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1.英國自然曆史博物館古生物學入門經典; 2.英國自然曆史博物館館藏精美化石標本全彩展示 ; 3.由資深古生物學傢理查德?福提(Richard Fortey)撰寫;4.通過化石形成、分類鑒定、生命起源與演化、化石用途與收藏之道等內容全麵展示古生物學,全麵,係統,通俗易懂; 5.本版在英文原版基礎上,立足古生物學 新研究進展,新增近百條譯者注,全麵更新並補充中國古生物學研究成果。 6.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中國古動物館三位青年古生物學者繼《演化》之後再次聯手翻譯;7.中國古動物館館長王原研究員審校 ;8.國際古生物學會主席、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所長 周忠和 院士 作序推薦。
內容簡介
《化石:洪荒時代的印記》是一本化石入門和古生物學研究方麵的綜閤指南。資深古生物學傢理查德?福提用淺顯易懂的語言為我們講述瞭化石是什麼,化石如何形成,怎樣對化石進行分類鑒定以及化石在我們理解地史進程和生命起源與演化方麵的重要作用。立足於分子古生物學等 新研究成果,福提在書中詳細討論瞭滅絕與演化、化石的經濟價值(比如石油和煤炭)等問題,並為化石收藏者提供瞭許多實用的建議。全書配有全彩色插圖以及來自英國自然曆史博物館的大量藏品照片,相信所有對生命演化曆史感興趣的讀者都會對《化石:洪荒時代的印記》中的內容流連忘返。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理查德·福提(Richard Fortey),著名科普作傢,英國自然曆史博物館資深古生物學傢。福提在自然曆史博物館工作30餘年,發錶研究文章250餘篇,主要研究對象三葉蟲。1997年當選英國皇傢學會會員,2002年成為布裏斯托大學教席教授。著有大量科普作品,獲奬無數。《萬物簡史》作者比爾?布萊森這樣評價,理查德?福提是舉世無雙的科普作傢。譯者簡介:
邢路達,中國古動物館社教部主管,專業領域為舊石器時代考古學與人類演化。
鬍晗,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博士研究生,專業領域為古鳥類演化。
王維,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博士研究生,專業領域為古爬行動物演化。
內頁插圖
目錄
序
前言 目錄 第一章 塵封的印記
第二章 地史變遷
第三章 埋藏於岩石
第四章 化石分類
第五章 重現生命
第六章 生命的起源
第七章 滅絕與演化
第八章 人類的由來之路
第九章 化石DNA
第十章 化石的用途
第十一章 收藏之道
擴展信息
術語錶
索引 譯後記 作者簡介
前言/序言
序 能夠應邀為中文版的《化石:洪荒時代的印記》作序自然十分高興。一是,這是一本著名古生物學傢撰寫的介紹化石的通俗讀物,知識的廣度與深度俱佳,權威且易讀;二是本書的譯者是我熟悉的三位年輕的古生物學傢,前不久,我也曾應邀為這個朝氣蓬勃的三人小組翻譯的《演化》一書寫過一個小序,在我熟悉的同輩青年學者中,他們的博學、嚴謹和文字功底還是讓我頗為欣賞的。能這麼快見到他們新的譯著問世,我感到頗為驚訝而欣喜。 本書的作者理查德?福提,是英國自然曆史博物館的資深古生物學傢,在專業領域有很深的造詣。他在自然曆史博物館工作30餘年,發錶研究文章250餘篇,主要研究對象是三葉蟲——生活在5.4-2.5億年前的古老節肢動物,地史上多樣性 高的古生物類群之一,當然也是化石愛好者 熟悉的明星化石之一。福提1997年就當選英國皇傢學會會員,2006-2008年還曾擔任世界 古老的地質學會——倫敦地質協會的主席。 福提同時也是一位享有盛譽的科普作傢。不僅著作等身,而且還頻頻獲奬。例如,《藏匿的風景》曾獲1993年的 “年度自然世界圖書奬”;《生命:未經授權的傳記》入圍1998年的羅納?普朗剋科學圖書奬;《三葉蟲!演化目擊者》入圍2001年的塞繆爾?約翰遜圖書奬;《地球:一段親密的曆史》入圍2005年的英國皇傢學會安萬特科學圖書奬。此外,福提還曾擔任英國廣播公司(BBC)主持人,拍攝有《幸存者:自然界中的不死生靈》(2012)、《化石奇境:隱藏在自然中的寶藏》(2014)《自然奇境:演化之島》(2016)等多部紀錄片。因其豐富的科普著作和對公眾科學的突齣貢獻,福提被授予劉易斯?托馬斯科學作傢奬以及邁剋爾?法拉第科學貢獻奬。2002年成為布裏斯托大學公眾科技理解科利爾教席教授。 我曾有幸與福提教授於2013年在北京見過麵,也是齣自科普的緣分。當時他跟隨BBC來中國古動物館拍攝紀錄片《化石奇境:隱藏在自然中的寶藏》的第二集,其中重點介紹瞭近年來中國的重要化石發現。他淵博的知識以及對科普的熱情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 《化石:洪荒時代的印記》從1984年首版,迄今已不斷更新至第五版(2015年)。得益於近年來許多新的化石發現,新的觀察和分析技術的進步,還有地質學、古生物學、分子生物學等學科的快速發展,新版本的章節和內容也得到瞭極大的豐富。這是一本化石入門和古生物學研究的權威綜閤指南。作者用淺顯易懂的語言,為我們講述瞭化石是什麼,化石如何形成,怎樣對化石進行分類鑒定,以及化石在我們理解地史進程和生命起源與演化方麵的重要作用等豐富的知識。 本書涉及的內容十分廣泛,並不僅僅局限於古生物學研究,而是擴展到與化石相關的地質學、生物學的諸多領域,包括分子生物學的 新進展、生命的起源、生物的大滅絕、人類的起源等熱點問題。如今,化石的價值早已超齣科學研究的範疇,因此作者還專門開闢 後兩章,講述公眾常常關心的研究化石的實用價值(比如與石油和煤炭勘探的關係)以及他對化石收藏的見解,並為化石收藏者提供瞭許多實用的建議。 全書配有全彩色插圖以及來自英國自然曆史博物館的大量藏品照片,相信所有對生命演化曆史感興趣的讀者都會對《化石:洪荒時代的印記》中的內容流連忘返。 我一直認為化石是支持生物演化理論 直觀的證據。它為我們理解37億年地球生命演化的曆史過程提供瞭無數珍貴的演化中間環節(或過渡類型)。生命的演化至少包括三個要素:變異、選擇與時間。唯有化石記錄能夠提供地質曆史時期生命演化的時間坐標,以及生物的多樣性、高階分類單元的起源、演化的速率、地質環境背景等信息,諸如此類都是現代生物學無法替代的。化石研究當然還能幫助重建古環境,為更好地認識未來環境變化與生物的協同演化提供曆史的藉鑒。 三位年輕的古生物學傢在自己並不輕鬆的科研和學習之餘,能夠完成這樣一本書的翻譯實屬不易。加之,本書涉及大量的不同生物類群和種類的拉丁名、解剖術語,以及地質學、古生物學的專有名詞,完全準確的翻譯齣來是一件十分費時費力的工作。但為瞭方便讀者理解,他們還是耐心查閱瞭瞭許多國內齣版的相關領域教材和書籍,將這些專業詞匯逐一譯齣。他們的認真與嚴謹值得贊賞。 當然這個序中,我還不得不提及負責本書審校的王原研究員。據我所知,這本書能夠順利翻譯齣版,他幕後的功勞不是“審校”兩字能夠概括的。由於繁重的科研、科普任務,他幾乎是利用周末和深夜加班加點傾心完成瞭全書的審校工作,不僅如此,他還為全書提供瞭多半的譯者注,並為年輕譯者們提齣瞭許多中肯的修改、完善意見。 衷心希望他們的努力能夠贏得讀者的喜愛,並激勵更多的化石愛好者或走嚮古生物學研究、科學普及之路,或僅僅就是增加一份對大自然更多的由衷喜愛與崇敬之心,瞭解化石對於科學研究的價值,為化石的保護貢獻一份力量。我想,這也是福提教授寫作此書的初衷之一。 周忠和 中國科學院院士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所長 國際古生物協會主席 2016年12月24日 前言 從我撰寫第一版《化石:洪荒時代的印記》至今,已經超過齣版於25年瞭前。然而,古生物學是一門充滿活力的科學,近年來接連不斷的新發現迫使我必須不斷修訂這本著作,方能使它跟上這門學科發展的腳步。在這一新版本中, 大的改進在於增加瞭一個幾個全新的章節來介紹關於人類演化的 新發現,並簡單提及瞭一個門新興的學科——分子古生物學。此外,插圖部分也有所增減增改。 一門學科如不發展,便會走嚮衰落,古生物學也不例外。但無論發展得如何迅速,對於化石的研究及其意義的探索始終是這個學科的本分:通過化石我們可以瞭解到地球的過去,找尋化石的魅力也遠不止於勝於集郵般的樂趣。盡管新的發現不斷拓展著我們的認識,但這門學科的本質並未徹底改變。希望在本書中,我仍能保持前作的長處,以通俗易懂的方式為大傢講述古生物學是什麼,這門學科的重要性何在。 這一新版本的問世恰逢查爾斯?達爾文發錶《物種起源》一百五十周年。許多當初當年睏擾達爾文的化石記錄現在都得到瞭有瞭圓滿的解答。恐龍到鳥等幾大生物主要類群之間的演化的演化中間環節已經有瞭新的化石發現,比如從恐龍到鳥的演化;而諸如前寒武生命曆史等在達爾文時代完全缺失的化石記錄現在也得到瞭極大的豐富。當然,關於生命的演化仍有數不清的難題,但這也是一門學科應有景象——如果一門學科再沒有未解的難題,那將是一門多麼可憐無聊的學科啊! 這本《化石:洪荒時代的印記》已經修訂至第四版,但撰寫此書的初衷並未改變:希望讀者通過閱讀本書,激發讀者對化石的熱情,並跟隨我們一道,探索並欣賞那些這一埋藏於岩石之中的生命傳奇。 理查德·福提 2015年
洪荒史詩,鎸刻不朽 《化石:洪荒時代的印記》並非簡單羅列史前生物的殘骸,它是一部穿越億萬年的宏偉史詩,一次對生命起源與演化的深度追溯,一份由地層深處傳來的、關於地球古老記憶的深刻解讀。本書以嚴謹的科學精神為基石,以生動翔實的筆觸為羽翼,帶領讀者踏上一段前所未有的探索之旅,去觸摸那些隱藏在岩石深處的遠古脈絡,去聆聽那些沉寂已久的生命故事。 凝固的時間,訴說生命的呐喊 想象一下,在那個尚無人類身影的遙遠時代,地球,這顆年輕的星球,正經曆著劇烈的變動。火山噴發、闆塊漂移、氣候變幻,無數生命在此誕生、繁衍,又在此消亡、埋葬。它們的故事,被時間的洪流衝刷,最終以化石的形式,被大地溫柔地珍藏。本書正是打開這扇時間之門的關鍵鑰匙。 我們不會止步於展示那些冰冷的岩石碎片,而是要深入挖掘它們背後的故事。《化石:洪荒時代的印記》將帶你走進那些曾經鮮活的生命王國。你將驚嘆於寒武紀“生命大爆發”的奇觀,見證那些形態怪異、充滿想象力的早期生物,它們是地球生命演化道路上大膽的嘗試,是生命頑強生命力的最早證明。從三葉蟲的優雅遊弋,到奇蝦的掠食本能,每一個化石都承載著一段獨特而珍貴的生存策略。 接著,我們將目光投嚮古生代,那個海洋生物統治世界的時代。書中將細緻描繪早期魚類的崛起,它們如何擺脫瞭對水的絕對依賴,開始探索陸地。你將跟隨腔棘魚的祖先,感受它們在泥盆紀沼澤中邁齣的蹣跚步伐;你將驚嘆於石炭紀巨型節肢動物的繁盛,那些在今天看來令人畏懼的巨大昆蟲,它們是那個富氧時代孕育齣的生命奇跡。那些巨型的蕨類植物和裸子植物,它們構成瞭地球最早的森林,為後來的生命提供瞭賴以生存的氧氣和庇護所。 巨獸的足跡,時代的見證 當我們翻越頁岩,步入中生代,一個被巨獸統治的時代便展現在眼前——恐龍時代。本書將不止於列舉那些赫赫有名的恐龍名字,而是要深入剖析它們的生態習性、生活環境以及滅絕之謎。你將跟隨霸王龍的腳步,感受其作為頂級掠食者的威嚴;你將看到腕龍的長頸如何伸嚮高處的綠葉,以及三角龍的角盾如何在族群爭鬥中發揮作用。 然而,恐龍並非故事的全部。我們將一同探索早期哺乳動物的悄然崛起,它們在巨獸的陰影下,以其精巧的身軀和靈活的策略,為後來的偉大演化奠定瞭基礎。書中將呈現那些至今仍能讓古生物學傢興奮不已的、關於恐龍蛋化石、恐龍蛋巢以及恐龍骨骼之間相互作用的最新發現,這些發現不僅僅是零散的碎片,更是拼湊齣恐龍社會結構和行為模式的珍貴綫索。 我們也將探討恐龍滅絕的原因,無論是那顆來自宇宙的緻命撞擊,還是全球環境的劇烈變化,每一次大規模的滅絕事件,都為新的生命形式提供瞭生存和演化的空間。化石,就是這些事件最忠實的記錄者。 生命進化的脈絡,智慧的曙光 進入新生代,隨著恐龍的消失,哺乳動物迎來瞭它們的“黃金時代”。《化石:洪荒時代的印記》將詳細講述哺乳動物如何分化齣各種各樣的類群,適應不同的環境,並在地球上占據主導地位。你將看到早期馬的演化,它們如何逐漸適應草原環境;你將瞭解劍齒虎的強大咬閤力,以及猛獁象如何在冰河時期呼嘯而過。 本書的另一條重要綫索,是生命的每一次躍遷,每一次突破。從早期單細胞生命的齣現,到多細胞生物的復雜化;從海洋生物登陸,到鳥類和哺乳動物的崛起,每一個重要的演化節點,都能在化石記錄中找到痕跡。我們會深入分析這些化石所揭示的,關於基因突變、自然選擇、適應性演化等核心進化機製。 更令人著迷的是,本書將觸及生命演化與地質變遷的深刻互動。火山活動如何改變大氣成分,從而影響生命形態?大陸漂移如何隔離物種,加速其分化?每一次地質事件,都在為生命的演化譜寫新的篇章,而化石,則是這些篇章中最生動、最直觀的證明。 化石的啓示,未來的迴響 《化石:洪荒時代的印記》不僅僅是一部關於過去的科普讀物,它更是一麵映照當下的鏡子,一次對未來的啓迪。通過對古老化石的研究,我們能夠更好地理解地球係統的運作規律,預測氣候變化的趨勢,甚至為應對未來的環境挑戰提供寶貴的經驗。 書中將介紹古生物學傢如何從微小的化石碎片中,重建齣完整的生物體,如何通過同位素分析測定化石的年代,如何通過古地理學重建古老的生態係統。這些科學方法本身,就是人類智慧的閃光。 你將瞭解到,那些看似遙遠的史前生命,與我們今天的生命息息相關。它們的基因,可能仍然在我們體內流淌;它們曾經的環境,可能正在以另一種方式重現。因此,研究化石,就是研究我們自己的起源,也是在為人類的未來積纍智慧。 本書將以大量精美的化石圖片和科學插畫作為支撐,力求在視覺上帶給讀者強烈的衝擊力。每一張圖片,都凝聚著無數科學傢的心血,它們不僅僅是美的呈現,更是科學證據的有力載體。 《化石:洪荒時代的印記》並非僅僅關於死亡的殘骸,它是關於生命不屈不撓的頑強,是關於地球億萬年演變的壯麗畫捲,是關於生命智慧與韌性的不朽贊歌。它將帶你跨越時空的界限,去感受那份來自洪荒時代的深刻印記,去思考生命存在的意義,去敬畏我們所居住的這顆藍色星球。這是一次對生命本質的探索,一次對地球曆史的緻敬,一次必將讓你受益終生的閱讀體驗。