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是根据工程管理专业“建筑结构”课程的教学要求,结合工程结构的发展动态,并按新颁布实施的相关规范编写的教材。全书共十三章以及附录。主要内容包括:绪论、钢筋和混凝土材料的力学性能、混凝土结构基本计算原则、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受扭构件承载力、轴向受力构件承载力计算、钢筋混凝土构件变形及裂缝宽度的验算、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基本概念、钢筋混凝土现浇楼盖设计、多层框架结构、砌体结构、钢结构和房屋抗震设计基础知识,以及相关章节所需用附表。每章均配有内容提要、小结。本书除可作为建筑类工程管理专业的教材外,还可作为建筑类其他专业的教学参考书以及供从事土建工程技术的专业人员学习、参考。
目录
序
第3版前言
第2版前言
第1版前言
绪论1
0. 1建筑结构的一般概念及各类结构的特点1
0. 2各类结构在工程中的应用4
0. 3本课程的主要内容、任务和学习方法5
本章小结6
复习题6
第1章钢筋和混凝土材料的力学性能7
内容提要7
1. 1钢筋7
1. 2混凝土11
1. 3钢筋与混凝土的黏结、锚固及钢筋的连接19
本章小结22
复习题22
第2章混凝土结构基本计算原则23
内容提要23
2. 1建筑结构的功能要求和极限状态23
2. 2结构上的作用与作用效应24
2. 3结构抗力Rd26
2. 4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27
2. 5混凝土结构耐久性33
2.6防连续倒塌设计原则36
2.7既有结构设计原则37
本章小结38
复习题38
第3章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40
内容提要40
3. 1概述40
3. 2受弯构件正截面受力性能试验43
3. 3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的基本原则47
3. 4单筋矩形截面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50
3. 5双筋矩形截面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57
3. 6T形截面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64
本章小结73
复习题74
目录
第4章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77
内容提要77
4. 1概述77
4. 2斜截面破坏的主要形态78
4. 3影响斜截面受剪承载力的主要因素80
4. 4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及适用范围81
4. 5斜截面受剪承载力的计算步骤和方法83
4. 6纵向钢筋的截断和弯起89
本章小结94
复习题94
第5章钢筋混凝土受扭构件承载力96
内容提要96
5. 1概述96
5. 2纯扭构件的破坏特征和承载力计算97
5. 3弯剪扭构件的破坏形式和承载力计算100
本章小结105
复习题105
第6章钢筋混凝土轴向受力构件承载力106
内容提要106
6. 1概述106
6. 2轴心受压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107
6. 3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113
6. 4偏心受压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131
6. 5受拉构件承载力计算132
本章小结135复习题135
第7章钢筋混凝土构件变形及裂缝宽度验算137
内容提要137
7. 1概述137
7. 2裂缝宽度验算138
7. 3受弯构件变形验算146
本章小结150
复习题151
第8章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基本概念152
内容提要152
8. 1预应力混凝土的基本原理152
8. 2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设计的一般规定159
8. 3预应力混凝土轴心受拉构件的应力分析165
8. 4预应力混凝土轴心受拉构件的计算和验算173
8. 5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基本构造要求178
本章小结183
复习题183
第9章钢筋混凝土现浇楼盖设计185
内容提要185
9. 1概述185
9. 2整体式单向板肋梁楼盖188
9. 3整体式双向板肋梁楼盖217
9. 4楼梯和雨篷225
本章小结234
复习题235
第10章多层和高层混凝土结构237
内容提要237
10. 1多层和高层结构的分类237
10.2框架结构的布置238
10.3框架结构内力与水平位移的近似计算方法240
10.4多层框架内力组合256
10.5框架结构构件设计258
10.6框架结构柱下基础261
10.7高层混凝土结构设计概述269
10.8变形缝的设置277
本章小结278
复习题278
第11章砌体结构280
内容提要280
11. 1概述280
11. 2砌体材料及力学性能281
11. 3无筋砌体受压构件承载力计算288
11. 4砌体的局部受压承载力计算292
11. 5其他构件的承载力计算299
11. 6混合结构房屋墙、柱的设计300
11. 7过梁、圈梁和构造柱317
本章小结323
复习题324
第12章钢结构325
内容提要325
12. 1钢结构的材料325
12. 2钢结构的连接333
12. 3轴心受力构件356
12. 4受弯构件361
本章小结371
复习题371
第13章房屋抗震设计基础知识373
内容提要373
13. 1概述373
13. 2地震作用的计算379
13. 3结构抗震验算385
13. 4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设计与抗震构造387
13. 5多层砌体房屋结构的抗震措施394
本章小结399
复习题399
附录400
参考文献427
前言/序言
第2版前言为了更好地适应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反映国家相关标准、规范规程的修订内容,符合工程管理等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需对本书进行相应的修订,使其内容更密切结合我国的工程实际。
本书此次修订,力求文字简练,深入浅出。结合专业的特点,既正确深入地讲述不同结构构件的受力性能,又翔实全面地介绍相关设计方法,在清晰讲述基本概念和计算原理的基础上,通过工程实例,介绍计算及设计方法的应用。每章均设有内容提要、小结和复习题,以方便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
本书的第1、2版出版后,被多所高等院校选用,作者也收集了一些使用反馈意见,为继承前两版的优点和风格特色,此次仍由上一版编写人员负责对相关章节进行修订。
本书的再版得到了编者所在单位和机械工业出版社一如既往的支持和帮助,及扬州大学出版基金的资助,在此一并致以诚挚的谢意。同时也对书后所列参考文献和引用相关资料的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鉴于本书所涉及的范围广、内容多,加之编者的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不妥或误漏之处,深望使用本书的广大师生和其他读者给予批评和指正,以便今后修改完善。
编者第2版前言第2版前言本书第1版于2005年出版,后被评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本书出版后受到广大读者和院校的欢迎,几年内多次重印。
2010年起,《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等相关规范进行了重新修订和颁布实施。为了反映建筑工程学科的进展、动态,结合建筑类工程管理专业的教学大纲要求,我们根据本书第1版在一些高等院校的使用反馈信息进行了修订。第2版修订力求做到从专业特点出发,精简文字,全面反映新规范的相关内容,在清晰讲述概念和原理的基础上,介绍工程中实用的计算方法并引用适量的工程实例。为便于教学,每章还配有章节提要、章节小结以及思考题与习题。
为了延续第1版的风格特色,此次修订沿用第1版的编写班底,由杨鼎久任主编,许瑞萍、邹小静任副主编,周氐教授和袁建力教授任主审。
本书得到了扬州大学出版基金的资助,在编写过程中还得到了编者所在单位和机械工业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致谢。
本书第2版的修订,参考、引用了众多文献资料,在此也向相关作者谨表谢意。
限于编者的水平,书中难免有不妥疏漏之处,我们恳请读者批评指正。希望有关院校及时反馈本书第2版的使用情况及意见,以便进行进一步完善。
编者第1版前言第1版前言本书是根据建筑类工程管理专业的教学大纲要求和最新颁布的相关规范——《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和《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等编写的。
本书编写时力求讲清概念和介绍实用的计算方法,书中配有大量典型的例题和习题,作为教材使用时,教学内容可根据具体教学情况选用。
参加本书编写的有:扬州大学杨鼎久(绪论、第1~3章和附录)、邹小静(第4章、第6章)、朱海宁(第5章、第12章);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许瑞萍(第7章、第11章);黑龙江工程学院曹剑平(第8~9章);长春工程学院袁志仁(第10章、第13章)。本书由杨鼎久任主编,许瑞萍、邹小静任副主编,周氐教授和袁建力教授主审。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阅、借鉴了其他优秀教材、专著和文献资料,在此一并向相关作者致谢。
本书得到了扬州大学出版基金资助,在此谨表谢意。
由于编者的水平有限,加之成书时间仓促,书中难免存在不妥之处,我们诚恳地希望使用本书的读者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以便修改完善。
本书配有相关教学课件,如有需要请与主编或本书编辑联系。主编联系方式:ydjyz@163�眂om。
编者
序随着21世纪我国建设进程的加快,特别是经济的全球化大发展和我国加入WTO以来,工程建设领域对从事项目决策和全过程管理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的需求逐渐扩大,而这种扩大又主要体现在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上。这使得高校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教育培养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
工程管理专业是教育部将原本科专业目录中的建筑管理工程、国际工程管理、投资与工程造价管理、房地产经营管理(部分)等专业进行整合后,设置的一个具有较强综合性和较大专业覆盖面的新专业。应该说,该专业的建设与发展还需要不断改革与完善。
为了能更有利于推动工程管理专业教育的发展及专业人才的培养,机械工业出版社组织编写了一套该专业的系列教材。鉴于该学科的综合性、交叉性以及近年来工程管理理论与实践知识的快速发展,本套教材本着“概念准确、基础扎实、突出应用、淡化过程”的编写原则,力求做到既能够符合现阶段该专业教学大纲、专业方向设置及课程结构体系改革的基本要求,又可满足目前我国工程管理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目标的需要。
本套教材是在总结以往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编写的,主要突出以下几个特点:
(1)专业的融合性工程管理专业是个多学科的复合型专业,根据国家提出的“宽口径、厚基础”的高等教育办学思想,本套教材按照该专业指导委员会制定的四个平台课程的结构体系方案,即土木工程技术平台课程及管理学、经济学和法律专业平台课程来规划配套。编写时注意不同的平台课程之间的交叉、融合,不仅有利于形成全面完整的教学体系,同时可以满足不同类型、不同专业背景的院校开办工程管理专业的教学需要。
(2)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因为工程管理专业人才是在国内外工程建设、房地产、投资与金融等领域从事相关管理工作,同时可能是在政府、教学和科研单位从事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的复合型高级工程管理人才,所以本套教材所包含的知识点较全面地覆盖了不同行业工作实践中需要掌握的各方面知识,同时在组织和设计上也考虑了与相邻学科有关课程的关联与衔接。
(3)内容的实用性教材编写遵循教学规律,避免大量理论问题的分析和讨论,提高可操作性和工程实践性,特别是紧密结合了工程建设领域实行的工程项目管理注册制的内容,与执业人员注册资格培训的要求相吻合,并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和独立的案例练习,学生能够在建筑施工管理、工程项目评价、项目招标投标、工程监理、工程建设法规等专业领域获得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和基本训练。
(4)教材的创新性与时效性本套教材及时地反映工程管理理论与实践知识的更新,将本学科最新的技术、标准和规范纳入教学内容,同时在法规、相关政策等方面与最新的国家法律法规保持一致。
我们相信,本套系列教材的出版将对工程管理专业教育的发展及高素质的复合型工程管理人才的培养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也为高等院校专业教育资源和机械工业出版社专业的教材出版平台的深入结合,实现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性循环奠定基础。
建筑结构(第3版)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