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汪曾祺的文字有温度,他曾说自己写作目的就是为了给人间“送小温”,告诉人们生活是有诗意的,生活是好玩的。汪曾祺是个老福尔摩斯,他是个发现美的侦探。他擅写市井普通人的生活,怀着挚爱去发现大千世界的万物之美,本书能让读者发现和认识这个探寻美的美食家、生活家、士大夫 。
内容简介
《草木春秋》是汪曾祺关于花木果蔬、花鸟虫鱼、旅行见闻、乡情民俗的经典散文集,包括《人间草木》《葡萄月令》《昆明的雨》《天山行色》《胡同文化》等名篇,语言朴实而美丽,平淡中有丰富的韵味,字里行间充溢着他对乡土民俗的深深眷恋和对旧日生活情景的缅怀。本书以20世纪90年代出版的《汪曾祺全集》为蓝本,精选汪曾祺先生的经典小品文,让人在恬淡闲适的文字中感受那份悠然宁静、感怀至深的温情,领略一代散文大师作品的风采。
汪曾祺不仅是一位作家,还是一位道地的美食家。《寻常食道》是汪曾祺关于地方风味、家常酒菜、民间特色美食的散文集,包括《四方食事》《五味》《家常酒菜》《故乡的食物》等名篇,所谈都是平常饭菜,如萝卜、豆腐、栗子、咸鸭蛋、手把肉等,甚至于生活里平淡无奇的一碗热汤,在汪曾祺的笔下都添了一分文化意蕴,多了一笔闲情雅致。本书以20世纪90年代出版的《汪曾祺全集》为蓝本,精选汪曾祺先生的美食散文,他在书中细酌慢品,从一道道美食的历史谈到其具体做法以及口感,如话家常般绘出了人生的幸福与无限向往,令人百读不厌。
《忆昔轶事》是汪曾祺关于故乡风物、亲友旧事、人生感悟的怀旧散文集,包括《随遇而安》《我的祖父祖母》《多年父子成兄弟》《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一辈古人》等名篇,书中展现的是凡人凡事,但表现出了人与人之间真诚、温暖的情感,像一江平静的春水,却处处透露着生意盎然,让人读后心生感动。本书以20世纪90年代出版的《汪曾祺全集》为蓝本,精选汪曾祺先生的经典小品文,人物事迹似信手拈来,在寻往日之景中重温旧时光里的人·情·味。
作者简介
汪曾祺(1920.3.5~1997.5.16),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著名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是沈从文先生的入室弟子,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辑。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汪曾祺创作颇丰,代表作有《受戒》《沙家浜》(主要编者之一),他的散文闲适从容,被公认为一位衔接现代文学与当代文学的散文大师,其散文《端午的鸭蛋》和《胡同文化》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
精彩书评
他的文章应当说比几个大师都还认真而有深度,有思想也有文才!“大器晚成”,古人早已言之。可爱还是态度,“宠辱不惊”!
——沈从文
他是我认为全中国文章写得好的,一直到今天都这样认为。
——黄永玉
他带给文坛温暖、快乐和不凡的趣味。
——铁 凝
读大陆的作品,满口噙香中国味的作家,当推汪曾祺和邓友梅。
——金 庸
精彩书摘
《做饭》
我不会做什么菜。可是不知道怎么竟会弄得名闻海峡两岸。这是因为有过几位台湾朋友在我家吃过我做的菜,大肆宣传而造成的。我只能做几个家常菜。大菜,我做不了。我到海南岛去,东道主送了我好些鱼翅、燕窝,我放在那里一直没有动,因为不知道怎么做。有一点特色,可以称为我家小菜保留节目的有这些:
拌荠菜、拌菠菜。荠菜焯熟,切碎,香干切米粒大,与荠菜同拌,在盘中用手抟成宝塔状。塔顶放泡好的海米,上堆姜米、蒜米。好酱油、醋、香油放在茶杯内,荠菜上桌后,浇在顶上,将荠菜推倒,拌匀,即可下箸。佐酒甚妙。没有荠菜的季节,可用嫩菠菜以同法制。这样做的拌菠菜比北京用芝麻酱拌的要好吃得多。这道菜已经在北京的几位作家中推广,凡试做者,无不成功。
干丝。这是淮扬菜,旧只有烫干丝,大白豆腐干片为薄片(刀工好的师傅一块豆腐干能片十六片),再切为细丝。酱油、醋、香油调好备用。干丝用开水烫后,上放青蒜米、姜丝(要嫩姜,切极细),将调料淋下,即得。这本是茶馆中在点心未蒸熟之前,先上桌佐茶的闲食,后来饭馆里也当一道菜卖了。煮干丝的历史我想不超过一百年。上汤(鸡汤或骨头汤)加火腿丝、鸡丝、冬菇丝、虾籽同熬(什么鲜东西都可以往里搁),下干丝,加盐,略加酱油,使微有色,煮两三开,加姜丝,即可上桌。聂华苓有一次上我家来,吃得非常开心,最后连汤汁都端起来喝了。北京大方豆腐干甚少见,可用豆腐片代。干丝重要的是刀工。袁子才谓“有味者使之出,无味者使之入”,干丝切得极细,方能入味。
烧小萝卜。台湾陈怡真到北京来,指名要我做菜,我给她做了几个菜,有一道是烧小萝卜,我知道台湾没有小红水萝卜(台湾只有白萝卜)。做菜看对象,要做客人没有吃过的,才觉新鲜。北京小水萝卜一年里只有几天最好。早几天,萝卜没长好,少水分,发艮,且有辣味,不甜;过了这几天,又长过了,糠。陈怡真运气好,正赶上小萝卜最好的时候。她吃了,赞不绝口。我做的烧小萝卜确实很好吃,因为是用干贝烧的。“粗菜细做”,是制家常菜不二法门。
塞肉回锅油条。这是我的发明,可以申请专利。油条切成寸半长的小段,用手指将内层掏出空隙,塞入肉茸、葱花、榨菜末,下油锅重炸。油条有矾,较之春卷尤有风味。回锅油条极酥脆,嚼之真可声动十里人。
炒青苞谷。新玉米剥出粒,与瘦猪肉末同炒,加青辣椒。昆明菜。
其余的菜如冰糖肘子、腐乳肉、腌笃鲜、水煮牛肉、干煸牛肉丝、冬笋雪里蕻炒鸡丝、清蒸轻盐黄花鱼、川冬菜炒碎肉……大家都会做,也都是那个做法,不列举。
做菜要有想象力,爱捉摸,如苏东坡所说:“忽出新意”;要多实践,学做一样菜总得失败几次,方能得其要领;也需要翻翻食谱。在我所看的闲书中,食谱占一个重要地位。食谱中写得最好的,我以为还得数袁子才的《随园食单》。这家伙确实很会吃,而且能说出个道道。如前面所说:“有味者使之出,无味者使之入”。实是经验的总结。“荤菜素油炒,素菜荤油炒”,尤为至理名言。
做菜的乐趣第一是买菜,我做菜都是自己去买的。到菜市场要走一段路,这也是散步,是运动。我什么功也不练,只练“买菜功”。我不爱逛商店,爱逛菜市。看看那些碧绿生青、新鲜水灵的瓜菜,令人感到生之喜悦。其次是切菜、炒菜都得站着,对于一个终日伏案的人来说,改变一下身体的姿势是有好处的。最大的乐趣还是看家人或客人吃得很高兴,盘盘见底。做菜的人一般吃菜很少。我的菜端上来之后,我只是每样尝两筷,然后就坐着抽烟、喝茶、喝酒。从这点说起来,愿意做菜给别人吃的人是比较不自私的。
诗曰:
年年岁岁一床书,
弄笔晴窗且自娱。
更有一般堪笑处,
六平方米作郇厨。
……
汪曾祺散文精装典藏3册(草木春秋+四方食事+流年忆昔 套装共3册)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