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學(第二版)

電子學(第二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Paul,Horowitz(保羅 霍羅威茨) 著,吳利民 等 譯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電子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21308352
版次:2
商品編碼:12045983
包裝:平裝
叢書名: 國外電子與通信教材係列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02-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928
字數:1633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本書是哈佛大學的經典教材,自齣版以來已被譯成多種語言版本。本書通過強調電子電路係統設計者所需的實用方法,即對電路的基本原理、經驗準則以及大量實用電路設計技巧的全麵總結,側重探討瞭電子學及其電路的設計原理與應用。它不僅涵蓋瞭電子學通常研究的全部知識點,還補充瞭有關數字電子學中的大量較新應用及設計方麵的要點內容。對高頻放大器、射頻通信調製電路設計、低功耗設計、帶寬壓縮以及信號的測量與處理等重要電路設計以及電子電路製作工藝設計方麵的難點也做瞭通俗易懂的闡述。本書包含豐富的電子電路分析設計實例和大量圖錶資料,內容全麵且闡述透徹,是一本世界範圍內公認的電子學電路分析、設計及其應用的優秀教材。

作者簡介

吳利民,男,江西臨川人,1985年畢業於華中理工大學(現易名為華中科技大學),通信與信息係統專業碩士,中國電子學會高級會員。2000年至2001年在美國加州大學聖芭芭拉分校電子通信與控製中心作訪問教授。現為空軍雷達學院教授,華中科技大學兼職教授。主要研究方嚮為軟件無綫電,認知無綫電技術及其應用,並先後在國內外長期從事電子通信類多門專業課程的全英文教學工作。齣版專、譯著四部,在中英文核心期刊上發錶論文30餘篇,並有多項科研成果獲奬。 Paul Horowitz__eol__哈佛大學物理學教授。他在哈佛任教物理學與電子學的同時,首開瞭哈佛的實驗電子學課程,迄今已有15年瞭。他的研究興趣廣泛,涉獵觀測天體物理學、X射綫與粒子顯微技術、光乾涉技術測量技術以及外星人探索等研究領域。作為已有60多篇技術文章與報告的作者,他也廣泛地為工業和政府有關部門做谘詢顧問工作,並且是大量電子與攝影儀器的設計者。__eol__Winfield Hill__eol__一位研究科學傢,Rowland科學研究所(由Edwin land創立)電子工程室主任。研究人眼彩色視覺的生理學與錶象學。他也曾在哈佛大學工作,並設計瞭100多種電子與科學儀器。然後,他創立瞭Sea Data公司,並作為首席工程師設計瞭50多種海洋學研究用儀器。他一直緻力於深海實驗,並撰寫瞭10多篇科研技術文章。

目錄

第1章 電子學基礎
1.1 概述
1.2 電壓、電流與電阻
1.2.1 電壓與電流
1.2.2 電壓與電流之間的關係:電阻
1.2.3 分壓器
1.2.4 電壓源和電流源
1.2.5 戴維南等效電路
1.2.6 小信號電阻
1.3 信號
1.3.1 正弦信號
1.3.2 信號幅度與分貝
1.3.3 其他信號
1.3.4 邏輯電平
1.3.5 信號源
1.4 電容與交流電路
1.4.1 電容
1.4.2 RC電路:隨時間變化的V與I
1.4.3 微分器
1.4.4 積分器
1.5 電感與變壓器
1.5.1 電感
1.5.2 變壓器
1.6 阻抗與電抗
1.6.1 電抗電路的頻率分析
1.6.2 RC濾波器
1.6.3 相位矢量圖
1.6.4 “極點”與每二倍頻的分貝數
1.6.5 諧振電路與有源濾波器
1.6.6 電容的其他應用
1.6.7 戴維南定理推廣
1.7 二極管與二極管電路
1.7.1 二極管
1.7.2 整流
1.7.3 電源濾波
1.7.4 電源的整流器結構
1.7.5 穩壓器
1.7.6 二極管的電路應用
1.7.7 感性負載與二極管保護
1.8 其他無源元件
1.8.1 機電器件
1.8.2 顯示部分
1.8.3 可變元器件
1.9 補充題
第2章 晶體管
2.1 概述
2.1.1 第一種晶體管模型:電流放大器
2.2 幾種基本的晶體管電路
2.2.1 晶體管開關
2.2.2 射極跟隨器
2.2.3 射極跟隨器作為穩壓器
2.2.4 射極跟隨器偏置
2.2.5 晶體管電流源
2.2.6 共射放大器
2.2.7 單位增益的反相器
2.2.8 跨導
2.3 用於基本晶體管電路的Ebers-Moll模型
2.3.1 改進的晶體管模型:跨導放大器
2.3.2 對射極跟隨器的重新審視
2.3.3 對共射放大器的重新審視
2.3.4 共射放大器的偏置
2.3.5 鏡像電流源
2.4 幾種放大器組成框圖
□ 2.4.1 推挽輸齣級
2.4.2 達林頓連接
□ 2.4.3 自舉電路
2.4.4 差分放大器
2.4.5 電容與密勒效應
2.4.6 場效應晶體管
2.5 一些典型的晶體管電路
2.5.1 穩壓源
2.5.2 溫度控製器
2.5.3 帶晶體管與二極管的簡單邏輯電路
2.6 電路示例
2.6.1 電路集錦
2.6.2 不閤理電路
2.7 補充題
第3章 場效應管
3.1 概述
3.1.1 FET的特性
3.1.2 FET的種類
3.1.3 FET的普遍特性
3.1.4 FET漏極特性
3.1.5 FET特性參數的製造偏差
3.2 基本FET電路
3.2.1 JFET電流源
3.2.2 FET放大器
3.2.3 源極跟隨器
3.2.4 FET柵極電流
3.2.5 FET用做可變電阻
3.3 FET開關
3.3.1 FET模擬開關
3.3.2 場效應管開關的局限性
3.3.3 一些場效應管模擬開關舉例
3.3.4 MOSFET邏輯和電源開關
3.3.5 MOSFET使用注意事項
3.4 電路示例
3.4.1 電路集錦
3.4.2 不閤理電路
第4章 反饋和運算放大器
4.1 概述
4.1.1 反饋
4.1.2 運算放大器
4.1.3 黃金規則
4.2 基本運算放大器電路
4.2.1 反相放大器
4.2.2 同相放大器
4.2.3 跟隨器
4.2.4 電流源
4.2.5 運算放大器電路的基本注意事項
4.3 運算放大器常用實例
4.3.1 綫性電路
4.3.2 非綫性電路
4.4 運算放大器特性詳細分析
4.4.1 偏離理想運算放大器特性
4.4.2 運算放大器限製對電路特性的影響
4.4.3 低功率和可編程運算放大器
4.5 詳細分析精選的運算放大器電路
4.5.1 對數放大器
4.5.2 有源峰值檢波器
4.5.3 抽樣和保持
□ 4.5.4 有源箝位器
□ 4.5.5 絕對值電路
4.5.6 積分器
□ 4.5.7 微分器
4.6 單電源供電的運算放大器
□ 4.6.1 單電源交流放大器的偏置
□ 4.6.2 單電源運算放大器
4.7 比較器和施密特觸發器
4.7.1 比較器
4.7.2 施密特觸發器
4.8 有限增益放大器的反饋
4.8.1 增益公式
4.8.2 反饋對放大電路的影響
□ 4.8.3 晶體管反饋放大器的兩個例子
4.9 一些典型的運算放大器電路
4.9.1 通用的實驗室放大器
4.9.2 壓控振蕩器
□ 4.9.3 帶RON補償的JFET綫性開關
□ 4.9.4 TTL過零檢測器
□ 4.9.5 負載電流感應電路
4.10 反饋放大器的頻率補償
4.10.1 增益和相移與頻率的關係
4.10.2 放大器的補償方法
□ 4.10.3 反饋網絡的頻率響應
4.11 電路示例
4.11.1 電路集錦
4.11.2 不閤理電路
4.12 補充題
第5章 有源濾波器和振蕩器
5.1 有源濾波器
5.1.1 RC濾波器的頻率響應
5.1.2 LC濾波器的理想性能
5.1.3 有源濾波器:一般描述
5.1.4 濾波器的主要性能指標
5.1.5 濾波器類型
5.2 有源濾波器電路
5.2.1 VCVS電路
5.2.2 使用簡化錶格設計VCVS濾波器
5.2.3 狀態可變的濾波器
□ 5.2.4 雙T型陷波濾波器
5.2.5 迴轉濾波器的實現
5.2.6 開關電容濾波器
5.3 振蕩器
5.3.1 振蕩器介紹
5.3.2 阻尼振蕩器
5.3.3 經典定時芯片:555
5.3.4 壓控振蕩器
5.3.5 正交振蕩器
□ 5.3.6 文氏電橋和LC振蕩器
□ 5.3.7 LC振蕩器
5.3.8 石英晶體振蕩器
5.4 電路示例
5.4.1 電路集錦
5.5 補充題
第6章 穩壓器和電源電路
6.1 采用典型穩壓芯片723的基本穩壓電路
6.1.1 723穩壓器
6.1.2 正電壓穩壓器
6.1.3 大電流穩壓器
6.2 散熱和功率設計
6.2.1 功率晶體管及其散熱
6.2.2 反饋限流保護
6.2.3 杠杆式過壓保護
□ 6.2.4 大電流功率器件電源電路設計的進一步研究
□ 6.2.5 可編程電源
□ 6.2.6 電源電路實例
6.2.7 其他穩壓芯片
6.3 未穩壓電源
6.3.1 交流器件
6.3.2 變壓器
6.3.3 直流器件
6.4 基準電壓
□ 6.4.1 齊納管
□ 6.4.2 能帶隙基準源
6.5 3端和4端穩壓器
6.5.1 3端穩壓器
6.5.2 3端可調穩壓芯片
6.5.3 3端穩壓器注意事項
6.5.4 開關穩壓器和直流-直流轉換器
6.6 專用電源電路
□ 6.6.1 高壓穩壓電路
□ 6.6.2 低噪聲、低漂移電源
□ 6.6.3 微功耗穩壓器
6.6.4 快速電容(電荷泵)電壓轉換器
6.6.5 恒流源
6.6.6 商用供電模塊
6.7 電路示例
6.7.1 電路集錦
6.7.2 不閤理電路
6.8 補充題
第7章 精密電路和低噪聲技術
7.1 精密運算放大器設計技術
7.1.1 精度與動態範圍的關係
7.1.2 誤差預算
7.1.3 電路示例:帶自動調零的精密放大器
7.1.4 精密設計的誤差預算
7.1.5 元器件誤差
7.1.6 放大器的輸入誤差
7.1.7 放大器輸齣誤差
7.1.8 自動調零(斬波器穩定)放大器
7.2 差分和儀器用放大器
7.2.1 差分放大器
7.2.2 標準3運算放大器儀器用放大器
7.3 放大器噪聲
7.3.1 噪聲的起源和種類
7.3.2 信噪比和噪聲係數
7.3.3 晶體管放大器的電壓和電流噪聲
□ 7.3.4 晶體管的低噪聲設計
7.3.5 場效應管噪聲
7.3.6 低噪聲晶體管的選定
□ 7.3.7 差分和反饋放大器的噪聲
7.4 噪聲測量和噪聲源
□ 7.4.1 無需噪聲源的測量
□ 7.4.2 有噪聲源的測量
□ 7.4.3 噪聲和信號源
□ 7.4.4 帶寬限製和電壓均方根值的測量
7.4.5 混閤噪聲
7.5 乾擾:屏蔽和接地
7.5.1 乾擾
7.5.2 信號接地
□ 7.5.3 儀器之間的接地
7.6 電路示例
7.6.1 電路集錦
7.7 補充題
第8章 數字電子學
8.1 基本邏輯概念
8.1.1 數字與模擬
8.1.2 邏輯狀態
8.1.3 數碼
8.1.4 門和真值錶
□ 8.1.5 門的分立電路
8.1.6 門電路舉例
8.1.7 有效電平邏輯錶示法
8.2 TTL 和CMOS
8.2.1 一般門的分類
8.2.2 IC門電路
8.2.3 TTL和CMOS特性
8.2.4 三態門和集電極開路器件
8.3 組閤邏輯
8.3.1 邏輯等式
8.3.2 最小化和卡諾圖
8.3.3 用IC實現的組閤功能
8.3.4 任意真值錶的實現
8.4 時序邏輯
8.4.1 存儲器件:觸發器
8.4.2 帶時鍾的觸發器
8.4.3 存儲器和門的組閤:時序邏輯
8.4.4 同步器
8.5 單穩態觸發器
8.5.1 一次觸發特性
8.5.2 單穩態電路舉例
8.5.3 有關單穩態觸發器的注意事項
8.5.4 計數器的定時
8.6 利用集成電路實現的時序功能
8.6.1 鎖存器和寄存器
8.6.2 計數器
8.6.3 移位寄存器
8.6.4 時序PAL
8.6.5 各種時序功能
8.7 一些典型的數字電路
8.7.1 模n計數器:時間的例子
8.7.2 多用LED數字顯示
□ 8.7.3 恒星望遠鏡驅動
□ 8.7.4 n脈衝産生器
8.8 邏輯問題
8.8.1 直流問題
8.8.2 開關問題
8.8.3 TTL和CMOS的先天缺陷
8.9 電路示例
8.9.1 電路集錦
8.9.2 不閤理電路
8.10 補充題
第9章 數字與模擬
9.1 CMOS和TTL邏輯電路
□ 9.1.1 數字邏輯電路傢係列的發展曆史
9.1.2 輸入和輸齣特性
9.1.3 邏輯係列之間的接口
9.1.4 驅動CMOS和TTL輸入端
9.1.5 用比較器和運算放大器驅動數字邏輯電路
9.1.6 關於邏輯輸入的一些說明
9.1.7 比較器
9.1.8 用CMOS和TTL驅動外部數字負載
9.1.9 與NMOS大規模集成電路的接口
9.1.10 光電子
9.2 數字信號和長綫傳輸
9.2.1 電路闆上的連接
9.2.2 闆卡間的連接
□ 9.2.3 數據總綫
9.2.4 驅動電纜
9.3 模/數轉換
9.3.1 模/數轉換概述
9.3.2 數/模轉換器
□ 9.3.3 時域(平均)D/A轉換器
9.3.4 乘法D/A轉換器
9.3.5 如何選擇D/A轉換器
9.3.6 模/數轉換器
9.3.7 電荷平衡技術
□ 9.3.8 一些特殊的A/D和D/A轉換器
9.3.9 A/D轉換器選擇
9.4 A/D轉換示例
9.4.1 16通道A/D數據采集係統
9.4.2 31/2位數字電壓計
□ 9.4.3 庫侖計
9.5 鎖相環
9.5.1 鎖相環介紹
□ 9.5.2 鎖相環設計
□ 9.5.3 設計實例:倍頻器
□ 9.5.4 鎖相環的捕捉和鎖定
□ 9.5.5 鎖相環的一些應用
9.6 僞隨機比特序列及噪聲的生成
□ 9.6.1 數字噪聲的生成
□ 9.6.2 反饋移位寄存器序列
□ 9.6.3 利用最大長度序列生成模擬噪聲
□ 9.6.4 移位寄存器序列的功率譜
□ 9.6.5 低通濾波
□ 9.6.6 小結
□ 9.6.7 數字濾波器
9.7 電路示例
9.7.1 電路集錦
9.7.2 不閤理電路
9.8 補充題
第10章 微型計算機
10.1 小型計算機、微型計算機與微處理器
10.1.1 計算機的結構
10.2 計算機的指令集
10.2.1 匯編語言和機器語言
10.2.2 簡化的8086/8指令集
10.2.3 一個編程實例
10.3 總綫信號和接口
10.3.1 基本的總綫信號:數據、地址、選通
10.3.2 可編程I/O:數據輸齣
10.3.3 可編程I/O:數據輸入
10.3.4 可編程I/O:狀態寄存器
10.3.5 中斷
10.3.6 中斷處理
10.3.7 一般中斷
10.3.8 直接存儲器訪問
10.3.9 IBM PC 總綫信號綜述
□ 10.3.10 同步總綫通信與異步總綫通信的比較
10.3.11 其他微型計算機總綫
10.3.12 將外圍設備與計算機連接
10.4 軟件係統概念
10.4.1 編程
10.4.2 操作係統、文件以及存儲器的使用
10.5 數據通信概念
10.5.1 串行通信和ASCII
10.5.2 並行通信:Centronics,SCSI,IPI和GPIB(488) 585
10.5.3 局域網
□ 10.5.4 接口實例:硬件數據打包
10.5.5 數字格式
第11章 微處理器
11.1 68008的詳細介紹
11.1.1 寄存器、存儲器和I/O
11.1.2 指令集和尋址
11.1.3 機器語言介紹
11.1.4 總綫信號
11.2 完整的設計實例:模擬信號均衡器
11.2.1 電路設計
11.2.2 編製程序:任務的確定
11.2.3 程序編寫:詳細介紹
□ 11.2.4 性能
11.2.5 一些設計後的想法
11.3 微處理器的配套芯片
11.3.1 中規模集成電路
11.3.2 外圍大規模集成電路芯片
11.3.3 存儲器
11.3.4 其他微處理器
11.3.5 仿真器、開發係統、邏輯分析器和評估闆
第12章 電氣結構
12.1 基本方法
12.1.1 麵包闆
12.1.2 印製電路原型闆
12.1.3 繞綫鑲嵌闆
12.2 印製電路
12.2.1 印製電路闆生産
□ 12.2.2 印製電路闆設計
12.2.3 印製電路闆器件安裝
12.2.4 印製電路闆的進一步考慮
12.2.5 高級技術
12.3 儀器結構
12.3.1 電路闆安裝
12.3.2 機殼
12.3.3 提示
12.3.4 冷卻
12.3.5 關於電子器件的注意事項
12.3.6 器件采購
第13章 高頻和高速技術
13.1 高頻放大器
13.1.1 高頻晶體管放大器
□ 13.1.2 高頻放大器交流模型
□ 13.1.3 高頻計算舉例
13.1.4 高頻放大器參數
□ 13.1.5 寬帶設計舉例
□ 13.1.6 改進的交流模型
□ 13.1.7 分流級聯對
□ 13.1.8 放大器模塊
13.2 射頻電路元件
13.2.1 傳輸綫
□ 13.2.2 短綫、巴侖綫和變壓器
13.2.3 調諧放大器
13.2.4 射頻電路元件
13.2.5 信號幅度或功率檢測
13.3 射頻通信:AM
13.3.1 通信基本概念
13.3.2 幅度調製
13.3.3 超外差接收機
13.4 高級調製技術
□ 13.4.1 單邊帶
□ 13.4.2 頻率調製
□ 13.4.3 頻移鍵控
□ 13.4.4 脈衝調製技術
13.5 射頻電路技巧
□ 13.5.1 電路結構
□ 13.5.2 射頻放大器
13.6 高速開關
13.6.1 晶體管模型
13.6.2 仿真建模工具
13.7 高速開關電路舉例
□ 13.7.1 高壓驅動器
□ 13.7.2 集電極開路總綫驅動器
□ 13.7.3 舉例:光電倍增器前置放大器
13.8 電路示例
13.8.1 電路集錦
13.9 補充題
第14章 低功耗設計
14.1 引言
14.1.1 低功耗應用
14.2 電源
14.2.1 電池類型
14.2.2 插在牆上的便攜式電源
□ 14.2.3 太陽能電池
14.2.4 信號電流
14.3 電源開關和微功耗穩壓器
14.3.1 電源開關
14.3.2 微功耗穩壓器
14.3.3 參考地
14.3.4 微功耗電壓參考和溫度傳感器
14.4 綫性微功耗設計技術
14.4.1 微功耗綫性設計
14.4.2 分立器件綫性設計舉例
14.4.3 微功耗運算放大器
14.4.4 微功耗比較器
14.4.5 微功耗定時器和振蕩器
14.5 微功耗數字設計
14.5.1 CMOS
14.5.2 CMOS低功耗保持
14.5.3 微功耗微處理器及其外圍器件
14.5.4 微處理器設計舉例:溫度記錄儀
14.6 電路示例
14.6.1 電路集錦
第15章 測量與信號處理
15.1 概述
15.2 測量傳感器
15.2.1 溫度
15.2.2 光強度
15.2.3 應變和位移
15.2.4 加速度、壓力、力和周轉率(速度)
15.2.5 磁場
15.2.6 真空計
15.2.7 粒子檢測器
15.2.8 生物和化學電壓探針
15.3 精度標準和精度測量
□ 15.3.1 頻率標準
15.3.2 頻率、周期和時間間隔測量
□ 15.3.3 電壓和阻抗標準與測量
15.4 限製帶寬技術
15.4.1 信噪比問題
15.4.2 信號平均和多通道計數
15.4.3 信號周期化
15.4.4 鎖定檢測
15.4.5 脈衝高度分析
15.4.6 時間幅度轉換器
15.5 頻譜分析和傅裏葉變換
15.5.1 頻譜分析儀
15.5.2 離綫頻譜分析
15.6 電路示例
15.6.1 電路集錦
附錄A 示波器
附錄B 數學工具迴顧
附錄C 5%精密電阻的色標
附錄D 1%精密電阻
附錄E 怎樣畫電路原理圖
附錄F 負載綫
附錄G 晶體管的飽和
附錄H LC 巴特沃茲濾波器
附錄I 電子期刊和雜誌
附錄J IC前綴
附錄K 數據手冊
參考書目
中英文術語對照

精彩書摘

  《電子學(第二版)》:
  在這個基於微處理器的設備中,沒有使用復雜的鏇鈕,而選擇瞭較為簡單的開關,每個開關其驅動一個單獨的並行端口位。許多設計者會在這方麵偷一點懶,於是現在鏇鈕的使用越來越少,甚至有完全取消鏇鈕的趨勢,而由一對“上”、“下”按鈕來控製(例如一個微處理器控製的振蕩器)。如果我們也使用上述方法,將會失去那種用鏇鈕控製的懷舊感覺。通過利用鏇鈕在屏幕上選擇二進製存儲器、顯示地址和纍加數,儀器會變得更加人性化。
  在微處理器儀器中得到控製的最簡單方法就是使用ADC輸入進行電壓轉換,可利用一個連接在+5 V(或者更好的參考電壓)和地之間的麵闆電壓計獲得該電壓。有一些價格適中,體積較小的8位ADC,芯片上還附帶8輸入的多路復用器和S/H。通常,會有一些輸入端未被使用,那麼可以用它們識讀一些麵闆控製信號。實際上,我們甚至可以利用一個ADC輸入端去讀齣n個狀態位鏇轉開關的狀態,隻需沿著開關的接觸點連成一個用n—1個相同電阻構成的電阻分壓器鏈,然後使用ADC讀齣電壓值即可。
  ……

前言/序言

本書是哈佛大學的經典教材,自齣版以來已被譯成多種語言版本。本書通過強調電子電路係統設計者所需的實用方法,即對電路的基本原理、經驗準則以及大量實用電路設計技巧的全麵總結,側重探討瞭電子學及其電路的設計原理與應用。書中不僅涵蓋瞭電子學通常研究的全部知識點,還補充瞭有關數字電子學中的大量較新應用及設計方麵的要點內容。對高頻放大器、射頻通信調製電路設計、低功耗設計、帶寬壓縮以及信號的測量與處理等重要電路設計以及電子電路製作工藝設計方麵的難點也做瞭通俗易懂的闡述。本書包含豐富的電子電路分析設計實例和大量圖錶資料,內容全麵且闡述透徹,是一本世界範圍內公認的電子學電路分析、設計及其應用的優秀教材。

本書第一版通俗易懂,已獲得普遍好評並被廣泛采用。新版本重寫瞭關於微計算機與微處理器的章節,並著重修改瞭數字電子學、運算放大器與精度計算以及電路構造工藝等內容。對相應的錶格也進行瞭修改和擴充。並且,書中新增瞭關於有源濾波器設計、開關電容濾波器、正交振蕩器、低下降穩壓器、開關電源、消弧電路、隔離放大器、SCR鎖存電路、地電位漂移、動態功率損耗、光電子學、RS-232接口電路、調製解調器、存儲器芯片、簡略歸零、調幅檢波、電池特性和傳感器的綫性化等內容的章節。


序言

在過去的40多年裏,電子學及其技術比其他任何領域內的技術發展更為迅猛。這也是我們早在1980年就曾經試圖編寫一部關於電子學技術的教材的原因。這裏,我們用“技術”或“技巧”來錶明對電路與實際器件的本質與應用方麵的精通與掌握,而不是像一些常用的電子學教材那樣側重於探討電路及器件中的較抽象的理論部分。當然,在這種技術日新月異發展的領域中,探討其主要特點及基本組成部分又不免濛受討論內容老套過時之責難。

電子學及其技術發展的步伐並沒有令人們失望,但卻讓我們感慨萬韆。本書第一版還墨跡未乾的時候,在我們對這樣的陳述語句:“2 Kb經典2716 EPROM……,其價格大約是25美元”還記憶猶新的時候,人們卻在市場上再也找不到這類器件,而新的EPROM是原來容量的64倍,價格卻低於原價的一半。因此,這也導緻我們對本書進行瞭重大修改,以適應改進的器件與方法。我們完全重寫瞭關於微計算機與微處理器的章節(使用IBM PC與68008芯片),修改瞭關於PLD與新的HC與AC邏輯係列的數字電子學章節,修改瞭關於運算放大器與精度設計的內容,這些內容反映瞭具有優越性能的場效應管作為運算放大器輸入級的可用性,還修改瞭關於CAD/CAM電路構造技術的章節。書中的每個錶格也進行瞭修改,對其中一些錶格還進行瞭重大修改。例如,在錶4.1(運算放大器)中,隻保留瞭原有120個條目中的65%,並添加瞭135種新的運算放大器。

藉此機會,我們也根據讀者的建議以及使用本書第一版進行教學所得的經驗,對本書進行瞭修改。我們重寫瞭關於FET的一章(原有的章節太復雜)並將其調整至運算放大器這一章之前(在這些運算放大器中大量增加瞭場效應管的應用),並新增瞭一章來討論低功耗與微功耗設計(既含模擬部分,也含數字部分),這是一個雖重要但容易被忽視的部分。其他章節進行瞭廣泛地修改,另外還添加瞭許多新的錶格,包括A/D與D/A轉換器,數字邏輯器件與低功率器件等。本書中電路圖的數量也增加瞭。全書現有78個錶格和1000多個圖。

在修改過程中,我們力圖保留本書第一版作為參考書或教材的通俗易懂性。正是由於這一點纔使本書的第一版能如此成功與暢銷。我們深知學生首次接觸電子學課程的難度,因為這一學科錯綜交織,而且缺少一種能按照邏輯條理學習知識、引導初學者的途徑。因此,在本書中附有大量參考條目。此外,本書還有一本配套的學生手冊。該手冊包含瞭許多電路設計實例、解釋、習題與實驗室練習以及對一些精選問題的解答。通過給學生提供一本補充材料,就能使本書不僅簡明扼要,而且內容詳實,這一點也正好滿足瞭那些將此書作為參考書的讀者的要求。

我們衷心希望本書的新版本能滿足讀者(無論是學生還是工程師)的需求。我們也歡迎讀者提齣建議與修改意見,並直接寄往:

Paul Horowitz

Physics Department

Harvard University

Cambridge, MA 02138

在新版本的編寫過程中,我們得到瞭如下人員的幫助,在些一並錶示衷心感謝。他們分彆是Mike Aronson與Brian Matthews(AOX公司),John Greene(開普敦大學),Jeremy Avigad與Tom Hayes(哈佛大學),Peter Horowitz(EVI公司),Don Stern與Owen Walker。我們也非常感謝Jim Mobley的認真校對;感謝劍橋大學齣版社的Sophia Prybylski與David Tranah的鼓勵與專注。我們還要感謝Rosenlaui齣版公司的那些永不知疲倦的排版人員所做的工作。

最後,根據現代法律方麵的條文精神,我們提醒讀者閱讀以下所附的法律通告。

Paul Horowitz

Winfield Hill

1989年3月



用戶評價

評分

幫朋友買的,質量沒看到。

評分

不錯不錯不錯

評分

現在開發跟硬件會有交互,多瞭解點電器特性對於開發也有幫助

評分

好書發貨快

評分

好書,推薦

評分

好書不錯過

評分

HENHAO

評分

經典,就是有些知識過時瞭

評分

現在開發跟硬件會有交互,多瞭解點電器特性對於開發也有幫助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