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黑客攻防从入门到精通(加密与解密篇)》涵盖了从计算机黑客攻防入门,到专业级的Web技术安全知识,适合各个 层面、不同基础的读者阅读。
《黑客攻防从入门到精通(加密与解密篇)》主要适用于Windows 7及更高版本的操作系统用户阅读。尽管本书中的许多工具、案例等可以在Windows XP等系统下运行或使用,但为了能够顺利学习本书的全部内容,强烈建议广大读者安装Windows 7及更高版本的操作系统。
《黑客攻防从入门到精通(加密与解密篇)》理论和实例相结合,在介绍完相关知识点以后,即以案例的形式对该知识点进行介绍,加深读者对该知识点的理解和认知能力,力争全面掌握该知识点。
《黑客攻防从入门到精通(加密与解密篇)》摒弃了大量枯燥文字叙述的编写方式,而是采用了图文并茂的方式进行编排,以大量的插图进行讲解,可以让读者的学习过程更加轻松。
《黑客攻防从入门到精通(加密与解密篇)》内容从零起步,通俗易懂,由浅入深地讲解,使初学者和具有一定基 础的用户都能逐步提高。
内容简介
《黑客攻防从入门到精通(加密与解密篇)》由浅入深、图文并茂地再现了计算机与手机安全相关的多方面知识。 全书共22 章,分别为社会工程学、计算机与网络反黑基础、Windows 10 系统防火墙与Windows Defender、 Windows 10高级安全管理、系统和数据的备份与恢复、计算机与网络控制命令、扫描与嗅探:确定目标与探索网络资源、 木马防范技术、病毒防范技术、Windows 系统漏洞攻防技术、计算机后门技术、程序的加密与解密技术、局域网安全防范 技术、计算机远程控制技术、Web站点安全防范技术、清理恶意插件和软件、网游与网吧安全防范技术、网络账号防黑实战、 网络支付工具。
作者简介
宗立波,自2010起就职于浪潮集团,现任信息安全经理。多年来参编及主编了多本计算机与网络安全类图书。
内页插图
目录
目录
第1章 社会工程学
1.1 黑客与社会工程学
1.1.1 社会工程学攻击概述
1.1.2 无法忽视的非传统信息安全
1.1.3 攻击信息拥有者
1.2 揭秘常见的社会工程学攻击
1.3 社会工程学攻击时刻在发生
1.3.1 非法获取用户的手机号码
1.3.2 揭秘网络钓鱼
1.3.3 揭秘如何伪造身份骗取系统口令
1.4 无所不在的信息搜索
1.4.1 利用搜索引擎搜索
1.4.2 利用门户网站收集信息
1.4.3 利用其他特定渠道进行信息收集
1.5 从源头防范黑客攻击
1.5.1 个人用户防范社会工程学
1.5.2 企业或单位防范社会工程学
技巧与问答
第2章 计算机与网络反黑基础
2.1 系统进程
2.1.1 认识系统进程
2.1.2 关闭和新建系统进程
2.2 端口
2.2.1 端口的分类
2.2.2 查看端口
2.2.3 开启和关闭端口
2.2.4 端口的限制
2.3 网络协议
2.3.1 TCP/IP协议簇
2.3.2 IP协议
2.3.3 ARP协议
2.3.4 ICMP协议
2.4 虚拟机
2.4.1 安装VMware虚拟机
2.4.2 配置安装好的VMware虚拟机
2.4.3 安装虚拟操作系统
2.4.4 VMware Tools安装
技巧与问答
第3章 Windows 10系统防火墙与Windows Defender
3.1 设置Windows 10防火墙
3.1.1 启用或关闭Windows防火墙
3.1.2 管理计算机的连接
3.1.3 Windows防火墙的高级设置
3.2 使用Windows Defender
3.2.1 认识Windows Defender
3.2.2 认识Windows Defender的功能
3.2.3 使用Windows Defender进行手动扫描
3.2.4 自定义配置Windows Defender
3.3 让第三方软件做好辅助
3.3.1 清理恶意插件让Windows 10提速
3.3.2 使用第三方软件解决疑难问题
3.4 使用Windows更新保护计算机
3.4.1 设置更新
3.4.2 检查并安装更新
技巧与问答
第4章 Windows 10高级
安全管理
4.1 设置文件的审核策略
4.2 Windows BitLocker驱动器加密
4.2.1 了解BitLocker
4.2.2 启用BitLocker
4.2.3 管理BitLocker加密的驱动器
4.3 本地安全策略
4.3.1 不显示最后登录的用户名
4.3.2 调整账户密码的最长使用期限
4.3.3 调整提示用户更改密码时间
4.3.4 重命名系统管理员账户和来宾账户
4.3.5 禁止访问注册表编辑器
4.4 用户操作安全防护机制
4.4.1 认识用户账户控制
4.4.2 更改用户账户控制的级别
技巧与问答
第5章 系统和数据的备份与恢复
5.1 备份与还原操作系统
5.1.1 使用还原点备份与还原系统
5.1.2 使用GHOST备份与还原系统
5.2 备份与还原用户数据
5.2.1 使用驱动精灵备份与还原驱动程序
5.2.2 备份与还原IE浏览器的收藏夹
5.2.3 备份和还原QQ聊天记录
5.2.4 备份和还原QQ自定义表情
5.3 使用恢复工具恢复误删除的数据
5.3.1 使用Recuva恢复数据
5.3.2 使用FinalData恢复数据
5.3.3 使用FinalRecovery恢复数据
技巧与问答
第6章 计算机与网络控制命令
6.1 在Windows系统中执行DOS命令
6.1.1 用菜单的形式进入DOS窗口
6.1.2 通过IE浏览器访问DOS窗口
6.1.3 复制、粘贴命令行
6.1.4 设置窗口风格
6.1.5 Windows系统命令行
6.2 全面认识DOS系统
6.2.1 DOS系统的功能
6.2.2 文件与目录
6.2.3 文件类型与属性
6.2.4 目录与磁盘
6.2.5 命令分类与命令格式
6.3 网络安全命令实战
6.3.1 测试物理网络的Ping命令
6.3.2 查看网络连接的Netstat
6.3.3 工作组和域的Net命令
6.3.4 23端口登录的Telnet命令
6.3.5 传输协议FTP命令
6.3.6 查看网络配置的IPConfig命令
6.4 其他重要命令
6.4.1 Tracert命令
6.4.2 Route命令
6.4.3 Netsh命令
6.4.4 Arp命令
技巧与问答
第7章 扫描与嗅探:确定目标与探索网络资源
7.1 确定扫描目标
7.1.1 确定目标主机IP地址
7.1.2 了解网站备案信息
7.1.3 确定可能开放的端口和服务
7.2 扫描的实施与防范
7.2.1 扫描服务与端口
7.2.2 Free Port Scanner与ScanPort等常见扫描工具
7.2.3 X-Scan用扫描器查看本机隐患
7.2.4 用SSS扫描器实施扫描
7.2.5 用ProtectX实现扫描的反击与追踪
7.3 嗅探的实现与防范
7.3.1 什么是嗅探器
7.3.2 捕获网页内容的艾菲网页侦探
7.3.3 使用影音神探嗅探在线视频地址
7.4 运用工具实现网络监控
7.4.1 运用网络执法官实现网络监控
7.4.2 运用Real Spy Monitor监控网络
技巧与问答
第8章 木马防范技术
8.1 何谓木马
8.1.1 木马的起源与发展
8.1.2 木马的机体构造
8.1.3 木马的分类
8.2 揭秘木马的生成与伪装
8.2.1 曝光木马的伪装手段
8.2.2 曝光木马捆绑技术
8.2.3 曝光自解压捆绑木马
8.2.4 曝光CHM木马
8.3 揭秘木马的加壳与脱壳
8.3.1 ASPack加壳曝光
8.3.2 “北斗程序压缩”多次加壳曝光
8.3.3 使用PE-Scan检测木马是否加过壳
8.3.4 使用UnASPack进行脱壳
8.4 清除木马
8.4.1 通过木马清除专家清除木马
8.4.2 在“Windows进程管理器”中管理计算机进程
技巧与问答
第9章 病毒防范技术
9.1 何谓病毒
9.1.1 计算机病毒的特点
9.1.2 病毒的3个基本结构
9.1.3 病毒的工作流程
9.2 Restart病毒与U盘病毒曝光
9.2.1 曝光Restart病毒
9.2.2 曝光U盘病毒
9.3 VBS代码病毒曝光
9.3.1 曝光VBS脚本病毒生成机
9.3.2 揭露VBS脚本病毒刷QQ聊天屏
9.4 宏病毒与邮件病毒防范
9.4.1 宏病毒的判断方法
9.4.2 防范与清除宏病毒
9.4.3 全面防御邮件病毒
9.5 网络蠕虫防范
9.5.1 网络蠕虫病毒实例分析
9.5.2 网络蠕虫病毒的全面防范
9.6 杀毒软件的使用
9.6.1 用NOD32查杀病毒
9.6.2 瑞星杀毒软件2013
9.6.3 免费的专业防火墙ZoneAlarm
技巧与问答
第10章 Windows系统漏洞攻防技术
10.1 系统漏洞基础知识
10.1.1 系统漏洞概述
10.1.2 Windows系统常见漏洞
10.2 Windows服务器系统
10.2.1 曝光入侵Windows服务器的流程
10.2.2 NetBIOS漏洞
10.3 使用MBSA检测系统漏洞
10.3.1 MBSA的安装设置
10.3.2 检测单台计算机
10.3.3 检测多台计算机
10.4 使用Windows Update修复系统漏洞
技巧与问答
第11章 计算机后门技术
11.1 认识后门
11.1.1 后门的发展历史
11.1.2 后门的分类
11.2 揭秘账号后门技术
11.2.1 使用软件克隆账号
11.2.2 手动克隆账号
11.3 系统服务后门技术
11.3.1 揭秘使用Instsrv创建系统服务后门
11.3.2 揭秘使用Srvinstw创建系统服务后门
11.4 检测系统中的后门程序
技巧与问答
第12章 程序的加密与解密技术
12.1 常见的各类文件的加密方法
12.1.1 在WPS中对Word文件进行加密
12.1.2 使用CD-Protector软件给光盘加密
12.1.3 在WPS中对Excel文件进行加密
12.1.4 使用WinRAR加密压缩文件
12.1.5 使用Private Pix软件对多媒体文件加密
12.1.6 宏加密技术
12.1.7 NTFS文件系统加密数据
12.2 各类文件的解密方法
12.2.1 两种常见Word文档解密方法
12.2.2 光盘解密方法
12.2.3 Excel文件解密方法
12.2.4 使用RAR Password Recovery软件解密压缩文件
12.2.5 解密多媒体文件
12.2.6 解除宏密码
12.2.7 NTFS文件系统解密数据
12.3 操作系统密码攻防方法揭秘
12.3.1 密码重置盘破解系统登录密码
12.3.2 Windows 7 PE破解系统登录密码
12.3.3 SecureIt Pro设置系统桌面超级锁
12.3.4 PC Security(系统全面加密大师)
12.4 文件和文件夹密码的攻防方法揭秘
12.4.1 通过文件分割对文件进行加密
12.4.2 给文件夹上一把放心锁
12.4.3 使用WinGuard给应用程序加密和解密
12.5 黑客常用加密解密工具
12.5.1 文本文件专用加密器
12.5.2 文件夹加密精灵
12.5.3 终极程序加密器
技巧与问答
第13章 局域网安全防范技术
13.1 局域网基础知识
13.1.1 局域网简介
13.1.2 局域网安全隐患
13.2 常见的几种局域网攻击类型
13.2.1 ARP欺骗攻击
13.2.2 IP地址欺骗攻击
13.3 局域网攻击工具
13.3.1 “网络剪刀手”Netcut
13.3.2 WinArpAttacker工具
13.4 局域网监控工具
13.4.1 LanSee工具
13.4.2 网络特工
13.4.3 长角牛网络监控机
技巧与问答
第14章 计算机远程控制技术
14.1 远程控制概述
14.1.1 远程控制的技术原理
14.1.2 基于两种协议的远程控制
14.1.3 远程控制的应用
14.2 利用“远程控制任我行”软件进行远程控制
14.2.1 配置服务端
14.2.2 通过服务端程序进行远程控制
14.3 用QuickIP进行多点控制
14.3.1 安装QuickIP
14.3.2 设置QuickIP服务器端
14.3.3 设置QuickIP客户端
14.3.4 实现远程控制
14.4 用WinShell实现远程控制
14.4.1 配置WinShell
14.4.2 实现远程控制
14.5 远程桌面连接与协助
14.5.1 Windows系统的远程桌面连接
14.5.2 Windows系统远程关机
14.5.3 区别远程桌面连接与远程协助
技巧与问答
第15章 Web站点安全防范技术
15.1 曝光SQL注入攻击
15.1.1 Domain(明小子)注入工具曝光
15.1.2 “啊D注入”工具曝光
15.1.3 对SQL注入漏洞的防御
15.2 曝光PHP注入利器ZBSI
15.3 曝光Cookies注入攻击
15.3.1 Cookies欺骗简介
15.3.2 曝光Cookies注入工具
15.4 曝光跨站脚本攻击
15.4.1 简单留言本的跨站漏洞
15.4.2 跨站漏洞
15.4.3 对跨站漏洞的预防措施
技巧与问答
第16章 清理恶意插件和软件
16.1 浏览器与恶意插件
16.1.1 为什么有些网页游戏玩不了
16.1.2 不请自来的浏览器恶评插件
16.2 恶评插件及流氓软件的清除
16.2.1 清理浏览器插件
16.2.2 流氓软件的防范
16.2.3 使用金山系统清理专家清除恶意软件
16.3 间谍软件防护实战
16.3.1 间谍软件防护概述
16.3.2 用SpySweeper清除间谍软件
16.3.3 通过事件查看器抓住间谍
16.3.4 微软反间谍专家Windows Defender的使用流程
16.3.5 使用360安全卫士对计算机进行防护
16.4 常见的网络安全防护工具
16.4.1 AD-Aware让间谍程序消失无踪
16.4.2 浏览器绑架克星HijackThis
16.4.3 诺顿网络安全特警
技巧与问答
第17章 网游与网吧安全防范技术
17.1 网游盗号木马
17.1.1 哪些程序容易被捆绑盗号木马
17.1.2 哪些网游账号容易被盗
17.2 解读网站充值欺骗术
17.2.1 欺骗原理
17.2.2 常见的欺骗方式
17.2.3 提高防范意识
17.3 防范游戏账号破解
17.3.1 勿用“自动记住密码”
17.3.2 防范游戏账号破解的方法
17.4 警惕局域网监听
17.4.1 了解监听的原理
17.4.2 防范局域网监听的方法
17.5 美萍网管大师
技巧与问答
第18章 网络账号反黑实战
18.1 QQ账号及密码攻防常用工具
18.1.1 “啊拉QQ大盗”的使用与防范
18.1.2 “雨辰QQ密码查看器”的使用与防范
18.1.3 “QQExplorer”的使用与防范
18.2 增强QQ安全性的方法
18.2.1 定期更换密码
18.2.2 申请QQ密保
18.2.3 加密聊天记录
18.3 微博等自媒体账号的安全防范
18.3.1 当前主要的自媒体平台
18.3.2 个人网络自媒体账号被盗取的途径
18.3.3 正确使用自媒体平台
18.4 微信等手机自媒体账号的安全防范
18.4.1 微信号被盗的后果
18.4.2 怎样安全使用微信
18.4.3 个人微信账号被盗的应对措施
18.5 邮箱账户密码的攻防
18.5.1 隐藏邮箱账户
18.5.2 追踪仿造邮箱账户的发件人
18.5.3 电子邮件攻击防范措施
18.6 使用密码监听器
18.6.1 密码监听器的使用方法
18.6.2 查找监听者
18.6.3 防止网络监听
技巧与问答
第19章 网络支付工具的安全
19.1 加强支付宝的安全防护
19.1.1 加强支付宝账户的安全防护
19.1.2 加强支付宝内资金的安全防护
19.2 加强财付通的安全防护
19.2.1 加强财付通账户的安全防护
19.2.2 加强财付通内资金的安全防护
技巧与问答
第20章 无线网络安全防范技术基础
20.1 无线路由器基本配置
20.1.1 了解无线路由器各种端口
20.1.2 了解无线路由器的指示灯
20.1.3 配置无线路由器参数
20.1.4 配置完成重启无线路由器
20.1.5 搜索无线信号连接上网
20.2 无线路由安全设置
20.2.1 修改Wi-Fi密码
20.2.2 设置IP过滤和MAC地址列表
20.2.3 关闭SSID广播
20.2.4 禁用DHCP功能
20.2.5 无线加密
技巧与问答
第21章 Wi-Fi安全防范技术
21.1 Wi-Fi基础知识简介
21.1.1 Wi-Fi的通信原理
21.1.2 Wi-Fi的主要功能
21.1.3 Wi-Fi的优势
21.1.4 Wi-Fi与蓝牙互补
21.2 智能手机Wi-Fi连接
21.2.1 Android手机Wi-Fi连接
21.2.2 iPhone手机Wi-Fi连接
21.3 Wi-Fi密码破解及防范
21.3.1 使用软件破解Wi-Fi密码及防范措施
21.3.2 使用抓包工具破解Wi-Fi密码
21.4 Wi-Fi攻击方式
21.4.1 Wi-Fi攻击之一——钓鱼陷阱
21.4.2 Wi-Fi攻击之二——陷阱接入点
21.4.3 Wi-Fi攻击之三——攻击无线路由器
21.4.4 Wi-Fi攻击之四——内网监听
21.4.5 Wi-Fi攻击之五——劫机
21.5 Wi-Fi安全防范措施
技巧与问答
第22章 蓝牙安全防范技术
22.1 蓝牙基础知识简介
22.1.1 认识蓝牙
22.1.2 蓝牙的起源与发展
22.1.3 蓝牙的工作原理
22.1.4 蓝牙的体系结构
22.1.5 蓝牙的相关术语
22.1.6 蓝牙4.2的新特征
22.1.7 蓝牙4.2的发展前景
22.2 蓝牙设备的配对
22.2.1 启动蓝牙适配器
22.2.2 搜索周围开启蓝牙功能的设备
22.2.3 使用蓝牙进行设备间的配对
22.2.4 两台设备传递文件测试效果
22.3 蓝牙通信技术应用实例
22.3.1 让家居生活更便捷
22.3.2 让驾驶更安全
22.3.3 增强多媒体系统功能
22.3.4 提高工作效率
22.3.5 丰富娱乐生活
22.4 蓝牙攻击方式与防范措施
22.4.1 典型的蓝牙攻击
22.4.2 修改蓝牙设备地址
22.4.3 利用蓝牙进行DOS攻击
22.4.4 蓝牙的安全防护
技巧与问答
精彩书摘
12.4 文件和文件夹密码的攻防方法揭秘
文件和文件夹是用户为了分类储存电子文件而在计算机磁盘空间建立的独立路径的目录, “文件夹”就是一个目录名称。文件夹不但可以包含文件,而且可包含下一级文件夹。为了 保护文件夹的安全,还需要给文件或文件夹进行加密。
12.4.1 通过文件分割对文件进行加
为保护文件的安全,可以将其分割成几个文件,并在分割的过程中进行加密,这样黑客对分割后的文件就束手无策了。在本节将介绍两款常见的文件分割工具。
1. Fast File Splitter
Fast File Splitter(FFS)是文件分割工具,能将大文件分割为能存入磁盘或进行邮件发送的小文件,适合单独个人计算机用户及大机构使用。使用Fast File Splitter 软件分割和合并文件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步骤1 运行“Fast File Splitter”软件
打开“Fast File Splitter”主界面。
步骤2 切换至“Options(选项)”选项卡
1) 设置“General Options(常规选项)”。
2) 设置“Optimization Options(优化选项)”。
3) 设置“Encryption Options(加密选项)”。
《数字战场:入侵与防御的艺术》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数字世界已成为我们生活、工作乃至于社会运作的基石。从日常的社交互动到复杂的金融交易,从国家的军事防御到企业的商业秘密,一切都与数字信息息息相关。然而,在这片由代码和数据构筑的广阔疆域里,潜藏着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那些掌握了数字世界运行规律,并能利用这些规律来获取信息、破坏系统,或是实现其他目的的个体。他们被统称为“黑客”,而他们的行为,则构成了“数字战争”的核心。 《数字战场:入侵与防御的艺术》并非一本技术手册,它不提供一行行的代码指令,也不深入解析具体的攻击工具。相反,它致力于为你揭示一个更宏大、更具战略性的视角。本书将带你深入探索数字世界攻防双方的思维模式、策略和战术,让你理解在每一次信息泄露、每一次网络攻击背后,究竟是怎样的逻辑在驱动。 第一篇:无声的战场——理解数字世界的本质与威胁 在踏入数字战场之前,我们首先需要理解这个战场的本质。本篇将从宏观层面剖析互联网的起源、发展及其核心架构。你将了解到,我们习以为常的便捷网络背后,隐藏着怎样的设计理念,以及这些设计在安全方面可能存在的天然脆弱性。 信息洪流与数字疆域的扩张: 探讨信息爆炸的现象,以及互联网如何从一个学术研究项目演变成连接全球的庞大网络。我们将审视数字疆域的不断扩张,从个人设备到云端服务器,从物联网传感器到工业控制系统,了解数字资产的广泛分布和多样性。 数字世界中的权力博弈: 分析不同主体在数字世界中的角色和利益,包括政府、企业、个人以及各种非国家行为者。理解他们各自的目标,以及在追求这些目标时,如何运用数字技术进行博弈。 数字威胁的图谱: 绘制出一幅全面的数字威胁图谱,涵盖但不限于: 恶意软件的演变: 从早期的病毒、蠕虫,到如今复杂的勒索软件、间谍软件,了解其攻击模式、传播方式及其对个人和组织造成的破坏。 网络钓鱼的阴影: 深入分析社会工程学在网络钓鱼中的应用,揭示欺骗性信息如何诱导用户泄露敏感信息。 分布式拒绝服务(DDoS)攻击的瘫痪力: 理解DDoS攻击如何通过海量流量压垮目标服务器,导致服务中断,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声誉损害。 零日漏洞的挑战: 探讨尚未被发现并修复的漏洞(零日漏洞)是如何成为攻击者手中的利刃,以及它们在高端攻击中的重要性。 内部威胁的隐患: 分析来自组织内部的威胁,包括有意或无意的泄密、滥用权限等,以及它们为何难以防范。 高级持续性威胁(APT)的缠斗: 介绍APT攻击的特点,即长期潜伏、目标明确、手段隐蔽,通常由国家支持或组织严密的高级攻击者发起。 数字世界的“法律”与“道德”边界: 探讨在数字世界中,法律的滞后性与技术的飞速发展之间的矛盾。分析“黑客”一词的多重含义,区分善意研究者、网络罪犯和政治动机的攻击者,并思考数字时代的伦理困境。 第二篇:渗透的艺术——理解攻击者的思维与策略 本篇将聚焦于攻击者一方,深入剖析他们如何思考、如何规划、如何执行一次成功的“渗透”。这并非鼓励非法行为,而是为了让你站在对手的角度,理解他们的逻辑,从而更好地构建防御。 侦察与信息收集: 了解攻击者如何进行“战场侦察”。这包括: 公开信息搜集(OSINT): 从搜索引擎、社交媒体、公司官网、公开数据库等渠道搜集目标信息,了解其组织架构、技术栈、员工信息等。 技术侦察: 利用扫描工具探测目标网络的开放端口、服务版本、操作系统信息,绘制网络拓扑。 漏洞扫描与分析: 识别目标系统可能存在的已知漏洞,为后续的攻击做准备。 选择攻击向量: 基于收集到的信息,攻击者会选择最有效的攻击路径。我们将分析: 网络层面攻击: 针对网络协议、服务、设备本身的漏洞进行利用,如SQL注入、跨站脚本(XSS)、缓冲区溢出等。 应用层面攻击: 针对应用程序逻辑漏洞、配置错误进行攻击,如文件上传漏洞、越权访问等。 社会工程学攻击: 利用人的心理弱点,通过欺骗、诱导等方式获取访问权限或敏感信息,如钓鱼邮件、伪装成技术支持人员等。 物理渗透的考量: 在某些情况下,攻击者甚至可能考虑物理接触,如伪装成维修人员进入数据中心。 初步入侵与权限获取: 一旦找到切入点,攻击者会尝试获取初步的访问权限。本节将探讨: 利用已知漏洞: 使用公开的漏洞利用工具(exploit)来攻破目标。 弱密码猜解与爆破: 针对使用简单或默认密码的系统进行尝试。 后门植入: 在目标系统中留下持久的访问通道,以便日后再次进入。 权限提升与横向移动: 初步获得权限只是开始,攻击者需要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权限,并在这个网络中“横向移动”,找到更有价值的目标。 本地权限提升: 利用操作系统或应用程序的漏洞,将普通用户权限升级为管理员权限。 凭证窃取: 获取其他用户的用户名和密码,如明文密码、哈希密码,甚至利用Mimikatz等工具直接从内存中提取。 利用信任关系: 在域环境中,利用Kerberos协议的特性,进行权限委托或伪造。 扫描与渗透内部网络: 持续扫描内网,发现新的目标,并重复上述入侵过程。 数据窃取与隐匿: 攻击的最终目的往往是获取信息或制造破坏。 数据 exfiltration(外带): 了解攻击者如何将窃取的数据秘密地传输出目标网络。 痕迹清除: 如何删除操作日志,隐藏攻击证据,延长潜伏时间。 建立持久化访问: 再次强调如何在目标系统中建立长期有效的后门,确保即使系统重启也能保持控制。 第三篇:坚不可摧的壁垒——构建数字世界的防御体系 理解了攻击者的思维和策略后,我们才能更有效地构建防御。本篇将聚焦于“防御”,并非提供具体的安全工具配置,而是阐述构建 robust(健壮)数字防御体系的原则和方法。 纵深防御的理念: 强调不应依赖单一的安全措施,而应构建多层次、相互协同的防御体系。 边界安全: 防火墙、入侵检测/防御系统(IDS/IPS)等,构筑网络的第一道防线。 端点安全: 终端安全软件(EDR)、操作系统加固、应用程序白名单等,保护每一个终端设备。 网络内部隔离: 采用VLAN、网络分段等技术,限制攻击者在网络内部的横向移动。 数据安全: 加密、访问控制、数据备份与恢复,保护最核心的资产。 安全意识的塑造: 认识到“人”是安全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强调员工安全培训的重要性。 识别和防范社会工程学: 如何教育员工识别钓鱼邮件、不明链接,以及在面对可疑请求时的正确反应。 密码安全管理: 推广强密码策略、多因素认证(MFA)等。 信息资产保护: 明确敏感信息的定义、处理流程和保密要求。 安全策略与流程的建立: 漏洞管理: 定期进行漏洞扫描和渗透测试,及时发现和修复安全漏洞。 事件响应机制: 建立清晰的事件响应计划,明确各方职责,确保在安全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 安全审计与监控: 建立完善的日志收集和分析系统,实时监控网络流量和系统活动,及时发现异常。 主动防御与威胁情报: 威胁情报的价值: 如何利用外部的威胁情报,了解最新的攻击趋势、攻击者TTPs(战术、技术和过程),提前做好预防。 蜜罐(Honeypots)与欺骗技术: 部署蜜罐来吸引攻击者,从而学习其攻击手法,同时为真实系统争取宝贵的防御时间。 攻击者画像: 建立对潜在攻击者群体的画像,预测其可能的攻击目标和方式。 数字世界的“情报战”: 探讨在攻防之间,信息是多么重要。防御者同样需要具备“侦察”能力,了解攻击者正在做什么,并将这些信息转化为行动。 第四篇:未来的战场——新兴技术与应对之道 随着技术的发展,数字战场也在不断演变,新的挑战和机遇层出不穷。本篇将展望未来的数字安全格局。 人工智能(AI)的双刃剑: AI在攻击中的应用: AI如何被用于自动化攻击、生成更逼真的钓鱼内容、进行更复杂的恶意软件分析等。 AI在防御中的作用: AI如何赋能更智能的威胁检测、异常行为分析、自动化响应等。 物联网(IoT)的攻击面: 海量设备带来的安全挑战: IoT设备数量庞大,安全防护能力参差不齐,成为攻击者新的目标。 工业控制系统(ICS)与关键基础设施: 探讨这些高度敏感系统的安全风险,以及一旦遭受攻击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 云安全的新维度: 云原生应用的安全性: Kubernetes、容器化等技术带来的新安全挑战。 云服务提供商(CSP)的责任与用户责任: 理解共享责任模型。 量子计算的颠覆性影响: 对现有加密体系的威胁: 探讨量子计算可能破解当前广泛使用的公钥加密算法。 后量子密码学的研究与发展: 介绍应对量子计算威胁的最新进展。 数字世界的“法律”与“治理”的演进: 探讨国际合作、法律法规如何跟上技术发展的步伐,以应对日益复杂的数字安全挑战。 《数字战场:入侵与防御的艺术》并非一本简单的“如何做”的书,它更侧重于“为何如此”和“如何思考”。通过阅读本书,你将能建立起一个清晰的数字安全认知框架,理解攻防双方的博弈逻辑,从而在瞬息万变的数字世界中,更从容地应对挑战,构建更有效的防御。这是一种思维的训练,一种策略的启迪,让你能够以更专业的视角,审视数字世界中的每一次“入侵”与每一次“防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