文物建築能夠保存的前提已經失去瞭。梁思成的可貴也正在於此,即便失敗,也要努力爭取,因為這是一名學者的良知。如果對梁思成的學術人生作一個概述的話,那就是激情、執著、責任、無奈。
三、中國營造學社的謝幕與大匠的睏惑
1930年代至1940年代,是梁思成學術生涯的黃金期,更是其學術成果迭齣的時期。無論是梁同時代的學界同仁,還是後輩研究人員,大傢都有一個基本共識,那就是,梁思成個人的學術成就和中國營造學社休戚相關。即便是朝不保夕、顛沛流離避難於大西南之際,梁思成依舊可以通過中國營造學社這個學術平颱,延續自己的學術輝煌;同樣,中國營造學社也因為有瞭梁思成、劉敦楨等人的加入和卓越領導,完成瞭從傳統到現代的轉型,成為那個時代中國研究水平最高、學術成果最豐富、社會影響力最大的古建築研究機構。客觀而言,很難說是中國營造學社成就瞭梁思成,還是梁思成成就瞭中國營造學社,雙方的閤作對彼此而言都是莫大的幸運。
抗戰勝利後,隨著中國營造學社整體並入清華大學並停止具體運行直至不復存在,梁思成的學術生涯也發生瞭轉變。雖然梁創建清華大學建築係之初同樣取得瞭很大的成就,1940年代中後期,其學術生涯的巔峰期延續瞭相當長一段時間。但和1930年代及1940年代初期相比,梁思成在這一時期的學術成果並不是很突齣,産生較大影響的也僅有建築教育思想及城市規劃理念。究其原因,除瞭梁思成學術興趣的轉移外,學術平颱的缺失,應該是最主要的原因。當年梁思成加盟中國營造學社,很多人不理解,而抗戰勝利後毅然結束中國營造學社的運行,同樣令很多人費解,本書第四章對其中原因作瞭簡單的剖析。中國營造學社的謝幕對梁思成的學術生涯而言,影響之大難以估量。也正是失去瞭中國營造學社這個關鍵的學術支撐平颱,加之其他一些因素,梁思成的學術實踐的巔峰期戛然而止,隨之而來的則是無盡的睏惑,以及學術實踐處於下降態勢的尷尬現實。
總結梁思成的學術實踐,其實有一條簡單清晰的綫索,那就是恪守學者本位,以專業精神專心緻誌地從事自己熟悉且專長的學術研究。這是梁啓超反思自己人生經曆後對子女的教誨,也是梁思成早年始終遵循的處世準則,1950年代以後梁思成的學術實踐乃至人生際遇則從另一個角度對此作瞭進一步的解讀。建築學傢究竟如何處理與政權、政治及政治傢的關係,或許,這纔是梁思成晚年的睏惑所在。相信這一問題也是絕大部分有成就的建築學傢終其一生都要麵對和思考的問題。
關於梁思成學術實踐的研究,還有很多問題值得進一步探討。特彆是隨著有關檔案、文獻資料的陸續公開和編輯整理,必將促進這一領域學術研究的深化。此外,越來越多非規劃建築專業學者的加入,也必將進一步拓寬這一領域學術研究的視野,綜閤多個學科的理論和研究方法,形成研究特色,創造齣更多的優秀的學術成果。
梁思成的學術實踐(1928—1955)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