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奇百怪的日本

千奇百怪的日本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林笑松 著
图书标签:
  • 日本文化
  • 民俗传说
  • 奇闻异事
  • 历史风貌
  • 旅行游记
  • 风土人情
  • 异域文化
  • 趣味科普
  • 文化探索
  • 图文并茂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台海出版社
ISBN:9787516813874
版次:1
商品编码:12102211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6-01
用纸:书写纸
页数:232
字数:203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内容简介

  日本人千奇百怪的现象,都有出处和来源,这激起了很多人的好奇心。现在的很多人知道日本的这些奇特现象,但是这些现象背后的本质人们却很难发现。


  《千奇百怪的日本》本书中我们从生活、文化、历史、民俗、节日、宗教、娱乐、饮食九个方面为读者总结出日本各种的奇特现象,并且在揭示现象的同时还对现象背后的原因进行一点探究,这对我们了解日本社会发生的千奇百怪的现象会提供帮助。


作者简介

林笑松,80后,中文专业,资深撰稿人。喜欢中国和世界各国的历史和文化,也对中国以及世界各国各种奇异社会现象进行研究,从现象中探寻背后不为人知的原因。视角敏锐,文风犀利,观点独到。

目录

第一章?日本人那些想不到的奇特生活

1.?可爱的校服短裙与激扬的青春?/?002

2.?日本成人对制服是酷爱还是被动接受?/?005

3.?对萝莉的喜爱几乎到了“变态”的地步?/?007

4.?婚后分床睡可不是要离婚的表现?/?010

5.?没有垃圾箱的大街依然干净整洁?/?012

6.?卫生间干净整洁更人性化?/?014

7.?日本人老了不去看孩子?/?016

8.?不愿意在公共场所给别人添麻烦?/?019

9.?日本骑自行车比较复杂?/?021

10.?日本那些雷人的发明?/?023

11.?看日本人怎样用“面条”美容?/?025

第二章?现代日本不可不知的奇特文化

1.?日本茶道和怪异的地方茶?/?028

2.?从佛前供花到日本花道?/?031

3.?险些被美国人禁止的日本剑道?/?033

4.?由男到女——开始衰落的日本艺伎?/?035

5.?和服和女性身后“小包包”的秘密?/?038

6.?日本男人在家中的真实地位?/?041

7.?根深蒂固的等级观念?/?044

8.?看懂日本人不一样的肢体语言?/?046

9.?日本公司干吗没事就找“由头”聚会?/?048

10.?便所饭是日本的特产?/?051

11.?过劳死与随时随地打盹儿?/?053

第三章?日本怪异历史发展至今还有什么

1.?日本忍者到底是不是影视作品中的样子?/?056

2.?很有意思的日本妖怪传说?/?058

3.?没有宦官的日本?/?061

4.?日本相扑选手的真实生活?/?063

5.?日本剑道与实战?/?066

6.?日本的招财猫还能分出公母?/?068

7.?说一说日本的清酒?/?070

8.?日本的空手道历史?/?072

9.?日本女人为什么那么喜欢跪着?/?074

10.?日本千奇百怪的姓氏?/?077

第四章?烦琐但有意思的日本奇特礼仪

1.?日本人的一些日常礼仪?/?080

2.?日本人鞠躬是讲究角度的?/?082

3.?女性和服的各种奇特礼仪?/?084

4.?日本人用筷子讲究礼仪?/?086

5.?看看日本人在用餐的时候有什么讲究?/?089

6.?日本人在社交上都讲究什么?/?091

7.?日本人商务交往中的礼仪?/?093

8.?日本人在公共场所的礼仪?/?095

9.?到日本人家中做客时时刻刻都有礼仪?/?098

10.?日本人奇特的勺子礼仪和注意事项?/?101

11.?日本人送礼的规矩太奇特?/?103

12.?日本人还会关注的一些其他礼仪?/?105

第五章?让人无法理解的日本奇特民俗

1.?新郎是可以“扔”着玩的?/?108

2.?日本的鲤鱼旗传统?/?110

3.?日本妇女生产前后及产饭?/?113

4.?日本人是怎么“过坎”的?/?115

5.?日本人结婚也有“五金”?/?117

6.?日本人去世后怎么办?/?119

7.?日本人收养更倾向于成年人?/?121

第六章?看看日本人都吃什么和怎么吃

1.?荞麦面要稀里呼噜地吃?/?124

2.?日本便当也可以做得很有娱乐精神?/?126

3.?拉面、饺子和米饭一起吃?/?128

4.?你想不到的日本黑暗料理?/?130

5.?日本人奇特的吃面条方法?/?132

6.?有寄生虫日本人也喜欢生鱼片?/?135

7.?日本的奇异饭团?/?137

8.?居酒屋——传统的小酒馆?/?139

9.?日本特色的生鸡蛋拌饭?/?142

10.?日本人喜欢的寿司是什么?/?145

第七章?那些让人目瞪口呆的日本娱乐

1.?让外人看不懂的日本能剧?/?148

2.?与我国相声相似的日本狂言?/?151

3.?只有男性演员的日本歌舞伎?/?153

4.?对漫画超乎想象的爱?/?156

5.?日本变态娱乐——鬼屋医院?/?158

6.?怪异青年喜欢的贝果头?/?160

7.?日本网吧不仅仅有电脑?/?162

8.?完全由学生主导的校园开放日?/?164

9.?日本的佛教主题酒吧和佛教酒吧?/?167

第八章?宗教和祭祀也能这样

1.?日本神道教的那些奇怪理念和传说?/?170

2.?日本僧人竟然可以喝酒、吃肉、结婚?/?172

3.?三大祭祀之东京神田祭?/?174

4?三大祭祀之京都祗园祭?/?176

5.?三大祭祀之大阪天神祭?/?179

6.?灿烂樱花下的犬山祭祀?/?181

7.?对狐仙的特殊崇拜?/?183

8.?日本大街小巷都是神社?/?185

9.?基督教在日本为什么吃不开?/?188

第九章?千奇百怪的日本节日怎么过

1.?奇异的日本“裸体节”?/?192

2.?日本的新年原来这样过?/?194

3.?日本天皇诞生日怎么过?/?196

4.?日本怎么会有七五三节?/?198

5.?敬老节在日本非常受欢迎?/?201

6.?日本女孩们的节日?/?203

7.?从冠礼发展而来的成人节?/?206

8.?奇怪的神道生育节?/?208

9.?全国樱花遍地开?/?210

10.?圣诞节日本人的特别喜好?/?212

11.?京都五山送火节?/?215

12.?享受冰雪的节日?/?217


精彩书摘

  日本茶道和怪异的地方茶

  说到茶最先想到的是我国,因为我国有着悠久的茶文化历史,并且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禅茶哲学,直到现在还对我们产生着重要影响。中

  国的茶在一千多年前就传入了日本,并在漫长的岁月中对日本产生影响,同时和日本本土文化相结合形成了日本的茶道。

  现在,日本的茶道文化已经在全世界都很有名气。

  茶之所以能发展成为茶道,是因为人们将生活中的行为、宗教哲学和伦理、美学等相互融合,最终才成为茶道,形成了一门独特的综合性文化艺

  术。这种艺术在潜移默化中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产生影响。

  当前日本茶道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抹茶道,一种是煎茶道。其实日本的茶文化最早只有一种,就是抹茶道。因为喝茶的定式不同,所以又有诸

  多的茶道流派。但是所有流派的发展都开始于一个源头,根本的源头在我国,而日本的源头和一个人有关系,这个人就是千利休。

  这个千利休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人物,他是日本茶道本土化的开创者,不仅如此,他还让自己的茶道哲学深深影响到了日本的各个方面。当时的

  人们也非常喜欢千利休,表现出来就是用他的名字命名,如“利休豆馅”“利休馒头”“利休豆腐”等。

  千利休最后被丰臣秀吉下令剖腹自杀了。随着他的死去,茶道开始没落,一直到他的孙子千宗旦时期才重新发展起来。也正是从这时候开始日本

  茶道分出流派,当时的三大流派分别是:表千家、里千家和武者小路千家。

  这三大流派到现在还是日本茶道中实力最强的,对日本的各个方面都产生着非常重大的影响。但是茶在历史中和不同地区的区域性文化融合,形

  成了不同的茶文化的同时,也形成了特色茶,有些茶还非常有意思,甚至能和食物结合起来。

  振茶就是其中之一。

  日本人多数喜欢喝嫩绿色的抹茶,但是这并不妨碍一些地区有自己的特色,岛根县、富山县的人喜欢喝的不是传统绿茶,而是一种叫作振茶的茶

  品。

  这种茶制作方法也比较有意思。将粉末茶盛入茶碗,再加入热水。之后,以茶筅搅击粉末茶和水生成泡沫。这就是振的过程。在茶碗里面加入喜

  欢吃的豆类或红豆饭,在上面放上刚刚生成的泡沫就是振茶了。当然,不放豆类和红豆饭也是可以的。

  这种打击出泡沫的饮茶方式,在我国宋代比较流行,叫作点茶。点茶传入日本后,当地人对茶筅和饮茶方式做了适当的改进,形成了现在的模样

  。

  茶在日本的发展历史悠久,虽然是从中国传过去的,但是经过本土化以后,表现形式却发生了变化。从日本茶道中能了解日本的历史发展和现在

  人的一些生活习惯,因为茶已经深入到日本人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由男到女——开始衰落的日本艺伎

  穿着日本传统的和服,拿着小扇子,满脸打着花白的粉,浓烈的红嘴唇,怎么看好像都不很舒服。这是艺伎,日本的传统文化瑰宝之一。

  确实,在很多人对日本的认知中,即便不了解也能说出艺伎这个词语。

  但是真正的艺伎到底是什么样的?

  在这里首先要说明的是,艺伎是一种职业,但绝对不是一些人认为的妓女,因为艺伎和妓女有十分明显的区分。

  日本艺伎产生于公元十七世纪,当时的人们生活艰难,为了解决生活问题,很多人才选择成为艺伎。因为要养家挣钱,所以这些穷人就不得不到

  妓院或者其他娱乐场所去表演舞蹈和乐器,这些人就是最早的艺伎。

  现在看日本艺伎都是女性,她们的目的就是取悦男性顾客。但是在最初的时候,艺伎是没有女性的,当时的艺伎全是男性,这些男性艺伎表演舞

  蹈和乐器供人享乐。

  男性艺伎存在了大约一百年的时间,便逐渐被女性艺伎所取代,时间是在十八世纪。因为随着这种行业的逐渐成熟,人们的欣赏水平也开始发生

  变化,相对于男性来说,在这些娱乐场所中,女性更容易被人接受,也更受欢迎。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从事艺伎的女性一般都是被迫的,因为生活比较艰苦,为了生活,女性不得不到这种娱乐风月场所去取悦客户来赚取生

  活费。

  从事艺伎行业的女性一般都是那些比较美艳的人,她们身穿华丽的服饰,在歌舞上非常擅长,她们要做的事情就是陪着客人饮酒作乐。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艺伎有着自己的严格界限。她们不会卖弄色情,更不会出卖自己的身体。只是在对客人进行劝酒的时候,少不了一些男欢女

  爱的暧昧在其中。

  人们称她们为艺伎,就是因为和最普通的妓女不一样。想要接受艺伎的服务并不容易,因为这需要有熟人介绍。如果你是什么都没有的白丁,想

  要进入行业让艺伎为你服务很难。

  艺伎是经济发展和贫富差距的产物,其实以前日本从事艺伎的人数非常多,有好几万人。但是因为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经济出现了衰

  退,所以艺伎行业也随之凋零,因为能够消费得起的人太少了。

  而随着日本经济的复苏,艺伎也开始逐渐活跃起来,但是已经不复以前的盛况。随着日本旅游业的发展,希望看到日本艺伎表演的人越来越多,

  于是从事艺伎的人也开始变多,但是真正的传统艺伎很少在普通人面前露面,因此到目前为止艺伎的人数仍然不多。

  日本经济发生泡沫以后,艺伎行业又开始出现一种缓慢的衰退。这种衰退直接造成的结果就是从事艺伎行业的人数再一次减少,据说现在著名的

  京都艺伎人数也没有超过两百人。可以说艺伎在日本已经出现了全面的衰退。

  但是现在因为互联网的发展,人们对于艺伎的了解也逐渐多了起来,尤其是外国人更希望一睹神秘的艺伎风采。现在的很多年轻人开始主动从事

  艺伎行业,但是这也仅仅能推动艺伎的小高潮发展,要想恢复以前的盛况基本是不可能了,想要一睹艺伎的风采还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情。

  艺伎是日本的一种特有文化,也许在某一天,这个行业就会消失,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很有意思的日本妖怪传说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文化,而在文化中大都会有一种恐怖但很吸引人的部分,这就是鬼怪文化。欧洲最著名的是吸血鬼,我国也有诸多鬼怪,一

  本《聊斋志异》写尽了中国的鬼怪,也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遐想。

  但是要说哪个国家的鬼怪文化最盛行,日本肯定能排在前列,因为在日本不但妖怪的传说五花八门,种类之多也令人叹为观止,所以日本还被人

  们称之为“妖怪列岛”。

  那么,日本到底有多少妖怪传闻呢?

  根据一些日本学者统计,日本大概有六百多种妖怪传闻,而有确切的研究资料记载的妖怪种类就超过三百种。这些妖怪千奇百怪,有的恐怖,有

  的唯美,有的凄凉,有的感人,形成了别具特色的日本妖怪文化。

  比较有意思的是,为了能让普通民众详细了解日本到底有哪些妖怪,日本相关学者还出版了多部著作,其中比较有名的有《日本妖怪物语》和《

  日本妖怪大全》,不但对妖怪进行介绍,还配有精美插图。

  日本人对于神秘的东西有极强的好奇心理,这也是日本妖怪文化流行的原因之一。其实,妖怪的产生是出于人们对自然界的敬畏,那些我们看不

  到、摸不着,不知道真实情况的事情,都被称之为妖怪。

  日本妖怪传说很有意思,日本内陆地区的山多,于是山上的动物就成了妖怪;日本水源充足,于是水里也有妖怪。

  比如在日本流传着雪女妖怪的传说,雪女是被情人抛弃在雪山上的女子,她们在雪山上死去以后就变成了妖怪——雪女。这些雪女会诱惑上山的

  行人,如果行人对雪女动心,那么自己就会马上被冻死。

  还有水中的妖怪,其中桥女就是非常著名的一个。桥女是投水自尽的女人转化成的女鬼,会在桥和附近的水中活动害人。

  在诸多妖怪中,比较著名的有三个,分别是酒吞童子、九尾狐玉藻前、大天狗。

  酒吞童子是一个长得比较畸形的妖怪,但是却是百鬼之王。它有15只眼睛,还有5个犄角,并且是一个秃头,只有头顶上有一撮头发。

  天狗则是一个邪恶的妖怪,也是最为邪恶的、日本人为最忌惮的妖怪,因为它是日本崇德天皇的化身。天皇在日本是至高无上的,所以即便是化

  身为天狗,还是至高无上的,还是统治人妖两界的妖怪。

  而这个天狗据说是从中国传过来的,因为在我国的名著《山海经》中,就有天狗食月的故事,虽然两者的关系现在还不清楚,但是名字却完全是

  一样的。

  还有一个就是九尾狐玉藻前。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妖怪故事,因为这个与我们中国有关系。日本这个九尾狐玉藻前是中国商朝最著名的妖怪妲

  己。

  据说当年商朝灭亡以后,妲己逃走流落到日本,并且在不久之后就成为天皇的宠妃。于是天皇得到了和纣王一样的下场,最后还是被日本的一个

  类似姜子牙的人物识破,派出部队围剿,在死了很多人的情况下才将九尾狐玉藻前射杀。

  这些就是日本的妖怪。现在的日本妖怪文化非常盛行,已经作为一个专门的学科进行研究。其实这种妖怪文化已经成为日本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

  部分,为日本文化增添了有趣的一笔。

  日本的招财猫还能分出公母

  招财猫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一般在商家的店铺里都会摆放这样一个陶瓷的物件,而寓意就是招财进宝。关于招财猫到底是起源于中国,还是起源

  于日本,现在还没有确切的说法,但是日本的招财猫很有意思这是真的。

  日本关于招财猫的传说和故事有很多,大多数是小猫报恩的故事,其中有些还是非常感人的。也正是因为在日本的不同地区有着关于招财猫的诸

  多不一样故事,所以才会形成了不同流派的招财猫。

  招财猫也分流派,这是不是很有意思?

  我国的招财猫主要作用其实只有一点,就是招财进宝,所以才会在商铺中摆放得最多。但是在日本,不同的招财猫代表的意思是不一样的,并且

  有详细的区分。

  招财猫身上的图案不同,象征意义也不一样。比如招财猫身上的图像是宝船,这象征的是财富;招财猫身上是鹰,象征着理想与梦想;招财猫身

  上是茄子,则象征愿望和理想的实现……

  除了这些,还有很多图案,这些图案代表的意思是完全不一样的,但是总体来说都是美好的寓意。

  而招财猫身上的颜色不同,象征的含义也是不一样的。比如说白色的招财猫象征的是幸运,而黑色的招财猫象征的是驱邪消灾,黄色的招财猫是

  祈祷良缘的意思,金色的招财猫就代表财运广进,是不是很有趣!

  更有意思的是,日本的招财猫还是分性别的。真正的猫是有公母之分的,招财猫其实也是有公母之分的。那么要怎样来区分招财猫的公母呢?

  这就要从招财猫的手势中来判断了。公猫举起的是右手,象征的意思是招财进宝或者给人带来好运;而母猫举起的是左手,代表的意思是广结善

  缘或者人来人往。一个陶瓷的物件也能分出公母来,不得不佩服日本人的细致了。

  如果你观察得够仔细,就会发现招财猫手举起来的高度也是不一样的。有的招财猫手举起来只靠在脸部的位置,这代表的意思是呼唤近处的幸福

  。而有的招财猫手则高高举过头顶,这代表的意思是召唤远方的幸福。

  人们在选择招财猫的时候会注意到这些,根据自己想要幸福的远近来决定。

  还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是,日本的招财猫是有期限的。所谓期限,就是招财猫到了一定时间是要更换的。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日本人相信,一只招财猫是不可能永远都能给你带来好运气的,它们能保佑的时间最长为两年。所以,日本人在摆放招财猫的时候会很注意

  ,一般一年多以后就会更换新的。

  说到这点,我总是认为是日本招财猫的商家在搞鬼,毕竟招财猫多是陶瓷制品,如果没有意外的话是非常不容易坏的,所以商家才会想出这样的

  说法,让人们去定时更换,这样他们的生意才能持续。

  日本的招财猫讲究很多,但是在我国招财猫的讲究就比较少了,如果有兴趣,不妨也试试这些说法,毕竟这些猫不但非常可爱,还有一种美好的

  寓意。

  ……


前言/序言

  奇异的岛国——日本

  在我国东部有一个由四个主岛和一些小岛组成的国家——日本。

  其实,日本和日本人自古以来就和我们纠葛不断,而在每一个国人心中,都对日本有一种矛盾的感情:一方面是从内心中对日本的抵制,另一方

  面是对日本奇特生活的好奇。这种情感复杂而深刻。

  日本是个深受我国文化影响的国家,所以日本会让我们感到非常熟悉;同时日本也是我们最为陌生的国家,因为即便是受我国的影响深刻,还是

  有太多的奇葩事情让我们难以理解。

  怀着这种矛盾的心情,我们对日本欲说还休。

  白岩松先生曾经写过一本书名字叫《岩松看日本》,在这本书中他提到要“把爱恨放下,先去了解”。其实这个观点提的非常好,因为这是正确

  认识日本的前提,所以不管我们对日本怀有怎样的情感,都先放下,来看一看日本文化中千奇百怪的那部分。

  为什么要说日本千奇百怪呢?

  因为在日本列岛上生活的人们,总是能做出很多惊人的举动。这些外表看着腼腆、不善言辞、动不动就鞠躬行礼的人,却能从单调的饭菜中吃出

  满足的味道,能从看似无聊的电视剧中看到无限的乐趣。

  其实不单是我们看不明白,整个世界都对日本人的很多事情充满迷惑,因为日本人的奇特之处太多太多。

  比如:

  日本人在使用筷子的时候有很多礼仪,让我们不得不惊叹日本人的细致。

  日本的一些年轻人喜欢将自己的头上弄出几个包来显示自己的奇特。

  日本的“鬼屋医院”是世界之最,绝对能让你心惊胆战。

  日本人总是能发明一些黑暗料理来满足自己奇特的味觉需求和心理需求。

  日本人喜欢泡温泉,并且在温泉上发明了很多奇特的娱乐方式。

  日本人做客的礼仪烦琐复杂,到他们家里一次可能就不想去第二次了。

  日本男人在我们印象中地位是很高的,但是在家庭中真实的情况可能我们并不了解。

  日本也有自己的鬼怪文化,而且鬼怪之多绝对让人目不暇接。

  ……

  其实这些都是日本文化形成的结果。

  日本是岛国,岛国中形成的文化总是有自己的奇特之处,接受奇特文化影响的人们自然也会表现出各种奇特的行为。

  更为奇特的是日本人有强烈的学习意识和内化意识,他们总是在努力地改善自己。而在学习别国的长处时,他们有能力将这些东西内化成自己民

  族的东西,然而被内化后竟显得是那么令人吃惊,有些甚至会让人哭笑不得。

  比如圣诞节这种舶来节被日本人接受,但是却在平安夜的时候形成了吃炸鸡的风俗。

  其实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些千奇百怪的现象,都有自己的出处和来源,这激起了很多人的好奇心。现在的很多人都想知道日本的这些奇特现象,但

  是这些现象背后的本质人们却很难发现。

  本书中我们从生活、文化、历史、民俗、节日等九个方面为读者总结出了日本各种的奇特现象,并且在揭示现象的同时还对现象背后的原因进行

  一点探究,这对我们了解日本社会发生的千奇百怪的现象会有一些帮助。

  本书虽然是对千奇百怪的日本现象进行描述,但是并不枯燥,也会为读者全面展示一个不为人知的日本。相信在这里你不但会看到自己熟悉的现

  象,还会看到更多不熟悉的现象,也会对这个奇特的岛国有更加全面的认识。

  ……



《异域风情录:探寻世界角落的奇闻轶事》 导言: 我们生活在一个广阔无垠的星球上,每一片土地都承载着独特的历史、文化与无数未被讲述的故事。人类文明的脉络如同交织的藤蔓,在不同的气候与地理条件下,开出了形态各异的花朵。本书并非聚焦于某一个特定的岛国,而是将目光投向全球,旨在梳理和呈现那些散落在世界各个角落,既奇特又引人深思的民俗、传说、地理现象,以及那些挑战我们固有认知的社会实践。我们将进行一场跨越五大洲的漫长旅程,探访那些在地图上可能显得微不足道,却在人类文明史上留下深刻印记的“异域”。 第一章:南美洲的失落文明与自然奇观 我们首先飞越浩瀚的太平洋,降落在神秘的南美大陆。这里是安第斯山脉雄伟壮丽的背景,是亚马逊雨林深邃莫测的屏障。 1.1 潘帕斯的游牧遗产: 在阿根廷和乌拉圭广袤的潘帕斯草原上,生活着古老的“高乔人”(Gauchos)。他们不仅是马背上的传奇,更是南美文化中自由精神的象征。本书将深入探讨高乔人的生活哲学,从他们精湛的马术技巧、独特的“阿萨多”(Asado)烤肉仪式,到他们口口相传的关于草原精灵和神秘雷暴的故事。我们将解析他们的服饰——宽大的腰带、皮靴和方巾,如何适应极端的气候,并成为了身份与荣誉的象征。 1.2 亚马逊深处的生命光谱: 亚马逊雨林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的宝库,但其文化多样性同样令人震撼。我们将介绍被现代文明遗忘的部落群体,例如生活在与世隔绝区域的“雅诺马米人”(Yanomami)。通过人类学家的田野调查资料,我们将了解他们如何利用自然界中的植物和动物进行部落医药、祭祀仪式,以及他们对宇宙循环的独特理解。重点将放在他们复杂的社会结构,如何在一个资源有限的环境中维持数千年的生态平衡。 1.3 秘鲁安第斯的“时间缝隙”: 秘鲁,印加帝国的发源地,不仅有马丘比丘的辉煌。我们将考察那些在偏远山谷中依然存在的前印加文化遗迹,如纳斯卡线条的解读困境——它们究竟是天文历法,还是某种与“天空之神”的对话?此外,我们将关注秘鲁安第斯地区独特的农业技术,如梯田系统,以及当地人如何通过与山神“阿普”(Apu)的沟通来确保农作物的丰收。 第二章:非洲大陆的色彩与韵律 非洲,人类文明的摇篮,其文化之丰富,远超人们的想象。本书将穿越撒哈拉的烈日与刚果盆地的湿热,探寻非洲大陆上那些充满生命力的独特实践。 2.1 马里的“格里奥特”传统: 在西非国家马里,我们邂逅了“格里奥特”(Griot)——集历史学家、说书人、音乐家和外交官于一身的社会阶层。他们的口头史诗传承,是维护部落历史记忆的关键。我们将剖析一首典型的格里奥特史诗的结构,解析其韵律和重复手法,以及这种非文字记录方式如何确保了信息的准确性跨越数百年。 2.2 纳米比亚的“精灵之树”: 在纳米布沙漠边缘,纳米比亚的辛巴族(Himba)保留着古老的游牧生活方式。他们的身体涂抹着富含红赭石的混合物,这不仅是为了防晒驱虫,更是一种身份的标记。我们将专门探讨他们对“祖先之火”(Okuruwo)的崇拜,这种火种被视为家庭和氏族的生命线,永不熄灭的火焰象征着与祖先的持续连接。 2.3 埃塞俄比亚的岩石教堂与时间感知: 埃塞俄比亚的拉利贝拉(Lalibela),其教堂并非建造而成,而是从坚硬的岩石中“雕刻”出来的。我们将详细描述这些教堂的建筑奇迹,以及它们在东正教信仰中的中心地位。更重要的是,我们将探讨埃塞俄比亚特有的时间观念——他们使用的日历比公历早七年,这种“慢了七年”的时间感知,如何影响了当地人民对历史事件的记录和看待。 第三章:亚洲腹地的千年谜团 从非洲的广袤到亚洲的精细与复杂,我们的旅程继续深入。亚洲大陆孕育了多元的宗教哲学和极致的工艺美术。 3.1 蒙古高原的“天人合一”: 蒙古族的传统生活围绕着“蒙古包”(Yurt)和畜牧业展开。本书将不再赘述成吉思汗的军事成就,而是聚焦于他们的“萨满教”和宇宙观。探讨他们如何通过特定的仪式与“长生天”(Tengri)沟通,以及游牧文化中对空间和速度的独特理解——对于一个逐水草而居的民族而言,“家”的概念是如何流动的。 3.2 不丹的“国民幸福总值”: 尼泊尔和印度周边,不丹王国采取了一条与全球主流经济发展模式背道而驰的道路——他们衡量国家成功与否的标准是“国民幸福总值”(Gross National Happiness, GNH)。我们将细致分析GNH的四大支柱:可持续的社会经济发展、文化保护、环境保育和良善治理。这本书将展示一个国家如何试图在现代化的浪潮中,坚守精神价值的典范。 3.3 丝绸之路上的“隐秘集市”: 丝绸之路不仅是贸易通道,更是文化、疾病和知识传播的动脉。我们将考察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那些曾经繁盛后又迅速被黄沙吞没的绿洲城市(如楼兰、尼雅),通过考古发现,还原这些曾经作为东西方文明交汇点的贸易细节、货币体系以及宗教冲突的侧面历史。 第四章:欧洲边缘的古老信仰与地理孤岛 欧洲并非只有古典主义和启蒙运动。在大陆的边缘地带,隐藏着受海洋和古代神话深刻影响的独特文化形态。 4.1 冰岛的“隐藏之民”: 冰岛人至今仍对居住在火山岩和苔原下的“精灵”(Huldufólk)保持着敬畏。我们将探讨这种信仰在现代社会中的生存状态,甚至影响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案例。分析冰岛萨迦文学(Sagas)中对自然力量的拟人化描写,如何孕育了这种对不可见世界的尊重。 4.2 凯尔特边缘的“迷雾传说”: 在爱尔兰和苏格兰的高地,时间似乎变慢了。我们将聚焦于凯尔特多神教对自然元素的崇拜——河流、石阵和迷雾。深入解析德鲁伊教团的历史真相与后世的浪漫化想象之间的张力,特别关注他们对“时间循环”和“万物有灵”的哲学构想。 结语: 从南美洲的丛林到北欧的冰原,从非洲的部落议会到亚洲的千年古道,《异域风情录》旨在提供一个宏大且细致的视角,去理解人类应对生存挑战时所展现出的惊人创造力与多样性。这些故事提醒我们,世界的广阔不仅在于地理距离,更在于思维方式的差异。每一种奇特的风俗,都可能是特定环境下生存智慧的结晶。阅读本书,便是在进行一次对人类想象力边界的拓展。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这本书的叙事结构简直是打破了我对传统小说认知的框架。它更像是一系列精心编排的、主题紧密相连的短篇故事集,但又通过某种无形的线索将它们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宏大而隐秘的整体。我欣赏作者那种近乎挑衅的叙事手法,它要求读者必须主动参与到意义的构建过程中去。有好几次,我以为自己抓住了作者的意图,正准备得意洋洋地往下读时,下一章又立刻将我拉入一个全新的、完全不同的逻辑空间。这种智力上的博弈感,让人欲罢不能。特别是书中那几段穿插的、看似无关的历史脚注,它们像深埋的暗线,直到全书临近尾声才猛然浮现,将所有碎片化的信息完美地整合起来,那一刻的“啊哈!”体验,简直是阅读的最高奖赏。如果说阅读是一种探险,那么这本书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张充满陷阱和宝藏的、极其复杂的藏宝图。它的深度和复杂性,无疑会筛选掉一些追求轻松阅读体验的读者,但对于那些渴望挑战和深度思考的人来说,这无疑是一次精神上的饕餮盛宴。

评分

从编辑和排版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设计也堪称一流,它为阅读体验增添了许多意想不到的乐趣。比如,某些关键段落的留白处理,那种大片的空白区域,仿佛是作者特意留给读者进行呼吸和沉思的空间,极大地缓解了文本的密度。而那些穿插在正文中的、看似随意的插图,它们的风格与主题的契合度也高得惊人,它们不是对文字的简单复述,而是以一种近乎潜意识的视觉语言,对核心思想进行旁证和强调。装帧的质感,纸张的选择,乃至字体的大小和行距的设置,都经过了深思熟虑,它们共同服务于一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让你在翻阅的物理动作中,也能感受到作者所希望营造的那种特定情绪。这不仅仅是一本书,它更像是一个精心设计的“体验装置”,引导着你一步步深入到作者构建的世界中去。我非常推荐那些注重阅读体验的“老派”读者去收藏和品味它,因为它在每一个细节上都体现了对“阅读”这一行为的尊重。

评分

这本新近读完的书,简直是一场视觉与思想的盛宴!我尤其喜欢作者对于细节的捕捉能力,那种如同老式胶片慢镜头般细腻的描摹,让人仿佛真的置身于那些描绘的场景之中。比如,书中对一个古老庭院中苔藓生长速度的观察,那种对时间流逝的哲学思考,是通过极其具象化的文字展现出来的,而非空洞的说教。读到某个段落时,我甚至能闻到空气中潮湿泥土和腐朽落叶混合在一起的独特气味。作者似乎拥有一种魔力,能将那些转瞬即逝的日常瞬间凝固成永恒的艺术品。它不仅仅是在描述事物,更是在解读事物背后的文化肌理和人类情感的微妙波动。我常常需要停下来,反复咀嚼那些句子结构,才能完全领会其中蕴含的深意。这本书的节奏把握得极好,时而如夏日雷阵雨般骤然爆发,时而又像冬日里炉火旁摇曳的烛光,温暖而沉静。它拓展了我对“观察”这个行为的理解,让我开始重新审视我习以为常的周遭环境,这绝对是一本值得反复翻阅,每次都能发现新惊喜的佳作。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简直就是一场华丽的词汇与句式的交响乐。我得承认,起初我被那些略显晦涩,甚至有些洛可可式的修辞弄得有些吃力,但很快,我就被它那股沛然莫之能御的文学张力所折服。作者对形容词和副词的使用,简直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它们不是简单的修饰,而是直接构建了阅读的氛围。例如,书中描写“孤独”这个概念时,它没有使用任何直接的词汇,而是通过一系列关于光线、距离和声音的描述,构建出了一个可以触摸、可以感知的“孤独的形状”。这种极度依赖感官体验的写作方式,使得文字本身具有了一种雕塑感。阅读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开始不自觉地模仿书中的某些句子结构,试图用那种方式来组织自己的想法,这或许就是一本优秀作品对读者潜意识的最高影响吧。它不是快餐文学,更像是需要细细品味的陈年佳酿,每一滴都蕴含着时间的沉淀和酿造者的心血。

评分

我对于作者是如何处理人物弧光的处理方式感到由衷的赞叹。书中的角色们,没有一个是扁平化的符号,他们都带着巨大的、无法言喻的内在矛盾和自我撕扯。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主角在面对人生重大抉择时的那种犹豫不决,它不是简单的“是”或“否”的选择题,而是两种同样合理、同样痛苦的人生路径的拉锯战。作者没有试图去美化或简化角色的痛苦,而是极其诚实地呈现了人性的复杂与灰色地带。书中对心理描写的细致入微,甚至精确到了生理反应的层面——比如紧张时手心渗出的微汗,或是因为过度思考而引发的轻微偏头痛。这让人物不再是纸上谈兵的形象,而是活生生、有血有肉的、在挣扎中前行的人。我感觉自己像是站在一个高清显微镜下,观察着人类灵魂的内部结构,那种近距离的观察,既令人不安,又充满了理解后的释然。这本书,真正做到了透过现象看本质,直抵人性的核心地带。

评分

2333336666666

评分

不错

评分

东西不错,价格合适。

评分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

2333336666666

评分

活动购入很划算。

评分

京东活动买书真便宜,物流快,服务好

评分

内容很不错,周末休息时读一读

评分

东西不错,价格合适。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