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大城市由于社会经济活动密集,公共交通具有重要地位。在中国,近十多年中随着机动车战略的落实与发展,城市交通的压力与日俱增,公共交通的重要性从新的层次得到认识。许多大城市的公共交通正从单模式的公共汽车交通向多模式的公共交通转变,形成轨道交通、快速公共汽车交通、常规公共汽车交通多模式协调发展的格局。
《大城市公共交通空间网络规划》立足于城市交通发展的大背景,基于多模式公共交通发展的需求,研究大城市公共交通空间网络布局规划的技术与方法。主要内容包括:大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数据表达与数据库、公共交通数据处理技术、常规公共交通线网规划设计方法、关键站点与关键线路确定方法、多模式公共交通线网规划、武汉市的案例分析。
《大城市公共交通空间网络规划》适合交通运输、城市交通规划、地理信息系统等领域的教育、科技、管理工作者和高等院校师生阅读参考。
内页插图
目录
前言
1 城市公共交通系统
1.1 城市发展与城市交通
1.2 城市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地位
1.3 城市公共交通的模式构成
2 公共交通系统数据表达关键技术
2.1 地理信息系统与交通
2.2 GIS-T数据模型
2.3 多层次综合公共交通数据模型
2.4 基于有向层次模型的公共交通出行优化案例
3 面向公共交通规划的数据处理
3.1 空间数据融合技术
3.2 公共交通规划数据
3.3 社会经济活动的地理参照与定位
3.4 公交出行数据分析
3.5 基于土地利用的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分解
4 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规划理论与方法
4.1 公共交通出行预测
4.2 常规公共交通规划方法
4.3 常规公共交通线网优化模型
4.4 常规公共交通系统评价
4.5 大运量快速公共交通规划
4.6 多模式公共交通规划
5 基于可达性模型的公交出行生成分析
5.1 公交出行生成预测方法
5.2 基于GIS可达性模型的公交出行需求预测
5.3 站点可达性模型的验证与分析
5.4 基于站点的公交出行分布模型
6 多模式公交站点布局优化
6.1 公交站点布局原则
6.2 公交站点布局优化的理论方法
6.3 公交站点的层次优化方法
6.4 案例分析
7 遗传算法与公交线网优化
7.1 遗传算法
7.2 遗传算法与公交系统优化总体思路
7.3 候选线路及线路方案集
7.4 优化目标与适应函数
7.5 个体与种群
7.6 优化过程
7.7 应用案例
8 基于站点的公共交通线网规划
8.1 以站点为基础的公交线网优化配置思路
8.2 公交站点布局优化
8.3 公交出行需求预测
8.4 候选线路生成
8.5 基于遗传算法的多模式公交线网优化
8.6 线网布局评价
8.7 TransitNet-城市公共交通线网空间配置与优化软件
9 武汉市多模式公交线网优化案例
9.1 武汉市概况
9.2 武汉市公共交通发展与规划
9.3 多模式线网优化的数据描述
9.4 轨道交通网络优化及评价
9.5 常规公共汽车网络优化及评价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我国城市机动车的迅猛发展对大城市交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城市公共交通(简称公交)如何健康发展,是城市规划和决策者面临的重大问题。在各大城市轨道交通或快速公交系统逐步展开建设的过程中,各种公共交通模式的相互协调与互动也成为提高公交效率的关键问题,亟须深入研究。如何协调多种公交模式的发展,形成统一、互补、高效的综合公共交通运输大系统,是大城市交通规划者和决策者面临的重要任务。研究这个大系统需要多方面的数据和多种学科方法的支撑,现代交通理论和相关技术的发展为研究复杂的公共交通系统提供了必要的前提。
从国内外的重要科技文献中可以看出,有关公共交通的研究一直在延续,研究内容和水平不断提升。在数据来源方面,从人口、土地利用数据到公交出行智能卡数据,再到移动通信定位的GPS和手机数据,数据采集手段不断更新,数据分析方法也不断完善;在公交站点的布局研究方面,从单条线路上站点间距的设置到全局优化,从简单约束的位置覆盖集模型到多约束条件、多目标的空间覆盖模型,从单纯关注空间覆盖面积到综合评价覆盖效率,都显示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在不断深入;在公交线网布局优化方面,遗传算法、蚁群算法等启发式算法等都已用于解决线网布局、公交运行时间表规划等多层次的综合优化问题。
本书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1271396;41231171)和“863计划”项目(编号:2007AA112207)主要研究成果的总结,项目组在社会经济数据的空间分解方法、多模式站点布局优化、多模式公交线网优化及其评价等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并用实际案例进行了验证。主要特点有:①提出了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公交规划基础数据处理和融合方法,如社会经济数据的微观分解;②基于公交系统的空间分布特征,充分利用地理学领域的空间分析方法与运筹学领域的启发式算法,在线网优化中结合了两者的优势;③多学科的交叉,将GIS、运筹与优化、交通规划、计算机等学科领域的技术方法进行了综合运用。
本书由黄正东主笔,刘学军负责第四章、第五章、第七章中部分小节的撰写。有关博士生、硕士生为书稿的撰写收集了数据或素材,他们是:魏学斌、丁寅、夏小棠、李捷、张宁、张莹、李琛、陈明敏、夏阳、佘冰、沈湲杰、李富鸿等。课题组的其他成员也给予了较大的帮助。
书中不足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大城市公共交通空间网络规划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