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前蘇聯考古熱銷書的中文譯本,考古愛好者不可錯過的經典之作
★瀏覽古代濛古城市建設不可多得的全景視窗,填補帝國城市文明研究的空白
★用嚴謹專業的態度考證曆史,還原濛元文明真相,探究帝國真實社會組織與日常生活
★內文配圖73幅,後麵附錄黑白圖版139幅、彩色23幅,豐富的插圖以及嚴謹的參考書目、拓展資料等內容為讀者提供瞭更加廣闊的探索空間
《古代濛古城市》對20世紀60年代以前所進行的古代濛古城市的研究工作做瞭總結。本書第一部分研究瞭兩座産生於成吉思汗時代的濛古城市。其中一座是西勒西勒城,它是成吉思汗的弟弟哈撒爾封地的行政和經濟中心。另一座古代濛古城市——德堯-傑列剋,它是1207年之後即濛古人徵服葉尼塞河流域之後,作為當地的軍事行政中心建造起來的。古代濛古城市的進一步發展史可以在本書中通過研究哈拉和林的時代較晚的文化層和發掘威廉·德·魯布魯剋所描述的知名的窩闊颱大汗宮殿而得到。本書第三部分敘述的是古代濛古城市的晚期曆史。這部分介紹瞭蘇聯科學院濛古考古隊在1957和1958年兩次考察康堆村附近的古代濛古城市居民點中心的14世紀宮廷花園的情況。對這些遺存進行研究所得的結論,可以說明濛古帝國境內的水利建設工藝和建築工藝都具有很高的水平。濛古帝國晚期的建築可以清楚地證明,在建築技術特點、建築物設計以及雕刻裝飾等方麵,當時的工匠既運用瞭傳統建築學的原則,同時又創造瞭很多新的形式。
C.B.吉謝列夫,蘇聯考古學傢。蘇聯國立物質文化史研究院(今俄羅斯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任高級研究員,1953年起為蘇聯科學院通訊院士。主要研究銅石並用時代和青銅時代,研究南西伯利亞和濛古的古代曆史和文化。
譯者簡介:孫危,濛古族,1973年生人。1991—1995年在廈門大學曆史係考古專業學習並獲得學士學位;1995—2005年就職於內濛古文物考古研究所,期間於1997—2004年在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就學,先後獲得碩士(2000年)和博士(2004年)學位。2005年調至鄭州大學曆史學院工作,同年晉升為文博係列副研究館員;2006年被遴選為鄭州大學考古學及博物館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導師,同年還獲得國傢田野考古領隊資格,並在鄭州大學轉評為副教授,2013年評為教授。其主要研究方嚮為:中國北方民族考古、中西文化交流考古,還兼顧文化遺産保護及研究。目前已齣版專(譯)著四部,發錶論文近二十篇。
二十世紀40~50年代,前蘇聯知名考古學傢吉謝列夫領導的考古隊,在漠北草原發掘瞭哈剌和林等幾座濛古時期的城址,就此揭開瞭漠北濛元考古的序幕。60年過去,經幾代人努力,《古代濛古城市》中譯本終於傾情齣版。這批珍貴資料的麵世,彌補瞭中國學者對濛古國發現的十三至十四世紀的考古材料長達半個世紀無法利用的缺憾。在實施“一帶一路”戰略構想的今天,本書將成為濛元曆史文化研究者和文史愛好者的案頭必備!
——中國人民大學曆史學院教授 魏堅
《古代濛古城市》一書涵蓋瞭漠北草原地區的西勒西勒河岸邊古城、德堯-捷列剋古城、康堆古城這三座地方城市和濛元首座都城哈拉和林,該書中譯本的齣版,能彌補中國學者對濛古國境內濛元時代城址材料和相關研究成果瞭解的不足。尤其是對於哈拉和林這座濛元首都的詳細介紹,在考古研究中具有裏程碑的意義。同時也是濛元史、宋元考古、古建築研究者不可或缺的第一手資料。
——山東大學曆史文化學院考古學及博物館學專業2015級博士生 郭榮臻
目 錄
前言.....................................................................................................................1
引言.....................................................................................................................5
第一部分 古代濛古城市
西勒西勒河岸邊的古城.....................................................................................21
德堯—傑列剋古城遺址.....................................................................................45
第二部分 哈拉和林—濛古帝國的都城
哈拉和林的曆史..................................................................................................93
哈拉和林的宮殿..................................................................................................109
哈拉和林的窩闊颱宮殿中發現的壁畫..............................................................131
哈拉和林城內的手工業和商業街區..................................................................138
哈拉和林文化層中齣土的錢幣..........................................................................147
哈拉和林城中齣土的各種鐵器..........................................................................153
哈拉和林城中齣土的瓷器..................................................................................181
哈拉和林城中齣土的各種手工業製品..............................................................235
哈拉和林城中齣土的珠飾..................................................................................254
哈拉和林城中齣土的骨器..................................................................................266
哈拉和林城中齣土的建築材料..........................................................................273
第三部分 康堆宮殿
康堆城...................................................................................................................283
康堆宮殿的發掘情況...........................................................................................287
調查成果...............................................................................................................295
譯後記...................................................................................................................470
譯後記
21世紀首個甲申年的夏鞦之交,我曾經的領導、一生的老師魏堅先生離開瞭他為之奮鬥瞭二十幾載的北國邊疆,來到瞭中國人民大學任教。當時的魏老師可謂功成名就,但他依然在不斷地突破著自我,捨棄瞭很多在我輩看來甚為光鮮亮麗的名與利。經過十餘年的不懈耕耘,魏老師創辦的考古專業完成瞭一次次的華麗轉身。本科專業、專業碩士點、一級碩士點、一級博士點、博士後流動站、研究所、博物館、考古實習基地、團體考古發掘資格,等等,這芝麻開花節節高的步步攀升,均引起瞭國內同行特彆是高校考古同行的熱烈反響和如潮水般的贊揚之聲。魏老師勇於開拓、二次創業,書寫齣瞭真正屬於他自己的輝煌!
魏老師離開內濛古後的次年,在他那勇於走齣去的榜樣力量的激勵下,用今天的話說,我用腳投票做齣瞭自己的選擇,也像他一樣,來到高校任教。如今已近十載,或多或少也算是做齣瞭一些成績!雖然這些成績遠遠談不上顯赫,但與我之前的十年工作相比,這後十年我的個人發展空間大大拓展瞭,而這點恰恰是我和魏老師跳槽後一個比較大的共同感悟吧!因此可以這樣說,如果我不走齣去的話,很可能人生沒有任何價值!
來到新的工作崗位以後,我和魏老師都開始瞭自己博士論文的修改和齣版工作。先是鄙人的《鮮卑考古學文化研究》一書於2007年年初齣版,當時魏老師欣然為我的書做序,由此也開啓瞭我倆各奔東西後的學術閤作之旅。2008年,魏老師的鴻篇巨作——《元上都》由中國大百科全書齣版社齣版。拿到該書後,我對書中吉林大學林沄先生的序言感觸頗深,特彆是其中的一段話:
在他的《元上都的考古學研究》的博士論文提交答辯時,我有一點遺憾。就是同樣作為濛古帝國在上建立的都城,元上都的研究本應與哈拉和林城的研究做比較細緻的對比,而限於時日和魏堅不能直接閱讀吉謝列夫的《古代濛古的城市》這部俄文著作,所以未能如願……
由此我不僅知曉瞭吉氏的《古代濛古城市》一書對於研究濛古時代都城的重要意義,而且更迴想起瞭魏老師對我學習和工作上的提攜!
難忘他指導我們發掘七郎山鮮卑墓地,銘記著他參加我碩士學位論文答辯及指導我博士學位論文的寫作並主持答辯,而癸未年我們的閤作更是讓我印象深刻!那一年的“非典”使我們被隔離在內濛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察哈爾右翼前旗的一個小山村中,當時我們一麵整理著《內濛古地區鮮卑墓葬的發現與研究》這本書所需的原始材料,一麵也在享受著愜意且多少也有些無奈的農傢生活!當然這無奈是就魏老師而言,因為當時“非典”肆虐,導緻後來被業內同行、學生稱之為“空中飛人”的魏老師的學術活動幾乎處於完全停頓的狀態,他好似摺翼天使一般蟄伏於這個小山村之中!這件事我一直難以忘懷,當然他利用各種機會,積極幫我聯係、認識業內同行的事例就更是舉不勝舉瞭!
此時的我,不禁萌生瞭一個想法:或許我該做些什麼瞭,就以此當作魏老師對我全心幫助的一個微小迴報吧!而且把《古代濛古城市》這本書譯齣,可能也是我甚為景仰的林沄先生的一個夙願吧!
於是在辛卯年,我譯完《伊犁河流域塞人和烏孫的古代文明》一書後,從魏老師手中鄭重地接下瞭《古代濛古城市》一書的俄文版。在該書的翻譯過程中,我與魏老師的閤作又達到瞭一個新的高度,可謂是全方位的閤作。因為他不僅密切關注著書的翻譯進程,且為該書做序,我則在翻譯過程中,參考學習瞭魏老師的舅父陳弘法先生早年對該書部分章節的譯文,更為重要的是,魏老師還發動他的外甥、可愛且又盡職盡責的張巍大朋友,為索取該書中譯本的俄方授權而多方奔走!因此可以說,這本書是集體的成果。在此,我要嚮魏老師的親友——陳弘法先生、張巍大朋友道一聲謝謝:你們辛苦瞭!
時光荏苒,我與魏老師相識已二十餘載。可以說,我在學術道路上所取得的各種成績,都包含他的無私支持、幫助與鼓勵。他在我心中是一個真正的、襟懷坦蕩的學者,在這如白駒過隙般的二十年間,通過與魏老師的比對,也讓我知道瞭什麼是踏踏實實做學問,什麼又是沽名釣譽毀學問。這事關我們學術界未來的發展方嚮,馬虎不得!
在《古代濛古城市》一書即將付梓之際,我不僅要對魏老師所給予的這些有形的和無形的財富再次錶示感謝,更要學習他那不畏艱辛、勇攀學術高峰的驚人毅力,並利用自己略通俄文的一點優勢,為我國考古學的發展和繁榮獻齣自己的綿薄之力!
為瞭使用方便,特做齣以下說明:首先,全書譯文均與原著的自然段落一緻;其次,對原著中的插圖、圖版進行瞭符閤我國學界習慣的調整;最後,文中注釋凡未說明語種的皆為俄文。
中國社會科學院曆史研究所中外關係史研究室的餘太山先生,為人和藹謙遜,對我的翻譯工作一直非常關注,並為我提供瞭諸多方便,這次又主動幫我聯係齣版,這份情誼是我終生的財富,亦會激勵我繼續跋涉!商務印書館的段珩、程景楠女士在本書的齣版過程中付齣良多,也讓我學到瞭很多有用的知識。西北大學文化遺産學院的馬健先生、中山大學人類學係的譚玉華先生幫助翻譯瞭書中其他語種的注釋,在此一並緻謝!
此書的翻譯工作持續瞭好幾年,可能確實有些漫長。其原因在於,《古代濛古城市》一書涉及瓷器、瓦當、磚、銅器(包括銅鏡)、鐵器、骨器、錢幣等眾多內容,本人水平則非常有限,隻能邊翻譯邊學習,同時也嚮很多業內專傢進行請教。但這些專傢的名字我現在很多都已迴憶不起來瞭,這裏也嚮你們錶示感謝!希望你們在看到我的這本譯著時,能感到你們的辛苦沒有白費!當然,本書在翻譯過程中齣現的不妥和錯謬之處,肯定由本人負責!
在本書的翻譯過程中,本人的研究生郭榮臻同學亦在撰寫碩士學位論文《濛元都城防禦體係研究》,因此我倆相互幫助、相得益彰,這裏也對他錶示感謝!當然,榮臻同學的這篇論文,也在一定程度上完成瞭林沄先生在《元上都》一書的序言中所提齣的一個希望,即“對這兩座古城(指哈拉和林與元上都)考古發現的深入比較研究,隻有在此書齣版後由更多有興趣的同行們共同來做瞭”。
本書還得到鄭州大學曆史文化遺産保護研究中心及考古學重點學科的大力支持,在此一並緻謝。
孫危
乙未年庚辰月丁卯日於鄭大新校區寓所
前言
年來所進行的古代濛古城市的研究工作做瞭總結。這項研究工作的倡導者與領導者是蘇聯最著名的考古學傢、蘇聯科學院通訊院士、國傢奬金獲得者謝爾蓋·弗拉基米羅維奇·吉謝列夫。吉謝列夫的著作是多方麵的,其中中央亞細亞地區的曆史與考古問題一直占據著重要的地位。
早在20世紀20年代末,謝爾蓋·弗拉基米羅維奇·吉謝列夫就開始在米努辛斯剋盆地進行田野調查工作。調查工作持續瞭三十多年,調查範圍後來也覆蓋到瞭整個南西伯利亞地區。這些調查結果為我們真正揭開瞭南西伯利亞地區的古代史和中世紀史。這些調查工作所得的浩繁材料成瞭С.В.吉謝列夫榮獲國傢奬金和在國內外贏得廣泛聲譽的優秀總結性著作——《南西伯利亞古代史》一書的基礎。過去一無所知而經С.В.吉謝列夫首先復原的南西伯利亞各民族三韆年來在經濟、社會和文化方麵的發展脈絡,以古代歐亞大陸首先是中央亞細亞的一般曆史過程為背景而得到瞭闡明。而С.В.吉謝列夫對與南西伯利亞接壤的地區,特彆是最能引起他注意的濛古所做的專門性研究工作,自然就成瞭上述工作閤乎規律的繼續瞭。濛古地區曾是許多重要曆史事件的舞颱,但直到20世紀40年代中期都未從考古學上得到充分的研究。缺乏考古材料,就會有礙於真正科學的濛古史的編纂,也有礙於對濛古地區古代和中世紀特殊而復雜的曆史進程進行闡述。
在戰後的幾年間,С.В.吉謝列夫為在濛古境內進行大規模的田野考察工作開始進行積極的準備。1947年,他為現場瞭解考古研究工作的狀況來到濛古人民共和國。吉謝列夫能在極短的時間內齣色地完成大量的工作,這確實令人贊嘆。他係統地整理瞭博物館收藏的大量資料,並確定瞭這些資料的年代順序以及它們在濛古文化發展過程中的地位。吉謝列夫首次匯總瞭濛古考古學方麵的成果,還規劃瞭未來考察工作的基本路綫,擬定瞭編纂真正科學的濛古人民史所應解決的最為重要的問題。其中最重要的一項是在曆史學中首次提齣並由吉謝列夫所倡導研究的,這就是古代濛古的城市生活問題、古代濛古城市問題。基於研究古代和中世紀中央亞細亞史的豐富經驗,同時對該地區曆史進程的普遍規律所做的深刻研究,使吉謝列夫能就古代濛古存在的城市及這些城市在濛古社會發展過程中所起的作用做齣科學的論證。
這一大膽的結論是與原先存在的關於濛古社會以至濛古國傢全然是遊牧性質的這一根深蒂固的概念互相對立的。古代濛古城市並沒有人做過專門的考察,而從寥寥無幾的史料中所獲得的資料又使人半信半疑。甚至威廉·德·魯布魯剋生動描述過的、濛古國第一個都城——赫赫有名的哈拉和林也是如此。長期以來這座規模巨大的城市究竟在哪裏也是一個謎。雖然其大體位置已由俄羅斯學者在19世紀末標示齣來,但哈拉和林的“發現”遠非為所有研究者所相信,有些人還提齣瞭自己的看法,甚至還有將哈拉和林與其北麵不遠的哈拉巴勒嘎斯古迴鶻城遺址相混淆者。後來,關於位置問題無人問津瞭,因為沒有實證材料可以說明這座城市的曆史。
於是,這個對解決古代濛古人許多政治史、文化和習俗問題有著重大意義的遺存被吉謝列夫選為1948年組織的蘇濛考古隊的主要考察目標。
吉謝列夫率領的考古隊對哈拉和林進行過兩次較長時間的田野考察工作。他在計劃和實施這項重大工作時,總能清晰地認識到每次考察的基本目的,並集中最主要的力量“實行重點打擊”。
哈拉和林城內已發掘的麵積大約有6000平方米。大規模的發掘工作揭開瞭七米厚的古城遺址文化層。豐富的齣土物說明這座城市各個時期的曆史。吉謝列夫選擇發掘地點的齣發點是為瞭盡可能多地解決哈拉和林的各個曆史問題。著名的帶有護牆、築有由64根圓柱支撐的大廳、修有噴泉和人工湖的窩闊颱宮殿,“十字街頭的房子”——手工業作坊和店鋪的完整綜閤體,“城門口的房子”——首都入口處的行政大廈、護城壕、城外的掘坑……到處都有上韆件各式各樣的發掘齣土物,如工具、武器、飾物、錢幣以及帶有古濛文的印章。這座原先半真半假的城市變成瞭現實,它作為保證濛古軍隊給養、與各個文化中心和邊遠地區保持聯係的大型手工業—商業中心而呈現在研究者麵前。吉謝列夫非常注意把城市發展的各個階段都展示齣來,這樣就可以為研究它的政治史提供珍貴的資料。
從此哈拉和林被發現瞭,而且這是一次徹底的發現。從遺存的各種特點、許多獨具特點的齣土物以及與威廉·德·魯布魯剋描述的高度一緻性等內容來看,都可以證明這座城址就是古代濛古的都城。
哈拉和林並不是一個例外現象。吉謝列夫還在其他地方,例如青—陶勒蓋、哈達桑等地考察過濛古國初期的類似古城遺址。所提問題的正確性與解決問題的有效性完全被證實瞭。他對位於這一地區的突厥部落建立的更為古老的城市也進行瞭考察。所有這些都可以從年代學上證實濛古境內城市發展的各個階段,並能探明城市曆史的來龍去脈。
除瞭以上工作以外,吉謝列夫還對各個時期,即從青銅時代末期至中世紀早期的濛古地區的其他遺存進行瞭發掘。
吉謝列夫領導的考察隊所進行的工作是濛古考古學發展中非常重要的階段。
一批年輕有為的科學工作者在蘇濛考古隊這所大學校中受到瞭鍛煉,其中的一些人後來隨吉謝列夫到莫斯科大學去深造。這樣,一批本民族的考古學新乾部就此跨入瞭科學界。而在培養他們的過程中,吉謝列夫起瞭決定性的作用。濛古考古學傢後來繼續在其境內順利進行田野考察工作,他們也繼續對古代濛古城市進行研究,並證實瞭吉謝列夫闡述和論證的問題具有的重大學術價值。
20世紀50年代後半期,吉謝列夫又對古代濛古城市繼續進行考察。他認為必須對中央亞細亞地區人類居住地的北部邊緣地帶進行研究。他在著手進行這項工作時堅信,這一地區也會有村落遺址、要塞、城堡和城市。這種信念是建立在13至14世紀這裏具有産生和發展城市生活的曆史繼承性和內部規律性這一論斷的基礎上的。
大規模的工作開始在外貝加爾廣闊的地域內展開。幾支考察隊在吉謝列夫的統一領導下投入瞭工作,他們發現並廣泛考察瞭許多著名遺址。這些遺址中首先應該指齣的是西勒西勒河上的城市和“康堆城”宮殿綜閤體。這兩處遺存有助於闡明分布在更北地區的古代濛古城市的獨特之處。與此同時,另一支考察隊在Л.Р.剋茲拉索夫的領導下,按照吉謝列夫的統一計劃,順利地考察研究瞭圖瓦地區的古代城市。
吉謝列夫所進行的這幾次曆時數年且目的明確的考察活動,創立瞭中央亞細亞中世紀史中一個新的分支。濛古人建國初期的城市史與城市生活史被完全揭開瞭。將這些考古資料運用於科學界,對它們進行思考並做齣曆史學方麵的解釋,這些工作成瞭首要任務。吉謝列夫一生中的最後幾年所從事的工作正是完成這一任務和編纂本書。他在領導本書集體編寫的過程中,一如既往地成為這項工作的核心人物,為這項工作指明方嚮和確定基本觀點。
直到生病後動大手術前,吉謝列夫還為這部集體編寫的學術專著撰寫瞭含有若乾重大理論觀點的長篇引言。在生命的最後幾天裏,吉謝列夫仍積極參與本書的編寫工作,仍思考著新的、然而已注定無法完成的考察工作。
這位傑齣人物生氣勃勃的富有成果的活動中斷瞭……吉謝列夫的逝世(1962年11月8日)使蘇聯曆史學界濛受瞭嚴重的損失。
Н.梅爾皮爾特
引言
本書的目的在於闡明古代濛古人曆史上最缺少研究的一個方麵:古代濛古人城市的産生和發展情況以及城市生活的特點。
直到不久前,要提齣這個題目還會碰到許多無法剋服的障礙,其中首先是文獻資料極度缺乏。因為除瞭普拉諾·卡爾賓和威廉·德·魯布魯剋的簡短描述,以及拉施德的隻言片語以外,曆史學傢在古代編年史中幾乎找不到有關的材料。Н.М.雅德林采夫曾發現瞭古代濛古都城哈拉和林,並以額爾德尼召中的題詞證實瞭他的推斷,這說明俄國的濛古學界所取得的成就具有重大的價值。但即便如此,也不可能作為全麵研究古代濛古城市問題的基礎。甚至像Б.Я.弗拉基米爾佐夫院士這樣博覽群書、知識淵博的濛古史專傢,在其著作中也會齣現此處說成吉思汗王朝最初幾代大汗在位期間就已齣現城市,而彼處又說隻能覺察到城市在緩慢發展的情況。
另一位優秀的濛古史專傢А.М.波茲德涅耶夫教授也是如此。他雖然為自己提齣研究濛古城市問題的任務,但其主要精力卻不得不集中在後期,即中世紀的大庫倫和18—19世紀的濛古寺院上,這些寺院周圍産生瞭一些商業和手工業區,從而成為大型居民點,並在實際上代替瞭城市。
古代濛古城市問題不隻是一個曆史問題,更是一個具有深刻理論意義的問題。早在20世紀20年代末30年代初著名的社會經濟結構問題辯論中,“遊牧封建製”這一術語就已齣現。當時,遊牧封建製的基本特徵是相互關係的古老性這一論點被提瞭齣來。沒有城市—手工業中心則被認為是它的一個比較典型的特點。由此得齣瞭“遊牧封建製”特殊道路論及其獨特發展規律論的結論。同時也産生瞭一些抽象的理論,進而形成一些與馬列主義關於封建主義階級結構學說和封建社會內部階級鬥爭形式學說風馬牛不相及的理論體係。那些主張遊牧封建製條件下相互關係具有特殊的、非階級的、古老性的甚為荒謬的說法,正是以上述觀點為基礎的。無論人們怎樣驚訝,這類說法直到不久前仍然存在。
從另一方麵看,在這類遊牧封建製條件下,在城市的産生似乎無所謂規律的說法影響下又齣現瞭另外一些同樣荒謬的看法。後者認為,遊牧封建製的發展特點是純外部秩序現象——遊牧民族與定居社會的城市經常進行交換——取代瞭封建社會內部城市發展的規律。這種交換就是所謂“遊牧封建製發展的特殊規律”。但是,可以毫不費力地確定,這種交換根本不是封建製的一個基本發展規律。這一點是很清楚的,第一,如果我們考慮到交換在社會經濟體係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話;第二,如果我們認為這種交換如同一切交換一樣,是雙方的活動,那麼,遊牧民族與定居國傢的城市居民進行交換也會産生一種相反的現象——城市居民與遊牧民族進行交換的話。
然而早已清楚,交換(就其本身而言)並不是定居封建製的什麼發展規律,因此,它也不可能是遊牧封建製的構成規律。而那些嚴肅認真的中亞和中央亞細亞研究者們,他們仍然堅持其錯誤觀點,乃至進一步以此為根據否定或者更準確地說,無視遊牧封建製發展過程中的另一個甚為重要、也更有規律性的現象,即隨著當地手工業的發展,手工業與遊牧農業已逐步分離的事實。我們在Б.Я.弗拉基米爾佐夫院士——他實際上否認濛古人有自己的手工業——的許多著作中也可以看到這種觀點的影響。
在這種情況下,研究遊牧封建經濟較發達地區的城市問題就成瞭當務之急。但是這需要有新的材料,而新材料的獲取隻能依靠考古調查,於是這類調查便在濛古人民共和國境內組織進行瞭。其中在1948—1949年間,對位於杭愛山東山麓下的、濛古最古老的喇嘛寺院額爾德尼召(建於1586)附近、鄂爾渾河右岸的古代濛古都城哈拉和林進行瞭大規模的考古發掘工作。
這些發掘成果以前隻是以簡報的形式在考古類的雜誌上公布過。在本書中,對哈拉和林的研究是核心內容,其中又以第二部分為主。本書第一部分研究瞭兩座産生於成吉思汗時代的濛古城市。其中一座是西勒西勒河岸邊的城市,它是成吉思汗的弟弟哈撒爾封地的行政和經濟中心。哈撒爾管轄的地區,即其父也速該所占據的遊牧地區,是濛古帝國領地中最重要的部分。濛古帝國的奠基人鐵木真就誕生在鄂爾渾河畔的迭裏溫·索勒答閤。1957—1959年間,蘇聯科學院濛古考古隊對西勒西勒河岸邊的城市遺址做過考察工作。
本書第一部分描述的另一座古代濛古城市則是在另一種條件下産生的。這座城市是1207年之後即濛古人徵服葉尼塞河流域之後,作為軍事行政中心建造起來的。該城位於唐努烏拉山脈北山腳下艾列格斯塔河岸邊的德堯—傑列剋。這裏的發掘工作是1956至1957年間由蘇聯科學院濛古考古隊和國立莫斯科大學閤作進行的。
西勒西勒河岸邊的城市、德堯—傑列剋的城市以及哈拉和林城的下層文化層可以使人看到古代濛古城市的起源,同時還能弄清標誌著封建社會在定居條件下形成過程中所固有的那些封建主義曆史規律的城市生活發展的社會經濟基礎。當然,在這種情況下也可究明標誌著遊牧經濟占優勢的條件下封建主義發展特點的古代濛古城市的城市生活和文化上的諸多特徵。
古代濛古城市的進一步發展史可以在本書中通過研究哈拉和林的時代較晚的文化層和發掘威廉·德·魯布魯剋所描述的著名的窩闊颱大汗宮殿而得到。
本書第三部分敘述的是古代濛古城市的晚期曆史。這部分介紹瞭蘇聯科學院濛古考古隊在1957和1958年兩次考察康堆村附近的古代濛古城市居民點中心的14世紀宮廷花園的情況。
這樣一來,將蘇聯科學院濛古考古隊搜集的資料與文字史料相結閤,便可證明成吉思汗及其繼承者所建立的濛古國境內的城市不僅是軍事行政中心,同時也是手工業和商業中心。對古代濛古城市生活的這個最重要的特點進行分析,就是本書的基本任務之一。對於發掘哈拉和林過程中齣土的豐富的手工業資料所進行的考察更是如此。對這些資料進行研究後可以發現,這些手工業品既有外國工匠製造的,也有哈拉和林當地工匠製造的。特彆是在該城的早期文化層中,為裝備軍隊而服務的五金手工業工匠製造的産品更是居多。
對建築物——西勒西勒城寨和德堯—傑列剋城的重要建築、哈拉和林窩闊颱宮和康堆宮殿綜閤體進行分析,是本書的一個特殊組成部分。對這些遺存進行研究所得的結論,可以說明濛古帝國境內的水利建設工藝和建築工藝都具有很高的水平。濛古帝國晚期的建築屬於一個專門題目,它清楚地證明,在建築技術特點、建築物設計以及雕刻裝飾等方麵,當時的工匠既運用瞭建築學的原則,同時又創造瞭很多新的形式。例如,裝飾康堆宮殿颱階上的花崗岩龍雕,這麼早的雕刻至今尚未在其他地區發現。看來,這種雕刻裝飾應該是在濛古帝國境內加工製造的,而不是像從前所認為的:是在明代的中國製造的。
…………
盡管連年徵戰和內訌頻起,但從16世紀起工匠和商人居住的定居村落又開始興建瞭。在喀爾喀,這類村落主要齣現在寺院和大汗設立的固定兵營周圍。同時,在一定程度上還利用瞭舊的遺址。例如我們知道,巴圖濛剋達延汗曾將自己的都城定在重建的哈拉和林的一角。阿巴颱汗的官府也是如此,他利用成吉思汗的故都遺址,建立瞭濛古境內第一個定居的喇嘛寺院——額爾德尼召。到17世紀時,濛古封建主已經建立瞭好幾座要塞和設防城市。1620年,哥薩剋人伊萬·彼特林曾目睹過這些要塞和城市。在準噶爾,尤其是在17世紀,康泰希人建築過圍有褐色石牆和白色石牆的“小型城市”。這些城市既是統治者的兵營所在地,又是喇嘛教中心。同時也是商人和工匠的居住地。準噶爾和喀爾喀的這些城市和城關四周還開墾瞭農田,耕種者不但有被擄掠來的中國人和“布哈拉人”,還有當地的阿拉特和沙比納爾(寺院牧民)。
如此看來,盡管濛古封建主義是在遊牧經濟占優勢的條件下發展起來的,並且常常遭到毀滅性戰爭的破壞,大批居民被作為俘虜帶走,因而其曆史是相當復雜的,但是在中央亞細亞地區仍然可以看到封建主義製度發展的基本規律。
在封建所有製發展的主要範圍內,成吉思汗王朝古代濛古國傢時期的那種軍事采邑製度也像農業國傢一樣,終被封建割據時期所特有的對土地的世襲封建所有製所代替。
濛古在生産分工方麵也齣現瞭手工業,而手工業者也像彆的國傢那樣,不僅依附於封建主,還依附於活動在市場上的自由城市居民。
此外,商業和手工業中心——城市和城關也在濛古産生、衰落並重建過。這些城市和城關的早期曆史正是我們研究的中心所在。
C.B.吉謝列夫
紙質很棒,內容很好,值得購買,很漂亮的一本書
評分看介紹挺經典,還沒看,看完再來追平
評分收藏待看,希望是本好書。
評分確實不錯,下次繼續購買。
評分商品很給力,快遞也很給力。
評分嗯題目非常吸引人,隻是材料略有點,就,嗯,還是值得購買
評分我感覺這件商品質量還可以
評分嗯題目非常吸引人,隻是材料略有點,就,嗯,還是值得購買
評分收藏待看,希望是本好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