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现场流行病学》保留了前两版书的长处,并坚持以从公共卫生现场实际出发,立足于现场实用性,理论联系实际,可操作性强的原则,参考了国内外近期的相关资料和成果,系统地介绍了现场实际工作中的方法、对策、措施、评价等内容。全书共29章,第1~10章介绍流行病学现场应用的基本方法和理论;第10~~21章是现场调查与控制技术的内容,便于指导读者进行现场相关工作时参考;第22~29章结合传染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伤害、生物恐怖、应激心理障碍、自然灾害等处置方法阐述流行病学理论在现场工作中的具体应用。
《现场流行病学》非科研专著,也不是使用手册,而是预防医学和公共卫生研究生教材,适用于预防医学、公共卫生硕士和其他相关专业研究生教学使用,同时也可作为基层预防医学、卫生监督、疾病控制专业技术人员,以及相关专业的管理、科研、教学人员现场工作培训教材和参考书。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现场流行病学的概念及特点
一、现场流行病学的概念
二、现场流行病学的特点
第二节 现场流行病学的应用
一、现场流行病学的应用目的
二、现场流行病学的应用范围
第三节 现场流行病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一、按现场流行病学的调查设计分类
二、按现场流行病学的调查方式分类
第四节 现场流行病学的发展趋势
一、现代信息技术在现场流行病学实践中的广泛应用
二、现场流行病学研究的内容进一步扩展
三、现场流行病学的研究与卫生循证决策
第二章 疾病测量指标及应用
第一节 疾病与健康频率指标
一、发病频率指标
二、患病测量指标
三、死亡与生存频率指标
第二节 疾病负担测量指标
一、潜在减寿年数
二、伤残调整寿命年
三、健康寿命年
第三节 疾病发病风险指标
一、相对危险度
二、比值比
三、风险比
四、归因危险度和归因危险度百分比
五、人群归因危险度与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
第四节 率的标准化
一、率的标准化法
二、应用标准化率的注意事项
三、几个常用的标准化指标
第五节 疾病测量指标应用实例
第三章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设计
第一节 确定研究目的与方法
一、确定研究目的
二、选择研究方法
第二节 研究对象的选择
一、研究对象的纳入和排除标准
二、抽样调查方法
三、样本含量的估计
四、知情同意书的签署
第三节 研究内容的确定与调查问卷的设计
一、研究变量的确定
二、调查问卷的设计
第四节 研究数据的统计学分析策略
一、描述性研究的数据分析方法
二、分析性研究的数据分析方法
三、干预性研究的数据分析方法
第五节 质量控制与研究方案的制订
一、选择偏倚及其控制
二、信息偏倚及其控制
三、混杂偏倚及其控制
四、现场流行病学研究方案的制订
第四章 描述性研究方法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描述性现场调查研究
一、现况调查
二、个案调查和病例报告
三、暴发与流行的调查
四、生态学研究
五、筛检
六、公共卫生监测
第三节 描述性研究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
……
第五章 分析性研究方法
第六章 现场干预研究方法
第七章 公共卫生监测
第八章 病因及因果推断
第九章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组织与管理
第十章 现场调查方法与技术
第十一章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应急现场调查方法
第十二章 现场调查中的风险沟通
第十三章 现场调查工作中的法律与伦理问题
第十四章 现场调查中的实验室工作
第十五章 现场流行病学数据库管理
第十六章 大数据分析技术在现场流行病学中的应用
第十七章 现场调查资料的数据分析与表达
第十八章 公共卫生工作中的风险评估
第十九章 系统评价与循证公共卫生决策
第二十章 现场调查报告的撰写
第二十一章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第二十二章 传染病预防与控制
第二十三章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第二十四章 伤害及其预防与控制
第二十五章 生物与化学恐怖的卫生应急处置
第二十六章 应激性心理障碍
第二十七章 自然灾害中重要公共卫生问题的预防和控制
第二十八章 不明原因疾病的现场调查
第二十九章 食源性疾病预防与控制
前言/序言
2002年年末至2003年,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respiratorysyndromes,SARS)在我国暴发流行,并在部分地区迅速扩散,导致了全国性公共卫生危机。SARS的暴发流行,暴露出我国公共卫生系统及教学、科研方面的缺陷,同时也警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现场调查与处理是摆在我们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严重问题,引起政府部门的高度关注。在此之前,叶临湘教授已敏锐地觉察到,流行病学在我国现场工作中,尤其是解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重要性和特殊性,以及今后流行病学的学科发展方向,向教育部申请立项编撰《现场流行病学》,并获批准成为教育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之一。于是,部分高校教授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经多次磋商和反复研讨,终于在2003年5月,叶临湘教授主编的《现场流行病学》教材正式出版发行。2003年9月,由叶临湘教授申办和主持召开的“教育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与控制高级研讨班”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隆重举行,在研讨班上第一次正式使用该教材,并广泛征求意见,为再版奠定了基础。此后,本书又被选作为公共卫生硕士(master of public health,MPH)培养专用教材。
《现场流行病学》2009年版是在2003年版的基础上,广泛收集相关专业人员的意见和建议,针对现场工作需要进行修订,补充了更多、更切实际的内容。尤其是,在2009年版中,叶临湘教授对既往众多学者提出的“现场流行病学”定义做了进一步的完善和修订,并提出:“现场流行病学是应用流行病学和其他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对发生在现场人群中重要公共卫生问题的预防和控制,并进行效果评价,以保护和增进群体健康的学科”,从而确立了现场流行病学在公共卫生现场工作中的作用和地位,有利于现场流行病学的完善和发展。该教材论述精练、明确,既实用又易掌握,同时注重知识拓展和实例分析,有助于提高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
《现场流行病学》能满足教师和学生的双重需求,现已在全国公共卫生硕士培养及许多在职人员的培训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书能得到广大读者的认可,并能为之所用,我们深感欣慰,同时激励我们为其更科学、更完善、更实用而努力。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无论是医疗还是预防,从组织管理、人才培养、技术设备等方面都已经得到全面、系统的改革和提升。但是随着国内外的交流日益频繁,交通便利发达,人口快速流动,以及复杂的国际环境等,我们公共卫生工作人员所面临的现场工作更加复杂,涌现出许多亟待解决的新问题,如大数据的处理、不明原因疾病的调查与处置、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评估、恐怖事件及自然灾害的应对等。此外,不断出现的新技术和方法在公共卫生现场实践中逐渐发展和成熟起来,并且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为了给现场流行病学工作提供更多和与时俱进的帮助,我们认为有必要对《现场流行病学》2009年版进行更新、再版,因此特邀请全国知名高校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20余名教授和专家共同编写。
2017年版《现场流行病学》保留了前两版书的长处,并坚持以从公共卫生现场实际出发,立足于现场实用性,理论联系实际,可操作性强的原则,参考了国内外近期的相关资料和成果,系统地介绍了现场实际工作中的方法、对策、措施、评价等内容。全书共29章,第一~十章介绍流行病学现场应用的基本方法和理论;第十一~二十一章是现场调查与控制技术的内容,便于指导读者进行现场相关工作时参考;第二十二~二十九章结合传染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伤害、生物恐怖、应激心理障碍、自然灾害等处置方法阐述流行病学理论在现场工作中的具体应用。
本书非科研专著,也不是使用手册,而是预防医学和公共卫生研究生教材,适用于预防医学、公共卫生硕士和其他相关专业研究生教学使用,同时也可作为基层预防医学、卫生监督、疾病控制专业技术人员,以及相关专业的管理、科研、教学人员现场工作培训教材和参考书。
虽然已经过两次修订,《现场流行病学》仍需要不断发展和完善,有些观点还需要在实践中共同探讨,以便使其更好地协助现场工作者提高工作质量和水平,切实解决人群最急需的问题。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许多专家的帮助和支持。首先感谢我们的前辈,也是我们的恩师,华中科技大学叶临湘教授对我们的信任和大力支持。叶临湘教授主持编写了《现场流行病学》2003年版和2009年版,为我国现场流行病学的恢复、发展和教材的创立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为了使现场流行病学在我国继续传承和进一步发展,叶临湘教授亲自参与主持了本版《现场流行病学》的策划、编写和审定工作,在保障本书质量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同时感谢华中科技大学施侣元教授和中国医学科学院李立明教授对我们的帮助和支持。感谢浙江大学陈坤教授、中南大学杨土保和谭红专教授、深圳大学胡东生教授、苏州大学张永红教授和武汉市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周敦金教授等,对本书一如既往的热情支持和真诚帮助。衷心感谢曾光教授对本书的大力支持,并百忙中第二次为本书作序。真诚感谢全体编委及宁波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同志们为本书再版所做的辛勤努力。最后,感谢在本书编撰、出版过程中付出辛勤劳动的同仁和研究生们。
本版《现场流行病学》在前版基础上已有很大改进,但由于涉及多学科、内容和编写要求高,难度较大,时间有限,可能仍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我们恳请广大读者谅解并不吝赐教。
现场流行病学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