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2-22
心灵太极道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太极拳武术家 阮纪正、中科院心理研究所教授 王极盛 倾情作序
中华学专家 肖君和 诚意推荐
颜农秋教授真人示范24式演练视频,边看边学很轻松!
太极身心导引技术 练拳健身修心悟道
感受松静自然力量 形成圆融和谐品格
逍遥游世太极人生 胸怀大爱慈航宇宙
像拳非拳 是书非书 似道非道
心灵太极道源于太极思想和黄帝内经的经络学说,以太极拳和心理辅导为工具,以助人助己为目的。
将太极理论的24个核心元素,分别从立身(价值取向)、处世(行为方式)、待人(人际交往)、接物(环境适应)、怡情(情绪调节)、践行(工作原则)六方面组合一体,通过认知调整、形体训练和意识感悟,使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好遵循自然、生物本性及人体经络的规律,达到身心的和谐统一,哲、形、意、行四拳合一。
颜农秋,国际心理咨询师协会理事、广东省教育厅心理健康教育专家组成员、佛山市心理辅导协会理事长、佛科院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主任,德育和应用心理学双学科副教授。
1993年开始从事心理辅导工作,20年来接待来访者数千例,成功实施危机干预近百例,被聘为多间机构咨询专家和顾问,多次担任省内外大型咨询活动的督导工作。2001年开始逐步将传统文化引入心理辅导,倡导太极生活化,2002年在国内率先将心理辅导引入家庭,得到了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顾秀莲的肯定。
2011年广集前贤之论说,编创太极身心导引,2014正式在国内推广“心灵太极道”,提出了“哲、形、意、行”四拳合一并加以应用的本土身心训练方式,为太极文化的传承探索一条新路子。
心灵太极提出的“哲、形、意”三拳合一并加以应用的独特身心训练方式并非异想天开,其将太极辩证法“万物一分为三,涵三为一”的思想,用于“身”“心”“德”修养,以求“三我圆融、各司其职”,的确可以作为解决心理失衡的一个方针。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著名太极拳研究家 阮纪正
太极文化不仅跟武术有关,还涉及儒、释、道及医学、哲学、兵法等多门学科;太极拳历史悠久,拳谱、拳论多为文言文,这对初习者会有一定难度。《心灵太极道》将这些观点通俗化、大众化,在太极理论、方法与练功上身之间搭建桥梁,让人人都能读懂,都能运用。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心理学家 王极盛
本书与一般太极拳书的不同点在于它借助阴阳虚实变换阐释了生命之道,通过哲、形、意、行拳四个方面的习练,帮助读者全面地梳理自己的人生行为准则,完善自己的思想体系。
——中华学专家、政治文明倡导者、佛山大学中华民族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肖君和
基础理论篇
一、心灵太极基本知识 /2
(一)相关概念 /2
(二)心灵太极的含义和特点 /4
(三)心灵太极的功效 /5
二、心灵太极习练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8
(一)认知调整 /8
(二)身体操练 /10
(三)意境修炼 /12
(四)生活应用 /13
三、心灵太极修炼的步骤和要求 /18
(一)寻牛 /18
(二)见迹 /19
(三)见牛 /20
(四)得牛 /21
(五)牧牛 /21
(六)骑牛归家 /22
(七)忘牛存人 /23
(八)人牛俱忘 /23
(九)返本还源 /24
(十)入廛垂手 /25
四、哲拳基础 /27
(一)太极态的把握 /27
(二)心灵太极思维方法的应用 /33
五、形拳基础 /42
(一)特点 /42
(二)练习要领 /45
(三)心灵太极形拳全套演练图心灵太极形拳全套演练图示 /50
六、意拳基础 /51
(一)静功练习的基本方法、要求 /51
(二)静立、静坐和静卧 /52
(三)太极冥想 /58
七、行拳基础 /63
(一)心灵太极的基本结构 /63
(二)心灵太极的习练要求 /68
(三)心灵太极的内在体验 /72
(四)心灵太极与人生修养 /74
(五)心灵太极与心理辅导 /83
功法操作篇
第一式 松静为本 /94
松静为本就是“松”和“静”的基础上形成内外合一、含而不露、沉着稳重而又转换灵便、飘逸潇洒、行云流水般的应对行为风格,体现出身体活动的轻灵、圆活、柔韧、舒缓、顺畅,以及精神层面的沉着、冷静、清醒、专注、稳重。
第二式 顺天循性 /108
顺天循性,即审时度势,顺应自然,顺应事物发展的本性,依据本性的要求行动,不强作妄为。世间万物,无论是日月星辰,还是人类社会,都是大自然的一部分,都要遵循自然界最本质的规律。
第三式 精神内守 /119
精神内守就是指不存邪心杂念,不心存妄想,不心存浮气躁,保持内心的安宁状态,它是符合生命进程的一种状态,能使生命如细水一般长久而坚韧。
第四式 独立中正 /130
独立与中正密切相关,此处的“中正”即“中庸”。独立中正是活动主体性的表现,强调个体自律,讲究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中庸平和,合度得宜。
第五式 见素抱朴 /140
见素抱朴,谓不为外物所牵,现其本真,守其纯朴,即道家思想中追求的保守本真,怀抱纯朴,不萦于物欲,不受环境和社会因素于扰的思想。
第六式 阴阳和合 /150
阴阳和合指的是在事物中阴阳两元素动态地融合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呈现出浑然一体、未分化的状态,其整体及其要素是动态的、变化的,是互相包容、互相依赖、互为体用的。
第七式 随曲就伸 /163
随曲就伸就是顺势,其中“曲”指的是规律,“伸”指的是变化,其精义在于合乎规律,通晓变化,开合有度,八面支撑。
第八式 顺而不屈 /175
顺而不屈指的是舍己从人,“舍即舍弃;从者,依顺也。”但“心”不能屈,在整体上不能失去主动权。舍己从人即舍弃自己的主观臆断,依据对方的来势,采取相应的应对招法。
第九式 无为而为 /187
无为而为是一种对道的追寻,无为是不妄为,不做不可得其成的事情,是一种立身处世的态度,也是一种安身立命的方法,是指在做事方面要有选择性,不要做有悖于自然的事情。
第十式 逍遥游世 /198
逍遥游世是指在悠游自得,无拘无束的意境中,让身体放松,同时也让心灵自由。这里的“游”不同于出世,它更强调对世俗之物无所依赖,与自然化而为一,不受任何束缚自由地游于世间。
第十一式 齐同慈爱 /209
齐同慈爱思想的根本之义就是要实现“物我无别,天下一家”的大同世界,不论贫富贵贱,亲疏远近,花木鸟兽,皆要给予他们相同的爱,既无分别之心,又无差别之念。大爱无情,虽是无情,却是公正,这个境界,需要我们心中怀有爱,胸中涌现出爱的能量。
第十二式 共生共存 /220
简单来说,共生共存就是利他不损己,利己不损他。即阴阳共存,阴阳平衡,体现了道的本性。共生共存是让人具有认同感的思想,是人类的基本生存方式。
第十三式 率直坦诚 /231
率直坦诚是一种大自然造化中最本真的状态,它呈现出的是最真实的自我,反映了大自然的客观规律。它无所忌讳,尽情展现自身的美,由此而展露出的是一个人最美丽的姿态,也最能打动他人。
第十四式 知和处下 /242
知和处下就是在与人交往中以和为贵,以圆随方,以随和、柔和的方式接纳对方,顺着事物的发展而做出改变,让自身保持圆润的姿态。它强调人与他人、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存关系。
第十五式 不丢不顶 /254
不丢不顶强调的是圆的较量,而非力的抗衡,不丢不顶是我们处理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法则,在具体操作中,我们需要调和心性,让自己从世俗纷扰中回归于平静,在起心动念之时不至于走向极端,遇事不因过分执著而影响整体和谐。
第十六式 去妄存真 /264
去妄存真指的是人从“妄我”中脱离出来,回归到“真我”,心不再被“妄念”所驱使、奴役,从而得到真正的解脱。去妄存真的求道过程,亦是一个减损过程,它不断削减我们的欲望,使心更
靠近本性。
第十七式 少私寡欲 /273
少私寡欲指心地清净,头脑清醒,精神不被名利奴役,肉体不被贪欲驱使。保持这样的状态有利于身心健康,适应社会和体悟大道。
第十八式 似有还无 /284
有无是存在的两种状态,可被视为创造的两种形式。似有还无,不是不让你有,也不是让你无,而是对“有”或“无”不持极端态度,不执著。
第十九式 不物于物 /294
不物于物的意思是我们要驾驭外物(物欲),而不为外物(物欲)所驱使,利用物而不受制于物。吾心顺其其然,缘来不拒,缘走不留,归于淳朴,超然物外,不为世俗所羁。
第二十式 从心而行 /304
从心而行,是指人不拘于条框和章法,一切遵循本质的流露和心性的表现,每个人都有一个主宰万物的灵明的心——追求时间法则的至理这心。由心发出来的人欲是自然而然之物,其力无穷。表现在生活工作上,就是将对名利的追求、外界的束缚放下,让自己内心保持坦然。心无所忌,就能聆听心的声音,便能行事自然,真正做到从心而行,“心”“性”“情”统一。
第二十一式 定神当下 /315
定神当下包括了定神和活在当下的意思。通常来说它是流动的,不会执著于一时一地,不会陷入刹那的忧惧而不可自拔,而是能够随着心念之流领略风采,随遇而安。
第二十二式 宽容接纳 /325
海之所以浩瀚广大,在于能涵纳百川细流;人的德行要广大,也要有像海一样的广阔胸怀和浩然之气。
第二十三式 澄怀观道 /335
澄怀与观道是统一的,澄怀方能道观,观道适以澄怀,其实质乃是对宇宙的本体和生命往复循环,趋圆而动的“道”的观照与把握。
第二十四式 圆融和谐 /346
圆融和谐表现了宇宙的浑化与天地的壮伟合一,它把事物看做一个整体,主张人与社会、自然的统一和谐,展现了太极中自然、不争的智慧。
附 录
主要参考文献 /366
我的生涯之路(代后记)
“心灵”一词,最早可能是翻译西方文化的概念,我国原初用以指称精神活动的说法是单音节的“心”“意”“神”“思”。西方文化从心物二元、主客分立的空间轴定位,探求人体“身、心、灵”的契合,但中国文化却从万物一体、天人合一的时间轴探究,追求自我“精、气、神”的提升。身、心、灵是相对独立的存在客体,了解它更多的是理论认知;精、气、神却是一气流行的主体状态,把握它更多则是践履笃行。身、心、灵带有一定的神学意蕴,精、气、神则更多是一种生命活动的自我体验。至于“太极”范畴则归属于我国古代哲学理论,它“其大无外但又其小无内”,而且在其内部阴阳变幻当中还会“无中生有而又似有还无”。它最早用来描述宏观宇宙和人间事物所有的演化,最后则成了个哲学本体论范畴。西方与此相近的理解则是对立统一规律;在这里,西方人理解的矛盾双方是没有任何规定的纯粹存在,可中国人所说的太极阴阳却是有明显价值坐标和操作意向的。西方文化是智者型走向,提问方式为“是什么、为什么”,中国文化是贤者型走向,提问方式为“做什么、怎样做”,由此中国文化有较多的方法论意味,着眼于人们的实践操作。“心灵太极”的现代意蕴,当是要借助对立统一规律指导的环境应对活动去形成自己的人格风骨,其背后的文化基因,则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修身养性、悟道怡情。
心灵太极以往只是一比喻,被人用来形容压力的解决方法。本书把“心灵”和“太极”融合为一个概念,根据我国传统文化关于身心不二、天人合一、形体神用、体用一如的原理,围绕修身养性深入梳理人生哲理,将太极拳由武术为主的防身健体系统设计成修德养心为直接目标的人生修炼体系,其主体意向是用来应对现代化过程中各种现代病,由此具有明显的实践操作意蕴。
现代社会是个资本主宰、商业运作的市场社会,雇佣劳动、两极分化的无情竞争打破了农业社会自然经济“田园诗”般平静生活,带来了人们生理、心理和社会、环境等等方面一系列的不平衡。就个体生活而言,则体现为身心失衡的健康危机,亦即基于“环境和应对方式变化”所带来的肌体和细胞的新陈代谢异常的“现代病”。其内涵主要体现为道德失衡、心理失衡、饮食失衡、活动失衡和环境失衡这几个方面。应该承认,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社会历史的发展,人们的健康水平和预期寿命确实是在不断提高。然而由于不合理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客观存在,人类的生存本身又遇到了极大的挑战。这里首先是市场社会形成的生活方式能否合理化问题。在生产不断发展的前提下,人们还十分讲究和不断追求“生活质量”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但到底什么是生活质量改善和生活水平提高的标准呢?
现在人们一般都是以对物质产品的占有消耗和以非生物能源发动的机器代替人的躯体活动来衡量的。每天山珍海味、穿金戴银,这是否就是“高生活质量”和“高生活水平”呢?且不说这些东西的社会价值合理性如何,仅就个人的各种客观物质需要都有其自然生理阈值方面的限制而言,所谓“食不过腹、睡不盈床、衣不过丈、寿不过百”,而一天的玩乐也无法超过24小时,由此其操作上的效应也不是不能讨论的。尽管“人类是上帝没有完成的作品”,但人类活动也是有其自身特异性边界的,特别是人类几百万年的生理进化,一直是按素食为主并伴以少量肉食的杂食动物方式来安排其遗传基因的。可是市场社会通过广告制造出各种人为的“时尚潮流”,诱发出各种远远超出自然需要甚至有伤身体的物欲;并且还以精神上的高度紧张和心理上的经常失衡,取代了适当的体力活动和身心协调的状态。
就一定意义上看,消费确实并不等于浪费,消费的实质原本就是“人的生产”。特别是从资本增值的观点来看,高消费必然会带来高利润,此为当代生产发展的基本动力和商业利润的重要来源。然而从生物演化的角度来说,一种离开合理需求的外在“高消费”的生活方式,不但大量消耗了地球上不可再生的能源和资源,而且还明显破坏着人类生物进化所形成的遗传基因和相应的生存环境;这种非自然的强行改变,难道就是我们今天所必须讲究和追求的生活质量”和“生活平”吗?真正的发展丰富性和多样性,就这样在这简单的物欲冲动中消失了,一切“质”的差别这时都变成了物资占有“量”的差别。人们在沉湎于自我过程中,同时又真正地迷失了本性。而这一切在实质上又都不过是为了资本增值的赚钱活动,而不是为了人自身的全面自由健康发展。心为形役、神为物劳,这真是“空为他人作嫁衣裳”。
回过头来看,与此相对的中国古代文化是一种生命文化,这种文化尽管也有自己的历史局限,但其生命智慧或许会给我们的出路提供某些启发。中国古代确实没有西方那跟神权对应的人权概念,但其核心价值却始终围绕自身种群的生命绵延而展开。它没有西方人那种每个灵魂都要单独面对上帝的前提假设,但却突出天、地、君、亲、师的无形约束,强调个体对种群、环境和资源的责任。农业社会、自然经济的价值核心表现为生命存活的原始本真,工业社会、市场经济的价值核心却体现为财富聚敛的利润扩张。建立在农业社会上的世俗功利是人本的,它强调人为主体,落脚于生命进化、内向整合、自我维权、自家受用。而建立在工商社会上的现实功利却是物本的;它突出物为主体,落脚于利润扩张、工具理性、聚敛财富、依赖外物。这里所谓人本,不外就是简单直接突出人的自我满足、自我完善和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而并不迂回曲折地依赖物的交换价值和支配作用。
马克思认为,就现象形态上看,古代世界的人,不管是处在怎样狭隘的民族的、宗教的、政治的规定上,毕竟始终表现为生产的目的,在现代世界,生产表现为人的目的,而财富则表现为生产的目的。的确,在当代历史形态中个人生存情境是完全被颠倒的。正是在这种历史性的商品——市场经济世界当中,为了交换价值的生产,人与人的社会关系颠倒地表现为物与物的关系,个人生存实际上必然转换为一种孤立的客体化“碎片式”的生存。在强大的物化经济力量面前,个人生存倒成了微不足道的。市场经济自主发展,人则成了资本实现利润的工具。这时生产的确在进步,财富的确在迅速积累,可是创造这个世界的人却表现为“完全的虚空”。我们现在当然不是要求回到农业社会的自然经济,但工业社会的市场经济的局限也一览无遗。生物基因的多样性是生物衍化的前提,文化基因的多样性同样是文化演进的基础。到底如何借鉴古人智慧创建一个生态社会的永续循环共享经济,已经成了我们一个紧迫任务。
本书的最大创新、贡献和亮点,就在于将现代心理学理论和方法跟我国古代圣贤教诲和太极拳技术三者融合起来,推陈出新去探究一种简单实用并具有中国特色的道德修炼和心理疏导的模式。书中的理论构思、动作设计和意境描述,均针对已经肆虐全球的“现代病”有的放矢,根据中国传统文化的太极思想和黄帝内经的经络学说为主要理论依据,引导人们在物质生产现代化过程中,跳出名缰利锁,重视正常生活品质与精神生活,并借助肢体活动去疏通经络、平秘阴阳,这不失为应对将要爆发的全面性健康危机策略的一个有益探索。
当然,心灵太极并不是从孤立主体自我中心那一厢情愿的伦理归因和道德归咎而来,其完成所依托的主要技术基础是中国古老的太极拳术。这种拳术的主体要素源起极早但成熟却很晚,它从原始人类肢体冲突时的攻击自卫本能出发,在漫长的历史演化过程中积淀了大量攻守杀伐的肢体应对和身体博弈经验,并借助中国思想史上的积极成果来梳理和升华这些操作经验,特别是吸收宋元以来道教内丹修炼的积极成果,实现了中国武术从“外家”到“内家”的转变,并体现了整个学理上“起于易、附于兵、成于医、主于道、融百家、汇于理、取众长”的深厚渊源,于是几乎积淀了整个中国思想史;它用肢体语言全面演绎中国人的生存之道,形象地表达中国人的生命智慧,由此形成了反映中国人生存方式的典型人体文化符号。它那“头顶太极、怀抱八卦、脚踩五行”的运动形态也是极富象征意义的。头顶太极喻其指导思想是太极“阴阳虚实”的哲学理念,具有极大的普适意义;怀抱八卦喻其上盘身手“掤、捋、挤、按、采、挒、肘、靠”八法的“劲走八方”,可以全面应对各个方面来犯的环境变迁;脚踩五行喻其下盘方位“前进、后退、左顾、右盼、中定”那“五行生克”的相互作用,借助不同形态方位的相生相克变化而得以永续循环。中国文化讲究“身心不二、体用一如”,由此“练身”同时也就是“修心”。
心灵太极道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